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營養師楊洪美,很開心在百家號的平臺和大家分享母嬰知識,大家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留言。
1歲以後寶寶可以添加鹽和調味品了,所以很多家長就覺得可以肆無忌憚了,很多家長還說吃了鹽才有力氣。難道寶寶可以添加鹽以後就能肆無忌憚去添加了麼?還有醬油、食用油、醋、糖等,每個作用不一樣,對寶寶來說哪些是必須的哪些是不必的,在選擇的時候又該注意什麼。
鹽:
一歲以內的寶寶不建議攝入鹽,因為可能會造成腎臟的負擔。一歲以後可以適當添加鹽,但是也要注意量。1-2歲的寶寶每日攝入鹽的量為0-1.5克,2-3歲的寶寶每日攝入鹽的量為小於2克。患有一些心臟病、腎病、呼吸道感染的幼兒更應該限制鹽的食用量,避免加重疾病的發病率。如果說寶寶出現出汗比較多、腹瀉、嘔吐等情況的時候,鹽的攝入量可以相對的增加一些,彌補丟失的鹽分。如果給寶寶的飲食中添加了醬油、雞精、老抽等調味品的話,那麼鹽就要減少(15ml醬油差不多是1克鹽)。除了我們能看到的調味品含鹽,生活中我們吃的很多食物還含有隱形鹽,比如:燻肉、鹹菜、餅乾等含鈉的零食。如果吃了這些食物,那麼鹽的攝入量也要相對減少。
食用油:
油脂是人必須的營養元素之一,對於1-3歲的寶寶來說,它可以提供大腦和神經發育的脂肪酸,特別是一些橄欖油、大豆油等,它們是脂肪酸的良好來源。但是脂肪酸再好也不能過多的攝入,1歲以內不要超過10克,1-2歲的寶寶一天攝入5-15克就足夠了,2-3歲的寶寶一天攝入10-20克就足夠了。油的話也建議調換著寶寶來吃,比如這段時間給寶寶吃核桃油、過段時間吃橄欖油、再過段時間吃葵花籽油等,買小瓶裝,這樣輪換的機率也比較大,因為不同的油脂可以提供的脂肪酸也不同。
醋:
嬰兒不適應吃醋,因為嬰兒的腸道和消化系統不是很健全,比較脆弱,而醋的話對腸道產生的刺激也是比較大的,容易引起胃酸。而1歲以後的寶寶他的腸胃功能和消化系統發育的會相對來說比較完善一點,所以給幼兒做餐的時候可以稍微加點醋。醋在食物中起到很多作用,比如:保護維生素c不被太多的破壞、可以增加鹽的鹹味從二少攝入鹽、醋還可以助消化、殺菌、促進食物裡面的鈣析出等等。雖然醋有這麼多作用,我們還是不建議攝入過多的醋,少量即可。
醬油:
兒童醬油最近兩年被炒的很火熱,貌似兒童就必須要用兒童醬油一樣。那我們也來看看兒童醬油的真正的身份。一歲之前不建議加醬油。一歲以後可以稍微加一點醬油來調味。(寶寶)兒童醬油是專為兒童健康研製的釀造低鹽淡口醬油,適合拌飯、清蒸食物等,一則起到開胃的作用,二則補充營養。但是記得購買的時候看清楚配料表和加工工藝。
首先看醬油的顏色,釀造醬油一般呈紅褐色,比普通醬油的顏色稍深一點,如果顏色太深,說明添加了焦糖色素;(還可以看配料表裡面到底有什麼)其次是輕輕地、慢慢地搖動醬油瓶,釀造醬油的流動性較緩,有微量沉澱;然後聞醬油的味道,釀造醬油往往醬香濃鬱、酯香味醇厚。
除了上面三點去挑選以外我們還要強調一點,就是在購買醬油的時候儘量去購買釀造醬油,不要去購買配製醬油。釀造醬油所需時間長、成本高,而配製醬油則相反。「雖然標準中規定配製醬油中,釀造含量不得低於50%,但實際操作中由於沒有有效的檢測辦法,如果有企業冒充,很難檢測出來。」消費者在購買時可以留意標籤上的產品標準號:釀造醬油執行的是GB18186,而配製醬油執行的是行業標準10336。並且加了醬油以後鹽的攝入量也要相對減少。
上面我們說到的幾個調味品對於寶寶來說是常見的也是常添加的,所以學會添加多少,怎麼去購買,相信大家可以給寶寶最健康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