如何蒸米飯顆粒分明且味道更好?快來學習一下吧!
米飯是最常見的主食之一,應該也是我們平時最為廣泛的主食,而且我覺得在一頓正餐中米飯的重要性是不亞於菜餚的。米飯煮的夾生、太爛,那麼這一頓中餐菜色再怎麼出眾,也好像總有一點遺憾似得。所以下面我們就來分享一些蒸米飯的秘訣,如何蒸米飯能夠米粒分明、味道好呢?
首先肯定要選擇優質的大米,比如我個人最喜歡的五常大米(粳米)和增城絲苗米(秈米)就都很不錯。有句俗話叫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米做不了米飯,而大米本身品質太差的話,什麼辦法什麼高科技鍋子也蒸不出好米飯。
其次淘洗的手法也不用太粗暴了,只需要清水淘洗至多兩到三次,澄出的水變清就好了。不用特別暴力的手法去搓米,本身精細加工之後就已經損失了一些營養,太過用力搓洗或者淘洗前浸泡太久,會進一步造成營養流失。有的朋友覺得現在很多食品都不安全,什麼殘留、重金屬之類的,認為好好搓搓會變乾淨,其實如果真的大米本身已經被汙染到那麼嚴重的程度了,就算搓碎了也沒什麼用。
還有就是蒸飯時候添水的量,水少了夾生水多了黏糊,這是只要蒸鍋兩次飯的人都知道的。一般我們蒸米飯的水量大約比米量多出20%到30%左右就可以了,好像大江南北大家都知道用手指來作為這個衡量參照,不過有些說法就是「水比米高出一個指節」,其實每個人的手指長度是不一樣的,我建議是先用手指探到鍋底確認米的高度,然後按照這個高度的1.2倍到1.3倍加水,這樣比較準確一點,然後燜過一次之後按照自己的口感調整下次用水的量就簡單搞定了。(要求更精準的話,也可以用舀米的量杯來加水)
最後就是一些民間流傳的蒸米飯更好吃的小方法,比如最多見的就是「滴幾滴油」進去,可以使得米飯更飽滿香軟,這個做法我嘗試過,不能說完全沒用,但是效果其實是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明顯的。其他還有什麼加鹽的、加醋、加啤酒、加牛奶的,我覺得圖個新鮮可以嘗試下,但是真的效果不是特別明顯,反正我幾乎都試過。至少這些辦法對於米飯品質的影響,是遠遠低於選擇更好的米以及更好的鍋具的作用的。
而我不是很建議那種提前浸泡大米的做法,有的說浸泡會讓米吸收足夠水分,蒸出來更顆顆分明。可事實是一些沒那麼好的大米很容易就吸水過量,米飯燜好肯定就是軟軟爛爛的,達不到題主說的「米粒分明」的要求。而高品質的大米也不需要提前浸泡,淘洗乾淨之後加適量水直接蒸就好了,所以這個浸泡的過程對於燜米飯來說有點多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