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又稱「南海一號」博物館,裡面收藏著沉寂海底800多年的一艘宋代商貿海船。專家研究發現,「南海一號」南宋沉船是尖頭船,長度為26米以上,寬度10餘米,船身(除桅杆)高8米,排水量估計可達600噸,載重800噸。當年這艘南宋古船滿載貨物,從中國東南沿海駛出,赴新加坡、印度等東南亞地區或中東地區進行海外貿易。(這是一組反映南宋沉船發掘現場的照片)
【沉船發掘現場】1987年,「南海一號」被廣州救撈局與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在距陽江市海陵島30多海裡的海區意外發現。據報導,「南海一號」是迄今為止中國境內發現的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也是保存在「海上絲綢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貴文化遺存。
【發掘現場,滿眼都是瓷器】為了儘可能保存沉船裡瓷器的完整,2007年這艘巨大的沉船被整體打撈出水上岸。據專家介紹,「南海一號」整體打撈方案是世界上首創,我們在打撈過程中運用了許多自主創新的新技術、新科技,沉箱成功出水,它標誌著整體打撈方案安全、可行的,為沉船打撈積累的經驗。
【「南海一號」保護髮掘現場】「南海一號」從發現到打撈,整整耽擱了26年,日本曾提出和中國一起打撈,但實地調查後考慮耗資巨大,最終放棄合作。事實證明,日本方面的估算沒錯,「南海一號」的打撈可謂是「史上花費最多、難度最大的打撈」,打撈耗資2億元,修建場館保護又耗資1億多元。
【沉船發掘現場向公眾開放】2007年4月,「南海一號」沉船整體打撈開始。整體打撈的方式是這樣的,「用一個鋼質沉井,將沉船船體、船載文物及船體周圍淤泥整體裝套入內,沉井底部穿接鋼箱梁,形成一個封閉的『鋼籃子』,再起吊沉井。」當年12月22日上午10時,「南海一號」正式打撈出水,12月28日送到博物館收藏。
【沉船一角的陶罐】花費如此高額的代價打撈,值不值呢?據最新報導,截止2016年,沉船總共出土文物14000餘件套、標本2575件、凝結物55噸,其中瓷器13000餘件套、金器151件套、銀器124件套、銅器170件,銅錢約17000枚以及大量動植物標本、船木等。
【堆積如山的瓷器】2018年8月6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發布了「南海一號」沉船發掘的最新進展,「沉船中共出土18萬餘件文物精品,展現了我國宋代繁盛的海外貿易體系,對研究我國乃至整個東亞、東南亞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運史、貿易史等有著重要意義,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千年傳承、我國與沿線國家商業與文化交流提供了堅實論據。」
【考古人員在提取瓷器】在18萬件文物中,不乏國寶級文物,比如青白釉嬰戲水紋碗、龍泉窯系青釉菊瓣紋碟等。專家表示之所以要整體打撈並公開發掘,「能最大程度地回饋社會,回饋公眾。」
【「南海一號」沉船全貌】「南海一號」沉船的船體保存較為完整,僅艏艉稍有殘缺,殘長22.95米,寬9.85米,船內艙室最深2.7米。沉船保留有左右舷板、水線甲板、隔艙板、舵承孔等船體結構,以及船中桅託梁、甲板、船殼板、底板和小隔板等部分,這艘沉船是研究南宋遠洋航船的第一手資料。
【出土的錢幣】舉個例子,大家就知道耗費3億元打撈和保護「南海一號」沉船是有意義的。當年東南亞出水一艘唐代沉船,打撈者有意賣給中國,開價6億元人民幣,最終被新加坡以一博物館花5億元買走。反觀「南海一號」出土的文物數量,要遠超那艘唐代沉船,因此非常有意義,「即便算經濟帳,這樣的打撈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