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寫真:臺北街頭邂逅「齊東詩舍」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10月9日電 題:臺北街頭邂逅「齊東詩舍」

  中新社記者 徐德金 黃少華

  記者從李國鼎故居出來時,天下起了小雨。趕去捷運站的路上,在一個「丁」字路口,遇到了「齊東詩舍」。

  這是臺北市濟南路2段25號,門口掛著「齊東詩舍」的牌子,門敞開著。進了大門,左右兩邊各一棟日式房子,朝著有燈光的右邊一棟推門進去。玄關處一工作人員馬上迎了上來,讓籤名,原來裡間正在舉行一個講座。

  果然與詩歌有關。隨手展開「齊東詩舍」簡介,一行大字跳入眼帘:詩的復興基地。

  工作人員以為記者是來聽詩歌講座的文學愛好者,又遞來一張文宣單,上面寫著:齊東的天空很新詩。

  講座的場所是日式「榻榻米」,十來個人席地而坐,聽臺灣一所大學名叫解昆樺的老師講「新詩維度:無聲畫,有聲詩」。原來,這是齊東詩舍在十月份每逢周六都要舉辦的講座之一。瀏覽其他三場講座的題目,有「手夢幻、寫實、冥想與遊戲的四重奏——現代詩創作經驗分享」、「尋找意象的截角」以及「詩、影、舞、劇——詩的多元穿越」。

  解昆樺老師在講「新詩維度」時用APP播放了梵谷的兩幅畫作。透過玻璃窗,外面的天空還在下雨,地上很溼。

  於是,記者現場約了「齊東詩舍」的研究助理蔡沛霖採訪。在會議室,蔡抱來一疊資料,都是關於「齊東詩舍」的。

  2009年,位於濟南路二段的幾棟日式房子修繕完畢後,時任臺灣「文化部長」的龍應臺將其命名為「齊東詩舍」,交由臺灣文學館進行管理與策劃展覽,同時推動「詩的復興」計劃。自2014年起連續三年推廣詩的創作交流。

  蔡沛霖說,從2014年至今,「齊東詩舍」已舉辦一百多場講座,鄭愁予、余光中、管管等著名詩人都在這裡授過課;前年和今年還先後舉辦了詩歌節,大陸來了好幾位詩人,有北島、芒克、姜濤等。

  「齊東詩舍」是在2014年7月31日正式開館並對外開放的。詩舍的兩棟房子,一棟用來進行詩歌交流研討、舉辦講座、研習班;另一棟用於詩歌展覽。比如,開館當日展出了臺灣文學館典藏詩人、作家的詩作手稿。

  「詩的復興」計劃內容還包括舉辦「詩的蓓蕾獎」、「詩的旅行」等活動,並得到一家民間企業的資金支持。龍應臺曾經期許,讓「齊東詩舍」「把詩從邊緣帶到中心」。

  周六下午的第二場是「現代詩研習班」,主講者是臺大教授廖鹹浩。他是臺灣知名詩人、評論家,擔任過臺大外文系主任、臺北市文化局局長。廖的研習班比較有吸引力,參與人數大約有三、四十人。

  畢竟,詩歌是非常小眾的。蔡沛霖說,「齊東詩舍」所要做的是進行詩歌的推廣,讓音樂、美術、戲劇、美食、旅行等等走進詩歌。他認為,多樣性才能讓民眾願意來,閱讀詩歌、欣賞詩歌、創作詩歌。不過,這位建築專業畢業的管理人員也坦承,詩歌更多是詩作者內心的傾訴。

  「齊東詩舍」自我標榜「詩歌文學的據點」,和它一樣,在臺北堅守文學理想的還有「紀州庵文學森林」、《文訊》雜誌等。文學界人士幾年前就曾不斷呼籲建設一座臺北文學館,但時至今日,依然無期。

  詩歌能否承載生活之沉重呢?相信在「齊東詩舍」開講座和研習班的詩人無法回答。在記者離開時,廖鹹浩還在講「扁平的磚瓦與立體的宮殿:詩的語言」。

  詩的語言非常奇妙。近日在捷運上,記者看到一首掛在車廂內題為《我的耳朵裡住著一隻貓》的詩,這隻貓「蜷伏於溫潤的耳蝸深處」、「噬咬我的耳膜」、「偵測我的睡意」。它被捷運列車乘載著穿過臺北市中心,從淡水到象山,試圖成為一隻讓大眾都喜愛閱讀的貓。

  在記者前往捷運站的路上,雨更大了,「我奔跑,想把騎樓通通連起來;騎樓中斷的地方,雨天就插進來」——這是臺灣另一位當代詩人的詩句——這裡的騎樓已然不是「藍星」詩社年代詩人們經常寫到的「新生南路」或「忠孝東路」。

  「齊東詩舍」離臺灣經濟奠基人、「科技教父」李國鼎故居僅一箭之遙,從泰安巷出來僅需一個拐彎便能抵達龍應臺曾努力打造的詩歌棲息地。

  但是,可能在雨天,才容易與詩歌邂逅吧。(完)

相關焦點

  • 臺北街頭邂逅「齊東詩舍」
    原標題:臺北街頭邂逅「齊東詩舍」   記者從李國鼎故居出來時,天下起了小雨。趕去捷運站的路上,在一個「丁」字路口,遇到了「齊東詩舍」。   這是臺北市濟南路2段25號,門口掛著「齊東詩舍」的牌子,門敞開著。進了大門,左右兩邊各一棟日式房子,朝著有燈光的右邊一棟推門進去。
  • 「齊東詩舍」讓中國文史「開了一樹」
    掩映在綠樹蔭下,位於臺北市濟南路二段25、27號的「齊東詩舍」顯得蒼老、安詳,喜鵲在枝頭「碎碎念」,枝頭在春風裡輕輕搖,春風在這新舊交錯的城市裡年復一年。  周末的「齊東詩舍」比平日要熱鬧些,因為按下工作暫停鍵的熱愛文學的普通人要來此赴一個特殊的約會。
  • 特寫:臺北的一座「詩舍」與一堂中國「文史課」
    新華社臺北3月25日電(記者陳鍵興、石龍洪)掩映在綠樹蔭下,位於臺北市濟南路二段25、27號的「齊東詩舍」顯得蒼老、安詳,喜鵲在枝頭「碎碎念」,枝頭在春風裡輕輕搖,春風在這新舊交錯的城市裡年復一年。3月25日,這是坐落於臺北市濟南路二段25、27號的「齊東詩舍」。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周末的「齊東詩舍」比平日要熱鬧些,因為按下工作暫停鍵的熱愛文學的普通人要來此赴一個特殊的約會。25日就有一場講座在此舉辦,主講者是臺灣著名戲曲學者曾永義,這堂課的題目是中國文史中的「四大美女」。
  • 臺灣寫真:臺北的煙火味
    臺灣寫真:臺北的煙火味 2019-05-06 16:04:13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攝   中新社臺北5月6日電 題:臺北的煙火味  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路梅  品味臺北,感受最深的不是信義商圈的流光溢彩,而是無處不在的煙火氣。  隨便推開一家連鎖便利店的門,立刻會被濃烈的「生活氣息」包圍。
  • 臺北寫真:街頭拼夢的「翻唱天王」江明學(圖)
    中新社臺北五月三日電 題:街頭拼夢的「翻唱天王」江明學  中新社記者 張量 董會峰  光影交錯,樂聲悠揚,臺北的夜晚十分迷人。在臺北街頭竟有如此唱功的藝人,不由引起記者的好奇。走近這位藝人自搭的歌篷,看到海報上寫著「最後收藏江明學聲音的機會」。——難道真的是那個只唱老歌的「翻唱天王」江明學?  於是,這次街頭偶遇讓記者專訪到了當年一曲《秋意上心頭》成名,卻歷經坎坷、浮沉藝海十幾年,如今成為臺灣第一個考取街頭藝人證的專業歌手——江明學。
  • 臺北寫真:在西門町感受臺北電影節(圖)
    臺北寫真:在西門町感受臺北電影節(圖) 2008年06月20日 22: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六月二十日,第十屆臺北電影節在歷史古蹟臺北「中山堂」光復廳開幕。電影節主辦方遴選臺灣電影「明日之星」亮相。
  • 臺灣寫真:華山,臺北正在興起的「文創勝地」
    臺灣寫真:華山,臺北正在興起的「文創勝地」     著名歌手周杰倫投資的一家餐廳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位於臺北忠孝東路與八德路口,園區範圍7.21公頃。其前身是創建於1914年的日本「芳釀社」,為當時臺灣最大酒廠之一。1987年,酒廠遷往林口,園區一度荒廢。世紀之交,在官方對舊空間再利用的過程中,這裡實現華麗轉身,以創意文化園區的新貌橫空出世,集公園綠地、創意設計商店、時尚美食、藝文展演場等於一身,受到青睞,聲名遠播。
  • 臺灣寫真:中元節街頭節味濃 臺北倡以米取代金紙
    中新社臺北9月5日電 題:中元節街頭節味濃 臺北倡「以米取代金紙」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邢利宇9月5日是農曆七月十五,是祭祀先人的中華傳統節日之一。走在臺北街頭,處處可見民眾臨街擺放祭祀品,點燃香火虔誠祭拜,隨後給先人焚燒紙錢,祈求風調雨順、家庭幸福,街頭節日氣氛非常濃厚。臺北計程車司機許文宗告訴記者,中元節在臺灣是一個很隆重的節日。民間有個說法,農曆七月是地府鬼門大開的時候,萬鬼都從陰間來到人間尋求供奉。普通百姓從七月一日開始就「禮敬亡靈」。中元節「拜鬼」,不但要祭拜故去的親人,而且也要顧及「孤魂野鬼」。
  • 臺灣寫真:踏訪臺北"上海街" 尋覓當年風華已不易
    臺灣寫真:踏訪臺北"上海街" 尋覓當年風華已不易 2008年06月01日 12: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位於臺北市衡陽路的「伍中行」,是臺北當地「老上海」雲集的南北貨商行。「伍中行」傳人周老闆介紹,該行販售臺灣特色的烏魚子、上海蘇式點心等已有七十多年的悠久歷史。
  • 臺灣寫真:海峽兩岸青少年臺北交流志工理念
    臺灣寫真
  • 臺灣寫真:考試季的臺北孔廟祈福禮
    臺灣寫真:考試季的臺北孔廟祈福禮 2014-06-21 14:00:4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臺北6月21日電 題:考試季的臺北孔廟祈福禮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劉舒凌  距離7月1日的大學指考(臺灣的大學入學考試)僅剩10天,臺北市明倫高中三年級的詹昀儒,趁21日這個星期六早晨,與五位同學一起來到臺北市孔廟祈福,希望如願考上理想的大學
  • 臺灣寫真:閒坐街頭看風景 臺北四平商業街見聞
    中新社臺北九月二日電(記者 陳立宇 黃少華)初到臺北,聽媒體朋友說,此間有一商業街,位於長春戲院後面,名「四平陽光商圈」,近年舊貌變新顏,已成上班族去處,頗有些特色,遂坐計程車前去走一遭。
  • 臺灣寫真:臺北最大夜市:色香味俱全的俗世繁華
    臺灣寫真:臺北最大夜市:色香味俱全的俗世繁華   中新社臺北9月24日電 題:臺北最大夜市:色香味俱全的俗世繁華  中新社記者 楊傑 陳立宇  華燈初上,臺北市最大的夜市——士林夜市就向八方來客敞開了懷抱,開始其日復一日、色香味俱全的繁華。
  • 臺北寫真:清明前夕體驗臺北掃墓公車(組圖)
    臺北寫真:清明前夕體驗臺北掃墓公車(組圖) 2008年03月29日 23: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3月29日,清明前的周六,臺北前往墓園掃墓的市民增多。圖為臺北富德公墓。
  • 臺灣寫真:在臺北「101」腳下感受眷村溫情(圖)
    臺灣寫真:在臺北「101」腳下感受眷村溫情(圖) 2008年06月15日 14: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北地標「一〇一」大樓腳下,保存有臺北地區最古老的眷村——四四南村。眷村是臺灣特色的社會生活形態之一,泛指1949年前後自大陸各地遷臺的軍公教人員聚集社區。
  • 臺灣寫真:端午「嘉年華」創意開場
    中新社臺北6月7日電 題:臺灣寫真:端午「嘉年華」創意開場中新社記者 歐陽開宇 劉舒凌雞蛋易碎,從高臺躍下還能完好無缺嗎?這是給臺北「高空立蛋挑戰賽」參與者出的難題。自我介紹為「氣球柯南」、在臺北小有名氣的街頭藝人馮朝漢,將雞蛋包裹於100多個氣球做成的一艘「龍船」中,名為「飛龍在天」。長條氣球編成「龍頭」翹起的鬍鬚、圓球組成「船身」,還有臺北市市長柯文哲的卡通造型立於「船」上。
  • 臺灣寫真:臺北醫學大學與大陸醫學交流「走高端」
    臺灣寫真:臺北醫學大學與大陸醫學交流「走高端」 2011年11月19日 13: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寫真:臺北咖啡香
    中新社臺北5月1日電 題:臺北咖啡香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路梅走在臺北的大街小巷,撲鼻的香氣常常不是來自美食,而是咖啡。臺北不僅咖啡館多,連鎖便利店也都提供現制咖啡飲品。臺灣財政部門日前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臺咖啡店有3800多家,其中臺北佔了四分之一,更創造出全臺46%的咖啡銷售額。臺北市大安區每平方公裡有18家咖啡館,是咖啡館密度最高的地方。
  • 臺灣寫真:在臺北老街感受「艋舺」情調
    中新社臺北10月7日電 題:在臺北老街感受「艋舺」情調  中新社記者 王健  近來臺灣鄉土影片《艋舺》在島內走熱,其主角阮經天也頗有問鼎金馬影帝之勢。位於臺北西側老城區淡水河畔的「艋舺」老街因此人氣躥升,更顯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