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福」重見天日
1962年國家重修恭王府,考古人員意外地在翠錦園的秘雲洞內發現了失蹤多年的康熙「福」字碑,周總理得知後,欣然地將其命名為「中華第一福」又稱「天下第一福」,後經文物部門的考證,確定該福字碑,就是康熙大帝送給祖母孝莊太后所寫的福字,歷史價值及其珍貴,在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文物館將這個福字碑進行了修繕,定為中華三絕文物之一。
康熙御筆福字的由來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康熙帝的祖母孝莊太后六十大壽將至,不料突染沉痾,太醫束手無策。百般無奈之時,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請福續壽之說,意思是真命天子是萬福萬壽之人,可以向天父「請福續壽」,遂決定為祖母請福。在沐浴齋戒三日之後,一氣呵成了這幅傾注了對祖母摯愛的「福」字,並加蓋了「康熙御筆之寶」印璽,取意「鴻運當頭、福星高照,鎮天下所有妖邪」。
說來也巧,孝莊太后自得到了這「福」字,百病全消,十五年後,以75歲高齡得以善終。民間俱稱這是康熙「請福續壽」帶來的福緣。自康熙之後,雍正、乾隆都效仿先祖每年為王公大臣、宮廷侍從、封疆大吏寫福送福,民間也逐漸形成了請福到家、請福延壽、送福得福的傳統流傳至今。康熙的字可以說是一字千金,一生只流傳下三個字,那便是「無為」和「福」。
康熙御筆福字的與眾不同
康熙皇帝的這個福字與之前書法家流傳下來的福字不大相同,細品之下,真有佳作天成的味道。
首先,此「福」的書寫不同於民間常用的飽滿方正,其字形窄而狹長,為瘦,音諧「壽」,民間稱之「長瘦福」,即長壽之福。
其次,俗語稱「有福必有壽,有壽必有福,有福沒壽是為無福可受」,但是,由於「福」、「壽」二字字形差異太大,因此,自古從來沒有哪個書法家可以把「福」 「壽」合為一字書寫。而在這幅御寶的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蘭亭序中「壽」字的寫法。故而,這福字也成為了現存歷代墨寶中惟一的將「福」「壽」寫在同一個字裡的福字,民間稱之為「福中有壽,福壽雙全」之福。
第三,此福包含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數個漢字之意,是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福字的左邊是「才」和「子」字的結構,右半部分是「多」和「田」的結構,整個福字右半部分,看著又像個壽字。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表示他的國土無垠,國力強盛,同時蘊含鴻福無邊、無邊之福的深厚意義。孝莊太后稱其為「福之本源」,民間則稱「五福之本、萬福之源」。康熙為祖母請福,自身亦送福得福。
正因如此,這世上獨一無二的福字也成為眾多書法家筆下的經典題材,其中,張斌的康熙一筆福書法,是中國傳統書法的一種特別表現形式,是在康熙福字的基礎之上以雙鉤演變到一筆的藝術升華。
雙鉤書法與康熙一筆福書法
雙鉤書法源於唐代,是指以筆單線直接寫出某種書體的空心字。當時,由於沒有印刷技術,人們為了能使名家書法作品得以流傳,就按作品的原樣,勾勒出空心字,然後再填上黑墨,以使觀者得到近似真跡的作品。後來這種摹寫方式成為了人們學習書法的一種方法,並發展成為我國璀璨的書法藝術瑰寶,「雙鉤」乃書法術語也。法書摹勒上石,沿其筆畫的兩側外沿以細線鉤出,稱之為「雙鉤」。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得到王羲之的蘭亭序後,如獲至寶,想讓大臣們和後人都能欣賞到蘭亭序的書法之美,於是就命令中書主書馮承素把蘭亭序傳承下去,當時馮承素就用了雙鉤的方法把蘭亭序摹仿了下來,就有了我們現在所見到的馮摹本的蘭亭序,康熙御筆福字,尤其是右邊部分,便深受王羲之的影響。
康熙一筆福書法運用毛筆有陰有陽,一氣呵成,是雙鉤到一筆的藝術升華,是把毛筆的線條和書法結合更美的展現,使之更加具有欣賞性藝術性。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書寫的《康熙一筆福書法》作品
康熙一筆福書法非遺傳承人張斌
康熙一筆福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一直是單傳,張斌自年輕時,便跟隨傳承人師傅張即山學藝,張即山師傅年紀已高,且多病,為了更好地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更好地傳承康熙一筆福書法,張斌一直奔走在非遺保護和傳承的路上。目前,張斌已經成為葫蘆島市綏中縣、北京市門頭溝區的非遺傳承人,目前正在籌備北京市非遺傳承人的申請。
康熙一筆福傳承人譜系
張斌在工作室不定期地舉辦康熙一筆福書法培訓班,廣招有志青年拜師學藝保護傳承康熙一筆福書法。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與學生們在一起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指導學生寫康熙一筆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與學生們曬成果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簡介
張斌,字樂山,號一筆,一九八一年出生於遼寧書畫世家,自幼喜愛字畫,十七年到北京進入職業生涯。目前為一筆雙鉤歐楷書法的創始人、康熙一筆福書法非遺傳承人。進修中國人民大學,康熙一筆福藝術館館長,擅畫駿馬和花鳥人物,並大量學習徐悲鴻先生、黃胄先生等近代畫馬大家的作品,並得到徐悲鴻大師夫人廖靜文、兒子徐慶平親手指教,是書畫界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代表作品:《康熙一筆福書法》《康熙一筆百福圖》《一筆百壽圖》《一筆雙鉤捨得圖》《奔馬圖》《神駿追風》《八駿呈祥》《萬駿呈祥》等。
(責編:張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