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普魯士統一德國後,為何法國再難是德國的對手?

2020-12-25 有知社

文|小河對岸

在西方歷史上,法國的形成比較早,至英法百年戰爭結束,統一的法蘭西民族國家得以形成。而法國也憑藉國家統一的優勢,而成為歐陸地區的長期霸主,創造著法蘭西的輝煌與傳奇。尤其在拿破崙時期,法國更是多次打敗反法同盟,一度建立以法國為中心的龐大帝國體系。

而德國(德意志)卻是歐洲最晚統一的大國,但自從1870年普魯士於色當戰役擊敗了法國,確立了自己的歐陸霸權之後,法國就再難是德國的對手。而為了抗衡德國,法國與世仇英國徹底走到了一起,做起了英國的跟隨。而憑法國自身的實力,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法國都不是德國的對手。那為何曾經打遍歐陸無敵手的法國,自德國統一之後,就徹底敗給了德國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其一,從國家的人口、疆域上來說。儘管普魯士統一的德國,並非整個德意志地區。但是,普魯士建立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卻已經是當時歐洲的領土第三大國(僅次於沙俄、奧匈)、人口第二大國(僅少於沙俄)。德國與法國的領土大致相當,但德國的人口卻法國多出一半。以1910年為例,德國有6500萬人口,而法國只有3900萬人口。人口數量是一個國家的實力基礎,而在這一點上,法國已遠不如德國。

其二,從工業經濟上來說。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德國是發展最為迅速的國家,一戰前的德國工業與經濟,趕超了法國與英國,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而在二戰前夕,也同樣如此,德國的工業與經濟也僅在美國與蘇聯之後,位居世界第三。與法國相比,德國的工業體系更為完善,規模也更大,而工業化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一個現代國家的軍事實力強弱。

其三,德國的普及教育與科技水平。德國(普魯士)是世界上最早實行普及教育的國家,在色當戰役中,普魯士挑落歐陸霸主--法國。而普魯士的總參謀長毛奇在戰後說道:普魯士的勝利,早就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決定了。

德國是當時最重視教育的國家,而在科技發明上,從德國統一到二戰結束,德國是科技發明最多的國家。而在這段時期,世界上最高端的學術刊物,都是要德語最先發表。雖然,法國的教育與科技也不弱,但與德國相比,還是有很大距離。

其四,德國繼承了普魯士的軍事傳統。在歐洲流傳著一句話,其他國家都是國家擁有軍隊,而普魯士卻是軍隊擁有國家。普魯士跟古希臘的斯巴達很相似,富有侵略擴張性,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普魯士(軍事貴族)都起到主導作為,普魯士有當時最為先進的軍事教育體系,軍隊紀律嚴明,裝備先進,是當時最有戰鬥力的軍隊,而德國繼承了普魯士的軍事傳統。普魯士也是德國專制主義與軍國主義的來源,因而,法國的戰爭動員能力與命令執行,都遠不如德國來得高效。

相關焦點

  • 普魯士本非德意志民族,為何卻能統一德國?
    1870年,又擊敗了企圖阻撓德意志統一的法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終於在1871年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的皇帝。跟英、法等老牌歐洲強國相比,德意志的統一顯得姍姍來遲,可誰也沒想到,此後的70年裡,這個年輕的帝國連續發動兩次世界大戰,深刻改變人類的歷史進程。
  • 法國BlaBlaCar收購德國競爭對手Carpooling.com
    法國拼車城際軟體BlaBlaCar今天宣布收購了它在德國最強大的競爭對手之一Carpooling.com,鞏固了它在歐洲城際拼車軟體中的領先地位。目前BlaBlaCar收購Carpooling.com的價格還不清楚。
  • 同為歐洲大國的德國與法國,為何在國家統一的道路上同道歧途?
    在此之間沒有任何一個王國有實力完全統一各邦,直到18世紀普魯士崛起德國統一才初露端倪,經1866年七星戰爭以及之後的反擊法國戰爭後,1871年德國最終人們不難發現,與1661年路易十四的「朕即國家」相比,德國的最終統一是在1871年威廉一世繼任德意志國皇帝,晚了法國210年,如果從瓦盧瓦王朝的弗朗索瓦一世(1515—1547)算起,則晚了三個世紀。同為歐洲大國的德法,民族成分相對單一的德意志為何在國家統一的道路上落後於多民族的法蘭西?
  • 為了打破維也納體系對法國的圍堵,拿破崙三世卻促成了德國的統一
    擊敗拿破崙後建立的維也納國際體系,其目的是為了限制法國。二戰擊敗德國建立的聯合國,其目的是為了限制德國(還有日本),而美國的地位與當年的大英帝國如出一轍。只不過四強的成員由英、普、奧、俄變成了美、蘇、英、中。
  • 為何德國能在統一後迅速崛起?對科教的重視值得中國學習
    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德國實現了國家的統一。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這是一個由27個邦國組成的聯邦國家,有54萬平方公裡土地,6500萬人口,其面積和人口都在西歐地區排名第一。帝國成立後,帝國境內的幣制、關稅、經濟法規、鐵路管理都得到了統一,使得廣闊的中歐地區出現了一個強大的統一市場,為德國的崛起提供了最基本的條件。
  • 為何統一德國的是普魯士,不是奧地利?
    1871年,普魯士擊敗法國並在凡爾賽宮鏡廳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國,至此德國才以統一的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而在此之前德意志只是一個地理名詞。回顧德國走向統一的歷程,很多人會對普魯士依仗武力強行揉合各邦的做法大加讚賞,但卻少有人會了解到本來有三套德國統一方案。
  • 德國統一已經三十年,為什麼德國GDP還沒有趕上日本?
    今年是德國統一三十周年。1990年10月,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宣布合併成為一個國家,長期處於分裂狀態的東德,西德終於重新回歸統一狀態。統一前西德有6400萬人,東德有1600萬人,統一後的德國人口接近8000萬人,已經遠遠超過英國,法國,成為歐盟內部最大的成員國。1990年,德國GDP為1.77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 普魯士:本非德意志,為什麼卻統一了德國?
    1866年,普魯士擊敗德意志民族內部的主要競爭對手奧地利。1870年,又擊敗了企圖阻撓德意志統一的法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終於在1871年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的皇帝。跟英、法等老牌歐洲強國相比,德意志的統一顯得姍姍來遲,可誰也沒想到,此後的70年裡,這個年輕的帝國連續發動兩次世界大戰,深刻改變人類的歷史進程。
  • 普魯士統一德國後,為啥沒有將德國改名?這個原因最重要!
    在德意志帝國帝國建立前,普魯士只是德意志聯邦中的一員,就如秦國曾經是周王朝的諸侯國一樣,但是普魯士統一德意志聯邦後,並沒有廢掉德意志的名字,而是建立了德意志帝國。為啥沒有將德國改名呢?這就要從德意志的歷史說起。
  • 東西德國為何能「統一」?這2個點缺一不可
    1945年4月30日,只聽「砰」的槍聲響徹整個德國總理府地堡,作為二戰始作俑者的希特勒在自己的住所結束了生命,而他這一槍不光了結了自己,德國本土也在槍聲後被迫「分裂」了。希特勒按照《克裡米亞聲明》和《波茨坦協定》的規定,作為對德國發動二戰的懲罰,二戰結束後德國本土將由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四國分區佔領。
  • 德國和奧地利難合併,是自己不願意,還是大國有顧慮?
    一戰時,德國和奧匈帝國結成了同盟,不過敗了。德國被限制的非常嚴重,奧匈帝國也解體了。不過在凡爾賽條約裡明確規定了德國和奧地利不能合併。希特勒上位後,把奧地利吞併了,把奧地利綁上了德國戰車,結果仍然敗了。這一次奧地利和德國一樣被分區佔領了。十年後,奧地利通過和美英蘇法四國籤訂合約才恢復奧地利的主權。不過在合約中對奧地利的規定是禁止從經濟和政治上同德國合併。
  • 德國和法國為何至今水火難容呢?根本原因只有六個字
    但是這個 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德國和法國,德國和法國為何總是相互爭鬥,至今都是水火難容呢?其實根本原因只有六個字。德國和法國那是歐洲的大國,也是歐洲的最主要相互為鄰的國家。而且歷史也基本接近,當年甚至是一個國家,那就是著名的法蘭克帝國,這個帝國最終因為皇權的分裂,一分為三,最終發展成為德國和法國,還有義大利。
  • 德國與法國,到底誰的實力最強?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實現兩德統一。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北約、申根公約、八國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
  • 德國統一後入侵中國,為什麼選擇了青島?
    德國在近代的統一挺晚了,19世紀中後期,普魯士通過幾場戰爭的勝利,才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這個時候世界幾乎被劃分完畢了,搶那些老牌帝國的殖民地幾乎不可能,唯一的機會就是與他們在虎口裡奪食。
  • 二戰期間,法國向德國投降,為何後來還能入聯合國五常
    ,為何後來還能入聯合國五常  就算在五常當中,法國也只是"看起來"弱,論綜合國力,英俄都不能穩壓法國一頭。而且,法國海軍的實力不下於英國,雖然被英國打殘了一部分。再加上法國廣大的海外殖民地基本上都沒有服從納粹。就當時的法國實力以及潛力來說,法國成為五常是完全沒問題的。
  • 歷史上的今天,德國被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德國又是如何統一的?
    西方盟國和蘇聯打敗納粹統治的德國後,德國被分割為四個佔領區,各個佔領區分別引進了各自不同的管理方式,追求各自不同的政治目標。但這種狀況並沒有持續多久。作為西方強國的美國、英國和法國從世界史的角度認識到,蘇聯正以一切努力推進社會主義制度。
  • 法國德國世仇,不也和解了?
    兩敗俱傷的世仇 二戰後的法國經濟可謂一塌塗地。二戰前的法國工業門類齊全、發展興旺,在歐洲是一流的工業強國。經歷了二戰的破壞加上德國在佔領期間的殘酷掠奪,法國經濟損失達14,000多億法郎,相當於戰前三年法國全部生產的總值。
  • 19世紀末德國強勢崛起,為何還是搞不過英國
    文/寂寞的紅酒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國,建立了德意志帝國。德國統一後,很快激發出巨大的潛力。當時正值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工業化浪潮中的德國突飛猛進,一躍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具備了挑戰英國的實力。
  • 歷史上,為何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由德國推動的?
    歷史上,為何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德國發起的?德國發起兩次世界大戰的詳細原因略有差別,但是主要原因都一樣:對當前世界格局和秩序的不滿。德國推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挑戰英法,希望獲得他們廣大的殖民地,獲取更多利益。
  • 法國和德國也開始亂了
    作者:滕飛審稿:淺夢馬克龍和默克爾怎麼也沒想到,在幾十萬印度農民攻佔印度首都之際,德國柏林和法國巴黎街頭,居然也陷入一片混亂。而無論是蘇格蘭堅持要搞獨立公投,黑人和白人在美國華盛頓街頭對峙,還是幾十萬名德國民眾「逼宮」默克爾,法國國內再次爆發「黃馬甲」抗議活動,這種種跡象都表明,馬克龍此前所發出的「西方霸權正在被終結」,確實不是空口無憑。在全球仍困於經濟凜冬、新冠疫情仍在歐美國家肆虐的情況下,西方國家的處境變得相當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