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作一首詩的命題有失偏頗】
作者:艾曉東
最近在網上看到兩個的標題:
「他一生只作一首詩,卻讓範仲淹羞愧不已」
「此人一生作一首詩,孤篇壓全唐」
從標題上看,這種說法過於偏頗,譁眾取寵,荒唐無稽。
第一個標題說的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這是宋代詩人蘇麟的《斷句》,也是婦孺皆知的千古名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已成為老百姓的口頭禪。
第二個標題說的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聞一多先生譽為「孤篇壓全唐」,也是家喻戶曉的千古名詩。
這兩首千古名詩本身無任何問題,問題在「標題黨」以「一生只作一首詩」的命題來吸人眼求,誤導讀者,筆者不得不出來囉嗦幾句話,以正視聽。
一、從詩人的時代背景看
這兩位詩人,一個是宋代,一個是唐代,唐宋詩詞是中華詩詞的巔峰,詩人「一生只作一首詩」,突然橫空出世,乘坐直升飛機直達唐宋詩山巔峰之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稍過腦子,便可識破這種說法的荒唐性。
二、從古代教育環境看
歷代科舉考試均以文為主(武科除外),試題一般為「帖經(經典詩文填充題)、墨義(經典詩文問答與解折題)和詩賦(現場作詩賦文章)」三大類。詩賦是唐代科舉考試中的最重要考試項目。清代以前的1000多年,科舉考試中的詩詞考試是國家層面的導向,幾千年的詩詞繁榮,得益於正確詩詞教育導向。
有條件古代家庭,從丫丫學語開始學習吟詩作賦,背誦經典詩文,因為這是古代「高考」的內容,從童生試、鄉試、會試到殿試,層層關卡都有考吟詩作賦的內容。
張若虛曾任兗州兵曹(主管軍事的「省廳級」官員),蘇麟曾任杭州屬縣巡檢(九品官),都是經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之路的,難道他們真的「一生只寫一首詩」,便可以鶴立雞群,讓萬人矚目。
象蘇麟、張若虛這些屈指可數的優秀詩人,一生寫了多少詩詞已無法統計,但流傳於世的優秀作品,只看到現存的一兩首而已。
「他一生只作一首詩」的命題是荒謬的。
2020年3月12日作於武漢
#中華好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