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號」南宋沉船發掘:耗資2億元打撈,迄今發現18萬件文物

2020-12-25 解讀有趣的歷史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又稱「南海一號」博物館,裡面收藏著沉寂海底800多年的一艘宋代商貿海船。專家研究發現,「南海一號」南宋沉船是尖頭船,長度為26米以上,寬度10餘米,船身(除桅杆)高8米,排水量估計可達600噸,載重800噸。當年這艘南宋古船滿載貨物,從中國東南沿海駛出,赴新加坡、印度等東南亞地區或中東地區進行海外貿易。(這是一組反映南宋沉船發掘現場的照片)

【沉船發掘現場】1987年,「南海一號」被廣州救撈局與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在距陽江市海陵島30多海裡的海區意外發現。據報導,「南海一號」是迄今為止中國境內發現的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也是保存在「海上絲綢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貴文化遺存。

【發掘現場,滿眼都是瓷器】為了儘可能保存沉船裡瓷器的完整,2007年這艘巨大的沉船被整體打撈出水上岸。據專家介紹,「南海一號」整體打撈方案是世界上首創,我們在打撈過程中運用了許多自主創新的新技術、新科技,沉箱成功出水,它標誌著整體打撈方案安全、可行的,為沉船打撈積累的經驗。

【「南海一號」保護髮掘現場】「南海一號」從發現到打撈,整整耽擱了26年,日本曾提出和中國一起打撈,但實地調查後考慮耗資巨大,最終放棄合作。事實證明,日本方面的估算沒錯,「南海一號」的打撈可謂是「史上花費最多、難度最大的打撈」,打撈耗資2億元,修建場館保護又耗資1億多元。

【沉船發掘現場向公眾開放】2007年4月,「南海一號」沉船整體打撈開始。整體打撈的方式是這樣的,「用一個鋼質沉井,將沉船船體、船載文物及船體周圍淤泥整體裝套入內,沉井底部穿接鋼箱梁,形成一個封閉的『鋼籃子』,再起吊沉井。」當年12月22日上午10時,「南海一號」正式打撈出水,12月28日送到博物館收藏。

【沉船一角的陶罐】花費如此高額的代價打撈,值不值呢?據最新報導,截止2016年,沉船總共出土文物14000餘件套、標本2575件、凝結物55噸,其中瓷器13000餘件套、金器151件套、銀器124件套、銅器170件,銅錢約17000枚以及大量動植物標本、船木等。

【堆積如山的瓷器】2018年8月6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發布了「南海一號」沉船發掘的最新進展,「沉船中共出土18萬餘件文物精品,展現了我國宋代繁盛的海外貿易體系,對研究我國乃至整個東亞、東南亞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運史、貿易史等有著重要意義,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千年傳承、我國與沿線國家商業與文化交流提供了堅實論據。」

【考古人員在提取瓷器】在18萬件文物中,不乏國寶級文物,比如青白釉嬰戲水紋碗、龍泉窯系青釉菊瓣紋碟等。專家表示之所以要整體打撈並公開發掘,「能最大程度地回饋社會,回饋公眾。」

【「南海一號」沉船全貌】「南海一號」沉船的船體保存較為完整,僅艏艉稍有殘缺,殘長22.95米,寬9.85米,船內艙室最深2.7米。沉船保留有左右舷板、水線甲板、隔艙板、舵承孔等船體結構,以及船中桅託梁、甲板、船殼板、底板和小隔板等部分,這艘沉船是研究南宋遠洋航船的第一手資料。

【出土的錢幣】舉個例子,大家就知道耗費3億元打撈和保護「南海一號」沉船是有意義的。當年東南亞出水一艘唐代沉船,打撈者有意賣給中國,開價6億元人民幣,最終被新加坡以一博物館花5億元買走。反觀「南海一號」出土的文物數量,要遠超那艘唐代沉船,因此非常有意義,「即便算經濟帳,這樣的打撈也是值得的。」

相關焦點

  • 南海一號:花3億打撈800年前古沉船,是中國對文物海盜的最好回擊
    它創造出了兩個第一,一是打撈花費空前絕後,足足達到了3億人民幣,二是從發現到發掘的時間最長,整整長達20年。被逼出來的「南海一號」人們所不知道的是,「南海一號」的發現,其實也是被外國文物海盜逼出來的。英國救撈公司一直想想尋找東印度公司的沉船「萊茵堡號」,於是在1987年聯合廣州打撈隊在中國南海聯合勘探,結果倒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人們沒有發現「萊茵堡號」,卻從一條鎏金腰帶裡發現了一艘更古老的南宋沉船。
  • 價值連城的古沉船「南海一號」藏萬件國寶,為保存它還建了博物館
    他們在30多米深的海底發現了一個又一個鐵環,然後發現一處全部由瓷器堆積而成的小山,杯子、碟盤、碗、罐、花瓶等隨意堆在裡面。尋寶者們喜出望外,在對沉船位置、船隻規模、船上貨物以及眾多遇難者遺骸等認真研究之後,他們肯定地認為這是一艘因觸礁而沉沒的中國清代商船。打撈工作隨之展開,約100萬件保存完好的瓷器被打撈上岸。
  • 國家文物局:宋代沉船「南海一號」共出土18萬餘件文物
    沉船中共出土18萬餘件文物,展現了我國宋代繁盛的海外貿易體系,對研究我國乃至整個東亞、東南亞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運史、貿易史等有著重要意義,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千年傳承、我國與沿線國家商業與文化交流提供了堅實論據。「南海I號」整體打撈和保護髮掘工作伴隨我國水下考古30餘年發展歷程,是我國水下考古事業快速發展的縮影,堪稱世界水下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之作。
  • "南海一號"文物價值千億美元? 專家對報導表示異議
    隨著沉井運抵「南海一號」考古打撈現場,緊張的考古打撈工作將全面展開。一艘沉沒於廣東省陽江海域的宋代商船,最近成為新聞界爭相報導的熱點。有報導稱,這艘目前被命名為「南海一號」的沉船「裝載文物數萬件,而且多為國家一級文物」,「價值可能超千億美元」。記者採訪了一些文物專家,他們在肯定「南海一號」具有相當重要考古價值的同時,也對上述盲目誇大沉船價值的報導表示了異議。
  • 廣東陽江海陵島:「南海一號」宋代古沉船就是在這裡被打撈出來的
    海陵島與陽江陸地通過海堤連接,汽車從海堤可以直接開上海陵島,上島後先遊 「大角灣」度假區,然後參觀「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又稱南海一號,「南海一號」宋代沉船1987年被廣州救撈局與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在距陽江市海陵島30多海裡的海區意外發現,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商貿船。
  • 遊海陵島,看南海一號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重溫古代航海的神奇
    館內放置著一艘千年不腐的海底古沉船,"南海一號"以及從古沉船打撈出的10多萬件瓷器、金器、玉器等。「南海一號」為南宋時期商船,長30.4米、寬9.8米,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其發掘工作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已發掘陶瓷大量來自泉州德化窯系,專家推斷:「南海一號」始發地很可能是刺桐港。面對走過的以往,除了讚嘆之外,我們還應該記起成功與失敗,在古人的探索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 海底發現大寶藏,花費3億巨資打撈,8萬件稀世珍寶重見天日
    據不完全統計,自從宋朝和元朝以來,我國南海海域,就有超過2000多艘的各國商船(大部分還是中國商船)在此沉沒。所以很多時候,人們就會在不經意間發現位於海底的沉船。話說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荷蘭的一家博物館,委託英國一家打撈公司,尋找一艘東印度公司的「萊茵堡」號沉船,該沉船位於我國廣東陽江附近海域,於是中英就組成了一個考察團,尋找這艘船。
  • 海陵島上的博物館,「南海一號」的前世今生,文物喚醒昨天的記憶
    海陵島上的博物館 網絡圖片佇立許久,腦子裡出現了1987年的字樣,也就是「南海一號」被發現的日子。那時候,我是青年,羽扇綸巾,朝氣蓬勃,而今已是雪染雙鬢,目澀力短了。我當然知道,「南海一號」從1987年被世人皆知,到2007年才打撈出水,其間所經歷的正是中國人改革開放的最好年景。
  • 「南海一號」重啟中國水下考古進程 曾停滯18年
    1985年,英國人哈徹在中國南海發現一艘沉船,並用10周時間將船上的貨物打撈出水,這包括15萬件清代康熙年間的青花瓷和一些金錠。這些貨物後來在荷蘭嘉士德拍賣行成交額達2000多萬美元。而中國人直到拍賣會消息傳出時,才知道一個外國人在水下找到了如此眾多的中國文物。
  • 「南海Ⅰ號」:從沉船到博物館
    對「南海Ⅰ號」的打撈和考古發掘工作已持續超過30年。8月6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新進展工作會。會上,南都記者獲知,2014至2019年,「南海Ⅰ號」船貨清理取得階段性成果。沉船中共出土18萬餘件文物精品,展現了我國宋代繁盛的海外貿易體系,對研究我國乃至整個東亞、東南亞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運史、貿易史等有著重要意義。
  • 【「南海I號」考古十年】是我國古代三大船型的「福船」 發掘文物...
    南宋古沉船「南海I號」的考古發掘一直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可以說,它是一把打開宋代船舶製造和民間瓷器燒造秘密的金鑰匙。  目前,專家已經確認南海一號就是中國古代三大船型之一的「福船」,而且是專門適合在南海航行的船隻。船上除了船員以外,還有大量跟船壓貨的小商販。但是他們只能和自己的貨物一起,住在空間狹小的貨倉內。
  • 沉船發現7萬件唐代瓷器,價值3.2億元,中國卻與其失之交臂!
    近年來,中國南海發現了很多「海上絲綢之路」的沉船寶藏,而以往在陸地上灰頭土臉、忙裡忙外的考古專家也將行動轉移到了大海之上,發掘著屬於中國的寶藏和榮耀。不過,令人感到十分遺憾的是,在1998年,德國老闆在勿裡洞島海域發現了一首名叫「黑石號」的阿拉伯沉船,上面滿載了將近7萬件中國瓷器,如今,這些瓷器卻跑到了新加坡博物館,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我國在東海發現4艘英國沉船,全是圓明園文物,英國:請還給我們
    「南海一號」沉船在2003年經過打撈隊的不斷勘測,最終成功出水,在這一艘出水的沉船中發掘的文物的價值就至少達到了三千億元,可能讀者讀到這裡就會忍不住的感嘆:「太值了,給我一個多舒服。」其實「南海一號」的成功打撈並不是僅僅說它值多少錢,這些價值多少的文物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南海一號的順利出水標誌著中國在世界上首創打撈古沉船獲得成功。關於打撈古代沉船,大家可能了解得不多,其實打撈沉船並不是我們自己主動去嘗試的,而是被「逼」出來的。這個逼迫我們的人是一位英國的名叫邁克·哈徹探險家,他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在全世界的範圍內打撈沉船,靠變賣打撈上來的文物發家致富。
  • 他打撈出一艘古代沉船,故意砸碎60多萬件古代瓷器,仍獲利數億元
    經過一番了解,他馬上組織人手,幹起了老本行,下海打撈。不知道是哈徹幸運,還是中國的古代沉船不幸。沒多久,哈徹就發現了這麼一艘沉船,而且還有載有2.2萬件的瓷器,後來據檢測,這些都是中國明代的瓷器。四、哈徹砸碎了60萬件瓷器實現了心中寶藏夢想的哈徹,並沒有就此罷手,他還是繼續在研究中國的古代沉船。1999年,哈徹的請的員工中,有人發現了這麼一條線索,引起了他的注意。
  • 古沉船"南海1號"的博物館內首度試發掘工作結束
    新華社廣東陽江9月27日電(記者黃浩苑)隨著裝載「南海1號」的水晶宮重新注滿海水,南宋古沉船「南海1號」的博物館內首度試發掘工作27日結束。    據廣東省文物局副局長魏峻介紹,本次對「南海1號」的試掘工作有三個目的:一是檢驗在博物館裡進行挖掘工作是否可行。
  • 海底一艘古沉船,被盜墓賊盯上,撈出8噸黃金,專家:估價28億元
    過了300多年,梅爾·費雪來到了南加州創辦了一家尋找西班牙沉船的公司,阿託卡夫人號就是他的最終目標。通過打撈西班牙沉船,他積累了相當多的財富,因此出了名。通過對當時的西班牙殖民掠奪研究,阿託卡夫人號的黃金預計有8噸以上。梅爾·費雪的行為在外國是合法的,但是在我國,就是一個徹底的盜墓賊。
  • 世界三大著名古沉船博物館的歷史及展陳設計
    該博物館面積約為5000平方米,圍繞著船骸搭建,並陳列了從船隻中發現的1.9萬件文物。南海一號是一艘南宋時期的木質古沉船,沉沒於廣東陽江市東平港以南約20海裡處,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根據探測,南海一號整船文物有六到八萬件。
  • 考古隊打撈出4艘英國沉船,裡面文物全來自圓明園,英國要求歸還
    一直到2003年,中國成功打撈出「南海1號」宋代沉船,上面的一些珍貴文物隨之浮出水面,這一壯舉標誌著我國在世界上首創打撈古代沉船成功。在這艘沉船上,專家發現了價值超過3000億元的珍貴文物,但是這還不是最令人開心的,更重要的是,我們國家打開了文物發掘的新途徑,意味著我國文物研究工作又將前進一大步。
  • 南海一號:海陵島上最值得駐足的地方
    廣東海上絲路博物館1987年,我國在陽江海域發現了第一個古代沉船遺址,距今800多年,當時因技術和資金問題未能及時發掘,直到2001年。因為這艘船是迄今為止南海上發現的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考古學家們給了個名號:南海一號。作為序數字的第一號名副其實,其它「最」字未必,要知道中國南海有350萬平方公裡的海域面積,有專家考證,這麼大面積的中國海域沉船估計超過2000艘。
  • 千年前「帶貨狂魔」的秘密,「南海一號」因何沉沒?
    這艘南宋初期木質遠洋沉船,自1987年被發現至整船打撈,移駐廣東陽江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先後出水18萬件文物精品,為復原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陶瓷史提供了極為難得的實物資料和考古信息。看看南宋的版圖就知道南宋該有多壓抑了,以「南海一號」所處的南宋初期為例,北邊是金,邊界不斷南壓,西北是西夏,西南是大理,誰都惹不起,疆域日漸蠶食,空間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