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田子方篇中說:「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交通成和而萬物生焉」,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只有陰陽和悅才能生成萬物。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下《易經》中的這種上下和合,生成萬物的智慧,看古人是怎麼認知天地萬物的生成之道的,「始終相反乎無端而莫知乎其所窮」,最後才能夠得到「萬物之所一也」的智慧。
地天泰,泰卦為《易經》六十四卦的第十一卦,卦象為下乾上坤,屬異卦相疊而成,下卦為乾為天為陽,上去為坤為地為陰,泰者,通泰、平安之意。
本來乾為天,應該在上,坤為地,應該在下,現在的情況相反,卻為什麼還說是通泰的呢?因為天之氣為陽,地之氣為陰,陰氣凝重而下沉,陽氣清明而上升,陰陽交感,互為依託,上下相通,象徵天地交融,化生萬物,所以說是通泰。
《序卦傳》中說:「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履者,禮也,循禮而行,心懷敬畏,故而可以平安泰達。
就像現實生活中的人一樣,無論領導還是下屬,都能遵循著自己的應有之禮,上待之以禮,下應之以誠,心意相通,交相呼應,那麼自然便能多得到安泰的水乳交融的結果。
地天泰:小往大來,吉,亨。
象曰: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天地陰陽相交而和,故萬物生成,所以名泰。小謂陰,大謂陽,由內往外叫往,由外往內叫來,小往,說的是否卦內卦之陰,往外而處泰卦之外卦。大來呢,說的是否卦外卦之陽,往內而處泰卦之內卦,所以《雜卦傳》中說:「否泰,反其類也」,這是從否泰二卦相綜而言的,否泰二卦同體相綜。
還有一種異曲同工的說法,叫做爻由下往上叫往,爻由上往下叫來,陰為小,陽為大,故本卦稱之為小往而大來。
泰卦下乾上坤,為陰氣居於陽氣之上的表象,「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陰陽之氣一升一降,互相交合,則陰成陽就,生化萬物,聖人據此而制定出合乎時宜的行為,指導人們的生活。
天地之間以氣交,則氣交而萬物相通,是天地之泰和。以人事而言,則上下相交者以心,相交莫逆而志同道合之人,是人上下之通達,本卦內健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內陽而外陰,雖有所分,實有所連,內外一體,只在一念之間。
本卦雖然陽盛於內,卻終究尚未達大成之境,所以在行為方面要注意不要因小失大,失去自己的立身之本,一念行差,則可能前功盡棄,悔恨無窮,而應該注意協調上下左右的人際關係,居安思危,循序漸進,否則離心離德,上下相異,互為猜忌,那麼必定會遭受失敗的苦果。
舍小而得大,是成大事者成功的因由,那些不能與民同樂的人,只可共患難而不可共富貴的人,是永遠都不能得到安泰的結果的。
君子裁成天地之道,小人輔相天地之宜,天地之否泰也。
陰氣凝而不得不降,陽氣清而不得不升,此理之所必然,勢之所不得不行也,君子觀此,則可見萬物之所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