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裡看花說《易經》

2021-02-18 家在黃島

《易經》除了揭示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其本身也是一門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的學問。易經用模糊分類的方式,以八卦的形式把世界的萬事萬物分成八類,然後用八卦結合生成六十四卦來反映世間萬物的基本發展規律,這是一門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問。運用它的這些特性,在事物發展之初就能最快看清事物發展的大致方向,也由此以找到事物發展的主要矛盾,以利於自己在社會發展中最大可能地處在主動地位。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對於個人修養來說,也有利於看清自己,與社會環境進行合適的融合。

《易經》能存在三千多年並能一直被奉為經典,其內在的活力在於其所展示的道理在幾千年中都有超強的適應能力。當代瑞士大學者榮格曾經感慨:我們得到的一些科學論斷,很快都會被新的理論所取代,唯獨易經,歷經數千年,依舊讓人讚嘆它的正確性。

而易經的陰陽五行理論,更是影響了整個中國古代的文化。比如貴雌守柔的《道德經》與道之以政的《論語》,就是一陰一陽的文化。《道德經》是以陰柔的方式述說南面之術,而《論語》則使用陽剛的方式講輔國之道,這又說明易經陰陽理論的一個精髓:陰不獨生,陽不孤長,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看《易經》,霧裡看花也許並不是什麼壞事,什麼事都有標準了,人們做事是方便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離真相也就越來越遠了,就如同充滿爭議的八股文。八股文從文體上來說是一種相對完美的,但是當它標準化了,也就開始僵化了,隨之也就離社會的發展需求越來越遠了。易經的魅力就在於,既在模糊之中不迷失方向,又在不確定中不斷拓展人的思維。

比如說易經中的乾坤,有人說是君臣之道,有人說是夫妻之道,還有人理解為父子之道,不管是哪種理解,感覺適合了,就是正確了。再比如說乾卦中的六根陽爻,猶如六條飛舞的龍,有人理解為辦重大事情的六個階段,有人理解為社會中的六個階層,就是六龍飛舞,而最有意思的是乾卦用九,居然說「見群龍無首,吉」。

相關焦點

  • 二進位和《易經》還有關係?為什麼說《易經》是超科學?
    導語:二進位和《易經》還有關係?為什麼說《易經》是超科學?在1990年北京,中國中央研究院院士馮友蘭先生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地說出這樣一句話: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二進位與《易經》不得不說的故事《周易》不僅和生物學有很大的關係,和數學之間也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萊布尼茲這個發現微積分的數學家和《易經》還存在一段軼事。
  • 《易經》的「易」說的是什麼?
    今天我們再去學習古人的經典智慧的時候就有許多的不同理解,這在學習過去的經典身上是很平常的事情,特別是對於《易經》這種玄奧之說來說由於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以及傳承、地理、學習目標等具體情況的不同,有時候得出來的結果簡直可以說是南轅北轍。面對這種紛紜莫是、無法抉擇的局面,我個人的理解是只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因為既然是有各種不同的答案,就肯定有各種不同的理由,我們既然無法判斷誰對誰錯?
  • 2017至2020的高考試題中的《易經》
    事實上,它與《易經》之間有著十分深厚的淵源。在《算法統宗》的「首篇」中,就包含許多與《易經》相關的內容:總說、河圖、洛書、伏羲作易圖、洛書釋數、九宮八卦圖、洛書易換數、黃鐘萬事根本圖等。其中,「總說」說:「數何肇?其肇自圖、書乎!伏羲得之以畫卦,大禹得之以序疇,列聖得之以開物成務。
  • 框架眼鏡霧裡看花,如何華麗蛻變?
    框架眼鏡霧裡看花,如何華麗蛻變?(網圖) 框架眼鏡.霧裡看花過了兩周,董小姐又來了,這次目的很明確,告訴我想把近視眼做掉,徹底擺脫眼鏡的困擾。她平常喜歡運動,跑步,遊泳,打球的時候戴眼鏡很不方便,眼鏡總是會滑下來,遊泳時佩戴度數的泳鏡,摘下泳鏡就不能看清楚周圍的東西。
  • 《易經》中「四象」說的是什麼?
    那麼《易經》的「四象」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真的有傳說中的那麼神秘嗎?「四象」最早的出處在《易經.繫辭傳》上: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孔子認為《易經》效法的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的一個演變規律:太極者,宇宙的本體、起源(即《列子》所說的「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兩儀者,陰陽也,四象者,陰陰之淵府也,八卦者,陰陽之大成也。
  • 白話說易經六:傳承《易經》的三個原則:時代化,通俗化,大眾化
    最近發表了一些《易經》解讀的文字,受到了一些關注,也有一些朋友在諮詢「如何學習《周易》」,對於這個話題,我談幾點個人看法,望大家指正。1.我們先看看《易經》的發展歷史。伏羲氏時代,河圖洛書、八卦、五行這些符號管理系統都掌握在部落首領之中。因為通過觀察天地,總結規律需要高超的能力。
  • 回放 傳承丨永春紙織畫:隔簾觀月、霧裡看花
    回放 傳承丨永春紙織畫:隔簾觀月、霧裡看花
  • 怎樣理解王東嶽說《易經》過於幼稚這一句話?
    300元,你回去之後把這件事跟你朋友分享,你朋友肯定會說你太幼稚了,這世界上怎麼可能有免費的「午餐」。而王東嶽評價《易經》過於幼稚,很多人把這句話理解為「王東嶽說易經沒有一點知識含量」。對於靠易經謀生的人來說易經是他的飯碗,對於相信易經算卦的人來說易經是他們的信仰,說「易經沒有一點知識含量」他們不揍你才是奇怪的事情,這也是導致很多人在網上批判王東嶽的原因。
  • 《易經》的教導:不要常常和人說的三件事情
    然而很多時候,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都是要注意的。現在就來看看《易經》是如何引導大家為人處世,如何與人交談的。在和人說話的時候,下面的三件事要少說,這樣自己才會有更多的福氣。更加不要經常和朋友抱怨這些不開心的事,這些負能量反覆的說,不但會讓自己煩惱,也會影響朋友的心情。這樣時間一長,朋友也會也遠離你。在《易經》裡面說的蠱卦,就是說樣養毒蟲去控制人心。
  • 《易經》有多不堪?愛因斯坦否定,楊振寧說它毫無邏輯
    但是,當楊振寧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的另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否認《易經》時,他並不那麼幸運。 當今的中國學者不再對所謂的權威「視而不見」。當楊振寧認為《易經》不合邏輯時,便當場受到質疑。楊振寧在公共場合說:《易經》使人們變得不合邏輯,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 「說易經」《易經》如何保證人生順利?看看這7條憂患意識
    《易經》是人生的智慧,是開創事業、積極奮鬥的參考智囊。為了確保一生事業的順利展開,《易經》裡面不乏各種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這是一路坦途,乃至履險如夷的保障性思維。一是成功之後的防患於未然。《易經》的蹇卦,表示不順利,「君子以反身修德」,不管不順利的,是因為主觀原因,還是因為客觀原因造成的,都需要反省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因為凡是不順利的,總該去解決,這需要調整自己,將自己的行為尋找出缺點來,予以改變,然後進行道德情操的修養,從而度過不順利。
  • 易經的智慧曾仕強教授易經為什麼淪為算命工具易經三大特性是什麼
    因為什麼,因為易經告訴我們:人是天地之間唯一來幫忙改造這個世界的一種動物。這是我們的責任,文王這部古經,它是為了教化用的。但是在商朝這個朝代,迷信這麼濃厚的時候,所以周文王才會用卜筮的詞句。用卜筮的形式來寫爻辭。有吉、兇、悔、吝、無咎這些話,替《易經》披上一件神秘的外衣。孔子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他說老百姓你要它能夠完全聽懂道理,恐怕有點困難。
  • 易經為什麼被說成是迷信?
    沒有人說那是迷信活動?沒有阻止修廟造教堂?科技最發達的美國、德國人怎麼都信基督?總統要手按《聖經》發誓?算卦是不是迷信?肯定是,因為在國內大家都覺得那是迷信。但是韓國就不是迷信,韓國的國旗就是太極八卦圖。迷信這個詞各人和各個國家的認識標準不一樣。說你是迷信,你就是迷信。
  • 易經說:「恩裡生害」,對這3個最親的人要「薄情」,說得有道理
    《易經》被譽為「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有一句話說得好,閱盡人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很多人覺得這句話有點誇張了。但事實上,《易經》的確是一本人生的「智慧之書」。
  • 《易經》告誡:你經常說的口頭禪,往往是你的人生預言,要警惕!
    俗話說得好,博覽群書遠不如經書一部,這兒的經書指的則是《易經》。都說易經是一本神書,它神在哪裡呢?最先,易經承載著超科學研究!自打易經問世至今,很多人就提出質疑易經是封建迷信,它被質疑了6500年,可是如今科學研究證實,易經是超科學研究!
  • 為什麼要學習易經?易經入門基礎知識
    《周易》是智慧之海,《周易》的每一卦每一爻每一個字,可以說都是充滿智慧,只不過我們有沒有這個能力,能不能「悟」到的問題。周易學習如何入門說明周易重要性的第四句話,是「生命寶藏」。在歷史上,孔子對《易經》的評價是相當高的。 還有很多人對《易經》也有很高的評價,像醫聖孫思邈就說:「不知易,無以言太醫。」
  • 易經入門:十句話帶你讀懂易經
    2、《易經》又稱本經,簡稱《易》,成書於西周初至晚周,距今約三千年前。《易經》由卦辭及爻辭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  而《易傳》有十翼即: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繫辭上、繫辭下、說卦、序卦、雜卦十篇。《易傳》成書於春秋至戰國中期,是對易經的注釋和發揮。
  • 《易經》提醒你:你經常說的是你的人生預測,小心點
    《易經》博大精深,描述了世界上萬象的變化,稱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包含了智慧長達。人們只認為《易經》是「算命」本書,事實上他是生活問題的答案,你所做的每一個選擇都可以在《易經》的64個卦中得到反映和推演。
  • 糖尿病百「課」33:不要霧裡看花 警惕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百「課」33:不要霧裡看花 警惕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2020-12-18 12: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為什麼大家都說閱盡世間萬本書也不如讀懂《易經》
    《易經》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閱盡世間萬本書,也不如讀懂一本《易經》。《易經》是一本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書籍,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易經》是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作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易經》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