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她是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青少年兒童心理學,在育兒方面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很多家長在某些不該管的方面對孩子管得很嚴厲,可是卻在該管的方面絲毫不管不顧。
1. 滿足不了自己,就威脅家長
孩子都是很聰明的,所以很會看家長眼色,知道家長都是疼愛自己的,不捨得罵自己,讓自己哭,這個時候他們會採用威脅的方式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對於孩子合理的要求,家長自然是可以滿足的。可是對於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家長就必須要學會拒絕了,不能夠一味的妥協。
我們總是可以在商場看到這樣的一幕,孩子想要買玩具,家長不給買,孩子就會賴在地上不走,大吼大叫,這個時候家長只能夠妥協。
時間一長,孩子就會發現家長的軟肋,知道自己這樣做就會讓家長妥協,以後再遇到這種事情,還會故技重施。
家長在面對孩子這種行為時,必須要嚴肅地告訴孩子,你威脅我的這種方式不可能答應,孩子以後就不會使用第二次了。
2. 不尊重他人
孩子多少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隔輩親可不是瞎說的,老人們非常愛孩子,生怕孩子受到任何委屈,所以非常溺愛孩子,滿足他們的一切要求。
可是時間長了,就會養成孩子驕縱的性格,認為自己是家裡面的老大,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稍微不順心就會打別人。
當孩子有這種不尊重他人的行為時,家長必須要打,不能姑息。
3. 胡亂發脾氣,大喊大叫
當孩子擁有自我意識是會進入到「初期叛逆」的,這個時候他們總是會亂摔東西、胡亂發脾氣,但也許並不是因為生氣、不滿,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們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可是卻沒有很好地語言表達能力。
4. 沒規矩
中華民族一直都是利益大國,講究的就是尊重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當孩子出現沒規矩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制止。
比如說孩子在公開場合大鬧,頂撞老師,不聽父母的話,這種時候父母要勸導,先要再教育改正就困難了。
若是你家的孩子出現以上4種行為時,一定要立刻糾正,適當的時候,也要打,只有糾正「壞習慣」,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孩子的一些壞毛病都是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而孩子會長成什麼樣,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壞習慣都與父母的培養教育脫離不了關係,因此,儘早給孩子立規矩,以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質。
在教育孩子講規矩時,父母一定要利用好繪本這個教育孩子的好助手。近幾年,繪本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庭所認可接受。
通過對繪本的學習,孩子體驗到了生活中的恐懼、焦慮、擔心、羨慕、生氣、沮喪、無助等負性情緒。也學習到了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的處理辦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所以李玟謹教授給大家推薦《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中英雙語繪本,一共10冊裡包含了如何合理科學地去教育孩子。
和大家一樣,我也曾擔心過孩子自卑、懦弱或者脾氣大的問題,這些毛病和缺點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最關鍵的是看爸爸媽媽怎麼處理。
我們也當過小孩,不喜歡自己的父母對自己惡言相向,所以我選擇這套繪本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裡面的主題都非常貼近生活,而且主人公小腳鴨的做法就是,我們想要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去做。
一共分為10個主題,分別是《我能保護自己》、《勇敢做自己》、《媽媽我能行》、《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好孩子懂禮貌》、《我們都是好朋友》、《分享讓我快樂》、《做最棒的自己》、《養成好習慣》。
色彩鮮豔的圖畫,簡單又非常容易理解的故事,讓孩子體會並理解各種美好的事物。
爸爸媽媽給孩子樹立觀念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用自己的態度、行為示範給孩子樹立一種榜樣,這些都是心理的撫養。
很多家長恰恰把這個最關鍵的部分交給了別人,每個人的養法都不一樣,目的是讓孩子不出問題、不受傷害、不走丟,但是怎麼教育、教育過程中要強調什麼,這是父母的責任。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
還有一個推薦給大家的理由是,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原價99元,現在特惠69元全套10冊的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7塊錢,不過就是2頓早餐左右的錢,甚至還有跟便宜,這樣培養男孩子品格的繪本,裡面蘊含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