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的美食可真不少,別看只有淺淺的海峽相隔,臺灣地區卻在其特殊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下,衍生出和大陸相比有差異的獨特飲食特點,同樣的材料,烹飪的方式與佐料大相逕庭,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道菜便是如此,這就是蚵仔煎。
蚵仔是牡蠣的別稱,我國北方地區一般叫做海蠣子,廣東則習慣叫"蠔",沒錯,就是蠔油的蠔。關於蚵仔煎起源的說法很多,比如起源於鄭成功攻打臺灣,荷蘭人堅壁清野之下,士兵們捕捉牡蠣,創造了這種吃法,具體的起源已不可考。
牡蠣營養豐富,其中所含的牛磺酸有保肝利膽的功效,微量元素和糖原,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也好處多多;對老年朋友來說,牡蠣是補鈣佳品,它含磷很豐富,有利於鈣的吸收,是一道老少皆宜、營養綠色的健康美味。
那麼這和我們常吃的蛋黃牡蠣有什麼區別呢?蚵仔煎裡的牡蠣是用木薯粉包裹的,配料中有甜辣醬、番茄醬、醬油膏、味噌和太白粉(馬鈴薯澱粉)。木薯本身就有一定的甜味兒,加上甜辣醬、番茄醬等配料,做出來是鹹甜兼具的口感,跟我們平時的蛋黃牡蠣有很大區別。
在福建、廣東等南方沿海地區,蚵仔煎同樣很流行,還依據當地人的口味衍生出許多其他的做法,比如潮汕地區喜歡加入魚露、沙茶醬等,而閩南地區則比較返璞歸真,不僅沒有額外的調料,還把臺灣人民喜歡的番茄醬、甜辣醬等等都去掉了。
蚵仔煎做法簡單,材料易得,很多人嘗過一次後都開始嘗試家常做法,如果有興趣的話不妨試試喲!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