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9年是當代第一比丘尼、中國佛教尼眾教育開拓者、四川尼眾佛學院創辦者隆蓮老法師誕辰110周年,為緬懷隆蓮法師愛道高風,發揚其愛國愛教、慈悲濟世的佛教精神,鳳凰網佛教推出特別策劃《一朵紅蓮滿池香——隆蓮法師誕辰110周年紀念》。本文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學院常務副院長宗性法師回憶隆蓮法師的文章《盛開白蓮滿池香》。宗性法師在文中指出,隆蓮法師是當代比丘尼教育的開拓者,猶如一枝盛開的潔白蓮花,影現在接天蓮葉中,散發出清香和芬芳,沁人的馨香漂浮在滿池荷塘,令莘莘學子景仰和愛戴。
宗性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李保華)
佛教歷來對教育工作和僧才培養展現出極大的關切。在印度時期的佛教有這樣的優良傳統,那爛陀寺一度成為佛弟子嚮往的求學聖殿。佛教傳入中國後,對教育工作和人才培養的重視也從來沒有鬆懈。正因為佛教在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的傳播過程中,能夠用不同的形式來展開佛教教育,用不同的方法來培養僧才,才能保持僧團有良好的整體素質。僧團中湧現出的高僧大德,更能夠肩負起佛法弘揚的重任,使得創立近兩千六百年的佛教能夠遍及世界各地,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在佛教傳承的歷史長河中,對僧團重要組成部分的比丘尼成員的教育和培養,在各個時期、各個地域的方式方法是不盡相同的。在中國佛教兩千餘年的傳播中,比丘尼僧團的教育和人才培養是取得過巨大成就的。湧現出過非常有代表性的優秀比丘尼大德,這方面的情況,都記錄在《比丘尼傳》中。在閱讀《比丘尼傳》的過程當中,我們能充分地感受到僧團中的比丘尼,在學識和修養上有精深造詣的高僧大德也不乏其人。
近現代以來,隨著我國現代化和開放意識的逐步推進,佛教界在佛教教育形式上的拓展以及培養人才的方式,都有與現代教育接軌的趨勢,創辦不同規模的佛學院,成立專門性的佛教教育機構,承擔起培養當代佛教僧伽人才的重要任務。在近百年的學院式佛教教育浪潮中,以培養比丘尼僧才為任務的佛學院也展露頭角。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據有關文獻記載,僅在成都地區就有印華法師創辦的溫江尼眾佛學院、昌圓法師創辦的什邡愛道尼眾佛學院,將有志於學習的青年比丘尼集中起來,開展比丘尼人才培養工作。當時在什邡愛道尼眾佛學院主持教學工作的就是隆蓮法師。也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隆蓮法師對比丘尼僧團的人才培養工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教學工作中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並且始終不渝。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佛教事業在經歷過曲折後又重新獲得新生,隆蓮法師深刻地意識到新時期佛教事業的傳承,賦予了僧團成員更大的使命,她敏銳地意識到變革社會中的發展趨勢,率先在中國佛教界倡議創辦從事比丘尼人才培養的佛教教育機構。此倡議得到了中國佛教協會趙樸老以及四川佛教界寬霖法師、遍能法師、竺霞法師、惟賢法師、賈題韜居士等相關高僧大德的積極響應和支持,在四川省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鼎力支持下,經國務院批准,於1983年創辦了當代第一所培養比丘尼人才的教育機構——四川尼眾佛學院,並於1984年正式招生,開啟了當代比丘尼教育的新紀元。
如今四川尼眾佛學院已經走過三十餘年的不平凡歷程,為比丘尼僧團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其中不少比丘尼法師走出校門後,已成為當代寺院管理和弘法人才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四川尼眾佛學院能有如此的輝煌成就,我們更加緬懷隆蓮法師的無盡功德。自四川尼眾佛學院創辦之初,蓮師更以古稀之年,親自登上講臺,擔任主要佛學課程的講授,並以自己的社會關係和影響,延請對文史有造詣的社會老師來尼眾佛學院任教。蓮師的晚年是將四川尼眾佛學院視若自己的神聖使命,一刻也沒有離開過教室和講臺,以致積勞成疾也仍然牽掛佛學院的教學工作。正是由於她的辛勤耕耘,四川尼眾佛學院一直以來成為眾多青年比丘尼嚮往的求學殿堂。
隆蓮法師不僅親自創辦了四川尼眾佛學院,是當代比丘尼教育的開拓者,她還長期擔任四川佛教協會、中國佛教協會重要領導職務,為劫後重光的四川佛教事業乃至全國佛教事業做出過重要貢獻。回望歷史,在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背景下,隆蓮法師猶如一枝盛開的潔白蓮花,影現在接天蓮葉中,散發出清香和芬芳,沁人的馨香漂浮在滿池荷塘,令莘莘學子景仰和愛戴。
盛開白蓮滿池香,隆蓮法師與四川尼眾佛學院同在;四川尼眾佛學院牢記和傳承隆蓮法師的精神,白蓮盛開滿池香。
2015年10月10日於北京雪泥居
宗性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