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有些人發財了就出事?《易經》告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2020-12-13 東方文史

《易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引言:在戰場上,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告訴了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所追求,人生在世,我們要有自己所渴望的東西,這樣才能激勵著我們不斷的向前,努力的去奮鬥。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我們會遭遇很多的挫折,還有一些意外會悄然而至,我們沒有辦法去未雨綢繆,這些意外也讓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看著那些英年早逝的人我們倍感遺憾,看著那些官運亨通之人仕途戛然而止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有的人家裡面才剛剛蓋完房子就出了事情,難道一切在冥冥之中都有所安排嗎?今天我們就一起通過《易經》去找尋答案。

1.遭遇不幸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這些人之所以會遭遇不幸,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德不配位。我們不斷追尋的財富,地位還有智慧,在老祖宗的眼裡就是所謂的"物","物"也就是我們說的福報,一個人只有注重品德,才能夠引來福報,厚德方能承載萬物。人性都是善妒的,看到別人發財,仕途順利,家庭和美我們心裡難免會嫉妒,但是你有沒有換位思考一下,人家祖上是有多大的德行呢?《易經》裡面關於厚德載物這一觀點早就已經有了解答,一個人一旦德不配位,那麼必定會有災難。

錢有兇吉之分,車子,房子,名譽,地位這一切都是有吉兇的,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兇財呢?所謂兇財就是那些來歷不明的錢財,他們利用不仁不義的手段去獲取錢財,得到了全部都是兇。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們要本本分分的去掙錢,不要想著那些雞鳴狗盜的事情。

2.《易經》為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那些普通的勞動人民,他們靠著自己的汗水和力氣掙錢,雖然掙得不多,但是這些錢他們拿的心安理得,他們掙得是吉錢,是本分錢。大家有時間應該去清點一下自己的東西,有很多的東西都有吉兇之分,如果把那些兇的東西攥在自己的手裡面,那麼折損的就是自己的生命。

《易經》被稱作是六經之首,也深受廣大名家的支持,受《易經》感召的名家大師很多,他們橫跨各行各業,也是靠著從《易經》當中所汲取的智慧,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擁有了更加波瀾壯闊的人生。

如果你想要福報的話,你們就要修德,何謂修德,就是不斷的修正自己的德行,修德是人生最大的目標,這才是最大的成就。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修德呢?關於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去好好的參考一下《易經》當中的"履、謙、復、恆、損、益、困、井、巽卦"。

3.如何修德,《易經》告訴我們答案

履指的就是禮,我們應該懂禮知進退,清楚自己的定位,態度擺放端正;謙指的是謙虛,在待人接物方面我們一定要平易近人;復指的是復興,陰陽消長是自然規律,我們不能急於求成;恆指的是要有毅力,水滴石穿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損失有利於事物的發展,就像徵收賦稅,是有所損失,但是長遠看來是會得到吉利的;益要有尺度,這樣才能夠以小的代價去獲得更大的好處。

困即是挫折,即便處於困境之中也不要放棄,在困難的時候,我們依舊要保持快樂;井是做人的標尺,井養之道是做人的道德標準;巽卦是變通的技巧,我們一定要懂得變通,這並不是圓滑,而是圓通,是為人處世必須要掌握的。

總結:《易經》裡面的大道真的讓我們受益匪淺,我們為人處世一定要多多行善積德,這樣福報自然來。我們要對自己有所要求,謹言慎行,自求多福...孔子曾經說過: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意思就是如果上天能夠再讓我多活五年或者十年,或許我《易經》的研究就會有一個更加深層的領悟,之後的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了,可見《易經》對於為人處世、命運等各方面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易經》是傳統文化的綱要,是傳統文化的根。是我們理解傳統文化的基石。讀《易經》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把握自己的命運!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易經》可以告訴你,根據今時今日的條件,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每選對一次,成功機率放大10倍、20倍。

有人說古人的文言文晦澀難懂,一般人真看不懂,那這本白話文版本的《圖解易經》可以推薦給大家,這個版本不僅完整完整將原版的內容收錄進去,還將那些深奧的語言,用白話文講解,通俗易懂。

結合生活中的案例,更能讓人沉浸其中,看完之後,對於生活中的很多困惑也就豁然開朗。

這本《易經》只要69元,卻能讓你受益終生!點擊下方商品卡就可購買。

參考文獻《易經》

相關焦點

  • 易經:厚德載物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為什麼有些人發財了就出事?
    願意就四個字:德不配位……我們常說:財富,地位,智慧,早先的人們把他用一個統稱的詞:物。也就是說要有良好的品德才能引來福報。清華大學的校訓就有一詞叫:厚德載物。《易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 一天一個成語·德不配位.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德不配位【成語釋義】德不配位的意思是指,一個人自身的德行,無法與他所處的社會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其中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為《易經》裝上了翅膀,注釋了《十翼》,其中孔子在《周易·繫辭下》有「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經典)
    文/肥豬滿圈 有一句話很流行,我也常說,這句話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這句話出自《周易》,原文是: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這是《易經》上的一句話,道理非常之深刻,同時這基本也是人的一生絕對不能犯的3個錯誤。這3個錯誤,犯了哪一個,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為什麼有些官員一升官就得重病?為什麼有的人家裡剛蓋完房子,人就出車禍去世了?  為什麼?  就是四個字——「德不配位」。  厚,深厚的意思;  德,按照自然規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  載就是承載;  物,就是我們說的福報。  相反是那句話叫德不配位。  位就是我們的待遇,就是我們的德行不配我們的福報。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到底指什麼?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有所追求,或榮華富貴,或恬淡自由,或安於現狀,或奮鬥不止。但無論哪種人生,終極的希望一定是:平安、順利、沒有災殃。對於此問題的闡述、說法,中華典籍與民間諺語非常多,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有「厚德載物」、「以德服人」、「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 老祖宗講「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處世錦囊,都聽過懂的人卻不多
    民間俗語「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就是這樣一句處世錦囊,都聽過懂的人卻不多。從字面意思上去理解,說的是如果一個人的德行,與他的地位不匹配,那麼就一定會有災禍出現。雖然這句俗語看起來有一點迷信色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血淋淋的例子,這不得不讓人們相信這句俗語的威力。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好多人都只理解了一半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好多人都只理解了一半,這就是此文筆者要剝離的話題。許多人通常都只會這樣認為:如果是一個德行不好的人佔據了很高的位置,那麼就很容易會形成禍患。要知道:一個無德之人如果佔據了很高的位置,在這件事的對立面就必然會有一個有德之人佔據很低的位置。也就是說,不光是無德之人佔據了高位就叫是德不配位,如果是一個有德之人處於低位,這也可以說是德不配位。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為什麼是許可馨?
    不過已經不重要了。無論是不是他們。能夠養育出這樣一位恐龍巨嬰,又惹出天怨人怒的麻煩。做為許可馨父母,恐怕正躲在陰暗處瑟瑟發抖,連上吊的心都有了。有人說,許可馨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實在是高看她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是那些有高深學問,而且還要有很高的智商,把個人的利益算的比駱駝還大。比國家和他人的利益看的比針眼還小。
  • 古人講「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是否有道理?生活中不妨謹記
    一、「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的寓意《周易·繫辭下》記載:「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意思就是如果一個人的德行,和自己所處的地位不相匹配,必然會導致災難誕生。德行不好的人卻有尊貴的地位,力量太弱小但是卻身居要位,都不利於事情的發展。一個人的德行和他的地位不相匹配,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比如一張桌子只能夠承受20斤的重量,但是強行放置50斤以上的重物,桌子就會難以承受這種重力,最終就會被壓力徹底壓垮。所以對於一個人而言,也是同樣的道理。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人到中年,悟透2條道理,可以積德積福
    縱使是人生苦短,幾十個春秋彈指一揮間,但有些人卻能在有限的生命裡創造出非凡的功績,在歷史上留下隆重的一筆,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向前進步。人和人之間是有差異的,最終導致結果也不同: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易經》中的這2條「吉兆」,你若能悟透一條,也能大富大貴。人到中年,讀懂《易經》中的這2條「天機」,可以積德積福!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請收起「小幹部」的「大官威」丨閃電漫評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這句話在告誡我們:一個人的道德修養要配得上自己所處的位置,否則,德行淺薄卻佔據高位,智慧有限卻謀劃大事,力量不足卻肩挑重擔,這樣必然會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災禍」。「德不配位」是孔子對執政者選賢任能的警告,也是當下任用幹部時,防止「大官威」的無才無德「小幹部」上位必須要警惕的事情。
  • 易經:「厚德載物,德不配位,必有殃失」,值得深思的為人處世之道
    易經:"厚德載物,福祿在上;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值得深思的為人處世之道「厚德載物,福祿在上;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易經》裡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一個人只有順應事物發展規律工作學習生活才能承載萬物,獲得富貴福祿,若是德行不配我們的福報,則災殃就來了
  • 羅志祥私生活混亂值得每個人反思—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易經有云「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意思是說,一個人的身上的德行和位置不匹配,肯定災禍降臨;德行不行卻位置尊貴,智慧不夠卻想圖謀大事,能力不足卻委任重要事務,很少有可以達成的。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看王熙鳳管理榮國府,為什麼註定會失敗
    究其原因,還在於王熙鳳的管理能力有被誇大的地方。她有能力不假。卻不是頂尖管理人才。與賈母和賈探春比,大有不如。其實從王熙鳳管家也能看出來,她有很多問題。第一,王熙鳳管理沒有歸屬感。王熙鳳不過借調到王夫人家,一則管家,二則替賈赦邢夫人伺候賈母。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深刻)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易經忠告:一個人發財前會有3個現象,中一個,好運就要來到
    在《易經》中提到:人發財前,一般會出現3個「徵兆」,中一個,就要恭喜你,好運就要到了。順不驕王陽明曾說:「人生大病,只一傲字。」人常常在獲得小小的成就後容易得意忘形,卻忘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所以,題目的結果就是被重新打回底層。《周易》「謙卦」有言:「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由此可見,無論是誰,處於什麼樣的社會地位,都要懂得謙虛。
  • 你知道「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的真正含義嗎?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徵,為什麼我們越來越發展,越來越有錢,卻感覺越來越不踏實,幸福感越來越低呢?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了一個字「德」。在以前,缺德的人為人所不齒,常常受到人們的唾罵,做父母的也抬不起頭來,而現在缺德似乎成了一個普遍現象,原因很簡單,理由也特別充分:大家都是這麼幹的,為什麼我不可以?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實力不足就算巧合當上領導,也很快被拉下臺
    子南回答說:我不足以承擔國家重任,請您還是改變主意,您的夫人在堂上,卿、大夫、士在下邊,這樣任命將有辱君命。【解析】子南是衛靈公的幼子,衛靈公因為沒有嫡子,所以跟子南說要立他為繼承人,而子南卻堅決推辭不接受,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辭,就是不肯接受。
  • 「德不配位」與「厚德載物」
    正念思維「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源自《朱子治家格言》,講的是倫理綱常,道德修養,善惡禍福。大意就是指自己應該守本分,不要過於奢求。引申為即使獲得榮譽和報酬,也要使自己的所得與付出和地位相稱,而不應該不勞而獲,指望天上掉餡餅。這與「厚德載物」是同理同義。
  • 易經告誡: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越有本事,越要隱藏自己
    《易經》64卦中,有既能帶來吉,又能帶來利的卦,那就是謙卦。世俗的人喜歡追求盈滿。然而,《易經》的法則是,事情是物極必反。日中則昃,月盈則虧。任何人和事物,一旦盈滿,就會開始逆轉為衰敗,即所謂的盛極而衰。因此,古人忌諱滿。《道德經》老子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