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導 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陶短房 王燕雲】不到半年時間,加拿大的房地產市場行情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被瑞銀集團稱為全球房地產最大泡沫的溫哥華,房市發生了「自由落體」;而在加國另一邊的多倫多,卻出現了「一房難求」「有價無市」的局面。一西一東,加拿大房市正經歷著「冰火兩重天」。
溫哥華「遇冷」,多倫多「火熱」
去年7月,溫哥華所在的卑詩省(BC省)政府突然宣布,自2016年8月2日起,「非居民」(指既不是加拿大公民也不是加拿大永久居民者)在該省購買房產,將額外徵收15%的房地產轉讓稅(PTT)。
這一措施在溫哥華立竿見影。實行PTT當月,大溫地產局區域內房屋銷售量同比下降26%。自去年8月至今,大溫哥華地區房地產價格雖並無太大下降,但成交量明顯萎縮。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1月份大溫哥華地區的房地產交易量同比大幅下跌了40%。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多倫多房地產市場的火暴。《多倫多星報》近日援引多倫多房地產委員會(TREB)基準指數稱,2017年1月多倫多房價同比漲幅高達22%,為770745加元/幢獨立屋;半獨立屋/城市屋漲幅更大,達26%-28%,公寓漲幅也高達14.5%。與此同時,各類住宅交易量達5188宗,同比上升11.8%。
據《環球時報》駐加拿大記者觀察,近來大多倫多地區房產價格一路飆升,不少人為買到好房子,甚至跳過驗房等原本必要的程序。TREB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多倫多地區房地產市場將維持強勁增長勢頭,增幅在10%-16%之間,獨立屋將成為需求量最大的品種。
漲跌原因各不同
溫哥華房價在PTT公布前的連番上漲,通常被認為是外來資本,尤其是中國「熱錢」大量湧入造成的。據加拿大國民銀行估算,2015年中國投資者共投入約127億加元(約合641億元人民幣)在溫哥華購買房產,佔當地房地產成交總額的1/3。
高達15%的PTT明顯讓外來資本剎住了車。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居外網數據顯示,去年12月,中國網站上溫哥華房產的搜索量同比下降37%。
一東一西,一漲一跌,且二者都是華人聚居的城市,這讓一些分析認為加拿大房市的震蕩是外來資本遷移的結果。
然而,TREB日前發布數據稱,外國購房者在多倫多所在的安大略省僅佔4.9%。加拿大廣播公司援引前TREB總裁、蘇富比房地產經紀人理察·席爾瓦的分析稱,兩座城市截然不同,「多倫多是外國人來賺錢的城市,溫哥華則是外國人來花錢的城市。來多倫多置業的外國人通常都是為了自己的業務而來,他們不可能去溫哥華」。據《環球時報》駐加拿大記者了解,在溫哥華置地的華人大多因為其舒適的居住環境,而多倫多因為聚集了加國大部分企業總部,就業機會更多,華人大多因工作原因在多倫多置業。
「Right At Home」房地產經紀人伊安·賽羅塔表示,多倫多地區是過去一年來加拿大就業機會增加最多的地區,而「周邊就業機會增長微乎其微」,這使得人們偏愛在多倫多買房。席爾瓦也認為,多倫多房價的上漲是工商業和教育繁榮發達的證明。
PTT副作用已經顯現
儘管PTT對溫哥華房市的降溫作用顯著,但當地政府已經體會到房市過冷可能帶來的副作用。
BC省經濟結構單一,房地產及上下遊產業對該省經濟至關重要。席爾瓦稱,不僅建築業,材料、裝修等各產業都已經受到巨大衝擊,就業機會和利潤大幅減少,當地經濟受到嚴重傷害。
或許意識到不能「矯枉過正」,BC省府已悄然開始補救:1月底,省長簡蕙芝宣布可能對在大溫哥華地區工作的外國買家「豁免PTT」。本月1日,省財政廳長麥德莊宣布,省府打算給已購房又即將獲得加拿大身份的外國買家退稅。麥德莊坦言,「已深切感受到」PTT對本省經濟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