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賢的「絕版」主旋律,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的作品,它終於來了!

2020-12-22 娛樂暢談說

這部電影,筆者蹲了好久。

年度最佳期待。

從演員陣容,到題材設定,再到幕後的製作班底,就連接連放出的預告都賊帶感。

期間,延期定檔再改檔。

檔期一變再變,但還是有無數觀眾在翹首以盼。

原因只有一個——

硬核導演林超賢的最新作品,華語電影首部海上救援題材電影,取材自真實救援事件,無論是題材還是拍攝難度都是前所未有。

林超賢的「絕版」主旋律,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的作品,現在它終於來了。

緊急救援

01

沒人敢拍的題材

《緊急救援》拍的是一部海上救援動作大片

華語電影敢看向這個領域並落地拍攝的第一部。

回顧林超賢之前拍過的主旋律,涉及類型頗廣。

有犯罪題材的動作電影《湄公河行動》,改編自真實的湄公河慘案。

有軍事題材的戰爭電影《紅海行動》,真實又殘酷的戰爭渲染,把中國軍事題材影片推向新的高度。

林超賢說,不想重複拍同一個題材,所以每個題材都會盡力去拍到極致,每部電影也都是一次新的挑戰。

而《緊急救援》,就是華語電影主旋律題材的全新突破——

海上救援。

簡單來說,拍的就是「中國救撈」的真實救援故事。

海上的災難,遠比想像中來的更加殘忍。

海上鑽井平臺燃起一片火海,隨即鋼鐵的碰撞聲、爆炸的轟鳴聲接連起伏。

頃刻之間熊熊大火燒毀了整個油井平臺,全部坍塌並朝向海面傾倒。

此時此刻,還有兩人未被救出。

救援隊怎麼做?

救援人員從直升機上跳下,飛撲火海之內救人,在死亡面前逆行。

國際客機失事墜機,直衝大海瞬間四分五裂。

機頭破損開裂,海水大量灌入,飛機即將沉入海底。

救撈人員爭分奪秒趕往現場,在有限的時間內把人救出來。

論場面,林超賢的作品從來不缺。

單是幾幀踩點的鏡頭,已經讓觀眾感受到震撼。

但更宏大的意味在於——

《緊急救援》展露出的是一次次基於真實事件的救援,足夠震撼,足夠慘烈。

山體滑坡、飛機失事、火災隱患……發生在海上的種種險境接連不斷,層層遞進。

無疑,水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這個平日裡看上去最溫柔平靜的資源,其實暗藏著致命的威力。

為了凸顯水的威懾力,林超賢採用了各種角度的鏡頭拍攝輔助,又擅用參照物擴張危險,將水所蘊藏的危險發揮到了極致。

一面是刺眼的灼熱感。

水火不相容,但在海中肆虐著的火海,也會將危險放大百倍。

單單只是摧毀的那一瞬,就讓人恐懼到心神不寧。

一面是窒息的壓迫感。

水的速度和力度超乎想像,迎面湧來的水海,壓迫感也隨之而來。

重現埋在「水底」的恐懼,逼的人幾乎無法呼吸。

林超賢就在通過水的溫度、速度、力度,來表達海上救援所面臨的困難,觀眾也在每個鏡頭之中都感受到了水的強大破壞力。

這些細節,就已將恐懼拉滿。

02

電影的真實感

林超賢在拍戲時有個標籤,「魔鬼」

但凡是呈現在鏡頭前的,能來真的全不作假

《湄公河行動》時,電影得到了公安部的特許支持,拿到了「境外持槍」許可,因此很多演員和工作人員在拍攝現場甚至要穿著真正的防彈衣進行拍攝。

拍《紅海行動》的爆破戲時,就連炮彈都是真實的,張譯在拍攝過程中就曾被爆破的石頭濺傷,海清也被爆炸帶來的熱浪掀翻過。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電影的真實效果。

從真實的道具、到實景拍攝,再到演員的真實反應,營造十足真實且震撼的臨場感。

在《緊急救援》中,就有不少針對於影片中電影效果的評論,提名最多的就是:特效做的非常不錯。

但事實上,那段被誇贊最多的墜機「特效」場景,也是真實的。

片中迫降後斷裂成三截的飛機不是特效,而是真飛機。

把拍攝資金全都花在刀刃上——

拍攝地點。

林超賢的要求就是實景拍攝。

影片中的四場救援都選擇了真實場景,而非幕布下的特效。

拍攝取景選擇了四處地點,福州、廣西、廈門、墨西哥,其中在墨西哥的取景地點,也是當年《鐵達尼號》的拍攝地。

拍攝細節。

完全按照真實的救援中心打造。

大到整個救援隊的監控中心,小到演員們所穿的救援服裝與裝備,完全達到可以出動真實救援的規格。

其中辛芷蕾飾演女機長的原型宋寅,在看過電影後也不禁讚嘆:

「電影中的每一個場景都很真實,真實到很想上去幫忙」。

專業集訓。

林超賢的戲,演員都沒有替身。

拍攝該片之前,片中每位演員就共同接受了專業集訓,在這期間,他們進行了專業救援隊的知識、體能、技能的基礎學習,機械的操作、「第一急救」,還有如何在不同的危機裡(水、火、深山等)進行第一時間的緊急救援。

彭于晏在拍攝水下救援戲時,曾十幾個小時浸在低至7度的水裡拍攝,拍到雙眼通紅。

而這還遠遠不夠。

在拍攝初期,林超賢就放下話要做好萊塢級別的電影

所以,就連電影幕後也是全球頂級班底。

奧斯卡金牌攝像鮑德熹;

老搭檔金牌監製梁鳳英;

奧斯卡最佳視覺獎的John Frazier;

參與《鐵達尼號》美術工作的Martin Laing團隊;

《紅海行動》的英國資深化妝指導Matthew Smith。

這片爆款無疑。

但,對於一部電影來說。

再宏大的場面,再優秀的幕後班底,再肯拼命的演員,也離不開電影內容的支撐。

將火爆與冷靜相結合的魔鬼導演林超賢,才更值得玩味。

03

英雄也有恐懼

說到底,災難片的震撼依靠的絕非場面,而是最能與我們共情的——

也就是人的本身

英雄究竟是什麼?

天賦異稟?刀槍不入?天不怕地不怕?

都不是。

英雄在挺身而出之前,也都是普通人。只是當巨大使命加注在他們身上的時候,他們選擇了擋在危險前面,保護更多人,才成了英雄。

影片中反覆提到過的兩個字:恐懼

電影將這種普通人身上的「缺陷」架在了英雄身上,也讓英雄多了一分真實感。

片中有這樣一句臺詞,讓扒叔印象深刻。

「這次我是真的怕了」

這話出自英雄之口。

在救援隊已有幾十年的老機長,是經驗豐富的隊裡老將,在剛剛憑藉自己的冷靜果斷化解了一次致命的危機後,他卻選擇了離隊。

因為,他有了恐懼。

以往看英雄,披荊斬棘無所不能。

他們,在怕什麼?

有時候是一種與死亡擦肩而過的恐懼。

有時候是英雄背後也有普通人的軟肋。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片中的主角。

彭于晏飾演的救援隊長高謙

戲外的彭于晏夠拼,戲裡的高謙完全就是不要命。

影片中的第一次救援,是救援隊要冒險進入正在爆炸的海上油井平臺,救出兩名倖存者。

救助危險係數太大,很可能全軍覆沒葬身火海。

憑藉著多年的救援經驗,高謙選擇了獨自一人前往油井平臺實施救援。

而就在他下去之後,油井平臺迅速坍塌,火勢兇猛,對講機中傳來緊迫的聲音:

「高隊,飛機過不去接你了」

這個時候他沒怕。

憑藉著多年的經驗他冷靜處理眼前的危機,成功救出了兩名受難者。

但在此之後,幾個隊友卻接連因這次救援所帶來的恐懼而選擇了離隊。

而他,依然堅守在這裡。

因為這是他的「職責」,這兩個字似乎早已深深刻在了高謙的骨子裡。

但他當真沒有怕過嗎?

當然有。

恐懼一旦來了,就難以克制。

高謙的恐懼來自內心深處,救援失誤的愧疚、與死神擦過肩的恐懼、以及被這份恐懼加劇了的對家庭的牽盼……

作為一名極為優秀的指揮者,他卻被恐懼包圍著,再也無法做出決策了。

《緊急救援》和林超賢以往的電影不同。

同樣是講述英雄的故事,這次挖掘的卻是英雄的另一面。

原來,英雄也會恐懼。

在脫下了英雄的盔甲之後,他們也平凡的不堪一擊。

會在死亡面前,產生本能的恐懼。

會想到家人時,有了想逃的想法。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不是他們生來與眾不同。

而是因為那份使命感和責任感,讓他們選擇了不同的道路。

這也是《緊急救援》做得最好的地方。

英雄,終於不再是個形式化的名詞。

電影賦予了英雄新的血肉。

04

真實值得尊敬

電影背後,有著真實的感動。

《緊急救援》取材自真實海上救援事件,聚焦的是一支不被那麼關注的隊伍——

中國救撈。

中國救撈是中國唯一一支國家專業救助打撈力量,承擔著對中國水域發生的海上事故提供安全保障的責任。

他們在海陸空各處代表著國家救援,給予我們最大的安全感。

電影中不同的救援行動在真實救撈人的真實工作中也都真實的發生著。

比如,救援人員一次次從直升機上跳入海中的畫面,並非是虛構的場面。

在現實中是他們的工作日常。

被巨浪拍打在了海面上,他們遍體鱗傷還要掙扎著爬起來救人。

僅僅是畫面就讓人感到了疼痛,泡在冰冷的海水中拼命站起前行的他們,沒有一絲的遲疑。

能救下更多的受難者,就是他們的榮耀時刻。

電影中有這樣一幕。

救援人員接力救出受難者,這舉動與現實中的情況不謀而合。

他們攙扶著受難者去往安全區域,多救出一個人就多出一分雀躍。

這不是電影中才有的情節,而是現實中真真正正發生過。

「南海一號」打撈、「馬航事件、伊朗桑吉輪事件、熱帶氣旋「伊代」跨國救援……

新聞比比皆是。

只要海上有危險,他們隨時出動。

沒有人記得他們的姓名,記住的是那身中國救撈隊的衣服。

或許只有受難者們才會永遠忘不了那一刻的守護。

他們在冷水中凍得渾身發紫,心裡卻充滿著溫暖。

即使意識不清楚,嘴裡也不斷地複述著:謝謝你,救命恩人。

「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無論是影片內還是現實中,這句話每個中國救撈人都熟記於心。

這組數據就是英雄們的證明:

中國救撈系統 1951年8月24日成立。

成立以來(1951年至2020年11月),交通運輸部救撈系統共執行應急救助搶險打撈任務20700起,共救助遇險人員81607名(外籍人員12455名),救助遇險船舶5375艘(外籍船舶945艘),打撈沉船1825艘(外籍船舶99艘)。

沒人知道這其中遭遇了多少困難與傷痕,但我們記得住的,是拯救了多少生命。

《人民日報》官微就曾發布了一則短片向「海上守護神」致敬:

並稱他們為14億中國人的海上守護神

他們在傾盡全力保護所有人,即使奉獻出自己的生命。

電影不是在用危難去講述恐懼。

也不是去刻意煽情去講述他們的艱苦。

《緊急救援》想說的,或許只有一點——

在看過這部電影之後,能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有這樣一群海上救援英雄在默默守護著我們。

生活哪有容易二字,只不過是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

致敬中國英雄!

相關焦點

  • 林超賢動作片《紅海行動》摩洛哥開機
    林超賢現身監視器前  時光網訊  林超賢新作《紅海行動》日前在摩洛哥開機,片場照顯示他穩坐監視器前,劇組一眾人員拜神祈福這是林超賢繼《湄公河行動》拿下11.84億票房稱霸2016國慶檔後,又一部動作新片,依然與博納影業合作,張譯確定加盟或搭檔彭于晏、段奕宏、黃景瑜等。
  • 首周末破2億,林超賢受歡迎的秘訣是什麼?《緊急救援》來告訴你
    隨著《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中國機長》等主旋律大片在電影院收穫超高票房,不禁讓人產生疑惑:年輕人偏愛主旋律大片了嗎?實則不然。在院線電影中,也有很多主旋律大片票房撲街,賠的血本無歸。一部合格的主旋律大片,需要協調好藝術和商業的界限,既要講好「中國式集體主義」的故事,又要讓年輕人看得過癮,才能讓他們乖乖地走進電影院。
  • 等了整整一年,這國產硬核大片終於來了
    現在,它終於來了—— 《緊急救援》 當其他人普遍面臨「水土不服」的尷尬處境時,林超賢卻後來居上,獨樹一幟。 將自己生猛的影像風格與內地的主旋律題材相結合,生生殺出了一條血路。 目前,他的幾部導演作品在內地的累積總票房已經超過51億。
  • 2020主旋律電影啟示錄
    當下,不管是現實的產業需求,還是社會對影視作品提出的正向價值要求,或是文化出海、輸出中國符號的願景,都讓主旋律成為每一個影視人的必修課。 博納總裁於冬說,很多電影人一提主旋律就談虎色變,以為主旋律就是要繞開市場走,其實主旋律就是弘揚正氣,這與商業毫不矛盾,反而應該成為商業大片的主流,具備很高的觀賞性,與好萊塢的《拯救大兵瑞恩》等作品平起平坐。
  • 《緊急救援》票房奪冠,耗資7億口碑卻撲街,林超賢最差一部
    十二月十八日,隨著電影《緊急救援》、《神奇女俠1984》的上映,電影市場終於掀起了一股觀影熱,要知道十二月可是一年中最熱鬧的「賀歲檔」,如今快到年底時,才迎來兩大製作,可見今年電影市場的不景氣。兩者的共同點非常相似,都融合了主旋律的元素,不會讓觀眾感到乏味,情節驚險刺激又動人,可見,林超賢尤其擅長製作動作片。2020年的《緊急救援》一片,耗資7億元,採用大量實景拍攝,動作場面依然熱血沸騰,但最終卻因評分不均而落幕,別看《緊急救援》在首映日拿到票房冠軍,隨著影片口碑的下滑,必然會出現票房持久力不足的情況。
  • 林超賢:拍電影,我習慣真實|非常道實錄
    他用十年的時間,致力於鍛造中國主旋律電影工業化標杆。以下為訪談實錄:鳳凰網《非常道》:大家好,歡迎收看鳳凰網非常道,今天的嘉賓是林超賢導演。鳳凰網《非常道》:恭喜導演的新片,因為是這樣的,我們看到32屆的這個金雞獎,就是《紅海行動》也是拿到了最佳導演獎是吧,之前的《湄公河行動》也是拿到最佳故事片獎。
  • 主旋律作品如何不「土」?
    除了青年演員藍盈瑩誦讀的這封新時代家書,演員張新成、侯京健、劉奕君、江疏影、楊玏、關曉彤、萬茜和王雷也分別誦讀了李大釗的《青春》、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等經典作品。對當下的年輕人來說,影視作品是「讓理想之光薪火相傳」的重要載體。年代劇、戰爭劇等主旋律題材作品如何摘掉「土」的標籤,更被年輕觀眾接受?
  • 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雞蛋怎麼可能碰得了石頭呢?為什麼雞蛋要選擇做一件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去做呢?我們是否會有這樣的勇氣嗎?明知道這件事不可能實現,卻奮勇直前要去嘗試一下,看看雞蛋們是怎麼做的。雞蛋第二,吸取了第一的教訓,走進微波爐,將自己變成一隻熟雞蛋,滿懷信心地去碰石頭,結果跌落下來,石頭沒有碰裂,倒把自己的筋骨碰折了,一瘸一拐的雞蛋第二垂頭喪氣地回來了。雞蛋第三,看到大哥二哥身負重傷,很是心疼,心想,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石頭啊,能把大哥二哥傷成這樣,突然雞蛋第三想到了一個主意,既然這石頭這麼不好碰,那就把它搞臭。
  • 專訪丨導演林超賢:拍電影,表現我所欣賞的精神
    該片是香港導演林超賢近年來深耕內地市場的第三部作品——2016年,國慶檔的《湄公河行動》展示了中國緝毒特警跨境擒兇;2018年,春節檔的《紅海行動》口碑和票房雙贏,林超賢在次年憑藉該片拿下金雞獎最佳導演獎。2007年時,林超賢便在內地將紅色經典《閃閃的紅星》翻拍為動畫片《閃閃的紅星之紅星小勇士》。值得一提的還有,動畫片粵語版由香港全明星陣容配音。
  • 《挑戰不可能2》:一部接地氣的主旋律綜藝大片
    在大片迭出的綜藝版圖,第二季《挑戰不可能》以更飽滿的內容及更強大的資源,在「接地氣」和「主旋律」之間同樣摸索出了一條叫好又叫座的路——以普通的素人群像為主核,傳遞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價值,正是《挑戰不可能》不靠明星、不靠整蠱卻創造綜藝節目「國字號風貌」的動力所在。   開播四期以來,《挑戰不可能》第二季收視飄紅,被網絡接連所熱議的多是默默無聞的大國工匠。
  • 林超賢:動作片也要有靈魂 讓故事更生動
    《紅海行動》將於2月16日全國上映。前天,片方在北京舉辦發布會,導演林超賢、監製梁鳳英攜杜江、海清、張涵予等主創整裝集結,向狗年賀歲檔發起衝擊。  A 五個月拍攝,所有人都不許回家  《紅海行動》圍繞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執行任務展開。為了讓故事更生動,林超賢特意加入了由海清飾演的戰地記者角色。「加入這個角色,就是希望在軍事題材中通過一個平民的角度去講什麼叫使命感。
  • 林超賢的這部《緊急救援》,把中國男人的血性全拍出來了
    從《湄公河行動》中智勇雙全的緝毒警察,到《紅海行動》中的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中國英雄終於展露出了自己的鋒芒。這一次,林超賢又再次把一群無名英雄搬到了我們眼前,它就是:《緊急救援》作為華語電影首部海上救援題材,為了能真正還原海上救援英雄的故事,導演林超賢集結彭于晏、王彥霖、辛芷蕾、藍盈瑩等一眾演員,可謂是下了苦功。
  • 《緊急救援》速評:一部沒有驚喜的主旋律電影,想看請三思!
    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片荒,現在終於有幾部值得期待的電影上映了,其中最火的應該就是林超賢導演新作《緊急救援》,就算你們不知道林導是誰,那也一定看過他執導的某部大片,比如《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就是他的代表之作。
  • 《緊急救援》終於要上映了,林超賢拍電影原來這麼拼
    雖然幾經波折,但對一向拍攝高難度動作大片的林超賢來說,似乎正暗合了「緊急救援」這幾個字,它的公映,有望掀起賀歲檔第一個高潮,為今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突破200億元大關助力。用來拍攝水戲的水池,比一個足球場還要大,就在海邊,很方便將海水引入到水池裡。劇組這次用真的海水來拍戲,這個超大水池一次蓄滿水要三到四天。
  • 林超賢:王珞丹原型讓我很感動_娛樂頻道_鳳凰網
    林超賢:我喜歡一種運動的時候,就會特別想去了解它,覺得有沒有可能會發掘某種精神。我為什麼喜歡跳水呢?我看過中國跳水隊的紀錄片,他們每天跳水都是很瘋的,一天可能跳200次水。這樣的生活非常有規律性,但其實很枯燥。所以我覺得他們有常人所沒有的一種精神。
  • 從《緊急救援》看林超賢的變與不變,憑什麼成賀歲檔首選影片?
    提起這部電影,可能很多觀眾印象比較深刻,該片由林超賢執導,彭于晏、王彥霖、辛芷蕾等人主演。講述的是海上應急救援隊在面對各種突發事件時,用生命抵抗天災人禍,無懼危險英勇救人的故事。點映的優勢就在於如果電影質量好的話,口碑將提前擴散開來,《緊急救援》目前有望延續這個態勢。由此可見,《緊急救援》的片方對於電影質量還是非常自信的。值得一提的是,《緊急救援》是2020年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硬核大片。
  • 國產大片《緊急救援》將上映!視覺效果堪比好萊塢大戲,爆款預定
    12月18日這部由林超賢指導,彭于晏、王彥霖、辛芷蕾等人主演的動作劇情電影將會在電影院上映。林超賢加彭于晏,光是這個整容卡司就已經足夠證明這部動作電影有多玩命。從預告片來看,電影節奏很快,雖然沒有太多演員的鏡頭,但是各種上天入地的景觀真的相當震撼,用奇觀性來形容預告片中堪稱好萊塢大戲的視覺效果也絕不為過。
  • 主旋律好不好看,不在於是不是主旋律,取決於作品自身
    主旋律年年有,但好看的主旋律卻不常有。2020年底,《巡迴檢查組》《大江大河2》熱播了起來。毫無疑問,《巡迴檢查組》(原名《人民的正義》)的前作《人民的名義》,以及《大江大河2》的第一部都是佳作。而《人民的名義》的編劇周梅森,更是中國主旋律題材的扛鼎者,創作了一部又一部經典。《人民的名義》《絕對權力》 《國家公訴》 《至高利益》 《天下財富》 《中國製造》,這些只看名字就是主旋律題材的影視及小說,卻每一部都格外精彩,每一部都是佳作。這些作品的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作者,那就是周梅森。
  • 黃宏:主旋律不是不好看的代名詞 跟票房不衝突
    而對於主旋律作品創作,黃宏認為,真正主旋律的作品跟商業不衝突,主旋律不是不好看的代名詞。把宣傳變成藝術,觀眾接受起來會很願意。  真正主旋律的作品跟商業不衝突  新京報:你之前談到主旋律作品的創作,你覺得主旋律作品應該有哪些要素,才能更多地吸引到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
  • 關於《緊急救援》和好萊塢的關係,導演林超賢有話說!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華語電影與好萊塢製作團隊的合作在當今電影行業屢見不鮮,然而如何平衡雙方,避免「水土不服」,卻是當下亟待探討與磨合的問題。林超賢《緊急救援》導演「在很早階段就知道我們需要很多外國團隊的協助,他們的程序很有規律,每項工序都有不同的主管來管理。如果用我們那套去管理外國人,電影就肯定拍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