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的康熙一筆福書法

2020-12-13 太原新聞網

  「天下第一福」重見天日

  1962年國家重修恭王府,考古人員意外地在翠錦園的秘雲洞內發現了失蹤多年的康熙「福」字碑,周總理得知後,欣然地將其命名為「中華第一福」又稱「天下第一福」,後經文物部門的考證,確定該福字碑,就是康熙大帝送給祖母孝莊太后所寫的福字,歷史價值及其珍貴,在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文物館將這個福字碑進行了修繕,定為中華三絕文物之一。

  康熙御筆福字的由來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康熙帝的祖母孝莊太后六十大壽將至,不料突染沉痾,太醫束手無策。百般無奈之時,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請福續壽之說,意思是真命天子是萬福萬壽之人,可以向天父「請福續壽」,遂決定為祖母請福。在沐浴齋戒三日之後,一氣呵成了這幅傾注了對祖母摯愛的「福」字,並加蓋了「康熙御筆之寶」印璽,取意「鴻運當頭、福星高照,鎮天下所有妖邪」。

  說來也巧,孝莊太后自得到了這「福」字,百病全消,十五年後,以75歲高齡得以善終。民間俱稱這是康熙「請福續壽」帶來的福緣。自康熙之後,雍正、乾隆都效仿先祖每年為王公大臣、宮廷侍從、封疆大吏寫福送福,民間也逐漸形成了請福到家、請福延壽、送福得福的傳統流傳至今。康熙的字可以說是一字千金,一生只流傳下三個字,那便是「無為」和「福」。

  康熙御筆福字的與眾不同

  康熙皇帝的這個福字與之前書法家流傳下來的福字不大相同,細品之下,真有佳作天成的味道。

  首先,此「福」的書寫不同於民間常用的飽滿方正,其字形窄而狹長,為瘦,音諧「壽」,民間稱之「長瘦福」,即長壽之福。

  其次,俗語稱「有福必有壽,有壽必有福,有福沒壽是為無福可受」,但是,由於「福」、「壽」二字字形差異太大,因此,自古從來沒有哪個書法家可以把「福」 「壽」合為一字書寫。而在這幅御寶的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蘭亭序中「壽」字的寫法。故而,這福字也成為了現存歷代墨寶中惟一的將「福」「壽」寫在同一個字裡的福字,民間稱之為「福中有壽,福壽雙全」之福。

  第三,此福包含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數個漢字之意,是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福字的左邊是「才」和「子」字的結構,右半部分是「多」和「田」的結構,整個福字右半部分,看著又像個壽字。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表示他的國土無垠,國力強盛,同時蘊含鴻福無邊、無邊之福的深厚意義。孝莊太后稱其為「福之本源」,民間則稱「五福之本、萬福之源」。康熙為祖母請福,自身亦送福得福。

  正因如此,這世上獨一無二的福字也成為眾多書法家筆下的經典題材,其中,張斌的康熙一筆福書法,是中國傳統書法的一種特別表現形式,是在康熙福字的基礎之上以雙鉤演變到一筆的藝術升華。

  雙鉤書法與康熙一筆福書法

  雙鉤書法源於唐代,是指以筆單線直接寫出某種書體的空心字。當時,由於沒有印刷技術,人們為了能使名家書法作品得以流傳,就按作品的原樣,勾勒出空心字,然後再填上黑墨,以使觀者得到近似真跡的作品。後來這種摹寫方式成為了人們學習書法的一種方法,並發展成為我國璀璨的書法藝術瑰寶,「雙鉤」乃書法術語也。法書摹勒上石,沿其筆畫的兩側外沿以細線鉤出,稱之為「雙鉤」。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得到王羲之的蘭亭序後,如獲至寶,想讓大臣們和後人都能欣賞到蘭亭序的書法之美,於是就命令中書主書馮承素把蘭亭序傳承下去,當時馮承素就用了雙鉤的方法把蘭亭序摹仿了下來,就有了我們現在所見到的馮摹本的蘭亭序,康熙御筆福字,尤其是右邊部分,便深受王羲之的影響。

  康熙一筆福書法運用毛筆有陰有陽,一氣呵成,是雙鉤到一筆的藝術升華,是把毛筆的線條和書法結合更美的展現,使之更加具有欣賞性藝術性。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書寫的《康熙一筆福書法》作品

  康熙一筆福書法非遺傳承人張斌

  康熙一筆福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一直是單傳,張斌自年輕時,便跟隨傳承人師傅張即山學藝,張即山師傅年紀已高,且多病,為了更好地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更好地傳承康熙一筆福書法,張斌一直奔走在非遺保護和傳承的路上。目前,張斌已經成為葫蘆島市綏中縣、北京市門頭溝區的非遺傳承人,目前正在籌備北京市非遺傳承人的申請。

  康熙一筆福傳承人譜系

  張斌在工作室不定期地舉辦康熙一筆福書法培訓班,廣招有志青年拜師學藝保護傳承康熙一筆福書法。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與學生們在一起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指導學生寫康熙一筆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與學生們曬成果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簡介

  張斌,字樂山,號一筆,一九八一年出生於遼寧書畫世家,自幼喜愛字畫,十七年到北京進入職業生涯。目前為一筆雙鉤歐楷書法的創始人、康熙一筆福書法非遺傳承人。進修中國人民大學,康熙一筆福藝術館館長,擅畫駿馬和花鳥人物,並大量學習徐悲鴻先生、黃胄先生等近代畫馬大家的作品,並得到徐悲鴻大師夫人廖靜文、兒子徐慶平親手指教,是書畫界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代表作品:《康熙一筆福書法》《康熙一筆百福圖》《一筆百壽圖》《一筆雙鉤捨得圖》《奔馬圖》《神駿追風》《八駿呈祥》《萬駿呈祥》等。

(責編:張凱)

相關焦點

  • 康熙一筆福書法與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
    康熙為祖母請福,自身亦送福得福。正因如此,這世上獨一無二的福字也成為眾多書法家筆下的經典題材,其中,張斌的康熙一筆福書法,是中國傳統書法的一種特別表現形式,是在康熙福字的基礎之上以雙鉤演變到一筆的藝術升華。
  • 誰是「中國書法」傳承人?
    所以今天重新拾起這個話題,是希望看到2009年9月30日「中國書法」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正式被確定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之後本該有的一個交代。時間過得很快,從2006年6月以來,國務院連續公布了四批國家級非遺名錄,也公布了五批國家級非遺名錄代表性傳承人共3068人名單。
  • 津門網段超:景德鎮古窯非遺傳承人
    一杯一碗都是千度高溫中涅槃而生的新生命,一筆一畫是都是老藝人匠心別出,賦予了傳承景德鎮文化的生命體,令人嘆為觀止。正因為有這樣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體,景德鎮陶瓷才能經久不衰,歷久彌新。景德鎮傳統圓器拉坯,是依據最終的器型作出大致相應的坯體,將泥料放在輪車上,借旋轉之力,用雙手將泥拉成坯體,是瓷器成型的第一道工序。
  • 康熙的「福」字
    不過積極的心理暗示永遠會是過年的重要主題,門上貼個「福」字簡便易行,這一傳統看來能夠一直沿襲下去。   在街頭各種各樣的「福」字中,康熙御筆的「福」越來越成為百姓首選,相當部分原因是得益於十多年來清宮戲的持續繁榮,連我上小學的侄子談起康熙都能如數家珍地說出許多逸事,了解程度似乎不下於當今偶像明星。康熙「福」字好在哪裡?
  • 國家級非遺鄂州雕花剪紙省級傳承人,夏祖康出生鄂州華容書香世家
    夏祖康,世界名錄、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鄂州雕花剪紙》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剪紙藝術委員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非遺研修生,湖北省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剪紙藝術專業委員會會員,鄂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剪紙分會理事,華容工匠,兼任鄂州市老年書畫家協會華容分會會長。
  • 實力派書畫家周劍文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浙江省文旅廳備案的鄉村書畫帶頭人、榮寶齋上海書畫藝術委員會高級畫師、浙江省金華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浦江縣鄭宅鎮書畫社社長。自幼受周光洪、張書旂等先賢巨匠的影響喜歡雕刻書畫。
  • 非遺「面人郎」傳承人: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
    「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 郎佳子彧【實踐者說】  我的豐富經歷帶給我許多「角色」,所以媒體總愛用「95後非遺傳承人」「《最強大腦》選手」「北大學霸」「網紅」等名號來指代我。
  • 廣州將建非遺傳承人基地
    廣州將在海珠湖附近設立非遺傳承人基地。昨日,針對有全國人大代表到廣州調研文化傳承保護工作時提出,廣州的非遺傳承人工作條件不理想,市文廣新局說,廣州正在謀劃相關的保護措施。廣州的廣繡、玉雕、牙雕等工藝非常聞名,目前廣州也有8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 小小傳承人 英國傳播非遺文化
    8月21日下午,「小小傳承人」2017年中英青少年國際非遺文化交流活動匯報演出在省文化館舉行。省文化廳給31位出訪英國傳播非遺文化的青少年授予了「小小傳承人」稱號。  為了進一步提升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影響力,去年,省文化廳打造了「小小傳承人」 活動品牌,向全省招募志願從小學習湘劇、湖南花鼓戲、湖南皮影戲、木偶戲等國家級非遺項目的青少年,擇優選拔後推薦給非遺項目的國家級傳承人收為徒弟,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 深圳開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培訓活動
    給非遺傳承人頒髮結業證書。南方日報記者 何俊 攝南方日報訊(記者/何俊)「了解過去的一千年,是為了更好地建設未來五百年。」廣東省文化館副館長藍海紅講授《非物質遺產保護工作的思路與規程》,並最後寄語,專家的系統教授讓培訓班學員有了深刻認識,學員們踴躍發言,提出自己對非遺保護工作的疑問與看法,並紛紛表示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一件任重道遠、具有深刻意義的事情,並將認真對待老祖宗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認真對待非遺保護工作。理論聯繫實際,才能更好的保護身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著名書法藝術家——辛緒國先生作品賞析!
    蔡恆波先生與辛緒國先生合影留念中國東方巨龍藝術家協會理事辛緒國先生,1964年生,中國象形字書法傳承人。祖籍山東省兗州,曾經受著名書法家蔡恆波先生的言傳身教兗州是古九州之一,歷史文化悠久,九州文化、大禹文化、佛教文化等交相輝映。
  • 泰山金剛經書體藝術傳承人——張範義先生書法作品賞析
    是泰山金剛經書體藝術傳承人。自幼承蒙家學,經受嚴格訓練;幾十年的臨池、研摹,造就了其堅實的筆墨功底。書風灑脫浪漫而不失厚重,凸顯高雅、大氣之特質;既有帖學之流美,又具碑學之壯大!作品中透出濃鬱的文人氣息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坦坦心無忌,落墨便是仙」的心境,成就了他的書法造詣。
  • 康熙所推崇的董其昌書法,到底寫得怎麼樣?
    文/主任說起書畫家董其昌,可能名氣比什麼王鐸要大得多,最重要的是,以為清代幾個皇帝,特別是康熙和乾隆對其作品十分推崇雖然寫得一手好字,但是也是個人渣,因為他既是個書畫家,但也是個貪官,色狼和惡霸。當然,今天我們要說的還是他的書法,主任覺得,雖然他的作品不如趙孟頫、不如文徵明和祝枝山,不如王鐸等人,但是其書法依然是上品,是今天的書法家難以達到的高度。話不多說,直接上作品。
  • 要成「非遺」傳承人譜系不能少於三代!
    申報條件細化《辦法》對非遺代表性項目與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條件進行了細化:市級、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申報應當「在本地傳承一百年以上」,市級、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傳承譜系也「不得少於三代」。為避免家族壟斷導致代表性項目的單一化發展和生命力脆弱,《辦法》對家族傳承有更嚴格的要求:明確家族傳承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已有代表性傳承人且具有傳承能力的,「原則上不再從該家族中評定新的代表性傳承人」。
  • 中國3D書法 東瀛獨放異彩——中國藝術家朱墨發明的3D書法在日本...
    朱墨3D書法作品甫一亮相,便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作品形式令人耳目一新。朱墨現場展出的近五十幅3D書法作品競相被日本友人收藏。日本書道界人士石井說:「這種形式很新穎,也很有趣味。現場還展示了朱墨精心創作的3D書法百福長卷。這幅近30米的長卷集錄了歷朝歷代書法名家、名人、各民族不同的100個有代表性的福字。每個福字形態各異,皆有出處和典故。如康熙的天下第一福,讓人一目了然。
  • 2018新年祝福——福字書法(春節送禮必備)
    【康熙御筆福字的內涵】首先,此「福」的書寫不同於民間常用的飽滿方正,其字形窄而狹長,為瘦,音諧「壽」,民間稱之「長瘦福」,即長壽之福。第三,此福包含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數個漢字之意,是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由於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鴻福無邊、無邊之福。孝莊太后稱其為「福之本源」,民間則稱「五福之本、萬福之源」。康熙為祖母請福,自身亦送福得福。
  • 北京國際雕塑公園第八屆非遺文化體驗周開幕!持續到10月7日!
    「戲曲文化展示」、「茶文化展示」「書畫筆會」等五大板塊的活動內容屆時市民可以與眾多非遺項目傳承人零距離互動在活動參與中體悟美好生活、感受非遺魅力亮點二:「書畫筆會」——領略丹青風採(時間:9月25日至27日)知名書畫家齊聚現場,揮毫潑墨創作佳品,用筆墨書寫對傳統文化的真摯情感和對非遺保護關心與熱愛。
  • 數位非遺傳承人現身2020年沙縣「八閩非遺美食展」
    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重要活動「八閩非遺美食展」突出八閩的非遺美食味道,每一道非遺美食背後都藏著不一樣的傳承故事讓我們一起通過鏡頭重新認識身邊的非遺美食!本次展會上特別邀請了幾十位八閩非遺美食傳承人親臨現場。
  • 8位非遺傳承人在寧擺展臺秀絕活
    8位非遺傳承人擺展臺秀絕活南報網訊(記者 朱凱)6月9日是我國第十三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由南京市工藝美術總公司、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主辦的「多彩非遺•美好生活」非遺互動展示活動在工藝美術大樓舉行。
  • 走近「國家級非遺」曹素功墨錠的前世今生
    據傳,康熙南巡時,曹素功曾以「黃山圖」墨進獻,深得賞識,並御賜「紫玉光」之名,由此墨莊名聲大振。同治年間,其九世孫攜帶墨具,從蘇州定居上海。其努力開拓,使得墨肆躋身於上海文房四寶名店之首。百年桑海滄田,曹素功在上海的城市發展中與時俱進,更與這個城市珍貴的文化記憶深深交疊、輝映。古法制墨,工藝繁複,近乎神秘莫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