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裴昱 北京報導
中國首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幹線客機C919的研發製造,在11月27日以後,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11月27日當日,中國民用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向C919籤發了首個型號檢查核准書,由此,C919的研發製造工作將進入「局方審定」階段。
《中國經營報》曾於2020年10月報導,C919進入型號檢查核准書的衝刺階段(詳見中國經營報《等深線》10月23日《搞定一架大飛機》)。型號檢查核准書英文簡稱TIA,是當前國際範圍內對民用飛機設計、製造、試飛的通行審定流程和手段,通常由所在國的適航監管當局或其下屬部門進行。
此次C919的TIA,是在江西南昌籤發,TIA的評審會亦在江西南昌召開。之所以是在江西南昌籤發TIA,是因為這裡是C919的試飛地點之一。記者掌握的情況表明,截至目前,C919共投入了6架飛機用於試飛取證工作,分別在國內不同的6個城市進行試飛、檢測工作。這6個城市分別是:陝西閻良、江西南昌、山東東營、內蒙古錫林浩特、新疆吐魯番以及甘肅敦煌。
2011年,中國民用航空局適航審定司更新了「航空器型號合格審定程序」(AP-21-AA-2011-03-R4),這個程序被業內稱為「03程序」,根據03程序,TIA的審定內容主要包括飛機基本信息、飛行限制、審定基礎(含專用條件/等效安全/豁免)、設計特徵(速度/高度/重量/載重等)、軟硬體設備清單、地面檢查項目、審定試飛科目等。
一位中國航空工業資深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TIA籤發之後,就意味基本上不能再修改設計了,通常情況下,由此到最終取證還需要一段時間。這個所謂「取證」,就是適航許可證,那是民用客機可以投入商業運營的最重要一道程序。
航空業內人士告訴記者,TIA是進入「局方審定」程序的前置條件。而局方審定的結果就是獲得適航許可證。
根據中國民航局《民用航空產品和零部件合格審定規定》(CCAR21部),在局方開展審定試飛前,申請人應當向局方表明航空器符合適航規章中有關的結構要求,完成必要的地面檢查和試驗,進行必要的飛行試驗並提交報告。
官方公布的信息顯示,C919在國內6個城市進行試飛期間,C919先後完成了顫振/氣動伺服彈性、失速、空速校準、高溫高溼、全機排液等重要試飛科目;開展了一系列地面驗證試驗、研發試飛和表明符合性試飛,對動力裝置、飛控系統、液壓起落架、航電和電氣系統等進行了驗證;完成了包括2.5g極限載荷靜力試驗在內的所有全機靜力試驗。
C919是中國按照國際通行方式,以「主製造商+供應商」的模式研發、製造的大型幹線客機。中國商用飛機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商飛」)是C919的主製造商,而C919的技術供應商至少包括GE、美國柯林斯公司、德國利勃海爾公司、美國霍尼韋爾公司、法國賽峰公司等國外供應商,航空工業集團、中電科航空電子有限公司等國內供應商,昂際航電公司、霍尼韋爾博雲航空系統公司等合資公司。
接近中國商飛的人士告訴記者,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影響到了C919的工作,但是沒有耽誤進度。例如,C919飛機的側風試驗希望在冰島進行,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這一工作有所推遲,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法定的有關程序和工作進度並沒有被延遲。
「此前確定的就是11月完成TIA,最後也確實是在11月完成的。」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
(編輯:孟慶偉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