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人生的智慧,是開創事業、積極奮鬥的參考智囊。為了確保一生事業的順利展開,《易經》裡面不乏各種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這是一路坦途,乃至履險如夷的保障性思維。
一是成功之後的防患於未然。
《易經》的既濟卦,「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在成功之後,更需要考慮可能的隱患,從而做出預防。
事物的完結,不過是一個階段,下一個階段仍然是充滿風險的,世界是很不完美的,不在成功之時鬆懈,以保下一個成功的到來。
二是在巨大變故面前,恐懼修省。
《易經》的震卦,表示大的變化、變故,「君子以恐懼修省」,大的變故引起震驚,是正常的反應,《老子》曰「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懂得一定的害怕,是一種生命力所在,是一種自我調適、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因為恐懼,所以會反省自己,修養自己,將自己改變得更安全些,更強大些。
三是在不順利的時候,反身修德。
《易經》的蹇卦,表示不順利,「君子以反身修德」,不管不順利的,是因為主觀原因,還是因為客觀原因造成的,都需要反省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因為凡是不順利的,總該去解決,這需要調整自己,將自己的行為尋找出缺點來,予以改變,然後進行道德情操的修養,從而度過不順利。
四是在坎坷的時候,常常保持德行,溫習禮教。
《易經》的坎卦,是表示坎坷的,「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在坎坷時期,道德素養以及禮貌待人,是最容易過關的,禮貌是一種通行證,道德素養是一種改變困境的突破口。
五是在災難面前,「儉德避難,不可榮以祿」。
《易經》的否卦,就是和泰卦相反的,災難之卦,「君子以儉德避難,不可榮以祿」。
災難時期,絕對需要儉樸,節約資源,才能順利度過,且不可過於招搖,不當在此時追求榮耀,因為災難裡的榮耀,不足羨,外實內虛,會加速窮困。
六是在遭受損失的時候,「懲忿窒欲」。
遭受損失的時候,最容易引起憤怒,或者對損失的悔恨導致的欲望強烈,這些都是不需有的,因為憤怒並非減少損失的原因,欲望也不是彌補虧損的原因,倒是平靜下來,事情的發展,更具有可控性,才有如願的可能。
七是在施予利益給人時,照樣「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易經》的益卦,是施予利益的,「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施予他人利益時,會贏得一定的道德優勢,此時更要提高自我約束力,進一步完善個人品質,不放過任何積善的機會和改錯的機會。
《易經》幾乎是鐵打的,很剛硬,這種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由一點一滴的人事現象分解,逐項填空,培養一個深厚的根基。
學習《易經》,馳騁人生,賞析圖解《易經》點進去:
作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經》,即是儒家六經之首,中華文化的起源,充滿人生的智慧閃光,一睹國學精髓,《易經》不可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