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大校友雷宜遜與豎版中國地圖的故事

2020-12-14 華聲在線

湘潭大學83級中文系校友雷宜遜。

豎版地圖。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潘徐徽 劉丹

地圖已是屢見不鮮、平淡無奇的東西。然而,2014年出版的豎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地圖,卻引起了全國乃至海外的廣泛熱議。這張顛覆了人們傳統印象地圖的出版,變化絕不僅僅在橫豎上的視覺差異,被多方解讀的政治與領土內涵,使其意義被不斷放大。

出版該地圖的湖南地圖出版社總編輯雷宜遜,是湘潭大學83級中文系校友,他說: 「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

為何出版

在大多數人印象中,中國似乎是個地多海少的國家。說起海洋,可能想到的便是沿著中國海岸線附近的海域。

然而依據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國主張管轄的海域面積多達300多萬平方公裡,海洋面積相當於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造成這一錯覺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以往地圖給人的直觀印象———橫臥的「雄雞」佔據了所有眼球。

雷宜遜說: 「中國現有的橫板地圖,陸地和海洋兩部分的所用比例尺不一樣的,不能完整地表現國家領土。因而我們才想到出版豎版地圖。」

2010年1月,在雷宜遜的帶領下,湖南地圖出版社全國地圖編輯室編制出版了 《中國海洋國土知識地圖集》,旨在宣傳我國的藍色國土,增強民眾的海洋意識。該圖集第1幅地圖 「中國陸地與海洋地圖」就設計採用了豎版的中國地圖,以更好地反映中國陸疆、海疆的全貌。

2014年雙全開豎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印刷正式出版,首次將中國海域和陸疆按同比例尺真實、直觀地整體展現,海疆分布有了一個完整清晰的形象,中國陸地、島嶼、海域,以及與周邊國家的地理關係一目了然。使人清楚地認識到中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海洋大國。

雷宜遜說,豎版地圖糾正了使用若干年橫版地圖中的各種缺陷,如只重視陸地而輕視海洋,陸域與海域人為地分割,國家版圖形象東西長於南北的誤導等等。它就像是一位睿智的母親,平等的對待她的兩個孩子,無論是雄偉的大陸還是深邃的海洋,她都想要毫無保留的展示給大家。

同時,豎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還把讀者最關心的河流、居民點、界線、山脈、山峰、鐵路、高速公路路網、國道路網等內容都標示出來,全景展示了中國地形景觀和地理單元。

出版不易

湖南地圖出版社是地方性出版社,出版全國地圖,需要層層審批。從 「想」到 「做」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如果說豎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出版的念頭離不開雷宜遜敢為人先的精神,那麼地圖能夠成功出版則離不開他與團隊堅持不懈的努力。

編制豎版地圖的過程非常艱辛。2012年10月,湖南地圖出版社正式立項並著手編制 「豎版中國地圖」。由於時間緊,任務重,總編輯雷宜遜親自抓督促、抓協調、抓落實,定時間、定任務、定計劃,把節點進度分解到每一天、每位編輯的頭上。

雷宜遜帶領總編室相關工作人員申報增補選題,又多次到北京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進行樣圖審查,最終取得審圖號。

為了使該圖既有內容又有觀賞性,決定海域部分採用直觀的海底地貌作襯底。湖南地圖出版社在預計時間內完成了主要的編制工作,遞交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審查。在 《版圖知識·中國地圖》編制的同時,全國地圖編輯室也開始著手編制豎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的準備工作。

這項艱巨而重要的編制任務安排給湖南地圖出版社年輕的骨幹編輯來完成。

出版社需要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修正,從而確定島嶼輪廓、河流走向、交通要素、國界繪製、居民地位置等需要增加的地圖內容。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年輕編輯利用專業知識把相關資料一一進行投影變換,僅僅是完成這項工作就花費了半個多月的時間。同時,此副豎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在地名獲取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氣,其對南海200多個島嶼的名稱進行了準確的標註,而這些在橫版地圖中是沒有的。

2013年2月,豎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順利地通過了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審查,獲得了審圖號,同時也獲得了書號。

一張具有重要意義的地圖自此誕生。

關注出版

豎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的出版,一時間在全國乃至海外都引起了廣泛熱議。

2014年6月18日,鳳凰網以「湖南印製豎版中國地圖,中國南北疆域長度增一半」為標題大篇幅報導湖南地圖出版社編制出版的豎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報導後1個小時內點擊量達60餘萬次,一天內參與評論的人數達1萬餘人,表達了大眾對豎版中國地圖的歡迎和認可。同日,百度百科將 「豎版中國地圖」收入詞條,詳細介紹了豎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的簡介、出版意義、橫版與豎版地圖的區別等內容。

6月23日,新華社記者採訪雷宜遜,了解湖南地圖出版社豎版地圖的編制出版情況,並刊發新聞消息。央視CCTV13頻道共同關注、CCTV1頻道朝聞天下、CCTV4頻道今日亞洲、東方衛視、上海衛視等電視媒體, 《參考消息》 《環球時報》《中國國土資源報》《湖南日報》等平面媒體,新華網、鳳凰網、騰訊手機頻道、新浪網、中華網等各門戶網站都對豎版地圖做了大量的報導和轉發。

海外媒體也對豎版地圖十分關注,6月25日,路透社、美聯社、美國之音電臺網站、美國 《紐約時報》、美國 《華爾街日報》等發布相關報導;6月26日,法新社、菲律賓 《馬尼拉今日旗幟報》網站等發布相關報導。

雷宜遜說,豎版地圖能引起國內外這麼高的關注度,是他沒有想到的。湖南地圖出版社和雷宜遜成為了輿論的中心點。

不管是面對讚揚還是苛責,雷宜遜都表現的非常淡然。他說,出版豎版地圖不是為了出名,也不是為了獲利,只希望地圖給大家呈現出全面的中國疆域,能強化國人的海權意識。

「作為湖南地圖出版社的總編輯就要把地圖出版工作做好,出版豎版地圖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我的出發點是從國家利益出發的,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豎版地圖的出版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雷宜遜坦承,豎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能出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它總會和政治有所牽連。 「但這是我份內工作,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豎版地圖能利於國家,利於人民,我就非常欣慰了。」

附記:

湘大一直在我心中

文/雷宜遜

因為豎版地圖一事,我常常接到媒體的電話。能夠引起這麼大的熱議,是我沒有想到的。我現在幾乎都不接受採訪了,但當我聽說這次是來自湘潭大學的學弟學妹來做採訪時,我還是義無反顧地答應了。

1983年9月,是我第一次走進湘潭大學,成為了一名中文系的學生。那時對湘大的印象就是「黃土高坡」四個字,很多地方都長滿了荒草。但正是這樣一個非常艱苦的環境,更加激勵我和身邊的每一位同學發奮讀書。那時的湘大人都敢於吃苦,發憤圖強。當時學校圖書館有勤工儉學的崗位,我就常常在圖書館整理書籍、值班的時候看書。在湘大的七年,我幾乎讀完了圖書館裡的所有文科類相關書籍。知識能充實自己也能改變命運,特別是對每一個來自農村地區的學生來說,都是未來的機遇。

1987年,我從湘潭大學中文系畢業,考上了湘潭大學古代文學的碩士研究生,開始了我在湘大的第五個年頭。我依然保持著看書的好習慣,七年的湘大求學之路,對我最大的收穫便是積累了知識,塑造了個性。在湘大,我度過了最美好的七年青春,這已成為我一輩子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湘大對我的「恩賜」,不僅僅是個人的塑造,還給了我一生的幸福。我的夫人也是湘潭大學校友,曾在湘潭大學任教,女兒也是在湘潭大學出生。母校的情感是一生都難以忘懷,一直都縈繞在我的心頭。樸實、謙遜的湘大品質是我人生的精神財富,一直激勵著我勇往直前。

相關焦點

  • 豎版中國地圖正式發布 南海諸島不再用插圖表示
    6月23日,雷宜遜展示豎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  據新華網 記者日前在湖南地圖出版社了解到,其與湖北省測繪學會共同編制的豎版《世界地勢圖》、《世界知識地圖》,湖南地圖出版社獨立繪製的《中國地勢圖》、《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已得到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認可,獲得審圖號、書號,並正式出版發行。
  • 中國豎版地圖問世發行 南海諸島不再用插圖表示
    大幅面全開中國豎版地圖問世並發行   記者日前在湖南地圖出版社了解到,其與湖北省測繪學會共同編制的豎版《世界地勢圖》《世界知識地圖》,湖南地圖出版社獨立繪製的《中國地勢圖》《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地圖已得到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認可,獲得審圖號、書號,並正式出版發行。
  • 中國地圖豎起來了
    大幅面全開中國豎版地圖問世並發行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電記者日前在湖南地圖出版社了解到,其與湖北省測繪學會共同編制的豎版《世界地勢圖》、《世界知識地圖》,湖南地圖出版社獨立繪製的《中國地勢圖》、《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已得到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認可,獲得審圖號、書號,並正式出版發行。
  • 中國地圖由橫變豎:南海諸島首次全景展現
    原標題:中國地圖由橫變豎:南海諸島首次全景展現   6月23日,雷宜遜展示豎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   日前在湖南地圖出版社了解到,其與湖北省測繪學會共同編制的豎版《世界地勢圖》、《世界知識地圖》,湖南地圖出版社獨立繪製的《中國地勢圖》、《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已得到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認可,獲得審圖號、書號,並正式出版發行。   據湖南地圖出版社介紹,豎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是國內首創的大幅面全開豎版地圖。
  • 外交部:沒必要過多解讀豎版中國地圖(圖)
    中國豎版地圖問世  豎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  據新華社電記者日前在湖南地圖出版社了解到,其與湖北省測繪學會共同編制的豎版《世界地勢圖》、《世界知識地圖》,湖南地圖出版社獨立繪製的《中國地勢圖》、《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已得到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認可,獲得審圖號、書號,並正式出版發行。  據湖南地圖出版社介紹,豎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是國內首創的大幅面全開豎版地圖。
  • 中國地圖,豎版比橫版更優越
    不同於傳統的橫版地圖,豎版的中國地圖,能更直觀反映出我國地理疆域的真實狀況。其實,中國版圖的南北方向距離,比東西方向距離更長。中國領土的最南端不是海南島,而是已經接近赤道,位於熱帶的曾母暗沙附近,與馬來西亞隔海相望。
  • 橫版和豎版,哪種地圖更科學?
    橫版和豎版,哪種地圖更科學?新華社 圖       對於湖南地圖出版社出版的豎版《中國地圖》,華東師範大學地圖研究所唐曦副教授對澎湃記者表示,這可能跟我國當前強調海洋、領土權益和版圖意識有關,所以出版了這張南北狹長,把南海完整包括進來的豎版地圖。       「豎排版更多的是從政治和領土意識上來考慮。」
  • 郝曉光和他的豎版世界地圖令人耳目一新
    新近,湖南地圖出版社全國地圖編輯室分別出版了豎版《中國地勢圖》和豎版《世界地勢圖》,果然令人耳目一新。    中國地圖由橫改豎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著名地圖專家鄧吉芳說,常見的橫版中國地圖不是一張中國全圖,而是兩張局部圖的拼接。圖上將相當於中國大陸面積1/4的南海及南海諸島切下來,再將比例尺縮小一半,繪成一個小方塊,放在右下角。
  • 豎版世界地圖,看完你的世界被顛倒了嗎!?
    豎版的《世界知識地圖》是對傳統橫版《世界地圖》的一種突破,這意味著使用了400多年的橫版地圖不再「一統天下」,在地圖製圖領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克服了傳統世界地圖上南極洲和北冰洋變形極大的缺陷,同時對南北方向的闡述也更為直觀,藍色海域更為明晰。
  • 換個角度:豎版世界地圖出版
    《豎版世界地勢圖》。 這張《豎版世界地勢圖》只是郝曉光繪製的「三橫一豎」《系列世界地圖》中的南半球版。早在2002年8月,郝曉光的《系列世界地圖》就已經繪製完成,但直到今年9月才得以出版其中的一張豎版地圖(即南半球版),並且只能以地勢圖的形式出版。對此,郝曉光卻顯得特別淡然。「哥白尼手摸著散發著墨香、剛剛出版的《天體運行論》說:『我終於推動了地球。』然後就死了。
  • 看過豎版世界地圖嗎?美國在中國的北面,看著太不習慣了
    在2013年的9月份,我國出版了一個「豎版世界地圖」非常的有趣。乍一看這個豎版的世界地圖,頓時會讓人覺得「世界觀」盡毀。豎版世界地圖就是下面這樣子的。有沒有沒驚豔到呢?豎版世界地圖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在豎版的世界地圖上,美國的位置看上去位於中的北邊。最令人吃驚的是原來位於世界地圖下方的南極洲卻跑到了地圖的中間稍偏下方的位置上。
  • 中科院研究員郝曉光,為高中生講解豎版地圖,其中的奧秘
    近日,武漢市「院士專家進校園」科普報告會在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舉行,中科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第13次南極科考隊隊員郝曉光以《新編世界地圖——換個角度看世界》為題,給學生做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
  • 豎版世界地圖"改變"全球地理格局:美國在中國北面(圖)
    郝曉光主編繪製的豎版世界地圖(南半球版)。資料圖片郝曉光和他首次出版的新編世界地圖。資料圖片「錯了,美國在中國的北面,而不是東面。」臺上,專家正在介紹二代北鬥衛星系統的布局方案,同為演講嘉賓的郝曉光忽然站起來「糾正」。
  • 豎版世界地圖發行 展示世界海洋新形勢(圖)
    比如:北美洲加拿大的面積略大於中國,但圖上視覺看來加拿大比中國大得多;南極洲是比大洋洲略大的小洲,但圖上看到的南極洲比整個歐亞大陸還要大;北冰洋是世界上最小的洋,但看起來同太平洋相當。這種將球體投影在平面上產生的「合理」變形,在視覺上就顯得不合理了。
  • 人民日報:郝曉光的豎版世界地圖令全球驚訝
    郝曉光繪製的新版世界地圖,有東、西、南、北半球4個不同版本,改變「北鬥二代」設計覆蓋範圍的是北半球版。在這張地圖上,北冰洋成了中心,被北美洲和亞歐大陸上下環抱,「美國在中國的北邊」。  最別致的是南半球版。這是一張豎版地圖,印度洋位居中心,以往偏居南端、「被壓成橫條」的南極洲,得以「本來面目」示人,宛如一隻開屏的孔雀。
  • 豎版世界地圖發行 海洋紛爭熱點地區一覽無遺(圖)
    不久前,湖南地圖出版社編輯發行了豎版世界地圖,以嶄新的圖像展示了世界海洋新形勢,適應了當今世界海洋新潮流,有利於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和提高國民的海洋意識。這是中國地圖史上的重大變革,更是人們認識的革命、思維的革命。
  • 新豎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圖》《中國地形》推出
    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記者 吳晶晶)記者11日從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獲悉,全景展示中國陸海疆域的地圖——新編豎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圖》、《中國地形》近日由中國地圖出版集團推出。這套地圖首次將南海諸島與大陸同比例展示出來,為維護我國海洋權益提供了更直觀有力的證據。
  • 中科院研究員郝曉光為高中生講解豎版地圖的奧秘
    近日,武漢市「院士專家進校園」科普報告會在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舉行,中科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第13次南極科考隊隊員郝曉光以《新編世界地圖——換個角度看世界
  • 【文匯報】郝曉光 把世界地圖豎起來
    當記者結束採訪,走出位於武漢的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時,不由得想:我們生活中還有多少習以為常的「橫版世界地圖」也可以豎起來?   400多年前,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帶著一張世界地圖來到中國,在那張地圖上,中國被置於整個世界的極東一角,這使中國人的世界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豎版世界地圖啥樣?我國科學家繪製,美國跑到了我們北邊!
    目前世界上的地圖版本有兩種,一個是太平洋版的地圖,另一個則是以大西洋為中心的地圖,這兩個版本雖然中心不同,但是卻遵循了地圖的編制原則。豎版地圖在這兩幅地圖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地球表面的大致情況,各個大洲的地形和海洋的面積,這些都清晰的躍然於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