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讀《黃帝內經 素問》,歸納匯總「精」的闡述

2020-12-22 文化養生談

寫在開頭:本文提到的《黃帝內經》,僅指素問,不包括靈樞經。

我們知道,黃帝內經是中醫學的奠基理論,後世幾乎所有的中醫典籍都能從中找到根源。而作為貫穿全書的宗旨,「精」這個概念被反覆提出。大概以一種「得精者昌,失精者亡」的姿態出現。而幾天的我們,受現代醫學概念的影響,可能會對「精」這個詞彙有狹隘的理解,認為就等同為「男性生殖細胞」。這就謬之遠矣。

由於素問全書共計八十一篇八萬餘字,粗略再讀了幾遍,統計起來真的很困難。不得已用了一下編程python,用關鍵字「精」做提出,總計提出「精」字207個。再根據上下文,分析該字的實際意思,大致分為十二個類別如下:

生殖之精,包括男性之精及女性之卵。出自《素問·上古天真論》:「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通「晴」,爽朗、清明。出自《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指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出自《素問·金匱真言論》:「夫精者,身之本也。」構成萬物的靈氣。出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故天有精,地有形。」陰血、精血。出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專一,單純。出自《素問·湯液醪醴論》:「夫病之始也,極微極精,必先入結於皮膚。」審度、審查。出自《素問·湯液醪醴論》:「開鬼門,潔淨府,精以時服。(精以時服,即審時而服。)」指心神。出自《素問·經脈別論》:「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水谷之精微。出自《素問·經脈別論》:「食入於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新生之血氣。出自《素問·八正神明論》:「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楊上善注精者,謂月初血氣隨月新生,故曰精。」臟腑之精微。出自《素問·大奇論》:「脈至如弦縷,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指日月星辰。出自《素問·五運行大論》:「形精之動,猶根本之與枝葉也。」

以上的統計,不可避免地存在遺漏,還望各位路過的老師補充,謝謝。對於已經歸納出來的闡述,假如認為有不妥的地方,還希望您不吝賜教哦。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素問·天元紀大論-66
    -04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05黃帝內經.素問·陰陽離合論-06黃帝內經.素問·陰陽別論-07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08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09黃帝內經.素問·五藏生成-10黃帝內經.素問.五臟別論-11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12黃帝內經
  • 《黃帝內經》簡介
    綜上所說,將《黃帝內經》之成書定為戰國時期是較為可信的,但也不能認為《素問》八十一篇、《靈樞》八十一篇盡出於戰國。呂復對此發表過中肯的見解:「《內經素問》,世稱黃帝岐伯問答之書,及觀其旨意,殆非一時之言,其所撰述,亦非一人之手。劉向指為韓諸公子所著,程子謂出於戰國之末,而其大略正如《禮記》之萃於漢儒而與孔子、子思之言並傳也。」以上僅僅是從大多數學者的看法上加以歸納分析所做的判斷。
  • 《黃帝內經》導讀50
    《素問.刺要論篇第五十》與《靈樞.讀原文方能悟原理,《黃帝內經》原文導讀共分為81個小單元,也即素問81篇與靈樞81篇對應組合,每日堅持閱讀1個小單元,三個月內即可通讀《黃帝內經》一遍以上。參考閱讀:通讀《黃帝內經》的簡易法門《黃帝內經》導讀1-9《黃帝內經》導讀10-18《黃帝內經》導讀19-27《黃帝內經》導讀28-36《黃帝內經》導讀37-45《黃帝內經·素問·刺要論
  • 《黃帝內經》在線閱讀
    其主要理由是:首先,將《黃帝內經。素問》與同樣是戰國時代的《周禮》相比較,有許多相同之處,足以充分證明兩書是同一時代、同一思想體系的作品;其次,《史記·扁鵲傳》中有關醫理的內容,與《黃帝內經·素問》的內容相類似,但卻樸素、原始得多,而《史記·倉公列傳》中有關醫理的內容卻比《黃帝內經·素問》有所進步,由此推斷:《黃帝內經》應當是扁鵲時代以後、倉公時代之前的作品,也就是戰國時代的作品。
  • 《黃帝內經》素問序一
    孔安國序《尚書》曰:「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班固《漢書-藝文志》曰:「《黃帝內經》十八卷。「《素問》即其經之九卷也,兼《靈樞》九卷,乃其數焉。雖復年移代革,而授學猶存,懼非其人,而時有所隱,故第七一卷,師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爾。
  • 《黃帝內經》導讀61
    讀原文方能悟原理,《黃帝內經》原文導讀共分為81個小單元,也即素問81篇與靈樞81篇對應組合,每日堅持閱讀1個小單元,三個月內即可通讀《黃帝內經》一遍以上。參考閱讀:通讀《黃帝內經》的簡易法門《黃帝內經》導讀1-9《黃帝內經》導讀10-18《黃帝內經》導讀19-27《黃帝內經》導讀28-36《黃帝內經》導讀37-45《黃帝內經》導讀46-54
  • 黃帝內經白話文句讀003素問之上古天真論2:古人壽命
    01在之前先來說一下黃帝內經為什麼會有素問和靈樞2部,其實這2部份內容各有81篇,加起來一共162篇。而素問之所以為什麼叫素問呢,因為通篇基本上都是黃帝和祁伯的對話,以一種對話的形式來闡述一些基本的中醫的道理。
  • 祝玄衝:悟道內經| 《素問》書名真意第一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聖典。
  • 《黃帝內經》健康養生觀——範登脈|黃帝內經|廣州中醫藥大學|治未...
    講授者:廣州中醫藥大學東莞市東南部中心醫院「黃帝內經書院」範登脈簡介:醫學博士,廣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醫史文獻系教授。對中國古典文獻學特別是對傳統語言文字學有較深入的研究,擅長運用文字、聲韻、訓詁、校勘等古典文獻學的研究方法考證中醫經典文獻中的疑難問題,重視出土文獻、文物在中醫文獻研究中的運用,長期從事《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的文獻考證、理論整理、逐篇講析等工作,對《素問》《靈樞》研究有較深造詣。從事中醫臨床及教學科研工作30多年。
  •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 24卷 哈佛大學藏 歡迎閱讀卷一
    非完整版 完整版24卷 非常好的古本醫書 收藏不易 展示為部分頁面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 24卷 哈佛大學藏 歡迎閱讀卷一>非完整版 完整版24卷 非常好的古本醫書 收藏不易 展示為部分頁面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 24卷 哈佛大學藏 歡迎閱讀卷一
  • 朗讀:黃帝內經*素問-痿論
    您的關注和轉發,是我們前行的動力,更多內容請點擊篇頭專輯《黃帝內經誦讀》
  • 自我康療30:解讀《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
    自我康療30:解讀《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黃帝內經》裡記載著這樣一段對話: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炎黃子孫「傳道受業解惑」,也必須從學習《黃帝內經》開始問道。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靜心解讀和感悟《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原文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
  • 說說《黃帝內經》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以中醫學經典醫學文獻《黃帝內經》一書的問世為標誌。在《漢書·藝文志》所載醫學書目之中首列《黃帝內經》,故《黃帝內經》成書於戰國及秦漢時期,我國明清以來的學者多傾向於此說。《黃帝內經》一書,包括《素問》81篇。
  • 《黃帝內經》奠定了健身氣功的理論基礎
    在《黃帝內經 ·素問 ·寶命全形論》中就明確地提出了人為氣生的觀點。指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生於天,懸命於地,天地合元,命之曰人。」不僅如此,人的生命維持亦依賴天地之氣。《黃帝內經》指出:「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相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這就是說,人體形質的長養以及功能活動和精神活動均依靠於氣。
  • 《黃帝內經》的理論體系
    這四大學說是《黃帝內經》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黃帝內經》充分認識到「有諸內必形諸外」的辯證法則,使髒象學說系統而完善。正如《靈樞·本髒》說:「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則知所病也。」髒象學說主要包括臟腑、經絡和精氣神三部分。1.臟腑又由五臟、六腑和奇恆之腑組成。
  • 中醫為什麼要學習《黃帝內經》?學不懂怎麼辦?
    密碼: mdju對於古文功底不足的同學,從頭開始學古文也不太現實,所以需要藉助一些工具書來輔助學習:《黃帝內經大辭典》:連結: https://pan.baidu.com/s/1cpbE165_UMTTx_3AARTz8A 密碼: rhri《黃帝內經素問校注語譯》上:連結: https://pan.baidu.com
  • 《黃帝內經》導讀60
    讀原文方能悟原理,《黃帝內經》原文導讀共分為81個小單元,也即素問81篇與靈樞81篇對應組合,每日堅持閱讀1個小單元,三個月內即可通讀《黃帝內經》一遍以上。參考閱讀:通讀《黃帝內經》的簡易法門《黃帝內經》導讀1-9《黃帝內經》導讀10-18《黃帝內經》導讀19-27《黃帝內經》導讀28-36《黃帝內經》導讀37-45《黃帝內經》導讀46-54
  • 《黃帝內經》導讀49
    讀原文方能悟原理,《黃帝內經》原文導讀共分為81個小單元,也即素問81篇與靈樞81篇對應組合,每日堅持閱讀1個小單元,三個月內即可通讀《黃帝內經》一遍以上。參考閱讀:通讀《黃帝內經》的簡易法門《黃帝內經》導讀1-9《黃帝內經》導讀10-18《黃帝內經》導讀19-27《黃帝內經》導讀28-36《黃帝內經》導讀37-45
  • 多讀一頁《黃帝內經》,人生少一份病歷
    ↑點擊上方 「紅杏林學院」,回復「禮包」免費領取「中醫公益系列課」朋友們早上好,杏林君之前在後臺收到大家的留言:想讀《黃帝內經》。所以周一的時候,特意選出了19條《黃帝內經》的經典句子。我們在學習中醫乾貨的時候,還是要了解中醫思維的~今天杏林君將《黃帝內經》做一個連載,接續為大家挑選了另外的19條精華句子,注意仔細閱讀哈,不要掉隊,接下來就和杏林君一起來了解下今天的19條《黃帝內經》經典句子吧~如果大家喜歡的話,杏林君還會繼續
  • 讀過黃帝內經之謹和五味
    從《黃帝內經》裡,我們可以學習到中醫對飲食的要求。 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素問·靈蘭秘典論》 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