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引言:在戰場上,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告訴了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所追求,人生在世,我們要有自己所渴望的東西,這樣才能激勵著我們不斷的向前,努力的去奮鬥。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我們會遭遇很多的挫折,還有一些意外會悄然而至,我們沒有辦法去未雨綢繆,這些意外也讓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看著那些英年早逝的人我們倍感遺憾,看著那些官運亨通之人仕途戛然而止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有的人家裡面才剛剛蓋完房子就出了事情,難道一切在冥冥之中都有所安排嗎?今天我們就一起通過《易經》去找尋答案。
1.遭遇不幸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這些人之所以會遭遇不幸,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德不配位。我們不斷追尋的財富,地位還有智慧,在老祖宗的眼裡就是所謂的"物","物"也就是我們說的福報,一個人只有注重品德,才能夠引來福報,厚德方能承載萬物。人性都是善妒的,看到別人發財,仕途順利,家庭和美我們心裡難免會嫉妒,但是你有沒有換位思考一下,人家祖上是有多大的德行呢?《易經》裡面關於厚德載物這一觀點早就已經有了解答,一個人一旦德不配位,那麼必定會有災難。
錢有兇吉之分,車子,房子,名譽,地位這一切都是有吉兇的,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兇財呢?所謂兇財就是那些來歷不明的錢財,他們利用不仁不義的手段去獲取錢財,得到了全部都是兇。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們要本本分分的去掙錢,不要想著那些雞鳴狗盜的事情。
2.《易經》為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那些普通的勞動人民,他們靠著自己的汗水和力氣掙錢,雖然掙得不多,但是這些錢他們拿的心安理得,他們掙得是吉錢,是本分錢。大家有時間應該去清點一下自己的東西,有很多的東西都有吉兇之分,如果把那些兇的東西攥在自己的手裡面,那麼折損的就是自己的生命。
《易經》被稱作是六經之首,也深受廣大名家的支持,受《易經》感召的名家大師很多,他們橫跨各行各業,也是靠著從《易經》當中所汲取的智慧,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擁有了更加波瀾壯闊的人生。
如果你想要福報的話,你們就要修德,何謂修德,就是不斷的修正自己的德行,修德是人生最大的目標,這才是最大的成就。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修德呢?關於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去好好的參考一下《易經》當中的"履、謙、復、恆、損、益、困、井、巽卦"。
3.如何修德,《易經》告訴我們答案
履指的就是禮,我們應該懂禮知進退,清楚自己的定位,態度擺放端正;謙指的是謙虛,在待人接物方面我們一定要平易近人;復指的是復興,陰陽消長是自然規律,我們不能急於求成;恆指的是要有毅力,水滴石穿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損失有利於事物的發展,就像徵收賦稅,是有所損失,但是長遠看來是會得到吉利的;益要有尺度,這樣才能夠以小的代價去獲得更大的好處。
困即是挫折,即便處於困境之中也不要放棄,在困難的時候,我們依舊要保持快樂;井是做人的標尺,井養之道是做人的道德標準;巽卦是變通的技巧,我們一定要懂得變通,這並不是圓滑,而是圓通,是為人處世必須要掌握的。
總結:《易經》裡面的大道真的讓我們受益匪淺,我們為人處世一定要多多行善積德,這樣福報自然來。我們要對自己有所要求,謹言慎行,自求多福...孔子曾經說過: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意思就是如果上天能夠再讓我多活五年或者十年,或許我《易經》的研究就會有一個更加深層的領悟,之後的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了,可見《易經》對於為人處世、命運等各方面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易經》是傳統文化的綱要,是傳統文化的根。是我們理解傳統文化的基石。讀《易經》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把握自己的命運!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易經》可以告訴你,根據今時今日的條件,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每選對一次,成功機率放大10倍、20倍。
有人說古人的文言文晦澀難懂,一般人真看不懂,那這本白話文版本的《圖解易經》可以推薦給大家,這個版本不僅完整完整將原版的內容收錄進去,還將那些深奧的語言,用白話文講解,通俗易懂。
結合生活中的案例,更能讓人沉浸其中,看完之後,對於生活中的很多困惑也就豁然開朗。
這本《易經》只要69元,卻能讓你受益終生!點擊下方商品卡就可購買。
參考文獻《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