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尼眾佛學院果平法師:隆蓮法師的僧才教育思想

2021-01-07 佛教在線

佛教在線訊  四川尼眾佛學院是隆蓮法師創辦的國內第一所高級比丘尼學院。早在1980年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上,隆蓮法師鑑於當時中國沒有一所培養比丘尼的正規學校,鄭重提出創辦尼眾佛學院的構想。隆蓮法師的提議得到中國佛教協會和佛教界許多老法師的支持,特別是趙樸老更是積極呼籲。由於各方面的重視,1983年中國佛協批准了創辦尼眾佛學院的申請,並將院址設在由趙樸初會長實地考察過的、由能海上師在漢地創辦的唯一女眾金剛道場四川成都鐵像寺內。1984年秋,尼眾佛學院正式招收了第一批學僧。下面略述隆蓮法師僧才教育的一些重要思想。

辦學宗旨

佛法之弘揚,歷來以人間三寶,尤其是僧寶為主體、核心、骨幹。佛教自身建設,佛教徒素質的提高,確為弘揚佛法的關鍵。為此,隆蓮法師從佛教事業的實際出發,提出三個層次的辦學宗旨:一是培養寺廟管理人才,二是培養佛教教學人才,三是培養佛教研究人才。也就是說,學生畢業後,最起碼也要成為寺廟的管理人才。

關於寺廟管理人才,隆蓮法師認為,最重要的是應有佛教道德觀。佛在世時,僧團執事起碼是證果聖人。現在雖然沒有證果羅漢,但最起碼也應是明因識果的持戒僧人。如果不重視強調這一點,僧團執事難免以權謀私,甚至違法亂紀。

管理寺廟,還應將僧團當成一個神聖不可犯的組織。尊重僧團,維護僧團的一切有機部分,「愛護常住如護眼珠」。統眾應有悲心和智慧,讓僧團每位成員都成為合格僧人,成為真正佛弟子,這樣才能保證一個純淨的僧團。如果執事「自執所知,不與眾合」,難免引起破僧、落入五無間罪。破僧罪大是「因為它破壞了釋迦牟尼為了實施和傳播他所發現的真理而締造起來的組織(僧團)」。(見隆蓮法師《佛教道德觀》)

有了如法如律的僧團,還應有人傳法布道。一方面要將佛法的火炬傳與後學,另一方面還要通過講經說法攝化社會。佛陀教法皆應機施設,後世諸宗隨之應運而興。所以不論大小乘、顯密宗,在根本教理上是相通的,只是具體修持方法有所不同。為此隆蓮法師提倡廣學多聞,在各宗各派上不可存有偏見。

立志於佛教教學的僧人,更應遍覽三藏,對各派思想有所了解。倘若執此廢彼,難免因自己的錯誤見解而隨便歪曲佛經原意,或斷章取義盲修瞎煉。佛教講教、理、行、果,若理不通則事不立。理本無礙,學人如果憑己好惡贊己毀他,難免有謗法之罪。對於教學人才,明白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釋迦一代時教,歷代的列宗諸祖對它進行闡揚演衍,以適應當時眾生根機。如何讓佛教在今天這個資訊時代,跟世界文化接軌,更好的發揚它攝持教化的能力,讓它既能保持了生脫死的專業化特點,又能發揮改造社會、淨化人心的實用性特長,如何將二者很好地統一結合起來,是佛教能向前發展的保證。

為此,進一步明達佛陀本懷,了解各宗派思想,從中發展出適應今天的修學指南事在必行。隆蓮法師因而提出要培養佛教研究人才。佛教研究人才不能停留於經、律、論的文字表面,作無謂的名言戲論,而應抓住根本、把握宗旨以開發出適應於今天的、有用的修學理論指導,制定能夠完善佛教自身建設、保證佛教正常運行的可行方案。

對於以上三個層次人才的培養,雖然重點有所不同,但總的一條是為了更好地利益僧團,為了更好地發揚佛教。學僧本人應「解行相應、三學相資」,依言教而引入行證,從行證而施於言教。只有本此宗旨才能保證佛法的純正,即所謂「佛正法有二,謂教證為體,有持說行者,此便住世間。」如果脫離這個總的思想,則培養人才的實際意義和收穫是不會很大的。僧人只有依眾修持、傳法,才能增加自身的凝聚力。續佛慧命應是一個團體、一個組織、而不只是一個人。

教學體系

今日之修學風氣,有的捨棄多聞妄執專修,有的停於教理落入名言。如何指導當今修行人走上正常的修行道路?《大乘莊嚴經論》云:「要先求多聞,方能如理作意,依如理作意乃生修所成慧,斷除煩惱,證解脫果。」

佛在世時,弟子有疑皆往問佛,依佛教誡而行。作為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曾對佛說:「我不聞佛說法,像瞎子一樣。」此所謂:「多聞能知法,多聞能離罪,多聞舍無義,多聞得涅槃」。對此,隆蓮法師主張修學佛法的人要多聞深思,樹立正見,對於大小乘、顯密教法提倡從聞、思入手,長期修習以達究竟。

如來正法以戒、定、慧為總綱,各派教法皆未越此綱要。所以佛學院之教程在內明方面設戒、定、慧三學,三學並進不可偏廢。法師常喻三學如鼎有三足,不可偏缺。三學教法三藏十二部何其之多,或小或大,或有或空,如何依其次第、明了理路便是考慮具體教材的宗旨。為此,隆蓮法師依據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教法重教理、重次第、總攝一切佛法之特點,略開五大體系,即戒學、俱舍、唯識、中觀、如來藏。

這種重「論」的學風在那爛陀寺成為印度佛教中心的時代就已建立,直到超巖寺為印度佛教中心還是如此。因為佛說三藏,「契經」是適應一類眾生,闡明某部分法義,而「論」才是究盡性相的實義。這被一般看作是甚深哲理的部分,其實也是抉擇佛陀四十九年說法的了義與不了義,即所謂「阿毗達磨性相所顯。」

戒為眾學之基,要斷煩惱、了生死乃至成佛,全憑清淨戒行。所以世尊教誡要以戒為師,「戒是正順解脫之本,因依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

在佛學院,從入學開始便要依次學習沙彌戒、沙彌尼戒、正學女戒、比丘尼戒、瑜伽菩薩戒、梵網菩薩戒,中間還要間以羯摩法、布薩法、剃度儀規、受戒儀規,特別是受二部僧戒儀規的學習。使學僧明了止持、作持,為以後統眾管理打下基礎,為自身修持提供準則。

《俱舍論》在印度被稱為「聰明論」(意為讀了此論可以聰明)。它是由世親菩薩造的一部組織嚴密,徹觀迷悟因果真理,而達涅槃的佛學思想要典。該論將小乘說有的有部和說空的經部兩派思想融於一處,從此入手研究大乘,容易理出全部教理的頭緒,把握住信、解、行、證的程序和入門方法。

唯識屬大乘有宗,是無著、世親等論師根據《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等經論宗旨造的《攝大乘論》、《二十唯識論》、《三十唯識論》等唯識體系,主張外無內有,所謂「識有非空,境無非有」,成立唯識無境,即一切現象不離眾生心識,以八識盡攝一切法,用以破除離心識有獨立實體的法執。

在佛學院學習唯識不但要學《八識規矩頌》、《二十唯識論》、《三十唯識論》、《攝大乘論》、《百法明門論》,還要學唯識學派用以推理辯論的因明。因明包括量論(認識論)和邏輯學,在西藏格魯派將其列為僧人必學的重要課程。學習因明,能明了正確的推理規則和培養邏輯思考能力。

中觀屬大乘空宗,開創於龍樹、提婆師徒。主要分兩派,有清辨一系的「自續派」和月稱一系的「應成派」。在西藏,「應成派」見解被稱作最徹底的中觀正見。主張有為、無為一切法由緣起故,無自性而空。性空為真諦,緣起為假諦,兩者結合為中諦。由緣起而建立因果關係以離斷見,由性空而顯般若智慧以離常見。性空與緣起是事物的兩個方面,而這兩方面又是統一的、相承的。故宗喀巴大師《緣起贊》有云:「緣起故空,空故緣起。」在行持上唯有具備中觀正見才能通達究竟佛位,即「欲成無上菩提者,須學中觀正見論。」

佛學院以教授《中論》和應成派的《入中論》來樹立中觀正見。正見是最重要的,破見比破戒更嚴重。在西藏學顯教學到最後就是以得到中觀正見為究竟,即所謂清淨見。

以上的中觀、唯識、因明還代表了大乘佛教的三個重要階段,能真正通達這三系思想,則對大乘各派思想就有全面的了解了。

如來藏,是在空性基礎上建立的眾生身心中所潛藏的佛性。《佛性論》云:「一切凡聖眾生,皆以空為其體,所以凡聖眾生,皆以空出故。空是佛性,佛性者則大涅槃。」《涅槃經》也有「佛性者,即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即是涅槃。」佛教的根本目的是要成佛證涅槃。佛說如來藏是為了教化眾生了知自身究竟定當成佛為要旨,使學人樹立修行信心和目的,以成佛為自身追求的究竟歸趣。

為引導學僧了達自心,認識自己本來面目,學院開設《大乘起信論》課程。學人若能如理作意思維修習則定證無上佛果。正如《大乘起信論》云:「若有眾生,欲於如來甚深境界,得生正信,遠離誹謗,入大乘道,當持此論,思量修習,究竟能至無上之道。」

在以上教學的基本體系之外,還輔以研究佛教南傳上座部教理的必讀之書《清淨道論》。它是綜述上座部佛教思想最詳細、最完整、最著名的作品。該論依照戒、定、慧三大主題次第敘述,既有理論,又有修持方法。所以斯裡蘭卡《大史》稱它為「三藏和義疏的精要」。

為了指導修定,學院還講授《定道資糧頌》、《童蒙止觀》、《三皈依觀初修略法》。《定道資糧頌》是能海法師編集的修定前必須的準備課程,以此作基礎才能趣入正定以達正慧,為修定之津梁。《童蒙止觀》是天台智者大師所著,分十門概述坐禪修習止觀的法要。《三皈依觀》是能海法師受學於康定跑馬山降巴仁波卿,有自釋迦如來不斷之傳承。其內容包含禪法基礎,是融上、中、下三士修習,「法」、「報」、「化」三身修法於一體的密宗修持法本。

隆蓮法師還對每屆新生傳授《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該儀軌屬密宗瑜伽部,是能海法師在五臺山編集的一部修行儀軌。儀軌從加行開始進入正修,內容從皈依、發心、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菩提道次第以至十地、二十空等,是一個具足戒、定、慧三學修習次第的法本。

以上是佛教專科內明的學習,在學院整個學時中佔70%。另外30%的時間是學習能幫助自學佛典的學科,如古代漢語、英語、藏語、佛教文學、佛教史等課程。

隆蓮法師一再強調,佛學院是佛教專業學院,授課應以佛法專業為主,樹立學僧正確知見,為具體行持提供方向和依據。如果佛學院為迎合世俗法,不考慮佛法的次第而隨意授課,難免使佛法從通俗走向庸俗。

在實踐中,隆蓮法師著重培養學僧的自學能力,認為要培養一個僧才,單靠佛學院幾年學習是不夠的,應教會學僧獨立思考、獨立自學,提高獨立行持、獨立參悟的能力。 

學修並進

佛說教法,應機施設,法法平等,無有高下,合於學人根器的就是妙法,不能於法上起分別而輕視任何法門。所以隆蓮法師一向反對以宗派鬧矛盾,主張宗宗相通,各宗在見地上無根本分歧,唯修持方法不同而已,不得厚此薄彼。

首先,學院學僧必須嚴持淨戒。因一切功德之根本是戒律,無論是顯是密,何宗何派,凡是正信佛弟子都應守護佛戒,否則盲目修法皆成魔眷。佛陀制戒有十種利益:「一攝取於僧,二令僧歡喜,三令僧安樂,四令未信者信,五已信者令增長,六難調者令調伏,七慚愧者令安樂,八斷現在有漏,九斷未來有漏,十令正法久住。」戒律之重要,關係著個人的修持,僧團的和樂,世人的教化,正法的興衰。並常引用能海法師所言「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者之中,尤其要戒德成就。欲於五濁惡世,施設定、慧,必先具戒甲,否則如袒露而入荊棘之中,不求出離固痛苦,求出離更痛苦。」隆蓮法師講戒,按漢字「戒」(《說文》:雙手持戈,以戒不虞。)的意義為持戈防衛,比喻修行人應依戒防心,久習純熟,方能止惡修善。

戒律雖有大小、顯密之分,但最根本、最主要的,是具足戒。因具足戒是佛法的綱準,由戒而攝受僧,由僧而使佛法永住於世,這是佛陀制戒的根本意趣。正如佛經說,什麼時候有佛的圓滿比丘戒,那時就有佛法,在戒德沒有的時候,佛法也就沒有了。故「一切眾律中,戒經為上最。」所以學僧在校,除必須背誦所學各種戒條以外,還必須參加半月的誦戒儀式,每天誦持能海法師集的《比丘尼日用》,每年行安居、自恣兩次佛事。安居期間,要求學僧著重戒律方面的修持,三個月不得外出。

學院的學僧,一律在畢業前受二部僧戒。至今已傳授四屆。對於持戒,隆蓮法師提倡以不雜不冗不過不及正處中道為準繩,主張持戒不能過雜,持戒首先是為了行持,應重實際。力倡僧眾和合,認為集體行持才能共同策勵,互起加持,以增進僧團凝聚力。學院學僧除上課外,每天必須參加早晚上殿,過堂,下午的修定。

佛法第一講完整(能辨了義、不了義),第二講次第。一般人雖有心修學佛法,卻苦無先後次第可循,往往輕視出離心、菩提心之基本修證精神,而妄趣談空說有,雖名上士實少資糧。對此隆蓮法師提倡修行人應遵循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為修行次第。為指導學僧行持還講授《菩提道次第略論》,以及能海法師依菩提道次第集的《菩提道次第科頌》。並強調《瑜伽師地論》所謂「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中親近善知識為趣入佛法的基礎,是入道的方便。學人只有以證言經驗作導引才知修行道路曲直,從而得有形無形之攝持不墮邪險。正如能海法師在《皈依三寶攝要頌》中所言「若不依善知識教授,惟自鑽研書籍,讀誦極多,修戒仍不得下手方便,修定亦不別邪正。」

趣入佛法後應常常思維「人身難得、人命無常、輪迴諸苦、業力因果」。以此作為共大小乘、顯密教一切教法的基礎,來激發出離心。此即文殊菩薩對宗喀巴大師所言「真為生死求解脫者,得先放下高妙的口訣,而專心致力於內省思擇,以培養出離心。」在學院的學僧,每天早殿要誦能海法師集的《無常頌》,以人生的無常來自策自己精進修學。

在菩提道次第中,下士道由怖畏三惡趣苦,希求人天快樂而止惡修善;中士道由懼怕生死,希求涅 槃而修戒、定、慧三學;上士道是為救一切眾生,成就無上佛果而發菩提心受菩薩戒,學習六度成熟自身,修學四攝成熟有情。在修持上隆蓮法師除提倡遵循次第外,還依據《菩提道次第論》以三要道(出離心、菩提心、清淨見)為綱的原則,強調修行人應具備出離心,即厭離三有,希求涅槃的求解脫心,以及為度一切眾生苦厄志求佛道的菩提心。根據《菩提道次第》的心要,凡為出離心所攝持的,就是解脫的因;凡為菩提心所攝持的,就是一切智的因;凡為正見所攝持的就是輪迴的對治法。並謂沒有出離心,無法使心趨向佛法,縱出家也與佛無緣;沒有菩提心,佛法不會成為大乘道,雖習大乘也不過徒增狂妄;沒有正見就無法斷盡二障,就是搬弄機鋒也不過空疏立狂實為靠不住者。

沒有出離心為基礎的菩提心,不算真正菩提心,因沒有厭離現世法故。修菩提心為成佛之始,且菩提心是不可思議解脫最妙最上法門。

修習菩提心,有彌勒菩薩所傳由知母、念恩、報恩、悅意慈、大悲、增上意樂為次第修利他心,發起增上意樂,進而是求無上菩提的菩提心。此七重修習,被能海法師集入《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裡,成為學僧每天的必修功課。菩提心的另一種修法是文殊菩薩傳的「自他相換法」,就是把貪著自利,不顧利他的心對換過來,自他易地而居,愛他如自,犧牲自利,成就利他。為傳授具體修持方法,隆蓮法師講授了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學僧每天早殿誦的《上師無上供養觀行法》裡面就是這種菩提心修法。

修行人除了必具出離心、菩提心以外,還必須具備遠離空有二邊的清淨見,亦即緣起性空的中道見。此為佛學思想的究竟指向,是佛法的特質,為佛法最究竟者。依此中道見破除無始以來的無明實執,斷除煩惱,出離生死。《般若經》雲「般若波羅蜜於五波羅蜜中最上最妙……,是般若波羅蜜取一切善法到薩婆若(一切智)中。」故清淨見實為大小乘一切道的根本,是佛教般若智慧的最高體現。

對於般若的修學,隆蓮法師遵循宗喀巴大師一系般若傳承之正見,主張學習般若應注重行持事相,所謂融理於事,於事上顯般若。所記《慧行練習刻意成念記講錄》中記有「慧者何?般若也,般若無相寓於六度萬行,故曰悲慧智,若廢行而談慧,則慧亦無用。」談般若,意在行持修證,與空談般若玄理者迥然不同,而是內證般若,外照諸法,最後達到理事無礙,法法圓融的境地。

關於行持,隆蓮法師還一貫提倡修行就是用佛法來修正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並指出此為修行的宗旨。如果我們的行為違背了這一宗旨,就不叫修行。在她的《佛教道德觀》中指出「佛教道德觀,徹始徹終,著重在內心思想上加功。……此是佛學專業,舍此便無佛教特點可言。」常常教導學僧將所學佛學理論落實在行住坐臥上,並指出修持不能為我,不能以我為出發點,不然會越修我執越重。佛法歸根到底就是斷我、法二執。

後世學人,如果能舍末究本,一門深入,從現實生活中直接體認本具的無住心態,去除妄想系縛,定能獲得解脫自在。這種心地上直接下功夫的修持方法,有助於糾正當前修行人普遍存在的務外、著相、求有所得以及空談、輕德、學不落實的流弊。

以上僅就隆蓮法師在僧才教育實踐中的一些重要思想作一簡略介紹。僅供參閱,並請指教。(文:果平法師)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隆蓮法師訪談錄
    記者:據了解,四川尼眾佛學院是目前我國僅有的一所尼眾學院,您為辦好這所學院做了許多工作,花費了很多精力,聽說您現在還在講課?隆蓮法師:是的,我一直在堅持講課,過去主要是我一個人講,現在有了年輕人了。記者:請法師談談尼眾佛學院的辦學情況和辦好這個學院對佛學教育,特別是對尼眾佛學教育的意義。隆蓮法師:四川尼眾佛學院是1983年成立,1984年正式招生的,現有學生四十五名,這是一所專門培養佛教比丘尼的高等學府。
  • 宗性法師憶隆蓮老法師:盛開白蓮滿池香
    編者按:2019年是當代第一比丘尼、中國佛教尼眾教育開拓者、四川尼眾佛學院創辦者隆蓮老法師誕辰110周年,為緬懷隆蓮法師愛道高風,發揚其愛國愛教、慈悲濟世的佛教精神,鳳凰網佛教推出特別策劃
  • 雪源悼隆蓮老法師:當之無愧的當代第一比丘尼
    編者按:2019年是當代第一比丘尼、中國佛教尼眾教育開拓者、四川尼眾佛學院創辦者隆蓮老法師誕辰110周年,為緬懷隆蓮法師愛道高風,發揚其愛國愛教、慈悲濟世的佛教精神,鳳凰網佛教推出特別策劃《一朵紅蓮滿池香——隆蓮法師誕辰
  • 歷代高僧:隆蓮比丘尼——巴蜀才女 蜚聲中外的佛學教育家
    隆蓮法師(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提供)隆蓮法師生長在詩書世家,祖父遊西庠是前清秀才、外祖父易曙輝是位舉人,二家均世代以教學為業三生有幸當和尚,要與瘋僧較短長。」隆蓮法師說:「其實我幼年時就與佛結緣。我的外祖父是家鄉佛協會長;外祖母和母親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她們很愛我。我自幼受祖父母的影響,十三歲即長齋奉佛,潛心佛學。」隆蓮法師青年時代到成都教書,寄寓尼眾庵愛道堂,拜著名高僧能海上師名下學習佛法。課餘,還常到書城公園佛學社聽海內外大德講經。
  • 四川尼眾佛學院舉辦第15屆本科班畢業典禮及謝師儀式
    佛教在線四川訊  2019年6月26日,在這充滿希望與奮鬥的六月,四川尼眾佛學院2015級教理本科班學僧通過學院四年系統的學習,圓滿完成學業,隆重舉行畢業典禮。教務長慧正法師介紹畢業班情況應出席畢業典禮的省民宗委領導的要求,教務長法師首先對四川尼眾佛學院本科班學僧學修生活做以簡要介紹。
  • 慧明法師行腳圓滿 出席五百羅漢齋僧法會歡迎晚宴
    中國佛教協副秘書長、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上海靜安寺方丈慧明大和尚,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彭州龍興寺方丈素全大和尚,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四川尼眾佛學院院長如意法師,四川省西昌市光福寺方丈照洲法師等高僧大德出席晚宴。
  • 四川尼眾佛學院院長隆蓮法師生平大事記_佛教_鳳凰網
    在成都少城佛學社聽經,並從法尊法師學藏文。 1940年:聽法尊法師講《唯識三十頌》。 7月:從陳雲門先生學習中醫結業。掛牌行醫數月。 1941年:正月:外婆去世。  2月:住進愛道堂。農曆6月17日:辭去省政府職務,剃度出 家。 臘月八日,受具足戒。 1942年:昌圓法師聘為四川蓮宗尼眾部教務長。
  • 哈爾濱佛學院尼眾部揭牌及開學典禮在黑龍江哈爾濱淨土寺舉行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黑龍江省佛教協會會長、哈爾濱市佛教協會會長、哈爾濱佛學院院長靜波法師,黑龍江省宗教局王德光處長,黑龍江省宗教局趙紅副處長,黑龍江省宗教局張國嵩科長,哈爾濱市宗教局劉淑梅副巡視員,哈爾濱市宗教局李士東副處長,哈爾濱平房區統戰部于震部長,平房區統戰部張宏一副部長,黑龍江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李敬亭,哈爾濱佛教協會副會長王柏松,哈爾濱佛學院尼眾部副教務長悲旭法師,哈爾濱佛學院尼眾部教務處主任真如法師
  • 法師在線揭秘女僧真實生活引熱議
    四川尼眾佛學院院長如意法師5月25日下午14時做客《師父來了》(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人們印象中的佛門女僧一般都與影視劇難解難分,但真實的女僧人生活真是那樣的嗎?節目邀請到了四川尼眾佛學院院長如意法師介紹了漢傳佛教女性出家人的真實生活,並首次展示了大量女僧生活的真實照片,還就網友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在線解答。本期的高僧問答火爆一如既往,精彩依舊如前,數十萬網友於下午兩點雲集直播頁面、鳳凰新聞客戶端,圍觀最新一期的《師父來了》並熱烈提問。 女性出家都是因為感情不順嗎?女眾佛學院裡出家的女僧年輕的多還是年長的多?她們的生活有娛樂嗎?
  • 揭秘佛學院:禁止使用手機 最高可獲博士學位
    對於網友們的種種疑問,鳳凰網佛教邀請到了哈爾濱佛學院學僧萬詮法師、四川尼眾佛學院應屆畢業僧明薘法師來為大家解答。當然,不同的佛學院,會根據自身特點,來制定年齡限制。明薘法師:在四川尼眾佛學院,小於18周歲,肯定是不行的。
  • 江西佛學院大金山尼眾學院2020年招生簡章
    江西佛學院大金山尼眾學院位於撫州大金山寺近日,江西佛學院大金山尼眾學院發布2020年招生簡章。預科班、本科班各招生40名。學院性質江西佛學院大金山尼眾學院是經國家宗教事務局批准,由江西省佛教協會主辦,撫州大金山寺主要承辦的一所具有「禪宗特色」的漢語系高級佛學院。
  • 哈爾濱佛學院尼眾部首屆學僧學成畢業
    淨土寺監院親芳法師發言(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哈爾濱佛學院)合影留念(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哈爾濱佛學院)鳳凰網佛教通訊員萬詮法師黑龍江訊:2018年6月8日,哈爾濱佛學院尼眾部第一屆學僧圓滿地完成各項學業,在平房區淨土寺舉行了畢業典禮
  • 四川尼眾佛學院發布2020年秋季招生簡章
    日前,四川尼眾佛學院發布2020年秋季招生簡章,招生簡章顯示,四川尼眾佛學院本次招收教理本科生30名,研究生5名(內招),律學班15名。招生簡章全文如下:四川尼眾佛學院四川尼眾佛學院是經國務院辦公廳頒發
  • 法尊法師武昌佛學院的「活字典」
    武昌佛學院的「活字典」為了弘揚佛道,太虛大師於1922年在武昌創建佛學院。法尊的同學法舫已先入院,法舫寄該院章程等至寶華山,告訴法尊說那裡一天有六個鐘頭講經,還有兩三個鐘頭的自習。法尊甚為欣喜,就像小孩子要過新年的樣子,歡喜得不知道怎樣才好。當時就抱定了一個必去的宗旨,可是沒有人介紹,又沒有人做保證,怎樣才能夠去呢?他於是給大勇法師寫信求推薦。
  • 如瑞法師:本是北師大高材生,因喜歡佛法,24歲正式出家削髮為尼
    多少樓臺煙雨中」,在山峰環抱而成的五臺山上,最繁盛時期曾經有300多所寺廟,而現如今也有47處寺廟,屬於中國四大佛教之首,而在五臺山上,有一座特殊的寺廟叫做普壽寺,這裡是全國最大的尼眾道場,而它的創始人身上也有故事。它的創始人名叫如瑞法師,1957年出生於山西。
  • 探訪五臺山女子佛學院 學員年齡最小者僅8歲(圖)
    1991年,住持如瑞法師(現任五臺山女子佛學院院長)帶領數十位女僧,白手起家,重建寺廟,並開設佛學院。  「弘揚佛法首先得培養僧才。」作為五臺山尼眾佛學院創辦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如瑞法師倡導「以戒律為師,開啟智慧法門」的修行主張,得到佛教界的廣泛認可。同時,她住持的普壽寺也以清規整肅成為中國佛教道風的典範。
  • 慈愍法師示寂十周年 福建仙遊龍華寺舉行「千僧齋」大法會
    福建仙遊龍華寺隆重舉行「千僧齋」大法會福建仙遊龍華寺隆重舉行慈愍法師示寂十周年紀念法會前來參加法會的法師千僧誦經龍華寺僧人自編自演的大型舞臺劇《平凡的偉大》福建仙遊龍華寺佛教在線福建訊  4月24日,福建仙遊縣龍華寺隆重舉行「千僧齋」大法會暨紀念尼眾重興祖師慈愍法師示寂十周年。
  • 界詮法師就弘揚律學、培育僧才等問題接受專訪
    現駐錫平興寺,帶領僧青年學律。界詮法師多年來默默無聞地堅持弘揚律學,宣講「南山三大部」,培育僧才,推動規範傳戒,並曾多次應邀赴新加坡、臺灣等地講經弘法。記者: 請法師談談您的出家因緣與感受。界詮法師: 我生長在一個鄉村貧苦家庭,童年時代很苦,從小放羊、放牛,到13歲才開始上學(直接上三年級)。
  • 四川峨眉山佛學院隆重舉行預科班畢業典禮
    四川峨眉山佛學院舉行預科班畢業典禮現場永壽法師發言合影留念佛教在線四川訊 2012年6月20日,四川峨眉山佛學院2010級、2011級預科班畢業典禮在峨眉山大佛禪院隆重舉行。四川省佛教協會會長、峨眉山佛學院院長永壽法師,四川省佛教協會秘書長、峨眉山佛學院副院長王立軍,峨眉山佛學院副院長滿霖法師,峨眉山佛教協會全體副會長,以及峨眉山佛學院全體師僧等也參加了此次畢業典禮。畢業典禮由峨眉山佛學院教務長法源法師主持,在宣布「峨眉山佛學院2010級、2011級預科班畢業典禮」開始後,全體起立,會場奏響雄壯的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