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過年要包餃子,央視春晚也會提到除夕吃餃子。而南方人的年夜飯是一大桌飯菜,很少吃餃子。南方的廣西人過年前還會做兩樣美食,一樣是粽子,另一樣是粉利,外省人可能沒聽說過。做得多,可以從初一吃到初十,也會分一些給親戚。當然,廣西人不是只吃粽子和粉利,大魚大肉少不了,春節的菜比較豐盛。粽子和粉利可以做主食,也可當作零食,想吃就吃。
一、粽子
廣西人一年會包兩次粽子。端午節包的是灰水粽,是甜粽沒有餡兒,用竹葉包米,形狀細長,煮熟了蘸糖或蜂蜜吃。過年包的是鹹粽,有豐富的餡料,以綠豆和豬肉為主,可加入板慄和花生等食材,還可以用雞肉代替豬肉。鹹粽是用冬葉包的,底部有四個角,頂部有一或兩個角,可包小粽子,也可包很大的粽子。綠豆要去殼,加入一些糯米攪拌均勻,綠豆就不容易散,豬肉最好是半肥半瘦。
冬天,鹹粽可在常溫下保存10多天。小粽子一般是留給小孩子的,加熱後可以直接拿著吃。大粽子去掉冬葉後,一般用包粽子的線切成片狀,再放到大鍋裡煎。煎至兩面金黃就出鍋,這時候的粽子香氣四溢,比剛煮熟時還要美味可口。一條大粽子能裝好幾碗,夠一家人吃。再配上炒好的菜,真是人間至味!
說到大粽子,不得不提靈山大粽。靈山縣是廣西的荔枝之鄉,位於欽州市,夏天有很多荔枝,春節有著名的大粽子。靈山大粽除了糯米、綠豆和豬肉,還會加入豬腳、臘鴨、蝦米和板慄等配料,餡兒比一般家庭包的多,體積也比家裡包的粽子大很多。靈山大粽口感鮮香、營養豐富,有禮盒裝,適合用來送禮。
二、粉利
「粉利」的寓意是來年有個好兆頭,就像廣東的「利是」紅包一樣代表著大吉大利。粉利是廣西的傳統特色小吃,由普通大米或香米製作而成,呈白色圓柱狀。外省人可能很少聽說過粉利,但你也許見過外形相似的糕點。我發現浙江寧波的年糕和廣西的粉利有些像,不知道主料和做法是否一樣。
廣西人一般會在過年前做粉利,但有的家庭會懶得做,因為做粉利很費力氣。要把大米打成漿,放到大炒鍋裡炒熟,再拿出來揉成條狀,然後再蒸。最費力費時的就是炒的過程,需要力氣很大,又炒又用大鍋鏟壓米糰,等米糰熟透才能出鍋揉形狀。如果家裡有孩子,可以做成小動物形狀,比如小狗、小兔子、小鳥和小鴨子。形狀可愛,小朋友更喜歡。蒸好的粉利是軟的,可以蘸醬油吃。等到第二天,粉利就變硬了,要泡在水裡保鮮。
粉利可以切成片狀或絲狀,再和青菜、瘦肉一起炒或煮,當成主食或菜都可以。小鎮上的粉利大概1.2元一個,價格不貴。有些粉利是黃色或粉色的,如果是用色素做的不太健康。粉利也可根據自己的口味做一些創新,用一半大米和一半糯米來做,也許冷卻後不會變硬。還可以加入紅豆,像年糕一樣。如果想要紫色的,不妨用紫米來做粉利。
廣西人過年除了包粽子和做粉利,有些地方還會做芝麻燒餅和葉子糕。芝麻燒餅就是又大又圓的燒餅,外面有很多芝麻,裡面的餡兒是地瓜或白糖和瘦肉,烤一烤會更香脆。葉子糕是用香蕉葉,包著米漿做成的米糰,裡面的餡兒可甜可鹹。葉子糕的餡兒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碎花生,另一種是嫩竹筍。包好的葉子糕直接蒸,或者放鍋裡煮到它飄起來,就熟了。你的家鄉在哪裡?過年會做什麼美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