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曉光和他的豎版世界地圖令人耳目一新

2021-01-15 華夏經緯網

    新華網武漢8月12日電(記者方政軍)早在新千年到來的時候,記者就採訪過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郝曉光博士,當時他編制了一套豎版《系列世界地圖》,記者於2000年5月12日率先在新華社和《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後,專家認為從不同視角回答了人們觀察世界的不同答案。

    新近,湖南地圖出版社全國地圖編輯室分別出版了豎版《中國地勢圖》和豎版《世界地勢圖》,果然令人耳目一新。

    中國地圖由橫改豎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著名地圖專家鄧吉芳說,常見的橫版中國地圖不是一張中國全圖,而是兩張局部圖的拼接。圖上將相當於中國大陸面積1/4的南海及南海諸島切下來,再將比例尺縮小一半,繪成一個小方塊,放在右下角。這樣一來,一張完整的中國全圖就變成了兩個部分的拼接,製造了中國東西長、南北短的錯覺。」鄧吉芳說,這麼多年過去了,右下角貼小方塊的橫版中國地圖卻沒有變。豎版地圖後來在一些圖集中出現過,但未在專題地圖,或面向社會公眾的掛圖中出現過。

    今年1月,中國地圖出版社推出了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圖》,正式以豎版的形式和讀者見面。在這張豎版中國地圖上,首次將南海諸島與大陸同比例展示出來,在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南海諸島的主要島嶼、島礁以及與周邊島國、島嶼、島礁的地理位置關係,而不是擠在角上成為插圖。

    「豎版地圖出來後,很明顯南北更長,就給讀者一個更直觀的疆域概念和海權意識。不過,我們在出版的時候,在這張圖的基礎上又延展了一下。」鄧吉芳用手比劃著,在構圖上,把南北向拓寬,「雄雞的上身」不再頂著圖紙邊界,把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地理關係也展現出來。

    據介紹,湖南地圖出版社的這張豎版中國地圖在今年3月出版,當時印刷了2萬份,到7月份就賣斷貨了。讀者紛紛反饋說,「這樣的中國地圖看起來舒爽多了」。

    湖南地圖出版社佘世建先生為了說服郝博士時介紹,他們在2008年時編制了一本《中國海洋國土知識地圖集》,編輯這本圖集是為了反映國家在陸海疆域的主張,普及知識。這本書被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和外交部反覆審閱,兩年後終於獲得了出版資格。

    郝曉光主編的《系列世界地圖》一套為4版,東、西、南、北半球各一張,且三橫一豎,南半球版《世界地圖》是豎的。1958年5月出生的郝曉光,1982年畢業於同濟大學測繪專業,理學博士、博士後,中國第13次南極科考隊中山站越冬隊員,現任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湖北省測繪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測繪學會大地測量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學、地震學、地圖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研究,出版著作五部,發表論文120餘篇。

    談及創作的想法,快人快語的郝曉光說,亞太版(即東半球版,中國現行世界地圖)和歐美版(西半球版)的世界地圖一直是國際通用的兩個版本。然而,即使亞太版和歐美版結合起來,也並不能完全解決世界地圖上存在的問題。

    「設想一下,把一個籃球縱向剪開,你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把剪開的兩面平整地鋪在地板上。要想把一個球面變成平面,必須利用投影技術,但是投影是會帶來變形的,譬如,在中國現行世界地圖上,北極和南極地區被嚴重地變形了,北極點和南極點被拉成了一條線,我們無法看到一個客觀真實的南北極。」

    「亞太版和歐美版就好比籃球縱向剪開的兩面,其投影方法採用經線分割地球儀,地球是圓的,可以縱切,就可以橫切,可以經線分割,就可以緯線分割。」郝曉光認為,通行的世界地圖並非不可變更。在設計圖上,郝曉光幾易其稿,最終沿著北緯15°把地球儀切開,分成南北兩個半球,「把東西南北四張結合到一起,才是一種理想的世界圖景。」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執行主編單之薔曾專門撰文《新版世界地圖有哪些重要用途?》來闡述豎版世界地圖的應用與意義。他說,在南半球版世界地圖上,南極大陸及周邊地區變形最小,中國的3個南極科考站能夠在這張地圖上很準確地標註位置,這在傳統世界地圖上是做不到的。2004年中國第21次南極科考遠洋航行及2005年我國首次環球大洋科考,考察路線在傳統地圖上無法表示,而在南半球版的世界地圖上形成了一條完美的閉合曲線。2005年5月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這張航線圖,也將世界地圖(南半球版)展示在了億萬觀眾面前。

    更重要的改變是航線標示。北冰洋在過去的世界地圖上好像是地老天荒的世界邊緣,如今在北半球版的豎版世界地圖上,則成了被各國環繞的「地中海」。許多國家或城市隔著北冰洋遙遙相望,彼此的距離很近很近。而在傳統地圖上標示的航線,中國到歐美一律取道太平洋。2002年9月,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依據新編世界地圖北半球版,制定了通往美國的北冰洋航線。相比走太平洋距離近了約8000公裡,單程飛行比過去減少3個多小時。

    單之薔形象地描述,如果把飛機的航線換成飛彈飛行路線,新版世界地圖對中國的意義或許更好理解。在中國軍方北鬥衛星的北擴計劃中,按原計劃,北鬥衛星覆蓋的範圍在中國的北部終止於國界,在東部則伸入到太平洋。這是傳統世界地圖的「世界觀」在起作用,以為某國的飛彈是穿越太平洋而來。「郝曉光的新版世界地圖則告訴我們,某國的飛彈要來的話,應該是從北極上空來,因為這個距離最近。」

    受郝曉光新版世界地圖影響,北鬥衛星的覆蓋範圍由太平洋指向了北極。為此,軍方還給郝曉光回復了一封信,信中寫道,「新編《系列世界地圖》以獨特的視角,準確地表達了中國與世界的地理關係……為我國二代衛星導航系統研製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意見。」

    郝曉光告訴記者,「豎版《世界地勢圖》顛覆了人們慣有的橫向地圖思維框架,最重要的是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維方式。」他說,地圖雖是一張紙,但它卻給人灌輸一種看世界的框架和模式,仿佛世界就是地圖表現的那個樣子。很多地圖都是專業性非常強的,唯獨世界地圖不一樣,它是一個社會讀物,是普通大眾都會接觸到的事物。既然是大眾讀物,它的社會影響性就會大。比如青少年看到原來一張橫向的圖,現在變成4張這樣的世界地圖,他會想,原來世界地圖還可以這樣,這也許對他的思想會有所觸動。再比如一個化學家,看到世界地圖固定的版本都會變,會舉一反三地想:是不是在他的研究領域裡面也有傳統的東西需要去變革……在思維上引起變革,這就是最大的社會意義。

    湖南地圖出版社已出版的豎版《世界地勢圖》是郝曉光系列地圖4幅中的一幅(即南半球版)。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郝曉光的豎版世界地圖令全球驚訝
    南極洲被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亞這三塊大陸環抱,但在傳統的地圖上卻表現為平行關係。」郝曉光認為,既解決南極洲變形的問題,又讓大多數國家、大多數人都能接受,一張地圖是不夠的。  「有橫版地圖,就應該有豎版地圖,有東西半球版的世界地圖,就應該有南北半球版的世界地圖,否則不成體系,難以完整展現地球的面貌。」
  • 【文匯報】郝曉光 把世界地圖豎起來
    郝曉光說自己就像個「相聲演員」:「下面的聽眾都聽著我『抖包袱』——講豎版地圖的美和意義,感覺很新鮮,哈哈地笑,但這個包袱我已經說了一遍又一遍,早就膩了。」   這個有趣的說法,卻是豎版地圖艱難出生記的寫照。2002年,豎版世界地圖編制完成後,郝曉光就面對著一堵無形的高牆。
  • 中科院研究員郝曉光為高中生講解豎版地圖的奧秘
    近日,武漢市「院士專家進校園」科普報告會在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舉行,中科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第13次南極科考隊隊員郝曉光以《新編世界地圖——換個角度看世界
  • 中科院研究員郝曉光,為高中生講解豎版地圖,其中的奧秘
    近日,武漢市「院士專家進校園」科普報告會在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舉行,中科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第13次南極科考隊隊員郝曉光以《新編世界地圖——換個角度看世界》為題,給學生做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
  • 換個角度:豎版世界地圖出版
    郝曉光與他繪製的豎版世界地圖 作者:邱楊 王玄 由「橫」到「豎」的艱辛 今年55歲的郝曉光是中科院武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在他的辦公室裡,我們看到了這幅大名鼎鼎的
  • 豎版世界地圖"改變"全球地理格局:美國在中國北面(圖)
    郝曉光主編繪製的豎版世界地圖(南半球版)。資料圖片郝曉光和他首次出版的新編世界地圖。資料圖片「錯了,美國在中國的北面,而不是東面。」臺上,專家正在介紹二代北鬥衛星系統的布局方案,同為演講嘉賓的郝曉光忽然站起來「糾正」。
  • 豎版世界地圖顛覆你的世界觀
    只要你上過地理課,肯定知道世界地圖應該是什麼樣子。可我國發行了一種豎版世界地圖,七大洲、四大洋全都跑到了奇怪的位置,引發眾網友高呼「世界觀盡毀」!為什麼要把地圖做成這樣呢?《博物》為此採訪了該地圖主編、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郝曉光研究員。
  • 豎版世界地圖,看完你的世界被顛倒了嗎!?
    豎版的《世界知識地圖》是對傳統橫版《世界地圖》的一種突破,這意味著使用了400多年的橫版地圖不再「一統天下」,在地圖製圖領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克服了傳統世界地圖上南極洲和北冰洋變形極大的缺陷,同時對南北方向的闡述也更為直觀,藍色海域更為明晰。
  • 中國學者編新世界地圖 北京飛紐約縮短8千公裡
    世界地圖一般就一張,這組地圖共四張,東、西、南、北四個半球各一張;且三橫一豎,《南半球版世界地圖》是豎的。  郝曉光介紹,他沿緯線橫切描述南北半球的另外兩張世界地圖,於是世界地圖變成了四張,兩張沿經線豎切,兩張沿緯線橫切,東西南北最後構成一個整體。
  • 【地理視野】中國和美國之間隔著太平洋?不,是北冰洋,附地圖投影...
    2004年,中國第21次南極科考遠洋航行首次將豎版地圖作為指示圖,袁紹宏把豎版世界地圖帶到南極。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1997年,郝曉光參與中國第13次南極科考,與當時同在南極的袁紹宏認識。2006年《豎版世界地圖》還被國防科工委採用,作為軍事用圖。 由於全世界三分之二的陸地和五分之四的國家都位於北半球,這張地圖特別適合展現國際航線。今年3月24日《中國海洋報》在展現馬航失聯客機搜索航線示意圖時,就使用了郝曉光繪製的《豎版中國地圖》。
  • 【薦讀】世界地圖,我竟然被你「騙」了這麼多年!
    格陵蘭島VS印度  格陵蘭島面積:216萬平方公裡  印度面積:298萬平方公裡  數據上是差不多大,但是地圖上  ↓↓↓  除了上面說到的世界地圖外  在2013年9月  郝曉光博士主編的  豎版《世界地勢圖》發行
  • 邵留生 | 空白的地圖
    這天早上,我卻由世界地圖開啟漫遊世界模式,關心起俄羅斯的版圖來。這些地方與我有關嗎?沒有關係,可我實實在在由這些高緯度的地方,想到一種我從來沒有體驗過的冷,究竟要穿多少衣服才能抵擋我想像不出的寒冷?這裡的人們,究竟會怎樣度過寒冬?前些天,孩子問我有沒有真正見過雪。此刻在地圖面前,我見過的雪,只是白花花的幾朵棉花,隨意零散飄落在樹梢、瓦礫、路上,遠飄不出真正的冰天雪地。
  • 「凍」字裡的驚天秘密——再談豎版地圖
    豎版系列世界地圖 東西南北,也許只有擱在今天的麻將牌局上,才會有人操心。於他物曰凍。故月令曰:水始冰。地始凍。」這就是說,水凝結叫冰,地始寒叫凍,分得雖然很細膩,但都與冬有關。 惶惑之上的惶惑是,「東」竟然與「冬」同音。
  • 看過豎版世界地圖嗎?美國在中國的北面,看著太不習慣了
    地圖的上面是北極,下面是南極,左邊是西方,右邊是東方。這就是我們在地理課上最早接觸到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法則。在2013年的9月份,我國出版了一個「豎版世界地圖」非常的有趣。乍一看這個豎版的世界地圖,頓時會讓人覺得「世界觀」盡毀。豎版世界地圖就是下面這樣子的。有沒有沒驚豔到呢?
  • 豎版世界地圖發行 展示世界海洋新形勢(圖)
    另一個重大缺陷是橫版世界地圖上看不到南極、北極的地理概貌,這在當今世界各國十分關注南北兩極的主權爭端、經濟開發和科學研究的新情況下,是十分不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  豎版世界地圖  令海洋熱點一覽無遺  豎版世界地圖按照緯度線橫向分割地球,面目一新,雖然乍看之下感覺很不習慣,但其中隱含著新意,富有適應時代需求的創新性。
  • 橫版和豎版,哪種地圖更科學?
    橫版和豎版,哪種地圖更科學?新華社 圖       對於湖南地圖出版社出版的豎版《中國地圖》,華東師範大學地圖研究所唐曦副教授對澎湃記者表示,這可能跟我國當前強調海洋、領土權益和版圖意識有關,所以出版了這張南北狹長,把南海完整包括進來的豎版地圖。       「豎排版更多的是從政治和領土意識上來考慮。」
  • 豎版世界地圖發行 海洋紛爭熱點地區一覽無遺(圖)
    不久前,湖南地圖出版社編輯發行了豎版世界地圖,以嶄新的圖像展示了世界海洋新形勢,適應了當今世界海洋新潮流,有利於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和提高國民的海洋意識。這是中國地圖史上的重大變革,更是人們認識的革命、思維的革命。
  • 武漢專家挑戰傳統世界地圖 用緯線分割地球儀(圖)
    傳統世界地圖新版地圖南半球版荊楚網消息(楚天都市報)(記者宋效忠 實習生戴耿 通訊員時青)從北京飛抵紐約,最近的航線怎麼走?在傳統世界地圖上看,你很可能選擇飛越太平洋。但是,如果用武漢高工郝曉光研製的新版地圖,你會發現,從北京飛抵紐約,如果跨越北冰洋,航程比飛越太平洋要少3個多小時。昨從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傳出消息,該所研究員郝曉光編制的系列世界地圖(共4幅),打破傳統的以經線分割世界的製圖定式,分別以經線和緯線來「分割世界」。4幅世界地圖包括東半球版、西半球版、南半球版和北半球版。
  • 這個地圖搶了無印良品的風頭,榮膺設計界大獎
    將很多同樣的長方形不斷拼接,它就像是一個「無止盡版的世界地圖」。  中國學者的顛覆性構想:豎版地圖  實際上關於地圖設計領域的創新,並不只有這一種地圖作品,泰伯網此前曾報導,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郝曉光博士編制了一份豎版的世界地圖,打破人們數百年來的固定思維—— 在人們的認知中,中國與美國相隔太平洋遙遙相望,地圖版圖之上,美國在中國的東面。
  • 豎版世界地圖啥樣?我國科學家繪製,美國跑到了我們北邊!
    我們已經運送了數位太空人進入了宇宙,但普通人是沒有辦法做到的,我們想要認識地球,了解世界各個城市,只能通過地圖或者地球儀這兩種方式。現在也有很多人的家中仍然貼著世界地圖。目前世界上的地圖版本有兩種,一個是太平洋版的地圖,另一個則是以大西洋為中心的地圖,這兩個版本雖然中心不同,但是卻遵循了地圖的編制原則。豎版地圖在這兩幅地圖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地球表面的大致情況,各個大洲的地形和海洋的面積,這些都清晰的躍然於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