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回顧下,上次講到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是一年級。也講到一年級的時候,防不勝防孩子就會落下學習的病根兒,不自覺完成作業,動作拖沓遲鈍,作業速度慢,認為學習不重要等等。
然後講,怎樣做可以避免這些學習的病根:第1個是家長不要跟著學校,一起去做減負這樣的一件事情,要有育兒計劃;第2個大班時期的育兒計劃,要讓小孩子開始抄抄寫寫,讀讀講講,還有就是陪小孩做遊戲等;第3是說小學一年級的育兒計劃,小朋友放學回家後,哪些事情是在大班基礎上,要逐步嚴格去執行的,念小學後還要讓小孩子保證睡眠等。
最後說,小學一年級是做規矩的黃金時期。
上次留了一個極重要的問題,相信這問題是大家都很關心的:
錯失一年級黃金時機的家長們,在孩子已經落下學習的病根兒,養成很多壞習慣的情況下,接下來家長應該怎麼辦?
今天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大家都知道,黃金時期的概念,就是說抓住這個時間段,育兒可以達到一個事倍功半的效果。
你看,在小孩子懵懵懂懂,啥都不懂的時候,我們先入為主,給他制定規矩,教會他怎麼學習,做事,不多久堅持下來,他就會形成一個好習慣,一直照樣子去做了,是不是可以省很多的力氣?
相反,在孩子進入學校最初的那一段時間,我們沒有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去做事,去學習,那麼,他就會按照生活當中逐漸養成的那些壞習慣去做,並且日積月累地保持下來。一個壞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
所以,孩子在一年級的時候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入到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的時候,那些壞習慣變得越來越明顯,越來越招人恨的時候,作為家長,要冷靜下來,分析與明確一個問題,孩子今天的壞習慣,你是否有責任?是否應該跟他共同承擔壞習慣帶來的後果?
冷靜分析,明確這個問題以後,火就發不起來了。因為家長們反思一下就知道,自己是有責任的,不該一味地埋怨孩子。這時候,就邁出了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第一步。
一起挑戰和消滅壞習慣,逐步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第一步,家長跟孩子建立責任同盟,一起挑戰和消滅壞習慣,逐步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具體操作如下:
1,絕不多說無用的話。
既然家長跟孩子建立了責任的同盟,也就意味著你們是站在同一個陣線的。你們的敵人,是孩子的壞習慣。
這一點,要明確告訴給孩子聽。可以這樣說:
學習上的壞習慣,讓爸爸媽媽跟你一起來打敗它!
這樣孩子就有了一個思想基礎。曉得了,父母不是討厭自己,而僅僅是討厭自己的壞習慣,父母願意幫助自己去改掉這些壞習慣,孩子就不會抗拒,不會跟你作了,並且樂意跟父母一起面對,勇敢地去挑戰自己。
既然家長跟孩子已經建立同盟,那麼家長就絕不要多說無用的話。
尤其是在孩子惹怒了自己,壞習慣頑固復發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記得你們的同盟關係,不要對孩子說,你怎麼還不寫作業?你怎麼還做不完?你的動作怎麼這麼慢?更不能說,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這麼愚蠢?你怎麼這麼惱火?你怎麼這麼煩?等等,這些話說出口,只會傷害孩子,引發煩惱,對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一點幫助都沒有。反而讓孩子跟你學會了胡亂發脾氣。
所以,遇到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絕不多說無用的話。
有些話說出口只會傷害孩子,讓孩子跟你學會胡亂發脾氣
2,父母的榜樣作用。
之前講過,孩子壞習慣的問題,令很多家長開始反思自己。作為父母,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那麼,找出自己的壞習慣,給孩子做個榜樣吧!
可不要小看榜樣的力量。我們每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一舉一動都被他們記錄下來,有意無意地效仿,有樣學樣。因為他們沒有辨別的能力,所以,有的壞習慣,也就跟著大人們照搬過來了。
比如說,不愛看書的孩子,他的父母多半就不愛看書。躺著玩電子產品的孩子,他的父母或者其他長輩,也這樣做過。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都說家庭是最放鬆的地方。然而有了孩子,父母們就要謹記,隨時都有一雙眼睛在看著你們,跟著你們學。
當父母都有了對孩子存在感的重視,身體力行做榜樣時,孩子的管教,做規矩也就更容易了。
看到這裡,有的家長會說,為了孩子的學習,要搞得我們這麼累呀!?我們上班工作賺錢,不都是為了孩子嗎?回來還要輔導他們,真的是累死了!
是呀,這樣想是正常的。但換個角度想,會更具有人生的價值意義,那就是,擺脫舒適圈,帶著孩子甩掉缺點,共同成長。
父母身體力行做榜樣時,孩子的管教也就更容易
有人或許會說,寫文章的人,估計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那一類吧!
並非這樣,因為是有生活的實際經驗,才會這樣說。我自己是這樣,我上次提到過的朋友,她也是這樣。
朋友的孩子今年讀三年級,之前二年級的時候,她跟我講,孩子學習能力差,做事做作業注意力不集中。希望能有一個好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這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認真;吃飯胃口也差,非常的挑食,屬於是身體素質不好,導致身體羸弱,大腦供給不足,學習才會不好的那一類。
這位母親,於是制定了一系列強身健體的方法。首先用中藥調節孩子的腸胃功能;然後通過跑步,跳繩等體育項目,來增強孩子的體質。為了讓孩子能夠堅持鍛鍊身體,不偷懶,這位母親每天晚上帶著孩子跳繩。
要知道,這位母親每天上班,工作任務也不輕鬆。下班擠地鐵回到家裡,面對身體不好,學習又差的女兒,她選擇做一個健身好榜樣,帶著女兒一起走運動強身這條路。每當孩子想偷懶,因為母親的帶動,也只能放棄偷懶的想法。
看著女兒的身體越來越健康,學習習慣在一天天變好,成績小有進步,老母親不知道有多欣慰呢!
為了自己的娃,擺脫偷懶舒適圈,甩掉缺點,共同成長。這難道不是人生價值的最基本體現嗎?
其實,帶孩子的過程,就是我們人生修行的過程,早沒做的事,晚也得做。
為了自己的娃,擺脫偷懶舒適圈,甩掉缺點,共同成長。
3,針對孩子的學習病根兒,制定明確的任務目標,實施獎勵。
1)不自覺,不按時完成作業。跟孩子商量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如果做到了,可以得到鼓勵,比如父母的一個擁抱;比如家庭學習積分,用積分兌換相應的獎品;比如得到自由支配多少時間的權力,等等。
有了明確的任務目標,一般商量好的事情,孩子都會在大腦裡面形成一個意識,就是,我已經答應好了,我沒辦法抵賴。我要盡力地去完成。
如果孩子因為學習習慣不好,實在沒有辦法完成這個小任務,這時候家長可以先暫時陪著孩子做作業。注意是暫時。等他養成了自己獨立完成作業這個習慣。家長再逐步離開他的身邊,讓他獨立完成。
2)寫作業動作拖沓的孩子,他們也有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的這個方面,除了用第1條的方法之外,對於動作拖沓的孩子還要仔細觀察,他的這個拖沓遲鈍,到底是身體生理上的,還是不喜歡學習心理上的。
如果是身體生理上的這種拖沓,那麼要進行一些有效的體育鍛鍊和體能訓練,以提高肌肉動態反應靈敏度。
如果是心理上的,那麼從溝通開始。了解孩子為什麼寫作業動作拖沓。是因為看著家裡其他人在玩手機看電視,分心了;還是因為被老師批評不愛學這個科目了。原因當然可能千奇百怪。
但有一點就是,告訴他們提高作業速度對他們的好處。比如,可以畫畫了,可以欣賞一段音樂了,可以聽一個故事了,可以去滑滑板了,可以唱歌了,可以帶你出去散步了,等等。
有了明確的任務目標,有了家長的悉心幫助,孩子就會一步步改掉不自覺,不按時完成作業,寫作業動作拖拖沓沓的壞習慣了。
有了明確的任務目標,有了家長的悉心幫助,孩子就會一步步改掉壞習慣。
第二步,充滿信心,常常懷著希望。
當然很多事情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正是因為不容易,所以我們要充滿信心,常懷希望。這不是一時的雞血,這是你每天要對自己說的那一句安撫內心,激勵前行的話。
充滿信心,常懷希望,具體表現出來,做出來,就是家長對孩子的那一份耐心。
因為這一份耐心,你才能夠完成上面所說的第一條,跟孩子站在同盟者的角度上一起挑戰,消滅壞習慣;
因為耐心,你才不會對著孩子大吼大叫,說那些無用的喪氣話;
因為耐心,你才會認認真真地去樹立自己的榜樣形象;
因為耐心,你才會在自己工作勞頓,一天疲憊的情況下,對著孩子不煩不躁;
因為耐心,你才會去更好地實施,在育兒的過程當中我們所講的這些條條款款;
因為耐心,你才會知道孩子的進步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因為耐心,你才會在孩子動作拖沓的時候,克制住自己想揍他的欲望,跟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
總之,有耐心,有毅力地持續塑造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你就不會再為孩子的學習而焦慮。
帶孩子的過程,就是我們人生一段修行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