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語文試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湖心亭看雪》

2020-12-24 中考網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乙】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2)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張岱《湖心亭看雪》)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10.A)

 

  A.念無與為樂者(想念,思念)B.相與步於中庭(一同,共同)

 

  C.與餘舟一芥(小草)D.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大酒杯)

 

  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11.C)

 

  A.相與步於中庭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B.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詩》)

 

  C.餘強飲三大白而別溪深而魚肥(《醉翁亭記》)

 

  D.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其門人甚眾(《勞山道士》)

 

  12.下面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12.D)

 

  A.甲文寥寥數語描繪了月夜小景,語言凝練而又意味深長。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與張懷民相知的喜悅。

 

  C.乙文「湖中人鳥聲俱絕」中的「絕」字,從聽覺入手,寫出了寒冬雪後西湖的冷寂。

 

  D.甲乙兩文都是作者被貶後所寫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寫金陵人飲酒的場面,是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96分)

 

  13.把第I卷文言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譯文:

 

  14.古遊記大多較簡。通常開篇交代時間、地點、人物、環境,中間寫景,篇末感懷。甲乙兩文也是如此,甲文強調「閒」,乙文著重「痴」,你是如何理解這「閒」與「痴」的?(2分)

 

  答:

 

  13.⑴庭院地面如積水一般清澈透明,(那)水中藻、荇交織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⑵寒氣瀰漫,白茫茫一片,只見天和雲、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

 

  14.蘇軾的一個「閒」字,把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貶謫的悲涼、樂觀豁達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長;而張岱的「痴」表現他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充分彰顯了他鍾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學習技巧,學科知識點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相關焦點

  • 文言文比較閱讀,《湖心亭看雪》比較閱讀,教學設計
    文言文比較閱讀 ,《湖心亭看雪》比較閱讀,教學設計教學要求:1、熟記並背誦中考16篇文言文 2、根據三年中考題型,預測中考文言文閱讀題型 3、試著以《湖心亭看雪》為基準,給文言文出一組比較閱讀 教學課程: 一、什麼是文言文比較閱讀 是把兩則或兩則以上有某種聯繫的文言語段作為閱讀材料,要求讀者在文章內容、主題思想、人物形象、寫作技巧、語言特點、結構形式等方面進行比較的閱讀形式。
  • 《湖心亭看雪》全文及翻譯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 曹公奇:《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發表教研教學文章300餘篇,主編、參編教育教學書籍100餘種,出版專著《本真語文》《語文教學的思考與探索(上下冊)》《超越夢想·語文考試與評價》《閱讀教學教什麼》等,主持、參與了多個國家級和省級重點課題的研究。
  • 中考文言文詞語歸納
    河北省中考文言文詞語歸納   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考查範圍以《語文課程標準》推薦的19篇課內文言文和今年增加的《湖心亭看雪》一文,考試範圍由去年的19篇變成20篇為主。重點考查我們能否讀懂文章大意,考查我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重點語句的記誦、積累,而不是對零碎的詞法、句法等知識的記憶程度。
  • 《湖心亭看雪》教學評一致性教學設計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2. 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法,共同探討疑難問題。3. 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 名師課展丨曹公奇:《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難理解的詞語,查查詞典看能否解決。明確:(1)俱絕:都消失了。(2)是日:這一天。(3)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4)強(qiǎng)飲:盡情喝。強,盡力,勉力,竭力。一說,高興地,興奮地。(5)喃喃:低聲嘟噥。[設計意圖]這是第三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相對來說字面意思淺易,要以學生自己閱讀為主,讓學生養成自我閱讀、自我解決字詞等基礎問題的良好習慣。
  • 湖心亭看雪教學實錄
    有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不會斷的句。可在王老師的帶動下,讀著讀著,孩子卻悟出了什麼叫做「天人合一」的境界,真是讓人嘆為觀止。這一節課的朗讀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從一開始,王老師就在用各種方式指導孩子的朗讀。引導他們回憶古詩的讀法,帶著他們體會停頓,引導他們想像畫面,不單孩子受益,我也收穫頗多。喜歡崧舟老師,喜歡這節《湖心亭看雪》,希望你也喜歡!
  • 中考語文:文言文比較閱讀訓練
    課標對初中文言文閱讀的規定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在這裡有兩個地方需要注意,即淺易和理解基本內容。淺易是指根據初中畢業生掌握的文言詞彙,憑文言語感,能夠把選文讀通讀懂:理解基本內容是指對文本所寫內容能夠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或者是品味、鑑賞、拓展等。
  • 談《湖心亭看雪》中的幾個問題
    義務教育統編教材《語文》九年級上冊,在第三單元中,選入了《湖心亭看雪》一篇。[①]文章不長,才159字,個別用詞雖比較冷僻,有些造句結構也有點奇特,但不影響意思的理解,總體來看,對初三學生的閱讀,不應該有太大的理解障礙。我看到的教學實錄,比如不少博客轉帖的王崧舟、王君老師的教學實錄,基本是以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為主,學生回答的生成,大多符合教師的預設。
  • 2020年中考語文輔導文言文:閱讀
    【考查要點】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知識疏理】     1.準確理解文中字詞句的含義,特別要注重課文的註解,重要的詞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語句;2.字詞的掌握和積累是文言文學習的關鍵。3.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
  • 【張楊專欄】《湖心亭看雪》說課稿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文。這一單元都是以自然山水為題材的優秀篇章。
  • 略談《湖心亭看雪》的量詞妙用
    張守仁先生編選的《世界美文觀止》一書,收錄了從古希臘到中國先秦迄今的全球美文精華,然而,在遴選我國明朝到清初的文學作品時,僅收錄了清人張岱的《糊心亭看雪》這一篇。蓋因此文文短意豐,字麗詞妙,在遣詞造句中,以量詞的巧妙奇配,別開生面,使文章詞簡意豐,因富有立體感和張力,熠熠動人,獨佔鰲頭。張岱的美文《湖心亭看雪》,全文僅有160多字,文短意豐,景中有事,事中有情,情景相融。
  • 大語文國學經典:古文賞析《湖心亭看雪》
    賞析:在中國畫中,人總是屈居於自然的一角,山大人小,謙遜之極,這是古人認定的人在自然中的往置,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就是一幅這樣的中國畫。文中量詞的運用特別體現出這種神韻:上下一白、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舟中人兩三粒,人在自然中謙遜卻不渺小。大雪遮蔽大地,但一點活潑生氣,卻在亭中爐火、熱酒、三二痴人遊客之中緩緩呈現。美景當前,人們除了細細享受它,幹什麼都顯得唐突。原文: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上人鳥聲俱絕。
  • 高考文言文試題特點探究文言文閱讀應對策略
    高考文言文試題特點探究文言文閱讀應對策略 2017-04-05 17:33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2020語文試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漢書》
    頃之,上行出中渭橋有農人從橋下走乘輿馬驚。於是使騎捕之,屬廷尉。釋之治問。農人曰:「縣人來,聞蹕,匿橋下。久,以為行過,即出,見車騎,即走耳。」釋之奏當:「此人犯蹕,當罰金。」上怒曰:「此人親驚吾馬,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而廷尉乃當之罰金!」釋之曰:「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也。且方其時,上使使誅之則已。
  • 中考語文真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答謝中書書》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 張岱《湖心亭看雪》:文雖「短小精悍」,亦可窺晚明文人之大貌
    本文便試著從張岱《湖心亭看雪》中所體現的晚明小品文的風格特點、情節內容,以及小品文背後故國之思,探微「晚明文人」這一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尤為獨特的群體,其文人之精神世界。同為「賞雪」,張岱之文,非在「千樹萬樹梨花開梨花」之大漠邊塞「奇景」,而在「湖中人鳥聲俱絕」之時,正是「性靈」流露山水之間,善於捕捉日常所看不見之美,方才有了如此體悟。而文人融入大自然之美色,追求天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自然不會有老杜「沉鬱頓挫」之風。 故《湖心亭看雪》看的是「雪」,非「人間疾苦」。
  • 【薦讀】互文比照:學以為童視閾下統編教材文言文教學新樣態
    古詩與古文若能在課堂上和諧共振,在對文言文本的深刻呵護的同時,還原畫面、還原場景、還原聲韻、還原節奏,定能營造起互文比照的文言學習之場,定能引導學生品味古詩文語言之妙、感受古詩文學習之情趣。這樣的例子很多,僅從王崧舟老師近年來的文言文教學,就可窺見一斑。絕妙者,有《湖心亭看雪》一課。
  • 中考語文真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三峽》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7.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 我放「闕詞」的厥詞——就《湖心亭看雪》與鮑教授商榷
    我放「闕詞」的厥詞——就《湖心亭看雪》與鮑教授商榷 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和張岱的《湖心亭看雪》,都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