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運送了數位太空人進入了宇宙,但普通人是沒有辦法做到的,我們想要認識地球,了解世界各個城市,只能通過地圖或者地球儀這兩種方式。現在也有很多人的家中仍然貼著世界地圖。目前世界上的地圖版本有兩種,一個是太平洋版的地圖,另一個則是以大西洋為中心的地圖,這兩個版本雖然中心不同,但是卻遵循了地圖的編制原則。
豎版地圖
在這兩幅地圖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地球表面的大致情況,各個大洲的地形和海洋的面積,這些都清晰的躍然於紙上。在2013年的時候,我國也曾經出版過一幅地圖,這幅地圖是一個豎版的地圖,一經發行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與追捧,甚至刷新了人們的三觀,大家有沒有看過豎版的地圖呢?
這版地圖之所以引起人們的震驚,是因為各個大洲的位置竟然發生了變化。在這幅地圖上,美國跑到了我們的北邊,南極洲竟然跑到了地圖的中下方,澳大利亞也去到了地球的東邊。可以說這幅地圖與我們平常的認知是非常不同的,那這版地圖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
豎版地圖是怎樣產生的?
它是由中科院的研究員所繪製的,眾所周知地球是一個橢圓狀的球體,我們平常所看到的地圖是平面的,其實這是科學家利用了一條經線把地球切開,從而轉化到了平面上,這樣才可以把所有的景象都展現在人類眼前。在我們所熟知的傳統地圖中,各個大洲的分布都符合地球的情況。而這幅豎版地圖,卻是沿著北緯15度的緯線把地球橫著分開兩半,再把這樣的景象投到平面上的,與我們的習慣大相逕庭。
為何要製作豎版地圖?
大洲的位置變了,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再用傳統的方向去辨別地圖的位置了,我們要通過經緯線來判斷各個大洲。我們以中國為參照點,沿著這條緯線去看美國,它仍然在我們的西方,只不過這條緯線已經不是傳統的維度了,它已經變形得非常厲害了,我們也不能再用規則的眼光去看待它。很多網友在看到這幅豎版地圖後,都覺得認知被刷新了,根本就看不習慣,這樣的地圖製作出來真的會有人看嗎?
其實科學家之所以研製這幅豎版地圖,還是想要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地球。無論是橫版地圖還是豎版地圖,它們的繪製都遵循了地球的構造,只不過兩者的方式不同,所帶來的視覺體驗也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就覺得豎版地圖很有趣味性,值得研究,大家有沒有看過豎版地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