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爸育兒日記:手忙腳亂帶孩子,不如靜觀花開

2020-09-10 翔翊超爸

2015年4月的一天,一個小女孩呱呱墜地,從那一刻起,我榮升為一名二孩爸,也從此刻起,快樂的挑戰開始了。那時的我,連怎樣養育好第一個孩子,還沒搞清楚,但總覺著有個使命,需要她來到我的身邊,幫我做一個稱職的父親。

5年過去了,許多事情記憶猶新,也有許多事情沉入記憶的河底。然而,兩個孩子的成長,卻一直沒有停息,他們在我的身邊,散發著生命的光彩,似乎在告訴我:你的選擇是對的。許多父母,深受二孩的困擾。特別是父親,身在職場,拼命工作。媽媽可以放下工作,當全職媽媽,而爸爸卻很難放下那份責任。對於孩子的養育,或是逃避,或是抱怨連連,回家成了他們痛苦的事情,寧願呆在公司加班。

我也曾經歷過那樣的時光,然而在;覺醒的那一刻,我覺察到,孩子們不是因你的教育而長大,而是我正在他們的影響下而成長。

於是決定有字符,記錄那一刻的覺醒,分享我的養育二孩的經驗。



兒子:生命好奇妙啊!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紀伯倫

決定要老二的時候,我和媳婦糾結了許久。我們也是普通父母,對於接下來要面對的種種問題,心中有恐懼。然而,不知為啥,我們就想再要一個。

當然,對於兒子的想法,我們也竭盡全力的去做工作。說了很多,做了很多,卻僅僅收穫到他一個字:哦!我們能感覺出他的恐慌和無奈,卻也不知道怎樣去疏導。

當媳婦的肚子一天比一天變大,兒子開始對這個大肚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會因為聽到胎心,激動的上蹦下跳,也會因為感覺到胎兒踢肚子,而大喊大叫:老爸,她在動啊!

慢慢的,他也開始期盼著這個新成員的到來,天天追著我們問:妹妹什麼時候來啊!我好奇地問:你咋知道這是個妹妹呢?他嘿嘿一笑,說:直覺!

媽媽進了手術室,那一刻就要到來了。兒子在門口走來走去,不停的趴在手術室門縫往裡看,比我還著急。當他看到妹妹的第一眼,眼神發著光,激動的發抖,說:生命好奇妙啊!

那時的我,被他驚住了。7歲的孩子怎麼會有這樣的感慨?不知在這段等待的日子裡,他的內心思考過什麼?他那小小的內心,裝著怎樣的作業系統?

是的,生命本來就很奇妙。孩子們因父母而來,卻不屬於父母。每個生命,擁有著無限的能量,在感染著周邊的人。

然而,許多父母已經失去了感受能量的意識,卻把孩子看成了自己的附屬品,歸自己佔有,認為他的生命,他的未來自己說了算。

特別不喜歡那句:孩子就是父母的複印件。孩子根本不是複印件,他們是區別於任何人的獨特生命。他的行為模式可能會模仿父母的,他的情緒可能會被父母固化。

請相信,每道生命之光,都可以把枷鎖打破,綻放出自己獨有的生命。



女兒:爸爸會保護我!

父母親存在的意義不是給予孩子舒適和富裕的生活,而是,當你想到你的父母時,你的內心會充滿力量,會感受到溫暖,從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以此獲得人生真正的樂趣和自由。

隨著女兒的長大,喜歡戶外運動的老爸,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衝動,開始帶著兩個孩子遊山玩水。背著僅有2歲的女兒騎行,扛著她爬過泰山,陪著他們鑽過山洞。

有人質疑:帶著這麼小的孩子玩這些,對她有啥意義呢?我也曾經懷疑過,畢竟扛著一個人可不輕快,即使她只是一個小孩。但,有一次,她說了一句話,讓我徹底放下了顧慮。

那一次去朋友開的戶外營地玩,兒子是那裡的常客,早就把所有項目玩了一個遍。而這次,要做高空速降,兒子很快完成了動作,完美著地。

僅有4歲的女兒,看到哥哥這麼牛,她也喊著要玩。9米的高空,她爬上去都很困難,別說在從上面跳下來。我和媳婦都很擔心,但她堅定的眼神說服了我們。

她穿上了安全衣,掛上安全繩,自己來到爬梯前,我走過去說:葉子,放心去,有爸爸在,不用擔心。她堅定地點點頭,一步步爬上了9米高空。在下面拉安全繩的我,手心慢慢浸出了汗水。

很快,她爬到了頂端,在朋友的指導下,毫不猶豫地跳了下來,和哥哥一樣,完美著地!我欣喜若狂地跑過去,和她擁抱,問她:在上面怕了嗎?

她點點頭說:有點怕,但我相信爸爸會保護我的!聽到這句話,我的眼睛開始溼潤了。

孩子的勇氣,來自於安全感的構建,而這並不是富裕生活。而安全感的構建,來自於父母的力量,特別是父親。

不需要特意說出來,對於天生不善表達愛的爸爸,讓他表達真的很難,我也是。我所做的是,在每次陪伴中,讓孩子感覺到那份力量,讓她相信爸爸會保護她,比你說出來更有用。

當我背著她騎行時,力量給了她;當我背著她爬山,勇氣給了她;當我前方開路,清除洞內雜草,信任給了她。

孩子們的勇氣,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用行動傳遞父愛的溫暖,給他們足夠的力量,支撐起勇氣的船帆。



look at me!

為了贏得孩子的合作,可能需要幫助孩子在家庭關係中重新定位。讓較大的孩子感覺到自己是個有能力幫忙的大孩子,同時還能引領弟弟妹妹。

有了二寶之後,最頭疼的事情就是哥哥寫作業時,妹妹的「安置」問題。好奇的妹妹,總是跑進哥哥的房間,打擾哥哥學習。

我們試過許多法子,讓她畫畫,她會拿著畫本和筆跑到哥哥房間畫;陪她玩,但也不能每時每刻陪著她,一旦玩完了,還是跑過去了;甚至拿出動畫片來讓她看,最終她會抱著手機,仍要噠噠地跑過去。

沒法子了,我給兒子說:既然妹妹那麼喜歡你,你看有啥辦法讓妹妹在你身邊又不會打擾你呢?兒子思考了一會,說:老爸,不用管了!我自有辦法。

之後,我再也沒管過。有一天,我在陪葉子玩的時候,她突然嘴裡冒出一句:look at me!驚得我張大嘴巴,說:葉子,你在說啥?她又重複了一遍。

我問她: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她搖搖頭說:不知道!哥哥教我的!看來,兒子真的找到了好辦法!

兩個孩子說是學霸的胚子,一點也不為過。出去吃飯,等待的時候,哥哥在聽樊登讀書,葉子拿著自己繪本仔細一本接著一本的看,嘴裡還嘟囔著說著什麼。我和媳婦欣慰的看著他們,心裡已經樂開了花。

重新定位孩子的位置,不要拿著慣有的眼光看待他們。哥哥可以成為好老師,妹妹可以成為好學生。而父母則只需做個開心的旁觀者,靜觀花開!

未完,待續......

這三個故事,只是我挑選出來記憶中最深刻的片段,兩個孩子每時每刻都在用生命的色彩,繪製著燦爛的畫卷。

文章已結束,但孩子們的故事沒有結束,在這兩個小天使的陪伴下,我這個爸爸也在成長,努力成為他們心目中的超級老爸,這也就是這個名字的來源。

未完,待續,超爸的筆不會停,無論看到這篇文章的人有多少。帶著對生命的讚美,帶著對孩子們的熱愛,繼續出發!

我是,關注於家庭教育的二孩爸,歡迎您的關注,和您分享交流教育二孩的經驗。

相關焦點

  • 孩他爸太忙怎麼參與育兒?巧用「3個原則」,抓住孩子性格關鍵期
    文丨小凡媽媽-育兒點金術(歡迎新手爸媽交流育兒經驗,老手爸媽探討養娃心得)許多孩子長大後談到父母的教育,往往是母親多一點,但這並不是孩子不喜歡父親。孩他爸太忙怎麼參與育兒?平常生活中,孩她爸擠出一點時間,跟發完脾氣安靜下來的孩子交流溝通,可以採用男孩子之間的遊戲幫助孩子排解發洩情緒,讓孩子養成合理髮洩情緒的習慣,久而久之孩子不會通過無效的哭喊來表達自己,長大後更容易成為「情緒管理大師」。
  • 子母奶粉認為:應當科學提升鄉鎮二孩、三孩家庭育兒水平
    子母奶粉本次調查顯示,鄉鎮第二、第三個孩子的母乳餵養狀況比率高於一孩家庭,這是一個亮點;但是經濟壓力大、營養常識弱、衛生習慣差是鄉村家庭育兒水的相對短板。因此,子母奶粉呼籲,鄉鎮二孩、三孩的比率增加的同時,也需要科學提高家庭的育兒水平。
  • 孩子爸不肯看書學習?學會夫妻共讀育兒家教書,好處不止在帶娃
    真心爸媽,育兒和家庭教育研究者,兩孩父母,著有《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育兒基本,一直在學習如何科學帶娃,但孩子爸甭管怎麼說服,就是不肯看書學習,結果夫妻兩個人在如何教育孩子上經常意見相左,時不時還可能吵上一場小架。
  • 孕期真人秀《新生日記2》開播,關注二孩家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從8月25日起,由芒果TV自製推出的《新生日記2》與觀眾見面。時隔一年,重回螢屏的這檔孕期生活真人秀,做了哪些調整變化?屏幕前為生育焦慮的年輕人,能不能收穫啟發?從近期播出的先導片來看,這些問題都將得到回應。
  • 讓人唏噓的祖父育兒日記,別再黑老人帶娃了!
    「孩子明明已經很困了,爺爺還在逗他玩呢!」「整天抱在手上,那怎麼練習大運動呢?」「就喜歡親孩子的臉,多少細菌啊」……諸如此類的吐槽,耳熟嗎?但你試著了解過老人的內心世界嗎?如果外婆和奶奶們也建起「婆婆奶奶群」,是不是也有很多要吐槽的呢。來看看這篇真實的老人育兒日記。
  • 育兒日記——我是誰
    不像公眾號、小紅書裡那些妝容精緻、井井有條、帶娃有方、事業有成的媽媽們,我是一個難得化妝、手忙腳亂、讀了很多育兒書想要把娃帶好卻總有些情況應付不來、事業毫無進展的二胎媽媽,不想在這裡粉飾自己的生活,裝作自己是成功過來人的樣子分享早已被各大平臺說爛的先進育兒經驗,只想一字一句地記錄我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歷程,有亂糟糟永遠也整潔不了的沙發,有帶著怎麼也洗不乾淨的水果漬的衣服,也有跟孩子生著氣又忍不住笑出聲的幸福
  • 成人化育兒:不是坑爹是坑孩
    成人化育兒:不是坑爹是坑孩  「昨晚麼怎麼都不睡,今天早上入園體檢,死活才把她從床上拉起來。」還有十來天就要入園了,這幾天諾諾媽最焦慮的問題是睡覺。「每天晚上跟我們一起10點多,甚至11點才睡,早上要睡到九十點。難道孩子是有晚睡症候群麼?」
  • 二孩政策釋放需求,中國育兒網絡追落後
    或夥和美拓智慧醫療昨日市場早已流傳中央政府可能調整一孩政策,本大師推介的香港教育(1082-HK)明顯有資金追捧,股價一度急升最多25%。收市後,五中全會內容陸續曝光,並確認將全面實施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對抗人口老齡化。同樣受惠放寬生育政策的中國育兒網絡(8361-HK),昨日未見異動,料今日勢追落後,甚至有力破頂。
  • 迷失自我價值缺少慰藉和分擔 二孩媽媽苦樂「新生」
    過年回家頻被催問「二孩計劃」,這讓剛回歸職場僅一年的她焦慮得好幾晚沒睡好。  自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截至2017年年底,濟南市已有超過11萬個二孩出生,目前二孩的生育意願仍在持續釋放。近日,一項連續三年進行的「2·22」全國二孩家庭網絡調查顯示,經濟壓力、孩子誰來帶、帶孩子的辛苦是困擾想要二孩父母的主要因素。
  • 【龍爸有話說】龍爸育兒日記(二)
    交 流 日 記 素 材      10月16日晚上,龍龍告訴我學校布置的作業基本上完成了,剩下一篇日記,準備明天上午訓練籃球時尋找到靈感再寫。第二天下午上完機器人課後,龍龍又告訴我還沒有找到日記素材。 本周,龍龍寫日記《生活中的手機問題》,談的就是「趨利避害」的道理。提醒人們要利用手機的好處,避免手機的壞處;做手機的「主人」,不做手機的「奴隸」。好朋友浩宇的日記《文明養犬》講的也是「趨利避害」。他呼籲人們既要善待寵物狗這些「人類的朋友」,又要避免對其管理不當而影響衛生、破壞環境、驚嚇傷害他人。(步老師非常同意以上觀點!)
  • 父母延遲退休,以後孩子誰來幫忙帶?網友:別說二孩,一胎都困難
    今天嫂子在網上又看到關於延遲退休的消息,看著看著嫂子突然說了一句:「這以後父母都延遲退休,那將來孩子誰來幫忙帶呀?一邊鼓勵二孩,一邊又延遲退休,那豈不是要有更多的寶媽放棄工作,成為家庭主婦,在家全職帶娃呀?」不知道別的地方是什麼樣,反正我們這邊大多數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來幫忙照顧的。
  • 穎咖直播 | 從雞飛狗跳到手足情深的二孩養育秘籍,二孩媽媽的如來神掌
    帶兩個神獸的日子裡,哪個時刻是你不想回憶,從心底裡感到害怕的艱難時刻?對我來說,最艱難的時刻是兩個孩子同時哭,基本這個時候我只能和他們一起哭了。哭夠了,還要振作起來,因為我是媽媽啊,我要讓孩子們在溫暖有愛的環境裡長大啊。可是我自己都要沒有愛了啊!我要時時刻刻關注大寶,生怕大寶擔心弟弟只會分擔他的愛,每天不知道要說多少遍媽媽愛你,真恨不得把心扒開給大寶看,讓他放心我真的很愛他。
  • 育兒日記一寫20年 9萬字《媽媽的日記》記錄成長
    時尚育兒日記,張慧雲老人一寫就是20年。  母子倆並肩而跑的照片,一直是媽媽珍藏的記憶。古稀母親自編成集盼能引來天下父母與孩子的共鳴  寫育兒日記、開育兒博客是80後辣媽們都愛幹的事,沒想到,年近古稀的張慧雲老人,在34年前就開始領銜這一時尚風潮——她從1977年小兒子出生開始寫育兒日記,一直堅持了近20年,到兒子高中畢業。
  • 10年育兒成本超35萬 二孩時代教育金保險要備齊
    調查顯示,願意生育二孩的家庭其實並不多,經濟壓力或許會成為阻礙人們生育的一個重要因素。  「80」後夫婦舒羽與閔智大學畢業後留在北京工作,兩人經過多年打拼,在北京有房有車,也算是衣食無憂。他們有一個10歲的女兒,上小學四年級。舒羽喜歡男孩,在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落實後,一個強烈的衝動在她心裡萌生:要再生個男孩。
  • 「二孩」不該成為老人甜蜜的負擔
    調查顯示,僅兩成受訪家庭願意生二孩。調查還發現,對打算生二孩的家庭來說,父母可以幫助帶孩子是除政策允許外最重要的原因,由此可見,帶不帶「二孩」已成為生不生「二孩」的一個重要因素。究竟要不要幫兒女帶二孩?記者帶著問題對武漢市幾位退休老人進行了採訪。
  • 樂園套票只能帶一個孩子 親子消費市場緣何忽略了二孩?
    親子園套票只能帶一個孩子 親子房只能住一家三口親子消費市場忽略了二孩臨近歲末,酒店、餐廳、樂園紛紛推出各種親子優惠服務。但是,記者走訪發現,許多親子樂園只有帶一個孩子的優惠套餐、不少酒店的親子房只適合住三個人、一些親子餐廳的家庭套餐只包含一個孩子的餐食……「二孩」政策已放開5年,為何親子消費市場的配套產品卻還沒跟上?體驗親子早教樂園 優惠只面向「一小家庭」最近,市民陳女士家附近新開了一家大型的親子早教樂園。她興衝衝地帶著兩個孩子前去體驗。
  • 二孩家庭,如何兼顧、協調好二孩之間關係?這4點不可不知!
    自2016年元旦,國家全面放開二孩政策,我身邊的鄰居、同事、同學、朋友都在忙著生二胎,看這趨勢我國二孩時代即將來臨。我也順應時代的潮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順利生下小寶。在準備懷二胎前,有充分做好大寶涵涵的思想工作。涵涵也一直期待著我給他生個妹妹陪他一起玩。小寶在肚子裡的時候,涵涵每天還會給他按摩、講故事、親吻他、分享食物讓媽媽代小寶吃等。
  • 當我成為一個二孩媽媽
    給二孩父母最暖心的陪伴二 孩 時 代育兒 I 育己 I 育成長 | 育幸福各位過完雙十一馬上過雙十二的家長朋友們,本期開始將進行馮穎老師的家庭教育系列文章發布,本系列文章已發表於《家庭教育》雜誌,本期為2019年第2期。
  • 你身邊的安全提示 轉給孩爸孩媽!
    轉給孩爸孩媽!孩子外出,安全非常重要。千萬不要疏忽大意,否則追悔莫及。一起來看孩子外出可能遇到的12種意想不到的危險↓↓↓擴散! ​​​​ ​​​
  • 如何養育兩個孩子? 二孩父母育兒圈分享心得
    由宋曉東提供  「如何養育兩個孩子?」身為二孩父親,復旦博士、親子專家付小平在一個經驗分享平臺上開設了這門直白又實用的課程,很快俘獲大量學員排隊求乾貨。  沒理由不火啊。自從國家全面放開二孩,不少家庭興奮不已,但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意想不到——有獨生子女以逃學等方式脅迫父母,以抵制二寶降臨;不少家庭在二孩降臨後日漸焦慮,雙寶「爭寵」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