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7日訊(記者 李成輝 剪輯 劉品貝)206隻野生候鳥,在五名志願者的護送下,「乘坐」著專屬房車,也是全國首輛候鳥班車,從哈爾濱出發,南下2800多公裡,昨日順利抵達常德漢壽,並於今天在當地被分兩批放飛,這些鳥兒將重返候鳥大家庭,開啟安全溫暖越冬新生活。
據悉,此次護送活動由黑龍江省綠髮會松哈大溼地誌願者與哈爾濱市公安局食藥環支隊及各區縣食藥環隊共同參與,共護送8種206隻候鳥。「護鳥英雄團」由五人組成,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公安局食品藥品環境支隊警官、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志願者宋永濱是其中之一,另外四人分別是王鑫、吳劍鋒、杜克、何思佳。12月7日晚上,宋永濱跟三湘都市報記者詳細講述了一路上的護送歷程。
7日14時,隨著第二批候鳥被成功放飛,志願者們終於鬆了一口氣,但更多的還是驕傲:「零死亡,成活率100%,走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到達的時候還是那個樣子!」
在宋永濱看來,取得這個成績,一點也不意外。「這些鳥兒一路上受到了VIP的待遇。」宋永濱笑言,租房車就是為了給它們一個優越的環境,寬敞的鳥籠子,有嚴格數量限制,可以讓鳥兒沿途自由活動;為了避免沿途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他們一行五人都有明確分工,有飼養師,有觀察師,「我是一名公安,就負責保駕護航。」
實際上,為妥善安置這些候鳥,在出發前,大家費盡周折:要爭取綠色通道搞檢驗檢疫,還要精心準備長途路上的糧食、水等。經挑選合格,最終上路的候鳥共8種,分別是藍喉歌鴝、紅喉歌鴝、田鷚、白腰朱頂雀、黃雀、黃喉鵐、金翅雀、黑尾蠟嘴雀,「因分布地不在南方、或無遷徙習性的玫紅梅竹雀和煤山雀留了下來。」
宋永濱介紹,這些鳥兒原本應該在10月中下旬開始南遷,但由於種種原因,比如不少是從粘鳥網上救下來的,也有的精疲力竭落在地上被人救的等等,而錯過了遷徙季節,「在救助站待過一段時間後,只要身體健康,就可以野外放歸了,只是此時的東北已是冰天雪地,放出去就是死。」
無奈之下,當地只得把這些鳥兒暫時圈養起來。但志願者們很快發現,圈養成本極為高昂。宋永濱說,一方面,冬天100多天,200多隻候鳥基本花銷就有2萬多元,還不包括死亡等損失;另一方面,圈養還可能會讓它們喪失野性,失去野外生存能力。大家變得心急如焚:被救助的鳥兒總是面臨著食物短缺、飼養、防疫及管護等系列問題。
一個念頭油然而生:護送其南下自然放飛,成本則要小得多,鳥兒還能趕上遷飛大部隊,重獲自由。於是,「我伴候鳥下洞庭」在宋永濱等志願者的謀劃下開始了。
12月4日下午4點鐘左右,這輛屬於候鳥們的專屬房車從哈爾濱啟程。護送行程歷時兩天兩夜,穿越了8個省和兩個直轄市,「一路上,經歷了3個季節變遷,哈爾濱的白雪皚皚,吉林市的凍雨,到中原地區就是秋天景色,很美……」
宋永濱告訴記者,因為兩名志願者來自吉林,所以在途中,他們還中轉吉林市,救下並放飛了一批候鳥,同時還不忘給當地誌願者喊話:「有同樣掉隊被救助的候鳥,只要檢驗檢疫合格,歡迎搭車。」
為了儘量縮短運輸時間,宋永濱等一行五人,四人輪流開車,吃喝都在車上,頂多在服務區加油,上廁所,補充乾糧。最終於12月6日下午,順利抵達湖南常德市漢壽縣西洞庭湖,運送總裡程達到2800多公裡。
宋永濱告訴記者,之所以將放飛地選在西洞庭湖,主要是根據這批候鳥的自然遷徙路線選定,漢壽氣候溫暖,環境美好,生態良好,生物友好,是候鳥越冬的天然家園;此外,活動最終成行,也離不開湖南當地誌願者以及漢壽方面的大力配合。
據悉,這趟房車送鳥之旅花費約為1.4萬元,暫時由他們5位志願者墊付。但五人表示值得,此次護鳥之旅於他們而言,也是一次精神洗禮,「主要意義在於,其折射出來的環保精神以及創建生態文明的一種理念,我們希望能有更多愛心人士參與進來,「這相當於打開了一個通道,後面也有了持續走下去的希望。」
有專家表示,這個時節,候鳥送往南方放飛比在當地放飛的成活率更高。如果這候鳥能夠成功存活,就可以正常飛回北方。而且,候鳥的放飛地合理的話,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可以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責編:吳岱霞]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