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新詞典:「科技自立自強」

2021-02-08 澎湃新聞
「十四五」新詞典:「科技自立自強」

2021-01-14 2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點擊上面藍字關注「活力興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強國」。這一重要論斷豐富和深化了對科技創新規律的認識,將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性提上了歷史的新高度,為我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提供了科學指導。

科技強則國家強,科技興則國家興。科學技術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槓桿。關於科技創新的戰略支撐作用,我們黨一貫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黨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黨的十九大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相較以往的表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特別強調科技「自立自強」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支撐作用,這是在國際形勢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大背景下的重大戰略抉擇。

為什麼突出強調科技「自立自強」?從內因看,這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需要。科學技術現代化,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而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化緣要不來,花錢買不來,市場換不來,必須立足自主創新、自立自強。從外因看,這是防範外部風險的需要。一些「卡脖子」的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國最大的隱患。不掌握核心技術,就好比在別人的牆基上砌房子。只有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科技創新必須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離開了實踐和社會的需求,謀劃科技的發展,也就失去了目標和意義。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這「四個面向」,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的根本遵循和行動。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必須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踐告訴我們,核心技術關鍵要靠基礎研究,基礎研究搞不好,應用技術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搞好基礎研究,離不開教育。為此,教育部推出「強基計劃」,旨在完善高校專業設置,加強基礎學科教育和人才培養。今年全國36所重點高校推出約6100個強基計劃錄取名額,全國報名人數突破130萬,佔今年高考總人數的十分之一。這有助於把我國基礎研究體系逐步壯大起來,努力培育更多「從0到1」的原創性成果。

人才是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尊聖者王,貴賢者霸,敬賢者存,慢賢者亡」,是「古今一也」的定律。創新的關鍵在於人。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建設科技強國,沒有一支優秀的人才隊伍,沒有人才創造力迸發、活力湧流,是難以成功的。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長有其規律,要建立健全科學評價體系、激勵機制,不斷改善人才發展環境、激發人才創造活力,大力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三五」期間,我國研發投入大幅增加,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第29位升至第14位,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國創新能力還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暢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完善和發展國家創新體系,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湧流。

走好科技自立自強之路,還要正確處理開放和自主的關係。「科技自立自強」一經發布,社會上有一種觀點就提出,這是要關起門來,另起爐灶,徹底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自立自強不是閉門造車,不是單打獨鬥,不是排斥學習先進,不是把自己封閉於世界之外。越是面臨封鎖打壓,越不能搞自我封閉、自我隔絕,而是要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我們要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國際國內兩種科技資源,使我國成為全球科技開放合作的廣闊舞臺。

樹高葉茂,繫於根深。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走好科技自立自強之路,是一種使命,也是一種責任。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強烈的責任感,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作出更大的貢獻。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宋潔 白善善

審核/王遠飛

新聞熱線/ 0474-7215507

投稿郵箱/ xhrmt2019@126.com

聲明:興和縣融媒體中心原創稿件

轉載請註明來源於《活力興和》官方微信

往期精選

【要聞】常達偉主持召開政府2021年第1次常務會

查看更多

魏俊萍深入一線督導疫情防控工作

查看更多

興和縣五股泉鄉老幹部、老黨員為「十四五」發展建言獻策

查看更多

【直播預告】最美不過家鄉味 特色美食邀您來

查看更多

【天氣預報】冷空氣再度入侵 請注意查收!

查看更多

原標題:《「十四五」新詞典:「科技自立自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十四五」新詞典:「全面促進消費」
    因此,消費是個自帶「幸福感」的指標,「全面促進消費」被寫入「十四五」規劃,也讓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圖景有了更多期待。如今,消費已具有經濟增長「穩定器」與「壓艙石」的意義。消費、投資、出口,長期以來一直被稱為「GDP增長的三駕馬車」。在現時背景下,消費的重要性更被極大凸顯。
  • 「十四五」新詞典:「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
    作者:彭小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首次提出「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這是「十四五」時期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舉措,是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的重要部署。
  • 「十四五」新詞典:何為「揭榜掛帥」?
    「十四五」新詞典:何為「揭榜掛帥」?作者:季冬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其中提出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完善國家科技治理體系,優化國家科技規劃體系和運行機制
  • 「十四五」新詞典:「韌性城市」
    「十四五」新詞典:「韌性城市」 2020-11-05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
    科技創新是一個國家走向繁榮富強的立身之本,是在國際競爭中縱橫捭闔的制勝之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提煉總結為我們黨在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一條重要的規律性認識,並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列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
  • 育新機 開新局|科技自立自強 我們要這樣幹
    央視網消息:《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
  • 「十四五」新詞典:城市如何「更新」?
    「十四五」新詞典:城市如何「更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首次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為創新城市建設運營模式、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
  • 獻計「十四五」 |社會各界建言「十四五」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升了科技創新的戰略高度,強調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中共北京市委十二屆十五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北京市委關於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北京要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到2035年,實現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創新力、競爭力、輻射力全球領先。
  • 經濟日報: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
    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是規律,也是經驗。」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也充分證明我們具備科技自立自強的能力和實力,為邁向「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新徵程注入了強大的創新底氣和信心。放眼全球、環顧國內,面對各種不確定性的挑戰和困難,我們要想於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都必須依靠科技創新的保障和支持,必須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關鍵變量作用、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核心技術、高端科技是當今國際競爭的「國之利器」。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
  • 創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強的中國經典
    眼下,於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實現格局重塑、優勢再造,比拼的是眼光、能力與智慧,考驗的是信心、韌勁與追求。科技創新本就具有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是我國科技創新的制勝法寶。萬水千山,道不遠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我們必須聚焦未來可能產生顛覆性和變革性技術的基礎科學領域,強化重大原創性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提升全民族的科學素養。只有固本強基,才能根深葉茂。
  • [創頭條政策月報] 「十四五」強調科技自立自強,消除老年人「數字...
    本月,隨著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 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文件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 育新機 開新局 | 科技自立自強 我們要這樣幹!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創新就是生產力,企業賴之以強,國家賴之以盛。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 「十四五」新詞典:延遲退休為何「漸進式」?
    「十四五」新詞典:延遲退休為何「漸進式」?當前,我國已經成為當今世界老年人數最多的國家,深度老齡化和少子化加劇是我國面臨新的國內挑戰。2019年底,我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1.76億,2053年將達到4.87億的峰值,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同時,我國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690,屬於低少子化。可以說,在我國即將開啟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中,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不斷加劇將是一個最基本的國情,這將直接造成人均負擔不斷加重。
  • 育新機 開新局 | 科技自立自強 我們要這樣幹!-新聞中心-北方網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創新就是生產力,企業賴之以強,國家賴之以盛。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 ...科技創新工作時強調:瞄準國家戰略融入地方發展在科技自立自強...
    袁佔亭在調研企業科技創新工作時強調:瞄準國家戰略融入地方發展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展現新作為 2021-01-15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智庫丨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
    這是中央基於國內外形勢而作出的重要戰略舉措,為「十四五」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科技創新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從國內看,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支撐發展的條件正在發生變化,要素成本上升,傳統發展動力減弱,必須培育新動力、新模式和新優勢,科技創新對發展的重要性更為突出。從國際看,一方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愈益成為國家之間競爭的焦點。誰在科技創新方面佔據優勢,誰就能夠掌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 【「十四五」新詞典】「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
    【「十四五」新詞典】「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 2020年12月04日 08:39:00來源:《光明日報》 我國在「十四五」時期將進一步強化各級政府統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責任,端正職業技術院校和教育培訓機構辦學方向,引導行業企業及社會各界支持職業技術教育。中國特色學徒制的建立和完善,將為搶佔並鞏固全球人才競爭制高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好人力資源深度開發的基礎準備。
  • 「十四五」新詞典:「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
    「十四五」新詞典:「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 2020-12-18 1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院士專家在首屆地質力學沙龍上倡議 發展地質力學落實科技自立自強
    來自自然資源部科技發展司、中國地質科學院、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基金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單位的近30位專家學者及相關人員,就「十四五」期間如何進一步繼承李四光學術思想、發展地質力學學科、落實「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進行了交流研討。
  • 李陵申:厚積薄發,堅定不移地走自立自強的科技創新之路
    (二)「十四五」期間我國紡織產業科技發展方向  在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和「製造強國」重點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研究的基礎上,「十四五」期間我國紡織產業優先發展的方向主要集中在紡織纖維新材料、紡織綠色加工、先進紡織製品和紡織智能製造與重大裝備四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