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號:花3億打撈800年前古沉船,是中國對文物海盜的最好回擊

2020-12-25 扒拉文史

南海,一片神秘的海域,無數的歷史掩埋在深不可測的海底。發現難,打撈更難,無數的珍寶只能深埋於海底數百年,深斂它的光彩。

隨著這些年中國經濟的騰飛,那些深藏於海底的無價之寶也被人們漸漸的打撈,送進了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而這些被打撈的文物中,其中價值最高的要屬「南海一號」

它創造出了兩個第一,一是打撈花費空前絕後,足足達到了3億人民幣,二是從發現到發掘的時間最長,整整長達20年

被逼出來的「南海一號」

人們所不知道的是,「南海一號」的發現,其實也是被外國文物海盜逼出來的。

近代中國積貧積弱,很多文物也流失海外,最著名的有那圓明園獸首,這些只是從陸地上流失的,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因為廣大海域很長時間內無力維持,所以英國人邁克·哈徹盜挖中國南海裡沉船上的瓷器多達百萬

為了「物以稀為貴」,他毀掉60多萬件瓷器,只留下23.9萬件,拿到荷蘭拍賣。為了贖回自己的國寶,當時財政尚不寬裕的中國派專家拿著擠出來的3萬美元,竟然買不了一件本應該屬於自己的瓷器。這成了中國考古界的恥辱和傷痛,偌大南海裡,我們竟然連自己的國寶都守護不了。

沒想到這一傷痛,卻在日後,因禍得福了。

英國救撈公司一直想想尋找東印度公司的沉船「萊茵堡號」,於是在1987年聯合廣州打撈隊在中國南海聯合勘探,結果倒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人們沒有發現「萊茵堡號」,卻從一條鎏金腰帶裡發現了一艘更古老的南宋沉船

專家們興奮歸興奮,礙於當時中國的落後,我們尚且沒有能力去打撈和保護,「南海一號」從發現到打撈,整整在海底等了20年

我們沒有辦法打撈,但是也不能讓那些文物海盜將我們的國寶偷盜出去,只能派軍隊警戒,對外聲稱「海底有當年外國侵略者扔下的炸彈」,一直守護了國寶整整20年。

雖然我們窮,但是眼光確很是長遠,在保護歷史文物上很有氣魄。如果按國際慣例,要先在海底把沉船分解,然後打撈上岸,再進行組裝。但是對於800年前的南宋沉船來說,分割以後,無疑是會大大破壞船的文物價值。

於是,考古隊提出了一個異於常規的辦法:整體打撈。整體打撈無疑是大大保護了文物的價值,但是這也增加好幾倍的難度和資金,對於當時的資金缺乏的中國打撈隊來說,這個辦法無異於是痴人說夢……

困難重重的打撈

正是因為整體打撈說起來容易,但是實施難度和資金卻是一個大問題,因此一直準備了幾十年,我們才有條件打撈。

打撈過程更是複雜無比,為了整體打撈,先要製作一個面積比一個籃球場還大的巨型鐵箱,如此巨大的鐵箱自然是可以想到的重,然而如何把沉箱運到打撈區域,這也是一個問題。我們的方案是用一個巨大的起重船,把鐵箱拖放到打撈區域,因此不負萬難的使用了造價7個億「華天龍」起重船,這也是當時中國價值最高的船。

科研人員沒有想到的是,530噸的沉箱本來按照原計劃進入海底以後,可以自己切入海泥,完全把沉船包在沉箱裡,但是事與願違的是,周圍的海泥在海水和時間的沉澱下,更是緊密結實,那麼重的沉箱也下不去。

打撈隊沒有辦法,只能用土法子,在沉箱上加水泥重塊,一直從900噸加到了4000噸,此時沉箱才堪堪接近海底,但是卻還差2米。因為再加就很容易把沉箱壓壞,所以人們只能老實的挖沉箱周圍的泥土,來完成最後兩米的挑戰。

海底能見度很低,並且一旦箱體受力不均,整個「南海一號」都會被壓壞,隊員們完全憑著自己的觸覺,小心翼翼,冒著巨大的風險,在不斷的調整中,終於把最後兩米完成了。

而更難的在於,如何插入36根鋼梁在沉箱中,把沉船拖起來。在插入第一根時,裡面又厚又硬的海泥一下就把鋼梁抬高了,根本插不進另一側的洞中。

看著粗大的鋼梁在擠壓下直接變彎了,現場瀰漫著絕望的氣息。但是我們智慧的工程人員智慧地把洞口改小,又把鋼梁頭改尖,再加上水泵,用高壓噴水衝開淤泥。花了整整13天時間,總算插入對面孔洞中。如今,穿梁這一技術已經成為廣州打撈局的國家機密了

經過9個月的打撈準備,在2007年12月22日上午10時,央視現場直播「南海一號」出水儀式。1個多小時之後,沉睡800年的「南海一號」重見天日,出水那一刻,現場人無不熱淚盈眶,在那一瞬間,所有人都覺得自己這幾個月的辛苦值了。

出水之後的問題,也同樣困擾著工作人員。

這麼重的箱子,如何在陸地上拖拽,這無疑是個問題。為了拖拽沉箱,工程人員借用了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的方法,聰明的把圓柱形的氣墊放在箱子底下,把沉箱直接拖進了它前世今生的歸宿——「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南海一號」的寶貴財富

「南海一號」,發現起於危難,保護難,打撈難,清理也難,直到今年才清理髮掘整理好。為了避免對文物本身的破壞,考古隊員只能用雙手,清理並整理好18萬餘件文物,其中大部分都是南宋瓷器,還有數不勝數的異域風情的金銀器、銅器、漆器、玉器等,頗為冷幽默的是,還發現幾罐完好的鹹鴨蛋,以及最珍貴的調味品——花椒粒,估計船員們的夥食也是頗有保障。

在國際市場類似「南海一號」出土的一個瓷碗,價格就已經達到了吃驚的數十萬美元,如果按照此價格算,「南海一號」的僅僅憑瓷器就價值3000億美金,相當於2萬億人民幣

很多外國人會想:打撈花了那麼多錢,這次終於可以回本了。

但是他們想錯了,這18萬件文物,都是中華民族的無價之寶,不會對外出售,再承受一次國寶流失之痛。「南海一號」之所以是世界上價值最高的沉船寶藏,不僅在與它本身的文物價值,更是代表著,外國的文物海盜在我們的海域上巧取豪奪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它是我們海權的象徵,我們的目標也是星辰與大海。

這種價值,又哪裡是能用錢來衡量的?

並且南海一號最有價值的也不是那些讓我們眼花繚亂的文物,「南海一號」在海底經歷800年,沒有腐爛,本來就是一個奇蹟。其實這艘年代最久、體積最大、保存最好的古船本身就是一件最有價值的文物。它本身也就是無價的,因為傳奇無可複製。

再提及打撈本身的價值,這次打撈除了開了整體打撈沉船的先例,並且在多項技術上也有了巨大的創新。這本身就是對中國古代文物最有力的保護,它向我們證明了我們中國有實力,也有能力獨自保護我們的文物,而避免了「文物海盜」們的再次垂涎。

我們所不知道的南宋

「南海一號」是一艘南宋的古沉船。提起南宋,我們會想起什麼?

是苟且偏安的皇帝,還是屢敗屢戰的軍隊?

其實這些都是,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南宋也是一個富裕,開明的朝代。在這個時代,商人們的地位不必像後世那樣遮遮掩掩,見不得臺面;在這個時代,中國的艦隊,在印度洋上穿梭,在這個時代,商品化的時代讓傳統的農業稅不再是帝國的支柱。

從「南海一號」本身來看,中國可以毫不誇口地說,在當時,這些技術絕對大大領先世界。一直到鄭和下西洋之後的許多年,中國的遠洋技術一直大大勝過西方。水密隔倉的技術的應用,更是首創之舉,即使是觸礁慘案,也讓船有一定的自保之力。要知道,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時候,他的船也只是一葉扁舟而已。

什麼是海上絲綢之路?用和平貿易取代戰爭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天賦秉性。

從「南海一號」上的大量阿拉伯風格的玻璃器皿和金銀推斷,「南海一號」無疑是和今天的中東貿易關係十分密切。再看我們本土的瓷器,無疑是可以鑑別出這是福建生產的,因此這艘船極有可能是從泉州出發,遠赴重洋。西方人拿著《聖經》幾百年之後到那些地方去徵伐,我們早就在幾百年前就用貿易代替了掠奪,在那裡樹立起了一座和平的豐碑。

船上還發掘出了120噸的鐵條和鐵製品,而當時南宋是禁止鐵製品貿易的,毫無疑問,這一定是當時民間對外進行鐵製品的冶煉、加工和走私,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當時我們先進的鋼鐵冶煉技術,就像現在我們追捧外國貨一樣,我們當時的貨物,無疑也是銷路火爆。

南宋商人還細心的在很多瓷器上標有各種墨書,為了當地的風格對我們的產品進行微調,以便適應當地的文化氛圍和歷史傳統。

外國人說我們沒有走出去的傳統,我們一開始也信以為真了,認為好像海洋一直與我們無緣一樣,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南海一號」正是先民們以海為生,繁榮歷史的見證,也是我們「一帶一路」的歷史傳統所在,這艘沉船印證了我們這個民族對整個世界文明的影響。

文/扒拉文史

相關焦點

  • 「南海一號」南宋沉船發掘:耗資2億元打撈,迄今發現18萬件文物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又稱「南海一號」博物館,裡面收藏著沉寂海底800多年的一艘宋代商貿海船。專家研究發現,「南海一號」南宋沉船是尖頭船,長度為26米以上,寬度10餘米,船身(除桅杆)高8米,排水量估計可達600噸,載重800噸。
  • 價值連城的古沉船「南海一號」藏萬件國寶,為保存它還建了博物館
    揭秘最古老的沉船「南海一號」被發現,海外盜寶者破壞了好多文物20世紀80年代是一個海上尋寶的瘋狂年代,眾多海外盜寶者利用各種手段對我國南海海域海底文物進行盜撈,公然將我國海域內的文物寶藏運送回國拍賣,使我們損失嚴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尋寶者們花高價僱用來各種人才其中包括考古專業的高材生
  • 廣東陽江海陵島:「南海一號」宋代古沉船就是在這裡被打撈出來的
    海陵島與陽江陸地通過海堤連接,汽車從海堤可以直接開上海陵島,上島後先遊 「大角灣」度假區,然後參觀「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又稱南海一號,「南海一號」宋代沉船1987年被廣州救撈局與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在距陽江市海陵島30多海裡的海區意外發現,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商貿船。
  • 海底一艘古沉船,被盜墓賊盯上,撈出8噸黃金,專家:估價28億元
    中國地大物博,幾千年的歷史留下了許許多多的的寶藏,但是國內的寶藏和國外的有些許的不同。我國的「寶藏」大多數都是古墓,古墓就是我們國家最寶貴的寶藏。古代人厚葬成風,貴族墓穴裡有著數不勝數的金銀財寶,皇家的墓室更是金碧輝煌,就連牆壁也是價值連城的存在。那外國的寶藏又是什麼樣的呢?外國沒有厚葬成風的傳統,但是卻有很多的海盜。
  • "南海一號"文物價值千億美元? 專家對報導表示異議
    進入倒計時狀態的「南海一號」古沉船整體打撈在五一黃金周期間也緊鑼密鼓地籌備著。5日上午,「南海一號」考古打撈沉井裝船出運。隨著沉井運抵「南海一號」考古打撈現場,緊張的考古打撈工作將全面展開。一艘沉沒於廣東省陽江海域的宋代商船,最近成為新聞界爭相報導的熱點。有報導稱,這艘目前被命名為「南海一號」的沉船「裝載文物數萬件,而且多為國家一級文物」,「價值可能超千億美元」。記者採訪了一些文物專家,他們在肯定「南海一號」具有相當重要考古價值的同時,也對上述盲目誇大沉船價值的報導表示了異議。
  • 海陵島上的博物館,「南海一號」的前世今生,文物喚醒昨天的記憶
    海陵島上的博物館 網絡圖片佇立許久,腦子裡出現了1987年的字樣,也就是「南海一號」被發現的日子。那時候,我是青年,羽扇綸巾,朝氣蓬勃,而今已是雪染雙鬢,目澀力短了。我當然知道,「南海一號」從1987年被世人皆知,到2007年才打撈出水,其間所經歷的正是中國人改革開放的最好年景。
  • 中國南海打撈出英國沉船,滿載圓明園文物,英國稱:請歸還給我們
    早在以前一位美國學者就對歷史上的沉船事件進行統計,並表示海洋裡共有近100萬艘沉船,其價格大致在100億-10000億美元之間,也就是說這些財富難以估計。 另外我國坐擁近300平方公裡的海域面積,單單一個南海就有2000多艘沉船,除了現代的沉船之外,古代的沉船也不計其數。
  • 世界三大著名古沉船博物館的歷史及展陳設計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又稱南海一號博物館,主要展出的是沉寂於海底800多年的宋代商貿海船,是沉船博物館中唯一的和平之船。南海一號是一艘南宋時期的木質古沉船,沉沒於廣東陽江市東平港以南約20海裡處,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根據探測,南海一號整船文物有六到八萬件。
  • 漁民挖出沉船銅釘,並發現巨大古沉船,考古隊:交給後人研究吧
    廣東省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必經之路,不僅在廣東沿岸有很對多文化遺蹟,海底的文物資源也很豐富。,二百多米長,是一艘很大的古沉船。考古隊了解到這些情況之後,猜測這是一艘明朝的古沉船,這艘船和中國在南海發現的「南海一號」沉船很相似,當時打撈南海一號沉船竟然發現了8萬餘件文物。吳川縣和南海接近,這艘沉船如果被打撈上來,說不定也會發現很多有價值的文物,這對於研究嶺南文化,有著很大的歷史意義。
  • 「南海一號」重啟中國水下考古進程 曾停滯18年
    中國水下考古20年——  一條800年沉船的現實角色  它是目前世界發現的海下沉船中,船體最大,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它在海底躺了800年,對它的打撈也持續了20年。中國水下考古伴隨它,從開始步入成熟。
  • 國家文物局:宋代沉船「南海一號」共出土18萬餘件文物
    沉船保留有左右舷板、水線甲板、隔艙板、舵承孔等船體結構,以及船中桅託梁、甲板、船殼板、底板和小隔板等部分。「南海Ⅰ號」是迄今為止我國所發現的保存最好的古代沉船。「南海Ⅰ號」沉船整體打撈目前,船艙內貨物已清理完畢,出水文物總數超過18萬件,包括各類金、銀、銅、鉛、錫等金屬器,竹木漆器,玻璃器以及人類骨骼、礦石標本、動植物遺存等,其中尤以鐵器、瓷器為大宗。
  • 南海一號沉船出水,專家說:沒有想到,它的沉沒原因竟與鐵鍋有關
    在我們固有的印象中,文物應該出土於古墓、窖藏或遺址中,可是您也許不知道,其實在水下也有很多人類尚未發現的文物寶藏。著名的「南海一號」出水之後,專家們在其內部發現了大批珍貴文物,而其中的一種文物,卻被定義為船隻沉沒的罪魁禍首。它究竟是什麼?
  • 我國在東海發現4艘英國沉船,全是圓明園文物,英國:請還給我們
    「南海一號」沉船在2003年經過打撈隊的不斷勘測,最終成功出水,在這一艘出水的沉船中發掘的文物的價值就至少達到了三千億元,可能讀者讀到這裡就會忍不住的感嘆:「太值了,給我一個多舒服。」其實「南海一號」的成功打撈並不是僅僅說它值多少錢,這些價值多少的文物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南海一號的順利出水標誌著中國在世界上首創打撈古沉船獲得成功。關於打撈古代沉船,大家可能了解得不多,其實打撈沉船並不是我們自己主動去嘗試的,而是被「逼」出來的。這個逼迫我們的人是一位英國的名叫邁克·哈徹探險家,他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在全世界的範圍內打撈沉船,靠變賣打撈上來的文物發家致富。
  • 南海一號:海陵島上最值得駐足的地方
    很多年前就去過海陵島,並未留下太深的印象,自從有了南海一號的傳奇故事,心裡倒是多了些許期盼。2019年的盛夏,湖南同學選擇廣東聚會,目標指向了海陵島,於是有機會參觀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親近南海一號了。因為這艘船是迄今為止南海上發現的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考古學家們給了個名號:南海一號。作為序數字的第一號名副其實,其它「最」字未必,要知道中國南海有350萬平方公裡的海域面積,有專家考證,這麼大面積的中國海域沉船估計超過2000艘。
  • 遊海陵島,看南海一號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重溫古代航海的神奇
    十多分鐘後,我們來到南海一號既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特殊的像海浪浪花的建築。先到售票處購買了門票,每人80元。拿到門票後,走向博物館正門,開始參觀之旅。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位於十裡銀灘金色的沙灘上,是以"南海1號"宋代古沉船保護、開發與研究為主題,展現出水文物及水下考古現場發掘動態演示過程為特色,是世界首個水下考古專題博物館。
  • 古沉船"南海1號"的博物館內首度試發掘工作結束
    新華社廣東陽江9月27日電(記者黃浩苑)隨著裝載「南海1號」的水晶宮重新注滿海水,南宋古沉船「南海1號」的博物館內首度試發掘工作27日結束。    據廣東省文物局副局長魏峻介紹,本次對「南海1號」的試掘工作有三個目的:一是檢驗在博物館裡進行挖掘工作是否可行。
  • 海底發現大寶藏,花費3億巨資打撈,8萬件稀世珍寶重見天日
    據不完全統計,自從宋朝和元朝以來,我國南海海域,就有超過2000多艘的各國商船(大部分還是中國商船)在此沉沒。所以很多時候,人們就會在不經意間發現位於海底的沉船。話說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荷蘭的一家博物館,委託英國一家打撈公司,尋找一艘東印度公司的「萊茵堡」號沉船,該沉船位於我國廣東陽江附近海域,於是中英就組成了一個考察團,尋找這艘船。
  • 「南海Ⅰ號」:從沉船到博物館
    對「南海Ⅰ號」的打撈和考古發掘工作已持續超過30年。8月6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新進展工作會。會上,南都記者獲知,2014至2019年,「南海Ⅰ號」船貨清理取得階段性成果。沉船中共出土18萬餘件文物精品,展現了我國宋代繁盛的海外貿易體系,對研究我國乃至整個東亞、東南亞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運史、貿易史等有著重要意義。
  • 考古隊打撈出4艘英國沉船,裡面文物全來自圓明園,英國要求歸還
    一直到2003年,中國成功打撈出「南海1號」宋代沉船,上面的一些珍貴文物隨之浮出水面,這一壯舉標誌著我國在世界上首創打撈古代沉船成功。在這艘沉船上,專家發現了價值超過3000億元的珍貴文物,但是這還不是最令人開心的,更重要的是,我們國家打開了文物發掘的新途徑,意味著我國文物研究工作又將前進一大步。
  • 南澳沉船揭開「克拉克瓷」之謎
    此船裝有25萬件中國古瓷和金銀物品,在公海藏匿一年之後,按國際公約「無人認領的沉船允許拍賣」的規定,交由嘉士德拍賣行在阿姆斯特丹拍賣,所有文物最終的交易總額高達3700萬荷蘭盾(約2000萬美元)。  資深文物鑑定專家耿寶昌曾經見過哈徹本人,並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對南海沉船的分布情況比我們中國人自己都要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