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把粽子譯成米飯大餃子 餃子粽子傻傻分不清楚|外國人把粽子...

2020-12-25 川北在線網

外國人把粽子譯成米飯大餃子 餃子粽子傻傻分不清楚

時間:2015-06-20 09:01   來源:華東在線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題:端午節外國人把粽子譯成米飯大餃子 盤點中外明星和粽子趣聞來源:貓撲網 導讀:【外國人把粽子譯成米飯大餃子 餃子粽子傻傻分不清楚】近日,端午節將來臨,網曝外國人把粽子譯成米飯大餃子(ricedumpling)令人感到很神奇。明星們過節和粽子有怎樣的故事呢?尤其

  原題:端午節外國人把粽子譯成米飯大餃子 盤點中外明星和粽子趣聞——來源:貓撲網

  導讀:【外國人把粽子譯成米飯大餃子 餃子粽子傻傻分不清楚】近日,端午節將來臨,網曝外國人把粽子譯成米飯大餃子(ricedumpling)令人感到很神奇。明星們過節和粽子有怎樣的故事呢?尤其是外籍明星們會不會品嘗一下中國的「ricedumpling」?今天我們盤點一下中外明星們在端午節期間和粽子的故事。

  伊恩萊形容粽子的口感表情喜感

  粽子的口感讓伊恩萊特記憶深刻,「黏黏的,吃起來像加了膠水一樣,可是味道很濃厚。」背負著特戰高手的名聲,喬埃蘭伯特非常注重運動與養生,為了保持良好的體態,他嚴格控管澱粉的攝取量,,他特別破戒首度大啖粽子。接下來,勇身形粗曠的他趴在桌上細心立蛋,很可惜最後並未成功完成立蛋,他笑說:「一定是因為今天不是端午節,到那天我要再來挑戰一次。」

  林俊傑:金曲獎包肉粽求好運

  JJ林俊傑曾在電臺的安排下,拜師學藝包金粽祈求好彩頭,林俊傑則害羞表示平時很少說臺語,只有跟阿杜在一起時會講。認真學習包粽技巧的林俊傑開玩笑的表示:「包個好粽求個好運氣,所以拼了啦!」

  早些年,梁詠琪透露自己跟外籍老公Sergio都特愛吃粽子,雖然能吃到一起很幸福,不過卻也有苦惱——「前幾天一直吃粽子迎接端午節來臨,到了正日竟然發現......。。一個都沒剩!!!!!!誰來給我粽子呀?祝大家端午節快樂!大飽口福!」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外國人把粽子譯成米飯大餃子 端午節恐怖習俗揭秘
    原標題:外國人把粽子譯成米飯大餃子 端午節恐怖習俗揭秘   外國人把粽子譯成米飯大餃子,端午節恐怖習俗揭秘。端午節到了,你吃粽子了嗎?你知道外國人是怎麼翻譯「粽子」一詞嗎?粽子的英語怎麼說?現在通俗的翻譯是ricedumpling,真譯就是用米飯做的大餃子。是不是覺得很搞笑?
  • 外國人又現神翻譯:把粽子譯成米飯大餃子(圖)
    原標題:外國人又現神翻譯:把粽子譯成米飯大餃子(圖)   外國人把粽子譯成米飯大餃子   端午節圖片   外國人把粽子譯成米飯大餃子,這也反映出不同地方的文化特點。中外文化有差異,對待同一件事,自然有不同的看法。即使僅僅一個「粽子」,做法與看法都有所不同。
  • 你喜歡甜粽子還是鹹粽子?看看第一次吃粽子的外國人怎麼說!
    南鹹北甜,大家都是你瞧不上我,我看不慣你,大家都被自己從小吃慣的口味固化。於是有人就想到請從未吃過粽子的外國人嘗一嘗,看看他們更喜歡哪一個。小編在北京的街頭隨機找了10位從未吃過粽子的外國人,請他們同時品嘗蜜棗粽子和鮮肉粽子,看他們更加喜歡哪種口味。
  • 新媒:中國推動粽子和速凍餃子的國際標準
    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27日文章,原題:中國推動設立粽子和速凍餃子國際標準 中國正在推動設立粽子和速凍餃子的國際標準,發起提案的中國官方倡議者表示,制定相關標準有利於增強中國的文化自信。據報導,中國商業聯合會在去年召開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協調會議上,代表中國提出的《速凍餃子》和《粽子》兩項食品國際標準提案通過了立項審查。相關標準是在中國國家衛健委和中國農業農村部指導下起草的。
  • 外國人包的粽子,裡面都有哪些神奇的東西?
    端午節即將到來,很多小夥伴已經迫不及待的吃起了粽子。鹹粽子 or 甜粽子,你會pick哪一款呢?只是第一次吃粽子的他們,打開方式可能有些不對……吃粽葉吃的最高雅的人,一定是下面這位小哥了!熱帶雨林S.H.E;周杰倫其實外國人在吃粽子的時候,也會去想自己國家是否有類似的食物。你猜他們能想到嗎?
  • 廣西靈山大粽子,濃鬱的民族特色,新穎的吃法,讓我記憶猶新
    這個葉子是專門給靈山的人做大粽子的,當地人叫東野。葉子適合做大粽子,餃子煮熟後表面沒有變化,他是雪白的,有一盞燈葉子清香,在包裝葉子之前,煮過應該在使用前進行清潔。做粽子的米飯是長的糯米,先洗乾淨再泡幾個小時,有些人還提前一天晚上將米飯浸泡,然後用糯米浸泡在水中,使其變得更軟更糟。
  • 粽子怎麼做好吃?粽子美味做法大盤點,最愛吃的是第五種,你呢
    6.趁熱但是不燙手的時候,取一塊壓扁,手可以抹少許熟油,防止粘手。7.包入紫薯泥。8.竹葉捲起。包好後放入竹葉中。3、取一片糯米葉到圓錐形,用筷子放一點米飯(這一步可以完全填滿底部),依次放入蛤蜊幹、木耳和五種花肉,然後將糯米填滿,壓實、包裹,用褐色繩子緊緊綑紮(一定重要),或否則當壓力鍋壓力會分散。4、將電壓力鍋放入水中,放入包好的餃子,按照「筋」鍵,約30分鐘,再浸泡1-2小時後取出,吃一點甜辣椒醬是最美味的。
  • 外國人如何被中國粽子徵服的?歪果仁自己的粽子:「奇葩百出」
    所以,即使身居海外多年,一顆中國胃依然對粽子有著深深的牽掛。甜黨的豆沙粽、蜜棗粽、紅豆花生粽…自成一派;鹹黨的大肉粽、蛋黃肉粽、板慄肉粽、綠豆香菇肉粽…萬變不離其「肉」。他們認為,不包肉的粽子都是邪教!
  • 包粽子的方法與步驟圖 粽子的做法粽子煮多久才會熟?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了,各地習俗不一樣,但是吃粽子卻是公認的習俗,而由於南北方的差異,粽子的口味和形狀也大不相同,而且隨人們的個性化需求的提高,一些獨特的、新奇的網紅粽子仿佛更受大家的追捧,比如「七龍珠」,其實是七顆蛋黃加醬肉而已,不管是奇葩粽還是網紅粽,我覺得粽子最初的味道,更能代表節日的味道。
  • 粽子還很好吃,厚厚的粽葉清香味比外面賣的粽子還好吃
    粽葉的清香味讓人非常喜歡,他聞起來比更香味道好,從古至今,粽子的味道非常豐富,甜、鹹、葷、素,很多可以用來包粽子,每個人都可以吃自己的最喜歡粽子。事實上我不太喜歡黏糊糊的食物,但我喜歡甜食,所以粽子都是粘白糖或紅糖的,與現在的粽子不同,有幾種選擇,比如紅棗、蜜豆和豆沙。
  • 「粽子」英語竟然也叫 dumpling!
    據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吃粽子的習俗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出來的。下面就侃一侃"粽子"的英語。我相信很多人想都不想直接會說 Zongzi!不太好理解的是「dumpling」:因為很多人對dumpling 的理解比較狹隘,中學課本上對這個詞的定義是—餃子。
  • 廣西人過年不包餃子,而做兩樣美食,一樣是粽子,另一樣很少人聽說過
    北方人過年要包餃子,央視春晚也會提到除夕吃餃子。而南方人的年夜飯是一大桌飯菜,很少吃餃子。南方的廣西人過年前還會做兩樣美食,一樣是粽子,另一樣是粉利,外省人可能沒聽說過。做得多,可以從初一吃到初十,也會分一些給親戚。當然,廣西人不是只吃粽子和粉利,大魚大肉少不了,春節的菜比較豐盛。
  • 端午節早上吃粽子,中午就吃這餡的餃子,寓意下半年順利又安康
    今天去了趟超市,把我嚇了一跳,粽子已經20多塊錢一斤了,好在半個月前我就買了好多,有豆沙粽,有蜜棗粽,還有往年我沒有嘗試過的肉粽,說起肉粽,作為北方人我一直都是拒絕的,但是老公說咱們買來試試,說不定老人孩子喜歡吃呢!買的不多,就買了五六個,我半個月前買時才15塊錢一斤,瞬間感覺賺到!所以大家不要「趕忙」,提前備點時令的東西沒有壞處!
  • 每日一詞:粽子用英語怎麼說?分享一個語言能力:To Describe
    餃子在英語裡能找到類似的東西,即dumpling,但也僅僅是類似而已,我們不能直接把餃子翻譯成dumpling。我一直堅持這樣的觀點,像餃子這種承載了厚重的中國文化的食品,走進其他文化和文字,必須保留原來的名字,音譯加解釋。
  • 「粽子」的英文竟然是...
    翻譯:在西方國家,粽子也被稱為「rice dumplings」或「sticky rice dumplings」。難道外國人稱粽子為「米餃」或「糯米餃子」?作為中國人,實在是聯想不到「粽子」和「餃子」的相似點哈哈!
  • 原來竹葉不是用來做粽子的,葉子餃子更香更健康,一次吃五個
    在這一天,賽龍舟,吃粽子,放風箏,喝雄黃酒,避毒……是隨著現代社會步伐的加快,人們在唯一能做的事情。以吃粽子為例,有的人喜歡做粽子,有的人喜歡買粽子,雖然他們都是粽子,但他們有不同的含義,畢竟看著好看的粽子,心裡不禁有種成就感。原來竹葉不是用來做粽子的,葉子餃子更香更健康,一次吃五個。我們來談談做粽子的葉子。
  • 粽子怎麼做,教你包出5種不同的形狀,好吃的嘉興粽子,軟糯可口
    每個人都開始包粽子。事實上,仍有許多吃粽子的典故,如屈原。傳說人們為了紀念他而發明了粽子。隨著時代的變遷,粽子已經傳了下來。雖然很多朋友非常喜歡吃粽子,但是這麼多年來我都不知道怎麼做粽子。讓我給你介紹一些做粽子的簡單方法。那些感興趣的人可以在家試試。粽子在廣西和其他地方很常見,通常用粽子葉包裹。因為粽子的葉子很寬,像香蕉葉,把它們對摺後,我們可以放入準備好的餡料和米飯。
  • 外國人:每個中國人三餐都吃100個餃子嗎?瞧瞧老外的回答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學生經常主導國際數學評估,他們的母親讓他們每天(從18個月大開始)。可悲的是,這種每天攝入1.8萬卡路裡的飲食似乎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人以不健康的肥胖而廣為人知。諷刺的是,中國菜有很多,它們沒有英文名稱,通常只是翻譯成一般的「餃子」。下面是一些我個人認為比較常見的餃子:小籠包,鍋貼,生煎包,月餅,包子,粽子。」
  • 新媒:中國推動粽子國際標準
    來源:環球網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27日文章,原題為「中國推動設立粽子和速凍餃子國際標準」。中國正在推動設立粽子和速凍餃子的國際標準,發起提案的中國官方倡議者表示,制定相關標準有利於增強中國的文化自信。
  • 還在討論甜鹹粽子?又一個世紀難題出現,吃餃子到底應該蘸什麼?
    大家還在討論甜鹹粽子嗎?這個問題從幾年前在網絡上被提出來之後,每年的端午節前後時期都會引發熱烈的討論。並且因而引申出了很多其他的南北方飲食差異,比如豆腐腦到底應該吃甜的還是吃鹹的,甚至還有一些地區的人表示應該吃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