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二卷的特徵與結構
詩篇第二卷強調了君王和神百姓的國度的重要性,這一卷中每首詩篇都提到王、耶路撒冷或是聖殿,只有一首例外。第一卷以君王為中心,尤其是王自己信心的掙扎,第二卷中,王在與神的國度相關這一意義上處於中心。這卷書似乎比第一卷更多關注神百姓生活的集體層面。第一首當然是以流利的語句表達了個人性的屬靈關切:「神阿,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詩篇42:1-2),然而這一個人的關切立刻聯繫到首都的聖殿上去:「我幾時得朝見神呢?」(2節)。詩人對神的渴想是對聖殿和其中敬拜的渴想:「我從前與眾人同往,用歡呼稱讚的聲音,領他們到神的殿裡,大家守節。我追想這些事,我的心極其悲傷」(4節)。我們在詩篇43看到同樣的側重:「求你發出你的亮光和真實,好引導我,帶我到你的聖山,到你的居所。我就走到神的祭壇,到我最喜樂的神那裡。神阿,我的神,我要彈琴稱讚你」(3-4節)。(在某種意義上,詩篇43似乎延續詩篇42的兩段的第三段,三段都以同一個強調結尾:「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他是我臉上的光榮,是我的神」(詩篇42:5,11; 43:5)。
詩篇42的標題表明作者是可拉後裔,推測這是一群樂師(參閱歷代志上6章),這是詩篇中第一首具有大衛以外的作者的詩篇,然而,這首詩篇似乎尤其是給王唱的,不僅因為大衛從耶路撒冷流放,而且因為詩篇充滿了我們在其他大衛詩篇中發現的元素。哪怕是沒有歸屬於大衛和所羅門的詩篇,也依然是君王的詩篇。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在某種意義上,在君王主題上,第二卷似乎比第一卷薄弱。當然,很少的詩篇署名大衛。第一卷中,41首詩篇有34首的作者是大衛,而第二卷中,31首詩篇只有18首的作者是大衛。第二卷中,我們看到有七首可拉後裔的詩,有一首亞薩的詩,還有一首所羅門的詩。剩下的詩篇則沒有標明作者。然而,哪怕是這些沒有歸給大衛的詩篇,仍然很像是大衛的詩,具有君王主題。詩篇45是可拉後裔的詩,就是這一點的一個好例證,它是關於君王的婚禮。
另一個表明這卷書的君王主題的證據出現在這卷書的末尾:「耶西的兒子大衛的祈禱完畢」(詩篇72:20)。我們知道其他的大衛詩篇出現在詩篇後面部分:第三卷有一首,第四卷有兩首,第五卷有十五首。也許這裡的意思是第二卷(或第一卷與第二卷)以一種特別的方式歸屬於大衛,強調了君權對於以色列的重要性。
第二卷中有一首詩篇既不與君王相關,也不與耶路撒冷或聖殿相關,那就是詩篇49。這首詩篇對全世界講話,採用了箴言書智慧文學的語言。這首詩篇警告富人的虛偽權勢,提醒眾人墳墓是眾人的結局。但是它也強調墳墓之外生命的應許:「只是神必救贖我的靈魂,脫離陰間的權柄,因他必收納我」(15節)。也許這首詩篇出現在第二卷,是為了暗示以色列的智慧終極意義上是為了全世界,正如詩篇72暗示神的國將蔓延全世界。
第二卷以幾種重要方式發展了王權的主題。首先,詩人承認神是王。「神阿,你是我的王,求你出令,使雅各得勝」(詩篇44:4)。「因為耶和華至高者是可畏的。他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你們要向神歌頌,歌頌,向我們王歌頌,歌頌。因為神是全地的王。你們要用悟性歌頌」(詩篇47:2,6-7)。「神阿,你是我的神,我的王。人已經看見你行走,進入聖所」(詩篇68:24)。神的王權表明以色列的人類君王不僅僅是一個治理者,而且還是神在祂百姓中間的彰顯。以色列的王是神與祂子民之間的聖約紐帶與代表。
正如神是王,神也是祂百姓的避難所、堡壘與高臺。「因為你是賜我力量的神」(詩篇43:2)。「神阿,求你憐憫我,憐憫我。因為我的心投靠你」(詩篇57:1)。「我的力量阿,我必仰望你。因為神是我的高臺」(詩篇59:9)。
「我的心默默無聲,專等候神。我的救恩是從他而來。惟獨他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他是我的高臺。我必不很動搖」(詩篇62:1-2)。「求你作我常住的磐石。你已經命定要救我。因為你是我的巖石,我的山寨」(詩篇71:3)。神這位大君王是祂百姓的力量與維繫者。
第二,王權的主題與以色列地上的王相關。大衛王與所羅門王出現在第二卷31首詩篇中19首的標題裡面,好幾首詩篇內容特別提到了地上的王。「我心裡湧出美辭。我論到我為王作的事。我的舌頭是快手筆。你比世人更美,在你嘴裡滿有恩惠。所以神賜福給你,直到永遠」(詩篇45:1-2)。「你要加添王的壽數。他的年歲必存到世世」(詩篇61:6)。「但是王必因神歡喜」(詩篇63:11上)。「神阿,求你將判斷的權柄賜給王,將公義賜給王的兒子」(詩篇72:1)。這些詩篇都見證了以色列王的重要性。
以色列的王很重要,主要因為他以有形的方式代表著神在祂百姓中無形的同在與保護。以色列的其他制度也類似地傳達神的王權與慈愛的護理,尤其是耶路撒冷這個首都,以及聖殿這個百姓聚會和領受憐憫的地方,都宣告著神對祂子民主權的供應。
第二卷的31首詩篇中,有14首提到耶路撒冷以及聖殿,以下三個例子表明了這一用法。「有一道河。這河的分汊,使神的城歡喜。這城就是至高者居住的聖所」(詩篇46:4)。「但願以色列的救恩從錫安而出。神救回他被擄的子民,那時,雅各要快樂,以色列要歡喜」(詩篇53:6)。「神已經指著他的聖潔說」(詩篇60:6)【譯註:NIV版譯作「神從祂的聖所說」】。神住在耶路撒冷祂的百姓當中,尤其在聖殿裡。
第二卷的焦點放在君王以及他的都城上,作為神偉大救贖之工的中心。在神的王、神的城以及神的殿裡,神在施行世界矚目的拯救大工。例如,詩篇67祈求神使民數記6章的祭司祝福臨到:「願神憐憫我們,賜福與我們,用臉光照我們」(1節)。但是這一給以色列的祝福在這首詩篇中擴展向全世界:「好叫世界得知你的道路,萬國得知你的救恩。神阿,願列邦稱讚你,願萬民都稱讚你」(2-3節)。真正的君王終將有一個普世性的王國。
這卷書的結構也體現了君王和王國的中心性,這一結構是一個帶有藝術變化的交叉結構:
•詩篇42-44以及69-72表達了王與百姓對神祝福的渴盼。
•詩篇45-48以及65-68表達了神的成功,以及神在錫安與世界中的王。
•詩篇51-64是這卷書的中心,表達了大衛作為神的王的掙扎。
•詩篇49和50是這一交叉結構的藝術變化所在,向世界和以色列發出警告,表明侍奉神的必要性。
神的王、都城以及聖殿將成為世界的祝福,這一異象唯獨在基督裡得以應驗。詩篇72論到一個普世的王國,這遠遠不是大衛王和所羅門王所經歷的。在耶穌裡,詩篇第二卷的盼望與渴想得以成就。
第二卷大綱
詩篇42-44: 試煉中的委身
詩篇45-49: 委身於讚美神和神的國度
詩篇50-53: 委身於面對罪
詩篇54-64: 儘管面臨仇敵仍然委身
詩篇65-69: 委身於聖殿的敬拜
詩篇70-72: 委身於神我們的救贖主
1.舉例說明第二卷強調了王與神百姓的王國的重要性。
2.第二卷對王權主題的發展有哪兩個特別的方式?為什麼以色列的王在第二卷中尤其重要?
3.舉三個提到耶路撒冷和聖殿的例子,王、他的城以及他的聖殿有何重要性?這些對於當今基督徒而言有何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