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多大可以吃鹽?
寶寶輔食能放糖嗎?
兒童醬油可以給寶寶吃嗎?
一歲寶寶能吃味精嗎?
木糖醇能給寶寶吃不?
寶寶能吃雞精嗎?
經常會有媽媽在我們的公眾號後臺問這些問題,關於寶寶多大可以吃調味品,寶寶輔食能否加調料這些問題,今天我們依次來解答。
寶寶多大吃調味品?
1歲以內的寶寶,無需添加調味品;1歲以後的寶寶,儘量少鹽、少糖、少添加各種調味品。
關於鹽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跟健康緊密相關的是其中的「鈉」。
對於6個月以內的寶寶,不管是純母乳餵養、混合餵養還是配方奶餵養,從奶中就可以獲取足夠的鈉了。
6-12個月寶寶輔食中不用額外添加食鹽,寶寶鈉適宜攝入量為350mg 左右(大約相當於 0.89 克食鹽),通過奶和輔食就能獲取足夠的鈉了。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1~3 歲寶寶,每天的鈉適宜攝入量為 700mg 左右(大約相當於 1.78 克食鹽)。
所以1歲以內的寶寶,不用額外添加鹽,1歲以後的寶寶,每天也儘量少吃鹽。
為什麼不建議1歲以內寶寶吃鹽?
給1歲以內的寶寶額外添加食鹽,很有可能造成寶寶吃鹽超標。小寶寶腎臟功能還不完善,攝入過多的鹽會增加腎臟負擔,還會讓寶寶養成重口味,不願接受淡味的食物,以致於以後吃飯挑食。不僅如此,吃鹽太多還會增加寶寶以後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關於吃鹽的幾個誤區
誤區1、不吃鹽沒有勁
很多老一輩的人認為,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要多吃點鹽,不然就會沒勁。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育兒誤區。母乳、配方奶、一般食物中均含有一定量的鹽,足以滿足嬰兒的需要。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鹽吃太多都是不好的,除了上面說的對腎臟不好、養成重口味,增加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吃太多鹽還會降低免疫功能,這個可是千真萬確!是科學家們經過科學實驗證明的。
而且鹽吃太多,還有一點壞處:會帶走身體裡的部分鈣,一起隨尿液排掉。如果此時正在給寶寶補鈣,那可以說是白補了(想想都覺得浪費)。
誤區2、東西不鹹就說明沒鹽
東西不鹹不代表沒鹽,有些食物看似不鹹,但實際上這些食物也含鹽。比如:麵包、掛麵等。
超市賣的很多食品都含鹽(鈉),而且含鹽量還不低,比如:蝦皮、豆腐乾、薯條、辣條、番茄醬、泡麵、火腿腸等,就算是「兒童」食品,兒童醬油、兒童麵條等,一樣含有很多鹽(鈉)。
所以家長們,除了要注意寶寶直接進食的鹽量,還要注意各種隱形含鹽的食物,這樣才能保證寶寶每天攝入的鹽不超標。
誤區3:寶寶靠吃鹽補碘
碘鹽雖然可以補碘,但不能過量食用,想要補碘,建議讓寶寶多吃一些富含碘的食物,比如:海帶、紫菜等。
誤區4、寶寶夏天出汗多,應該多吃點鹽
雖然寶寶夏天出汗多,會流失掉很多水分和鈉鉀等電解質,但是寶寶可以通過母乳、配方奶、輔食補充鈉,不能因為出汗多,就讓寶寶過量吃鹽。
誤區5:輔食不加鹽,寶寶不愛吃
寶寶品嘗的是食物的美味,並不是鹽的味道,6~12個月寶寶建議吃原味的食物,不需要額外添加鹽,1歲以後也還要少鹽。有時候,大人覺得加鹽味道正好,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已經過鹹了。
關於糖
1歲以下的寶寶儘量不吃糖,1歲以後的寶寶建議少量吃糖。
這裡說的糖是指在食品中添加的單糖、雙糖以及天然存在於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糖分,但是不包括天然水果和蔬菜中的糖,以及牛奶中的乳糖和薯類中的澱粉。
「少糖」就是指儘量少選擇糖果、糕點等含糖高的食物作為輔食。另外,在給寶寶製作食物時儘量不加糖。
世界衛生組織強烈建議成人和兒童游離糖的攝入量應控制在總能量的10%以下,最好是能夠進一步控制在總能量的5%以下。
10%和5%分別代表多少糖呢?大家可以參考下圖:
為什麼建議少糖?
糖會吃太多會增加齲齒的風險,還會增加肥胖的機率,吃糖會過於刺激寶寶的味覺,從而降低了味覺的靈敏度,以致於對新鮮自然甜味的水果反而不接受了。
攝入大量的糖,會引起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導致寶寶出現厭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
寶寶吃糖的誤區
誤區1、含糖的食物小寶寶都不能吃
糖分為內源糖和游離糖,真正對身體產生影響的其實是游離糖,大部分的游離糖來自零食、飲料和甜點,比如蜂蜜、糖果、餅乾、蛋糕、碳酸飲料、果汁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具有迷惑性的食物也含有游離糖,比如風味薯片、果醬、沙拉醬、果脯等等。
世界衛生組織限制的是游離糖,但並不包括天然水果和蔬菜中的糖,以及牛奶中的乳糖和薯類中的澱粉等。
溫馨提醒:食物中的蔗糖是最容易導致齲齒,葡萄糖、果糖、麥芽糖也有致齲性,乳糖致齲性弱,但這不意味著可以無限制地夜奶。
誤區2、經常給寶寶吃木糖醇
木糖醇作為蔗糖的替代品,有甜度高、熱量低的特點,木糖醇對預防齲齒有一定的效果。但木糖醇也不宜長期大量食用,由於木糖醇在腸道內吸收率低,容易在腸壁積累,易造成滲透性腹瀉。
給寶寶吃過多的甜食(即使裡面含的是木糖醇),同樣會干擾寶寶對其他不甜食物的興趣,會養成寶寶嗜好甜食的不良習慣。
關於其它調味品
和鹽、糖一樣,寶寶1歲之前也不用添加其它調味品,1歲以後可以少量添加調味品,但飲食要儘可能保持清淡。
為什麼建議少添加調味品?
寶寶的消化功能還不成熟,像味精、香精、雞精、醬油、醋、花椒、大料、桂皮、蔥、姜、大蒜等調味品吃多了容易刺激寶寶的胃腸,有些調味品含鹽很高,而且味道比較重(比如醬油、雞精等),長期大量食用不利於寶寶的身體健康,還可能影響寶寶的味覺導致挑食。
看了這篇文章,家長們是否有收穫呢?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此為止,科學育兒從現在做起,更多寶寶餵養乾貨知識,請戳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