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艾曉東,淺談當代詩人與格律詩詞

2020-12-25 曉東詩刊

當代詩人與格律詩詞

作者:艾曉東

傳統詩詞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律詩,是近體詩的一種,起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仗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展定型,近體詩盛行於唐宋時期。

當代詩人為什麼作不好格律詩詞?筆者的幾點淺見薄識,請大家指正:

一、教育導向的問題

歷代科舉考試均以文為主(武科除外),試題一般為「帖經(經典詩文填充題)、墨義(經典詩文問答與解折題)和詩賦(現場作詩賦文章)」三大類。詩賦是唐代科舉考試中的最重要考試項目。清代以前的1000多年,科舉考試中的詩詞考試是國家層面的導向。幾千年的中國詩詞繁榮,得益於正確詩詞教育導向。

二、中華傳統詩詞的傳承出現了斷層

新中國成立以前的半個世紀,我國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狀態,教育也處於混亂階段,中華詩詞的傳承出現了斷層,當然也還有像梁啓超、康有為、魯迅、毛澤東、錢忠書等跨世紀文人仍然堅持寫傳統詩詞,但僅僅是個人愛好,「杯水車薪」而以。上世紀20年代初期,以郭沫若為代表的現代詩潮,徹底衝毀了古典詩詞的「杯水車薪」。

三、詩詞的傳承風氣不足

毛主席的古典詩詞造詣,不輸李白、杜甫、蘇東坡,世人有目共睹。一首《沁園春-雪》把中國的古典詩詞推向了藝術的巔峰。

然而,解放初期,一窮二白,建設國家,保衛國家,乃是時代主題,傳統詩詞的傳承並沒有提到國家教育層面。中小學教材雖然有古典詩詞,但並無詩詞創作方法,考試有作文,但無作詩。高考的指揮棒從未指向傳統詩詞的創作。

當今網絡上評出的中國當代十大詩人,清一色是現代詩人,沒有一個傳統詩詞的創作者入列,對有極高古典詩詞造詣的《沁園春-雪》也視而不見,令人匪夷所思,我也是醉了。

國內最權威的《詩刊》,以前並沒有傳統詩詞的一席之地,近年才留出了一個角落。正在進行的、名頭最大的「中國詩詞大會」評委也只有個別會打油詩而以,參賽選手也只考「背詩」記憶能力,與「作詩」不沾邊。

三、作者沉浸在仿古的夢境中

現在的古典詩詞作者,一味仿古,模仿古代的生活環境、古代人的語氣,一味用典,無異於抄書,由此產生的作品多數是無病呻吟,無生命力。

詩詞藝術來源於生活,千古流傳的名詩名句,無一例外都是在當時的環境、語言條件下,觸景生情、有感而發產生的。現在有相當部「詩人」反對用現代的語音、語言入詩,迴避當代的生活狀態、時代背景和語言語音環境,利用想像思維穿越在唐宋時代,就不會有新時代的作品產生,沒有了新的血液注入,傳統詩詞的傳承則是一句空話。

四、當代詩壇流行教條主義

「四聲八病」是齊梁時期沈約等人的主張,是「古體詩」走向「近體詩」重要標誌。幾千年來,支持與反對者各執己見,褒貶不一。

我國第一部詩論專著《詩品》作者,詩詞大家鍾嶸(與沈約為同代人),堅決反對「四聲八病」的主張,鍾嶸認為「故使文多拘忌,傷其真美」,傷害了詩歌的真實美好。

《滄浪詩話》是宋代嚴羽所著,是一部中國古代最負盛名的系統性詩歌理論和詩歌美學專著,是歷代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部詩話。嚴羽反對「四聲八病」之說:「作詩正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據也」。

明代文學家,「後七子」領袖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說「沈休文(沈約)所載八病,如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以上尾、鶴膝為最忌。…後四病尤無謂,不足道也。」

筆者贊同沈休文的「四聲」之說,因為這是近體詩要求格律的開始,具有開創性意義。

對於「八病」之說,筆者贊同王世貞只忌「上尾、鶴膝」,其他「六病」不足道也。

用現在的話講,就是格律詩詞遵循平仄交替135不論,246分明的規則,律詩講求對仗,押韻不同聲(音)即可,其他的「詩病」可根據詩詞意境需要,由作者自行取捨,不必上綱上線。

當前詩壇,有的「詩人」把歷朝歷代各詩家提出的「詩病」和「詩忌」,加以匯總,比起最初的「八病」多了幾十條,作為當代格律詩詞「評判標準」,在各種詩詞賽事和詩詞發表中,犯「病」者直接剔除,對初學者一棍子打死。詩詞經過這樣幾十道工序的工廠化、標準化加工後,就像高速公路邊的柵欄,整整齊齊,看起來毫無毛病,完美無缺,其實已經失去詩的味道,不是詩詞了。就像現在的豬肉和蔬菜,看可養眼,食則無味。

綜上所述,請問各位大師,現代人還能寫好格律詩詞嗎?歡迎投票。

單選|支持曉東觀點,反對曉東觀點,皆歡迎您投票,更希您望留言指正

相關焦點

  • 當代古典詩詞,平仄格律該取消嗎?《中國詩詞大會》的創新是亂來
    圖:當代詩人周夢蝶,1921-2014,河南南陽籍,後定居海外舊體詩曾長期是我們的「國詩」。這什物雖在民國時代就節節敗退,被視為待清理的破銅爛鐵,可實際至今,還有龐大的作者群,在堅持寫作,在默默守護。圖:劉夢芙—為舊體詩詞的「新生」奔走最力的當代詩人之一可以說,去規則無以成文,而無聲律規範則不足以稱為「詩」。詩的存在與發達,都是由適應本國本民族的語言文字特徵而得以實現的。假若中國古典詩詞廢除掉聲律,所扳倒的,其實是「古典詩詞」本身,更是在丟棄「中國」氣質:既然「詩」不成「詩」,也就更不存在什麼「中國詩」了。
  • 中國十大詩人代表作,竟然沒有格律詩詞,匪夷所思,我也是醉了
    主編:艾曉東中國是一個詩詞的國度,詩詞是5000年民族文化之瑰寶,古往今來多少詩詞名句,膾炙人口,婦孺皆知,中華詩詞已融入了炎黃子孫文化血脈之中。筆者偶然在網絡上看到了「中國當代十大詩人及其代表作」,竟然沒有一首格律詩詞,就連千古絕唱《沁園春·雪》的作者也沒有入選其中,實在令人匪夷所思,我也是醉了。網絡上中國近現代十大詩人排名:胡適、艾青、徐志摩、海子、洛夫、汪國真、易白、北島、舒婷、席慕蓉、食指。
  • 「雲帆視點」高朝先:淺談宋詩散文化特徵 對當代詩詞創作的影響與...
    雲帆視點高朝先淺談宋詩散文化特徵 對當代詩詞創作的影響與現實意義詩的形式是多樣的,風格是多採的。正是因為我國傳統詩歌的多種形式和豐富多採的藝術風格,一代影響一代,不斷推陳出新,才創造出璀璨無比的中華民族詩歌文化。
  • 詩詞微刊_藍水河詩詞大會:談詩詞格律同題詩
    藍水河詩詞大會:談詩詞格律同題詩發起:藍水河主題:就詩詞格律寬嚴之主張,以詩詞的形式表達個人觀點17何思奇步錯愛也談詩詞格律漢韻唐音奏古風,萬千騷客困城中。詩詞國萃何光大,開拓傳承是正宗。28攬月詩詞格律管見唐宋詩詞鬥柄橫,遵循格律韻分明。抑揚頓挫音樂美,唱和吟哦曲調成。學子權當依古訓,方家變通創新聲。
  • 不懂詩詞格律韻字就不要寫詩詞,這種觀點對不對的文化誦讀
    不懂詩詞格律呢,也可以寫詩啊,只是不入流的詩啊。有很多朋友寫的詩,無論是用哪種平仄格律衡量都不合格。那麼為什麼不懂詩詞格律?還有激情去寫詩呢?這就要追逆到中華民族的詩源。在古老的中華民族中,雖然有很多人不會寫詩,但是他們十分喜愛詩歌,詩詞。
  • 新聞與格律詩詞
    黃溫侯  新聞學與格律詩詞,是屬於兩個不同範疇的。新聞學是人們研究人類社會客觀存在的新聞現象,在社會生活中進行新聞訊息傳遞、輿論宣傳和文化傳播的學科;而格律詩詞是屬於文學範疇,是古典文學中一種文學體裁。
  • 「百家爭鳴」,「他一生只做一首詩」的說法有失偏頗
    【一生只作一首詩的命題有失偏頗】作者:艾曉東最近在網上看到兩個的標題:「他一生只作一首詩,卻讓範仲淹羞愧不已」第一個標題說的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這是宋代詩人蘇麟的《斷句》,也是婦孺皆知的千古名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已成為老百姓的口頭禪。第二個標題說的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聞一多先生譽為「孤篇壓全唐」,也是家喻戶曉的千古名詩。
  • 詩詞格律零基礎,怎麼自學?
    有朋友問:詩詞格律零基礎怎麼自學?這個問題有兩個重點,都不是在詩詞格律上。
  • 有獎徵稿:寧夏詩人 王進 走進《中國·民間詩人新編》詩詞卷
    故而,中原詩詞研究會與當代詩歌研究會擬編撰的《中國·民間詩人新編》(分為詩詞卷與詩歌卷)姊妹篇鴻篇巨製詩集,將分別收錄中國廣大民間詩人朋友的詩詞與詩歌作品。待詩集出版發行後(國內知名出版社、單獨書號)將送往全國各大新華書店、各地文化博物館與革命博物館收藏。這一切,都是為了不教詩詞、詩歌文化絕於當世乃至後世萬世矣!
  • 【當代知名詩人】江西詩人黃贊水詩詞一組
    大學本科畢業,中學高級教師,長期擔任高中語文教學及班主任工作,為大學輸送了一批批優秀人才。教書之餘,主編、參編正式出版書籍十餘種,其業績入編《中國專家大辭典》第11卷。自2011年8月起,開始學寫古典詩詞,五年多時間裡,已寫作古典詩詞700多首,在各類報刊發表200餘首,且有作品入選《當代中華詩詞庫》(甲午卷)和入編《第三屆中國百詩百聯大賽作品集》。2015年7月,出版專集《佩之詩文》。
  • 詩詞格律簡便入門(一)
    導讀:本文的目的,是為想要學習詩詞格律的人,提供一條準確而又簡捷快速的途徑。詩詞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塊絢麗的瑰寶。
  • 【心心詩刊】第90期,【春日】同題格律詩詞61期
    心心詩詞學院,由美籍華人心心創辦,我們擁有完善的管理團隊,有資深的詩詞教學老師,有為學員量身定製的學習課程及達成目標。我們的辦學宗旨是:培養優秀詩人,推廣中華新韻,弘揚詩詞文化,引領繁榮當代詩詞文化。學院廣納天下德才兼備之有志之士,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傾力打造一流的網絡詩詞學院。歡迎想學習詩詞的愛好者加入學習。
  • 當代傳統詩詞:光景常新引人奮進的民族精神符號
    舊體詩詞本身的傳承也得到了有關學者的重視。湖南理工學院教授劉榮林的《晚清四大詞人與當代詩詞創作》分析了王鵬運、況周頤、鄭文焯和朱祖謀的詞學理論對當今舊體詞創作的啟示意義。湖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唐克龍則別具隻眼,從動物敘事這一創作取徑來探討當代詩詞守正創新的方式。 有關中華詩詞的格律問題依然引起了與會者的興趣。
  • 「黎明拾穗40期」詩詞29首,疫情過後雨噝噝,靈感失靈腦鏽蝕
    2020年7月18日「黎明拾穗40期」詩詞29首(按投稿先後順序排列)原創:曉東詩社會員「黎明拾穗38」詩詞49首,舟漾漣漪破碧晴,去邀閨友採紅菱「黎明拾穗38」,28位詩人用詩詞寫高考作文,匠心獨運,耳目一新
  • "詩魔"洛夫逝世,臺灣當代十大詩人,名列首位|讓我們一起讀詩懷念
    洛夫1995年移民加拿大溫哥華,他稱之「二度流放」,去年6月返臺,曾被檢查出有「肺腺癌」,疑是末期,後在北榮接受治療,原本治療狀況良好,去年12月曾接受臺中的中興大學「榮譽文學博士」的頒授。3月19日凌晨3:21於北榮病逝,享壽91歲。
  • 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
    有朋友提問:格律詩詞和對聯,絕對不能離開平仄韻律,是這樣嗎?有人說,平仄韻律是格律詩詞和對聯的基本規則,絕對不能忽視和否定,那種寫格律詩詞和對聯可以不用管平仄的說法是無知的表現;平仄過時了,為了意境可以不顧平仄韻律的說法都是不對的。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 十分鐘搞定詩詞格律
    詩詞,很多人都喜歡寫上幾筆,博客上、微博上就有不少。然後,真正懂得詩詞格律的人卻很少,多數人只是字數對了,其他的,如平仄押韻等,一概不對。很多人也不願看書,或者看了半天也不明所以,覺得書上講得太複雜。那麼,這裡是一個以前的講座,現稍加整理重發,目的在於針對零起點人群,以最簡明的方法,教會大家詩詞寫作的基本格律。
  • 倡格律詩詞 傳承音韻美
    為業格律者楷式  基於「大廈傾」的呼籲,本報記者追訪了受其讚譽「是亦可為業格律者之楷式也」的《此身未忍負流光││默緣堂二十年吟草》詩詞集作者周奉真。  談到格律與古體詩的傳承,他說:「今年六月去香港辦非遺展,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參觀並與館長交流後發現,香港對文化的傳承十分重視,尤其是傳統文化。非遺通過手工傳承,典籍通過出版傳承,而詩也同樣面臨傳承的問題。」
  • 「黎明拾穗42期」詩詞21首,夏蟬不讓人清靜,蓄意高聲唱晚風
    「黎明拾穗42期」詩詞21首原創:曉東詩社會員簡評:艾曉東按投稿先後順序排列1七絕·蟬噪(新韻)作者:艾曉東時雨時晴暑月中註:引用艾曉東「樓影倒垂波底月」入句。「黎明拾穗41期」詩詞35首,踢腿衝拳扭扭腰,青春回放領新潮
  • 皛玊說詩詞:近體詩的格律與平仄,其實不難掌握
    而詩歌的平仄格律美,更能展現其獨特的魅力。古典君分享近體詩格律與平仄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希望對初涉詩詞的朋友們能夠有所幫助。不足之處,歡迎留言互動。——皛玊題記詩人們探索著格律,又不以格律束縛。到了唐宋時期,詩體又分為兩類。一是繼承古風而寫的古體詩。它的特點是,句子、字數都不固定,形式自由,不甚講格律。二是嚴格講究格律形式的近體詩。唐宋詩歌四、六字已不多見,主要是五言、七言。五言、七言古體詩分別叫五古、七古(三、五、七字兼用者,亦稱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