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開頭的標題語,提供了4個類別的背景資料。這些資料,能幫助我們理解《詩篇》傳遞的信息,體會詩人豐富的情感。當我們與詩人一樣,經歷標題語中的人生起伏時,同樣的禱告,將帶領我們踏上真確與神同行的道路。
我們在讀《詩篇》的時候,常常會在開頭看見一行小字,標註作者、歷史背景、曲調、在以色列敬拜中的用途等等。
這行小字,就是《詩篇》的標題語。因為不是太起眼,我們有時會忽略它。但作為《詩篇》的背景資料,它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事實上,要充分理解《詩篇》傳遞的信息,體會詩人豐富的情感,我們都繞不開標題語。它提供了以下4個類別的資料——
大衛。有73篇詩篇提及大衛,其中13篇顯然與大衛生平有關。大衛是以色列的國王,同時是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詩人和音樂家。他設立了聖殿中的歌唱者和音樂家這兩個職位(代上6:31-32,15:16、27,25:1-31)。新約聖經的作者們,認定大衛是許多詩篇的作者(太22:43-45,徒2:25-28)。
音樂的指揮(伶長)。「交與伶長」這個註記出現在55篇詩篇中,可能是用作音樂上的加注,表明該詩篇是聖殿敬拜的一部分,或是應該由詩班的帶領者吟誦。
耶杜頓。耶杜頓是一個利未人,大衛任命他和希幔、亞薩一同負責聖殿的音樂(代上16:41-42)。
可拉的後裔。可拉的後裔是利未之子可拉的後代,在聖殿中擔任音樂家。他們留給我們可拉後裔的詩:42-43,44-49,84-85,87-88。
亞薩。亞薩是大衛任命的詩班指揮之一,是利未之子革順的後代。這份詩集也被稱為亞薩的詩:50,73-83。詩篇50篇與其他亞薩的詩分開來,可能是因為主題上與詩篇48-49篇有關聯。
所羅門。詩篇72與127篇被標明是所羅門寫的。
以斯拉人希幔。以斯拉人希幔(詩88)是個智者(王上4:31),或帶領利未之子哥轄家族歌唱的人。
以斯拉人以探。以斯拉人以探(詩89)是所羅門的一個顧問(王上4:31)。
摩西。摩西(詩90)是偉大的律法頒布者和神的僕人。
十三篇詩篇與大衛生平有關:
一篇詩篇與獻殿有關:
若干詩篇帶有為詩班伴奏之樂器的註記。
用絲弦的樂器。絲弦的樂器(琴與瑟)為某些詩篇伴奏(4,6,54-55,61,67,76)。亞諾德·安德遜說:這個註記是要「排除打擊樂器和吹奏樂器」。
用吹的樂器。只有詩篇5篇帶著這個註記。莫文克認為它與巴比倫人「長笛的哀歌詩篇」有關。
調用第八。這個詞語出現在詩篇6與12篇,以及歷代志上15:21。因為它的字形與希伯來文的「八」一詞有關,可能是指歌唱或樂器伴奏的方式(八度音階),或是有八根弦的樂器。
用迦特樂器。迦特樂器一詞只有出現在詩篇8、81與84篇,意義不詳。有學者猜測,可能指迦特的七弦琴,一首節期的歌(與酒醡有關),或一個音樂術語。
細拉。細拉一詞在詩篇中出現71次,特別用在頭三卷,表明其古老性。它可能是用作音樂標記,但它在以色列敬拜中的確切意義仍不清楚。
調用慕拉便。在詩篇9篇,「調用慕拉便」可能是「調用女音」(詩46)的另一寫法。「女音」一詞(alamoth)與希伯來文的「少女」有關,可能表示女性詩班,彈奏手鼓的少女樂團(68:25),或是指女高音的音樂術語。
調用「朝鹿」。見詩篇22篇。或許是告訴音樂家用什麼旋律演奏該篇詩。
調用「百合花」。這個名稱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詩篇45、60、69與80。在詩篇60與80中,和合本聖經譯作「為證的百合花」。用法不詳。
調用「麻哈拉」。由於「麻哈拉」一詞與希伯來文「患病的」或「疾病」有關,有人認為這是指一個病人的禱告(詩53)。一個類似的片語出現在詩篇88篇(調用「麻哈拉利暗俄」)。它可能是指所用的樂器(可能是長笛)或曲調。意義含糊不清。
調用「遠方無聲鴿」。這個曲調只出現在詩篇56篇。
調用「休要毀壞」。這個曲調出現在四篇詩篇中(57-59,75),但我們無法對這個古老的指稱做進一步說明。
詩。「詩」(Mizmowr)常見於標題,多達57次。拉比的解釋主張:詩是由樂器伴奏或合唱團伴唱的。它既可以指世俗詩歌,也可以指宗教詩歌,但聖經將其用法局限在宗教詩歌上。
歌。「歌」(Shiyr)在詩篇標題中出現超過30次,其中有些是和「詩」連用。它是詩歌的一般性類別,在舊約其他地方用來指情歌(《雅歌》)、飲酒歌(賽24:9)、箴言式的歌(王上4:32)、哀歌(摩8:10)、得勝之歌(士5:12)、以樂器伴奏的利未人之歌(代上6:31-32)。
流離歌(Shiggaion)。流離歌只出現在詩篇7篇:「大衛指著便雅憫人古實的話,向耶和華唱的流離歌。」它可能是個音樂用語,或文學名稱,就像哀歌詩篇一樣。字根的意思是「流浪」。
金詩(Miktam)。金詩出現在六篇詩篇的標題(16,56-60)。其意義不詳。學者們提出許多解釋:私禱、雋語、題詞等等。其中「題詞」的意思,是指頌揚所寫的事件。
訓誨詩(Maskil)。訓誨詩見於十三篇詩篇。它可能與字根「有智慧」、「訓誨」有關,指教導性的詩篇。
讚美詩。「讚美詩」只出現在詩篇145篇的標題語中。它是字根hll的名詞字形。該字根衍生出「哈利路亞」(「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紀念詩。在詩篇38與70篇。可能與呼求上帝紀念詩人有關。
叫人學習。我們只有在詩篇60篇見到這個詞語,指這首歌在教育上的目的。
安息日的詩歌。見於詩篇92篇,清楚表明其用途與安息日有關。
稱謝詩。這個標題只出現在100篇,可能是在祭祀儀式中與感謝祭同用。
祈禱/禱告。禱告是以哀歌的形式表達的,出現在詩篇17、86、90、102與142篇,如:神人摩西的祈禱(詩90);困苦人發昏的時候,在耶和華面前吐露苦情的禱告(詩102)。
楊腓力在讀《詩篇》時,發現了標題語的一個妙用。
比如,大衛在56篇心存感激,寫到「我倚靠神,我要讚美他的話」。但標題語顯示,他這時正被非利士人抓住。他口吐唾沫,四處亂撞,裝得像個瘋子,為要保住腦袋(撒上21)。即使如此,他還是呼求神,讚美神。
在57篇,大衛使用了軟弱、顫慄的聲調。你或許以為他信心動搖了。但翻到撒母耳記上24章,你會看到史上少見的勇猛無懼的表現。
《詩篇》18篇,總結大衛的整個軍事生涯。他回顧神拯救他的眾多神跡,精彩的細節絲毫不放過。只讀這篇詩,你根本想不到大衛流亡的歲月,徹夜的戰爭,追逐的場面,以及遍布撒母耳記上下的逃命狡計。
《詩篇》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同時經歷內在與外在的生命。大衛外在的生命功勳卓著:他赤手搏殺野獸,打倒歌利亞,逃脫掃羅追殺,擊潰非利士人。但在《詩篇》所表現的內在生命中,大衛始終將以色列的神耶和華置於舞臺中心。並且,他深信自己在神眼中是可貴的。無論是在雄壯的讚美詩中,還是在鄉土味的滔滔言辭中,他竭力表達神的同在,將自己生命的細節與神聯繫在一起。
當我們同大衛一樣,經歷《詩篇》標題語中的人生起伏時,是否也能將大衛的詩篇化為自己的禱告呢?同樣的禱告,將化作信心的步履,帶領我們離開自我耽溺,踏上真確與神同行的道路。
本文資料來源
範甘麥倫:《麥種聖經注釋:詩篇(上)》(潘秋松、邵麗君譯),美國麥種傳道會,2010年,P79-89
狄拉德、朗文:《21世紀舊約導論》(劉良淑譯),校園書房出版社,1999年,P258-261
楊腓力:《歡喜讀舊約》(徐成德譯),校園書房出版社,2003年,P146-149
10分鐘了解一個聖經小知識。
你可能還喜歡
我想要相信你,當世界分崩離析
如何理解詩篇137「摔嬰孩」?
微讀聖經iOS新版上線!推出4大實用功能
👇 戳這裡下載「微讀聖經」最新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