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勝利

2020-12-20 黨史頻道

原標題: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勝利

  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屹立於江蘇省徐州市鳳凰山東麓,面東朝陽,氣勢恢宏。塔高38.15米,由塔帽、塔徽、塔身、塔基等幾個部分組成。上端粗獷有力的回形石刻花飾圍繞塔頂一周,正面鑲刻著五角星、兩支相交的步槍和松籽綢帶組成的塔徽,象徵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密切協同作戰,共同奪取勝利,烈士們的革命精神萬古長青及人民對淮海英烈的無限緬懷。塔身正面中部,鑲嵌著由毛澤東親筆題寫的塔名——「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九個鎦金大字。塔座正面雕刻著碑文。碑文如下: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八年十一月六日至翌年一月十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自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了偉大的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是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決戰勝利展開之際發動的……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毛澤東同志偉大軍事思想的光輝體現,是人民解放軍和廣大人民艱苦奮鬥、英勇善戰的結果。戰役中,參戰部隊全體指戰員敢於打大仗、打硬仗,不怕敵人的飛機、大炮、坦克、毒氣,冒風雪,涉冰河,架人橋,闖火陣,逐村逐屋激戰,一溝一堡爭奪,前赴後繼,奮不顧身,表現了一往無前,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被解放的蔣軍士兵,立即加入人民解放軍行列,控訴國民黨反動派罪行,調轉槍口,殺敵立功。華東、中原、華北地方黨政機關和廣大人民全力支援,要人有人,要糧有糧;二百萬民兵、民工,冒槍林彈雨,忍風雪饑寒,千裡遠徵,隨軍轉戰,對戰役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淮海戰役中,許多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女為人民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勳。烈士們的高風亮節激勵著我國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壯麗事業中奮勇前進!

  英雄們的偉大業績與日月爭輝!

  烈士們的革命精神萬古長青!

  碑文共700餘字,氣勢磅礴,鏗鏘有力,生動感人,書法遒勁,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與精神價值。

  毛澤東親筆題寫塔名

  為紀念淮海戰役的偉大勝利,弘揚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和英烈們的革命精神,1959年4月4日,國務院決定在江蘇省徐州市興建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同時興建淮海戰役紀念館。5月10日,由江蘇、山東、安徽、河南四省和南京、濟南兩大軍區共同組成的建塔委員會正式成立。隨後,建塔委員會向全國徵求建塔設計方案,最終以著名建築學家楊廷寶的設計方案為主,經過5次修改上報國務院審批。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鄧小平審閱並同意了設計方案,並轉請陳毅閱批。陳毅審閱並與劉伯承、李先念商討後,同意建塔設計方案,並在上報的「淮海戰役紀念塔」塔名中增加了「烈士」兩字,至此紀念塔規劃設計最終確定。

  1959年底,國家開始壓縮基建規模。紀念塔能否續建也提到議事日程。12月22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習仲勳就修建紀念塔問題向內務部轉達了意見,指出「淮海戰役紀念塔肯定應該修建」,同時要求「要把紀念塔擬修建的過程和必要報請中央的理由說一下」。在習仲勳等中央領導的關心下,紀念塔工程繼續進行。

  建塔委員會緊接著報請黨中央、請求毛澤東為紀念塔題字,1964年11月11日,建塔委員會收到內務部寄來的毛澤東親筆書寫的「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行草大字,有的字毛澤東還寫了幾遍,供建塔委員會遴選。碑文是在建塔委員會1963年1月11日上報的草稿基礎上,由時任副總參謀長張愛萍同原參戰的中原、華東野戰軍部隊和解放軍報社等單位共同研究修改,經陳毅潤筆後定稿,書法家蔣吟秋用隸書書寫而成。

  1965年11月6日,經過5年建設施工,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正式建成開放。

  深刻揭示勝利原因

  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碑文的主要內容概括為三個方面。

  首先,全面概述淮海戰役背景、戰役進程和歷史意義。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戰略決戰階段,解放軍以徐州為中心,對國民黨軍南線80萬主力發起的規模巨大的戰略決戰。歷經三個階段、66天的鏖戰,消滅了國民黨軍在南線的精銳兵團,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豫皖蘇廣大地區,造成了「飲馬長江、解放全國」的有利態勢。淮海戰役以其輝煌的戰績,同遼瀋、平津戰役一起,被譽為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決定了中國革命取得根本性的勝利。

  其次,深刻揭示淮海戰役勝利原因。淮海戰役的勝利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偉大勝利。人民軍隊在兵力、裝備均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創造了中外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樹立起了一座經典戰役豐碑。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戰爭的偉大勝利。人民群眾不惜傾家蕩產,全力以赴支援,為戰役勝利提供保障,展現了人民戰爭波瀾壯闊的宏偉場面。正如陳毅所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

  最後,熱情歌頌淮海英烈偉大業績。淮海戰役中,3.1萬多名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除去戰場休整時間,平均每天犧牲人數達700人,每2分鐘就有一位烈士犧牲在戰場。他們的英雄氣概與高尚品質,將與日月同輝,永遠激勵後人開創美好的未來。

  大力弘揚淮海戰役精神

  立足新時代,我們需要繼承發揚「聽黨指揮、依靠人民、團結協同、決戰決勝」的淮海戰役精神。

  聽黨指揮、信念堅定,是淮海戰役勝利的根本保證。萬山磅礴必有主峰,聽黨指揮是人民軍隊與生俱來的紅色基因。在這場規模空前的大決戰中,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堅決聽從黨中央和總前委的統一指揮,聞令而動、遵令而行、步調一致,充分展現了對黨忠誠和高度的組織紀律性。

  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是淮海戰役勝利的力量源泉。毛澤東曾經指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淮海戰役中軍隊打到哪裡,人民群眾就支援到哪裡,充分體現了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所具有的無窮無盡的力量,只有人民,才是革命戰爭勝利的源泉。

  團結協同、眾志成城,是淮海戰役勝利的重要前提。淮海戰役中,華東、中原野戰軍首次聯合作戰,參戰部隊多,隸屬不同指揮機構,在總前委的統一指揮調度下,兩大野戰軍從大局出發,同心協力,互相支援,充分發揚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形成了整體作戰的強大威力。

  一往無前、決戰決勝,是淮海戰役勝利的精神動力。淮海戰役中,面對兵力和武器都處於優勢的國民黨軍,解放軍廣大指戰員憑著一往無前的勇氣,與敵人比意志,比智慧,挑戰極限,與時間賽跑,彌補了在人數、武器方面的不足,為整個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相關焦點

  • 「小推車推出來的勝利」——紀念淮海戰役勝利70周年
    被人民解放軍團團包圍的國民黨軍杜聿明部,糧食燃料皆無,空投時斷時續,官兵怨聲載道。但杜聿明一度很不以為然,他訓斥部下,「我方時有空投,境況尚且如此,共軍別說飛機,連汽車都沒有,他們幾十萬大軍也要吃飯,包圍我軍,他們就能扛得住?」杜聿明錯得太厲害,人民解放軍確實沒有飛機,但他們,有人民的小推車。
  • 為什麼說淮海戰役是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大家都知道淮海戰役勝利後,陳毅曾深情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人民群眾從人力、物力等方面積極支援淮海戰場,正式在在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解放軍才最終打垮了國民黨軍隊,贏得了淮海戰役的勝利。
  • 來到南沙,他才真正明白「小推車」的含義
    陳毅元帥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初次聽到這句話,儘管對「推出來」的勝利很自豪,我卻並沒有太深的感受,直到軍校畢業來到南沙,才真正體會到「小推車」的深刻內涵,它推的不只是物資補給,更是軍民深情。請看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
  • 「小推車」見證大國力量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最近參觀了正在武漢舉行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抗疫專題展,「小推車」讓我印象深刻。 淮海戰役中,人民群眾用小推車向前線運送物資,形成滾滾支前洪流,保障部隊打勝仗。陳毅元帥曾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
  • 這輛小推車,從「菏」而來
    當時,解放區的人民群眾在共產黨的帶領下自發的使用自己家的小推車,幫助解放軍向前線運送糧食、棉被物資,甚至是幫助解放軍運輸武器和彈藥,因此出現了浩浩蕩蕩的小推車大軍,這一輛輛小推車為解放軍提供了強大的後勤保障,也正是淮海戰役勝利的關鍵因素之一。
  • 淮海戰役:被推車推出來的勝利,幾十萬推車曾如何起到關鍵作用?
    淮海戰役作為解放戰爭當中最為關鍵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的勝利也是體現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因為這場戰役同樣還有一個名稱:被小推車推出來的勝利,由此可見這場戰役當中小推車的作用之大,那麼當時的這幾十萬小推車是如何幫助解放軍取得戰爭勝利的?如此龐大的隊伍是如何合理安排的。
  • 升級版「小推車」再現徐州!
    庚子之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這是一場沒有旁觀者的全民行動,更是一場凝心聚力的人民戰爭。我們不禁回望,在江蘇徐州這片熱土上,人們永遠銘記——70多年前,「淮海戰役」取得了勝利,500多萬支前民工匯成一股股強大的「參戰力量」,在「人民戰爭」中築起「小推車精神」。
  • 江蘇代表團小組會議 婁勤儉:面向現代化共創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
    婁勤儉在發言時說,我們要深刻理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更加自覺踐行黨的為民服務宗旨。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誌,在於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心一意為群眾謀幸福,特別是在領導抗擊疫情過程中,不惜一切代價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我們踐行黨的宗旨做出了榜樣。
  • 幾十萬小推車如何決定了淮海戰役的勝負?
    華東野戰軍事後總結淮海戰役的勝利是「部隊打向前,小車推向前」的結果。那麼,小推車對戰役勝利的貢獻到底有多大? 實力對比 戰前,國民黨部隊共計約80萬人,其中包括「五大主力」的第5軍和第18軍,大部分是美械裝備。
  • 沂蒙遊記:在莒南縣農村,見到很多「久違」的小推車
    「淮海戰役是沂蒙老區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這句話,相信沂蒙地區的朋友,都耳熟能詳。小推車,是農業社會時代的主要運輸工具。過去,公路、鐵路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甚至馬車都不太多。在農村,多數人們運送東西,都是靠著人力小推車。
  • 蘇州小販擺攤遇潛規則:須購天價小推車交加盟費
    「潛規則」一:  要擺攤先購小推車  蘇州天價小推車最早是由留園街道的攤販揭露出來的。上個月底,攤販們反映街道城管要求統一購買便民小推車,價格在3300多元,如果不購買城管指定的小推車,就不能做生意了。
  • 蘇州小販擺攤須購小推車繳加盟費 兩區紀委調查
    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報導 近日,江蘇蘇州攤販直呼擺攤兒不容易,小推車一輛3300元,不買別想做生意,城管「傷不起」。目前,兩區的紀委和檢察院已經介入調查。  >>規定一擺攤須購小推車  蘇州天價小推車最早由留園街道的攤販揭露出來。
  • 蘇州擺攤兒"潛規則":加盟費小推車 攤販直呼"傷不起"
    中廣網北京3月4日消息(江蘇臺記者蘇龍)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江蘇蘇州擺攤兒不容易,小推車一臺3300元,不買,別想做生意。城管「潛規則」,讓攤販直喊「傷不起」。  「潛規則」一:要擺攤先購小推車 攤販稱價格高又難用  蘇州天價小推車最早是由留園街道的攤販揭露出來的。上個月底,攤販們反映街道城管要求統一購買便民小推車,價格在3千3百多元,如果不購買城管指定的小推車,就不能做生意了。
  • 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
    原標題: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 核心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黨同人民群眾聯繫問題是關係黨生死存亡的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
  • 湘鄉市舉行紀念紅軍長徵勝利群眾廣場舞展演活動
    5日,由湘鄉市委宣傳部主辦的「揚長徵精神 韻紅色文化 遊魅力湘鄉」大型群眾廣場舞展演活動在人民廣場舉行。 千餘群眾駐足欣賞。   紅網湘鄉市分站11月7日訊(分站記者 李文瓊)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
  • 沂南故事(10)家鄉的小推車中部
    女車夫我們的小推車最大的好處是能減輕負重。簍子放在車蓬子兩邊,前旁有車爬頭擋著,出溜不下去,但為防止側滑,得用拘繩(又叫剎車繩)系在車上。如果推兩個簍子,一根拘繩就夠用。放簍子前,拘繩先穿在車架子上,怎麼穿是有技巧的,後面套在車蓬子後擋,兩側從靠車軸方木的縫底下反掏上來,這樣放上簍子壓不著繩子,方便繩子調整抽動。
  • 蘇州擺攤須購買城管指定小推車 比市售價貴2300元
    江蘇蘇州擺攤兒不容易,小推車一臺3300元,不買,別想做生意。城管「潛規則」,讓攤販直喊「傷不起」。「潛規則」一:要擺攤先購小推車蘇州天價小推車最早是由留園街道的攤販揭露出來的。上個月底,攤販們反映街道城管要求統一購買便民小推車,價格在3300多元,如果不購買城管指定的小推車,就不能做生意了。
  • 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
    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打敗國內外敵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從勝利不斷走向勝利,始終如一靠的就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 高鐵輸送大批輕裝部隊,「小推車」的作用真不小
    這幾天,上士劉健負責用鏡頭記錄全旅移防的精彩瞬間。他梳理照片時發現,鏡頭裡忙碌的不僅有該旅官兵、駐地鐵路局軍代處官兵,還有不少地方人員。他感慨地說:「『小推車』又回來了,我們不是在孤軍奮戰!」劉健 攝中部戰區陸軍某旅上士劉健的移防鏡頭裡,不僅有駐地鐵路局軍代處的戰友,還有不少地方人員——部隊移防又見「小推車」■康克 範勇康 解放軍報記者 周遠凌晨5點的某高鐵站空曠寂寥,軍代處主任周凱忙碌的身影格外顯眼。再過幾個小時,中部戰區陸軍某旅數百名官兵將在這裡集結乘車,移防他處。儘管起了個大早,但周凱毫無倦意。
  • 流動攤位+固定集市,「媽媽的味道」小推車出發
    流動攤位+固定集市,「媽媽的味道」小推車出發 2020-07-21 2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