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晚薦讀|別再給越冬候鳥投食了,你的愛心可能變成一種傷害

2020-12-13 深圳晚報

昨日,深圳市觀鳥協會會員"萍子"等人在深圳灣公園發現有市民不聽勸阻向越冬候鳥投飼食物。深圳灣公園方面獲悉這一情況後,表示將儘快在重點區域豎立禁止投飼候鳥的警示牌。 野生動物保護專家就此事接受深晚記者採訪時表示,擅自投飼野生動物的行為涉嫌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

隨著冬日來臨,來到深圳越冬的候鳥數量與日俱增,深圳灣等地已可近距離觀察到普通鸕鷀、紅嘴鷗、赤頸鴨等候鳥。候鳥的到來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前往深圳灣"圍觀",擅自投飼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白衣男子不顧勸阻執意向鳥群投飼饅頭。

11 月 7 日一早,深圳市觀鳥協會會員"萍子"和"蘆薈囡囡"在深圳灣公園觀鳥時,發現有市民向海裡的鳥群投飼餅乾、饅頭等食物,引來大量紅嘴鷗、赤頸鴨等候鳥爭食,很多人興致勃勃地拿出手機拍照、錄像,曬到自己的"朋友圈"。兩位觀鳥協會會員見狀立即上前勸阻,並向現場的市民解釋投飼野生鳥類的危害。不過,她們費了半天口舌,不但沒能阻止投飼行為,還有投飼者跟她們爭執 : "你們說不能餵就不能餵啊 ? 我怎麼沒看見公園有禁止餵鳥的標誌啊?"一位中年男子顯然是有備而來,面對兩位會員苦口婆心的勸阻,仍然一口氣投飼了三個大饅頭才心滿意足地離開了現場。

▲一隻搶到餅乾後飛走的紅嘴鷗。深圳市觀鳥協會 供圖

深圳市藍色海洋保護協會和深圳灣公園管理處得知此事後,表示將儘快在公園重點區域豎立禁止投飼候鳥的警示牌,杜絕人為影響候鳥自然棲息地的情況發生。

為此,深晚記者採訪了深圳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獸醫師王凱。王凱表示,投飼行為對野生鳥類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食物不一定適宜、可能汙染鳥類棲息地環境等方面。現行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三章第 20 條規定,在相關自然保護區域和禁獵(漁)區、禁獵(漁)期內,禁止獵捕以及其他妨礙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活動。人工投飼行為明顯已經妨礙野生動物生息繁衍,因此公園方面確應儘快採取相關措施,保證來深越冬候鳥有最優質、自然的棲息環境。

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相關焦點

  • 深晚薦讀|7隻黑臉琵鷺在深圳灣覓食嬉戲
    9 月 20 日一早,7 只黑臉琵鷺出現在晨光中的深圳灣,這一幕被守候多時的深晚記者成功記錄下來。深圳觀鳥專家認為,不排除這些黑臉琵鷺並未參與今春候鳥季的正常遷徙,也許是長期留在深圳的一個亞成鳥種群。深晚記者即刻趕赴現場,趕到後卻並未發現黑臉琵鷺。此後,深晚記者又先後兩次前往深圳灣守候,由於連日下雨,也未能如願。9 月 20 日 5 時 30 分,深晚記者在查看潮汐表後發現深圳灣潮位較低且正在漲潮,非常適合觀鳥,當即於 6 時出發第 4 次前往深圳灣守候,終於在 7 時 26 分許,成功拍攝到黑臉琵鷺群在深圳灣覓食嬉戲的圖片視頻,從而證實了 9 月 14 日鳥友的報料。
  • 棉花糖、肉類……深圳灣公園再現投餵候鳥行為,可能讓它們折翼
    深圳灣是深圳鳥類愛好者的天堂,每年將近十萬隻候鳥在此棲息。但近日,深圳灣公園卻出現了一幕違和的現象——一邊是赫然寫有「請勿投餵野生鳥類」的指示牌,一邊是大批市民站在岸邊投餵水鳥,麵包、棉花糖、肉類……各種「飼料」層出不窮。那麼,人類隨意投餵水鳥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 越冬候鳥如期赴約
    越冬候鳥如期赴約 2021-01-09 1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寒冬,他們在鄱陽湖守護越冬候鳥
    江西鄱陽湖是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每年到鄱陽湖越冬棲息的候鳥數量多達60-70萬隻。到鄱陽湖越冬白鶴最高數量達4000餘只,佔全球98%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鶴棲息地,被譽為「候鳥天堂」。何守慶的兒子何耀東大專畢業後在南昌自主創業,從事網絡服務,但後來也應父親的號召加入了候鳥保護隊伍,於2012年成為了保護區沙湖站一名聘用護鳥員。何耀東說,小時候爺爺和父親、姑姑經常給他講鄱陽湖候鳥的故事,看一些宣傳圖冊和標本,跟著爺爺和父親、姑姑到鄱陽湖看候鳥,但對巡護工作的艱辛感觸並不深。
  • 申城逐漸迎來越冬候鳥大軍 罕見灰腹灰雀再現身
    東方網12月13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寒風颳過,鳥兒隨之展翅南飛,最近幾天,申城逐漸迎來越冬候鳥大軍。專家稱,與八九月來滬歇腳即走的遷徙候鳥不同的是,眼下這些越冬候鳥將在本市安家落戶。   「這兩天我們已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前往鳥類保護核心區,一方面統計越冬候鳥的數量,一方面監控有無非法捕鳥的行為。」
  • 南昌創新湖泊溼地管理呵護候鳥越冬
    12月24日,記者在參加南昌市林業局組織的2020年度溼地生態建設成果媒體採風暨2020年度最美護林員系列宣傳活動中了解到,近年來,南昌市林業局加強越冬候鳥日常巡護監測,做到措施不松、力度不減,確保候鳥安全棲息,「常來常往」。
  • 白鶴的「越冬食堂」
    新華社南昌12月23日電題:白鶴的「越冬食堂」新華社記者郭豐慶、姚子云水草豐美的鄱陽湖,每年吸引全球98%以上的白鶴越冬。今年受汛情影響,越冬白鶴所依賴的水生植物生長受阻,這些藏匿於大湖深處的精靈,便現身湖畔的稻田。」江西省林科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孫志勇說。經過農林部門摸底調查,白鶴集中覓食的田塊涉及16戶農戶的近千畝稻田。當地政府與農戶達成協議,按照每畝至少1200元的標準進行補償,這些稻田未被收割保留下來,作為白鶴的「越冬食堂」。湖區群眾也將散養的雞鴨圈養,不讓家禽與白鶴爭食。
  • 溼地公園成"美麗深圳"新名片 每年10萬餘只候鳥在深越冬
    10萬餘只候鳥在深平安越冬清晨,迎著朝陽,深圳市觀鳥協會副秘書長張高峰和團隊沿著深圳灣畔的岸線,開始新一期鳥類調查。「每年都有10萬餘只候鳥來深圳越冬,截至目前,深圳灣海域還有約2000隻候鳥,主要是從澳大利亞返程歇腳的鷺鷗類、鴴鷸類。
  • 保護蘭州越冬候鳥 志願者投食200斤
    原標題:保護蘭州越冬候鳥 志願者投食200斤
  • 逾20萬「候鳥老人」南下三亞越冬 抱團規律生活
    北方被冰雪覆蓋時,他們「南下」越冬;春風喚醒了北國時,他們又「北上」消夏。  據估算,僅海南三亞每年就有約20多萬北方老人在此越冬。這些像鳥一樣遷徙的老人,被稱為「候鳥老人」。  4月14日,華燈初上。
  • 鄱陽湖珍稀候鳥的守護者:談戀愛只能是一種奢望
    鄱陽湖珍稀候鳥的守護者:談戀愛只能是一種奢望 據保護區的鳥類調查監測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江西鄱陽湖候鳥保護區九大湖池越冬棲息的珍禽候鳥總數已達20餘萬隻,包括白鶴、白鸛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以及雁類、鷸類、小天鵝、野鴨等珍禽候鳥。
  • 3萬隻越冬候鳥飛抵雲南大理 灰鶴數量破歷史紀錄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雲南大理的劍川劍湖溼地位於我國西部候鳥遷徙的主要通道上,這裡既是候鳥遷徙的集結點和停歇地,也是雲貴高原上水鳥越冬的重要棲息地。隨著冬季的到來,劍湖溼地迎來了近3萬隻越冬候鳥,經科研人員監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灰鶴種群數量達到33隻,創保護區建立以來最高紀錄。 隨著候鳥遷徙高峰的到來,這幾天,灰雁、赤麻鴨等大量候鳥來到雲南大理劍湖溼地越冬,當地保護區工作人員也加大了巡護力度。近幾年隨著劍湖溼地鳥類棲息環境不斷得到改善,來這裡越冬的候鳥種類和數量持續增加。
  • 四川新聞 | 德陽:數百隻候鳥飛到旌湖越冬
    隨著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每年冬季,大批到旌湖越冬的候鳥已經成了德陽的城市名片伴著冬日的陽光,這幾天,成群的候鳥來到德陽旌湖河心溼地嬉戲、覓食,悠然自得。鳥兒的到來不僅吸引著人們前來觀鳥、投食,也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
  • 公安部食藥偵局:依法嚴厲打擊秋冬季涉候鳥等野生動物犯罪活動
    公安部食藥偵局下發通知要求依法嚴厲打擊秋冬季涉候鳥等野生動物犯罪活動當前正值秋冬季候鳥大規模集群活動和南遷越冬季節,公安部食藥偵局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各級公安食藥偵部門充分認識打擊涉候鳥等野生動物犯罪的重要意義,把打擊秋冬季涉候鳥等野生動物犯罪作為深入推進「崑崙2020」專項行動的重要內容,加強組織領導,細化工作措施,強化責任擔當,依法嚴厲打擊非法獵殺和交易候鳥等涉野生動物違法犯罪
  • 高考地理小專題——候鳥
    材料三  鄱陽湖候鳥保護區,位於鄱陽湖的西北角,面積22400公頃,是候鳥理想的越冬地。每年秋後,主要來自我國青海湖、北大荒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等地的候鳥到這裡越冬,從而成為世界候鳥的最大越冬棲息地。 典型例題七:(2017·江西九江一中高三月考)讀下面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  2015年11月份和12月份的上旬,江西連續降雨,遭遇罕見冬汛,部分河流和水庫水位出現短時超警戒險情。同時,往年同期鄱陽湖枯水一線天的景觀今年也不復存在。鄱陽湖水面較歷史同期明顯偏大,這種現象導致越冬候鳥出現生存危機。
  • 公安部食藥偵局要求 依法嚴厲打擊秋冬季涉候鳥等野生動物犯罪活動
    當前正值秋冬季候鳥大規模集群活動和南遷越冬季節,公安部食藥偵局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各級公安食藥偵部門充分認識打擊涉候鳥等野生動物犯罪的重要意義,把打擊秋冬季涉候鳥等野生動物犯罪作為深入推進「崑崙2020」專項行動的重要內容,加強組織領導,細化工作措施,強化責任擔當,依法嚴厲打擊非法獵殺和交易候鳥等涉野生動物違法犯罪,切實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 鄱陽湖越冬候鳥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多 萬鳥齊飛的場景隨處可見
    隨著鄱陽湖水位的逐步消退,飛抵湖區越冬的候鳥逐漸增多,萬鳥齊飛的壯觀場景隨處可見。近日,記者隨縣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前往鄱陽湖朱袍山、三山等水域開展巡護活動。遠遠望去,裸露出來的湖灘草洲綠草茵茵,小天鵝等成群的越冬候鳥,時而在空中飛翔、時而在湖灘上覓食棲息。因今年鄱陽湖水位回落較慢,致使越冬候鳥來馬影湖越冬推遲一個多月。
  • 又到最佳觀鳥期 西安滻灞迎來越冬候鳥
    天氣越來越冷,候鳥也開啟了自己的越冬之旅。西安的滻灞國家溼地公園就成為了不少候鳥的棲息地。而它們的到來也吸引了不少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在蘆葦等植被的掩映下,遠處溼地小島上,一群鸕鷀正在覓食築巢。它們時而在空中盤旋,時而到水中覓食。工作人員介紹,每年10月底前後,鸕鷀就會陸續飛來,成為較早一批到來的冬候鳥。隨著環境的改善,近年來,滻灞溼地公園裡越來越多的鳥類遷徙停留,成為園區裡一道別樣的風景。
  • 206隻候鳥從哈爾濱抵湘過冬
    ,在五名志願者的護送下,「乘坐」著專屬房車,也是全國首輛候鳥班車,從哈爾濱出發,南下2800多公裡,昨日順利抵達常德漢壽,並於今天在當地被分兩批放飛,這些鳥兒將重返候鳥大家庭,開啟安全溫暖越冬新生活。據悉,此次護送活動由黑龍江省綠髮會松哈大溼地誌願者與哈爾濱市公安局食藥環支隊及各區縣食藥環隊共同參與,共護送8種206隻候鳥。
  • 候鳥文創品 實用又吸睛
    ,一本2021年的候鳥檯曆,一件印有候鳥圖案的圍裙,還有杯墊、利是封、明信片等。候鳥檯曆裡有蒼鷺、綠鷺、普通翠鳥、金眶鴴、小白鷺、黑翅長腳鷸、鳳頭蜂鷹之類的候鳥,均是湛江觀鳥愛好者在湛江拍到的候鳥,為市民普及愛鳥護鳥知識;用勺嘴鷸做成的小抱枕,有著標誌性的扁嘴巴,甚是可愛;圍裙上是一隻飛翔的燕子,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