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會拼音嗎?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會說「孩子從3歲起就會了」,但是要是讓孩子把拼音組合起來,很多孩子就不會了。現在的家長都注重孩子的學前教育,其中拼音就是家長的首選。因為學習的前提就是讓孩子識字,拼音就是識字的基礎,所以家長們從小就開始教孩子學拼音。
什麼時候開始教孩子拼音呢?其實最好是在孩子7歲之前,因為7歲前是孩子「拼音認知」敏感期。首先大多數孩子到了3歲話已經說得很好了,能夠與家長正常的交流,這時候教孩子拼讀、認字對於孩子來說並不難。其次孩子的3-7歲這個階段,大腦的記憶能力特別強,這時候教孩子的東西,孩子學的會更快。
根據蒙臺梭利的觀點,孩子在3-7歲時,是認知符號、書寫和閱讀敏感期,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對認知符號,書寫符號(如:拼音、偏旁部首、文字)都很感興趣。因此,家長在孩子七歲前教孩子學拼音,會比其他年齡段效率更快。
雖然7歲前是教孩子拼音的最佳時期,但是家長實行起來卻很困難,因為讓孩子單個讀很容易,一旦把這些字母連在一起,孩子就不會拼了。例如容易搞混bo和po,er和re,pi和qi等等,教孩子讀拼音仿佛和拼音打了一場仗,讓家長都苦不堪言。
其實教孩子拼音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之所以孩子的拼音沒有什麼起色,可能是因為你平時用錯了方法。今天就教你3種趣味方法,讓孩子拼音學的快還記得牢。
1.把拼音字母和肢體動作結合
如果家長光讓孩子照著字母表拼讀,孩子肯定不願意學還記不住。因為這些字母在孩子的眼中就像符號一樣毫無規律。所以,我們在教孩子拼音時,不能光用這種枯燥的方式,家長可以搭配肢體動作。
例如教孩子讀「a」可以讓孩子用身體擺出字母a的樣子。還可以搭配手指學習拼音的方式。例如用手指做出字母「o」的形狀,這樣孩子就會覺得學習拼音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這種生動的方式更能加深孩子對字母的印象。
2.把拼音編成順口溜
記憶是要講究方法的,就像我們背英語單詞一樣,如果不會音標那麼英語單詞肯定拼不出來。我們在學習英語字母的時候,一般都是通過背英語字母歌的方式。「ABCDEFG」我們張口就能唱出來。這是因為字母歌順口,不用特殊記就能記住,同樣教孩子拼音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方法。
把拼音編成順口溜,例如:「張大嘴巴a a a,圓圓嘴巴o o o,扁扁嘴巴e e e翹起嘴巴uuu」。這樣的順口溜能讓孩子對拼音字母有更深的印象,改掉以往枯燥死記硬背的拼讀方式,順口溜法孩子輕鬆就能記住。
3.結合拼音故事書
大部分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在聽故事的時候,家長就可以利用孩子喜歡聽故事這一興趣,讓孩子學習拼音。有漢字的地方就有拼音,家長可以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把拼音中的字母變成故事的人物。例如有一個公主叫「a」,有一個王子叫「i」,王子和公主在一起相愛了,所以「ai」拼讀出來就念「愛」。這樣孩子就會對拼音字母感興趣。每一個字母家長都改編出一個故事,這樣的方式孩子會更願意學習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