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清一家
核心提示
8樣、12樣、16樣、20樣……今又除夕,昨起,揚州不少家庭陸續開始張羅年夜飯,這頓團圓飯是「重頭戲」,既象徵著家家戶戶團圓的願望,又代表著對身邊親人的美好祝福。昨天一早,竹西中學老師任海清一家就開始忙碌起來,「每年年夜飯都由父母掌廚,從上世紀70年代團圓飯桌上的8樣菜餚到如今的20樣菜餚,日子越過越紅火!」
今年除夕烹製20樣菜
每道年菜都有吉祥寓意
42歲的任海清,家住姚莊小區。昨天中午11點多,他的父母正在廚房忙得不亦樂乎。「這些年都是父母烹製的年夜飯,我們晚輩在旁邊協助。看著一道道菜餚出鍋,熱氣騰騰,香味撲鼻,我們感覺特別幸福。」
任海清全家都是揚州人,從小就住在姚莊組莊臺。父母雙雙72歲,身體健康硬朗,做起事很麻利。他的妻子從事幼教工作,女兒15歲,他還有個姐姐,每年除夕都回家團圓。
「兒子家三口人、我和老伴兩人,女兒家三口人,這幾年除夕飯桌上都是八口人,數字也吉祥,發!」任海清的父親任殿坤告訴記者,今年除夕準備張羅20樣菜,正好與「2020」呼應,8樣冷碟、8樣燒菜,再加4樣炒菜。
任殿坤說,20樣菜餚中少不了「吉祥菜」。安豆苗又名豌豆苗、豌豆,每次宴客時炒上一碟,寓意著「安安穩穩」「平安大吉」;水芹菜寓意著「路路通」,來年行大運。玉米炒蝦仁這道菜,任老給取了個名字叫「金玉良緣」。
「往年還做蘆蒿炒香乾,寓意『步步高』。」他的母親姚永華說,燒菜方面,大雜燴寓意「全家團圓」,紅燒魚頭寓意「年年有餘」,還有燒羊肉、牛肉等各種肉類。
「除夕一早就要忙了,今天先提前熟悉下紅燒魚頭的做法,練練手。」就在記者與任老閒談時,姚老太開始烹製紅燒魚頭。她說,魚頭是一早去菜場買的,很新鮮,洗乾淨後,蔥蒜等配料放進油鍋中熱一熱,緊接著將魚頭放進鍋中煸一下,加水、黃酒及油鹽醬醋等調料一起燒。就這樣,一盤香噴噴的紅燒魚頭就「出爐」了。
年夜飯餐桌他們掌廚
除夕餐桌上菜餚年年漲
「現在人真幸福,過年有這麼多美食。要是換作上世紀70年代,吃頓肉就算不錯的了!」任殿坤說。
任老年輕時在陝西渭南當兵,做過炊事員,對烹飪有所研究,退伍後回揚工作。上世紀70年代,除夕飯桌上只有8道菜,七拼八湊起來的,炒安豆苗和水芹菜依舊不能少,其他都是變蛋、黃瓜等口味清淡的菜,最後一道菜是燒肉,只有過年才能吃上一頓。
任老還記得,那個年代有豬圈,每到除夕前,家門口的生產隊殺豬捕魚,分給村莊上的每家住戶。「每個人分一條魚半斤肉,我家那時能分到四條魚兩斤肉,一條魚有一斤重,是鰱子魚。」任老說,過去長輩們還會做十香菜,寓意「十全十美」。上世紀80年代後期,肉類和魚等食材就不再是生產隊提供,而是自家在菜市場選購,可以自給自足,根據自家人口和食用量購買。
到了上世紀90年代以後,生活越來越美好。特別是1995年前後,春節餐桌上除了豬肉外,還可品嘗到牛肉、羊肉等,菜餚不再單一,可葷可素,條件好的人家除夕夜還可品嘗到魷魚、帶魚等海鮮。
責任編輯:煜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