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配位」與「厚德載物」

2020-12-15 和訊科技

  正念思維「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源自《朱子治家格言》,講的是倫理綱常,道德修養,善惡禍福。大意就是指自己應該守本分,不要過於奢求。引申為即使獲得榮譽和報酬,也要使自己的所得與付出和地位相稱,而不應該不勞而獲,指望天上掉餡餅。這與「厚德載物」是同理同義。

  雖然帶有封建社會的教化、禮制和為統治者服務的意思,但仔細琢磨也有科學的道理在裡頭,即使是在科學高度發達和昌明的當今時代,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因為無論是自然科學的物質和能量守恆原理,還是經濟學的投入產出原理,無論什麼系統都要有輸入才能輸出,沒有投入的所得是不可持續的。天上掉餡餅的事兒有時也許會發生,但餡餅的背後往往是陷阱,即使沒有陷阱,也總是來得快去的也快,不會長久。不僅財物所得如此,一般的得失大體也遵循這樣的規律。如果身居高位卻沒有德性,恐怕不見得就是好事,可能緊接著就是災殃。

  我覺得把這種思維稱為科學原理和科學思維的古代描述也未嘗不可。從經濟學的投入產出基本原理看,德位相配應該是天經地義的。從熱力學第二定律在社會系統中的反應來看,德不配位,必然有別人的犧牲,就難免有怨氣甚至是怨恨,遲早會反應和體現出來,可能就會追索責任。因此,一定程度上看,德位相配也是一種科學的規律。它與信仰領域的所謂因果報應有著重要區別,也是教育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重要思想。所謂不勞動者不得食,除去道德層面的必要憐憫和人道主義援助的考慮,這是任何社會型態的基本特徵和要求,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更需要遵循。

  無論是做生意、做學問,還是做管理,道理都一樣。中國傳統文化歷來強調本分做人,踏實做事,其中包含的道理也無非是教育人們,不要貪圖便宜,否則就會得小便宜吃大虧。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經常被「折扣」、「買一送一」等蒙蔽而花成千上萬的冤枉錢,買一些沒有效果、不需要或暫時用不著的東西,買的時候覺得「划算」,過後又後悔不迭。 當然,這種貪小便宜吃大虧的行為還無關緊要,無非就是損失一些錢。但有的時候尤其是為了升官發財不擇手段的獲得,則可能導致牢獄之災,甚至折壽丟命。

  讓自己配得上所得,看起來好像有點太小題大作,尤其是對於那些佔點小便宜的人來說,覺得傻帽才會去想值不值的問題。他們甚至認為,做生意、辦企業追求的就是利益,必須是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回報,才算有效率,才是經濟發展的規律。如果用道德理性來判斷價值理性,那就是慈善,而不是經濟。誠如此,則欺詐、行騙、盜竊行為就會把市場搞得烏煙瘴氣,而坑蒙拐騙也會人人自危,從社會整體上來說就會進入互害模式。這樣,其實對每個人都是不利的。

  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遵循民主、法制、誠信、公平等價值理念,這些是市場經濟的文化基礎,也是市場經濟體制的支柱,沒有這些基礎建設和原則保證,市場經濟很難健康發展。從物質循環的角度看,社會運行講究效率和平衡,遵循物質不滅、能量守恆定律;也就是想獲得,就要投入要付出,不管是物質投入還是精力和智力投入。投入也有正能量和負能量之分,負能量的投入,比如坑蒙拐騙偷,雖也可暫時獲得成功,最終社會規律會進行調節,使之回歸正常。

  從價值循環的角度來看,無論個人還是社會,需要遵循個體價值、集體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互相轉化和平衡;個人獲得越多,越需要照顧集體利益。這是因為,社會是一個系統,你個人跟你周圍組成一個相互作用的系統,如果你只獲取不貢獻,就可能阻斷物質、信息和能量流,那麼,你這個子系統就可能失去活力,甚至難以生存。在古代,富裕起來的人,往往回報鄉裡,積極進行架橋修路,就是這個道理。雖然現在的很多公益事業或基礎設施,已經由政府通過收稅的方式進行統一平衡和調節,但是,如果你能夠拿出來部分財富做公益,也會增加福報,保障你的系統安全運行。這也就是西方富豪樂於把大部分財富捐贈出來,或者設立基金的原因(有人認為西方的高額遺贈稅是原因之一,我不否認。且一定程度上對我們有啟示)

  個體自身也存在物質和精神的相互作用,即物質到一定程度需要轉化為精神,才能真正幸福,才能配得上自己所得。我曾經在一篇題為《如何獲得真正幸福》的短文中,論證了物質與精神相互轉化的原理及其對於保持個人內心平和、幸福、健康的重要性。有人錯誤地理解物質與精神的相互作用,認為有錢以後,用金錢鋪路,買個官位,做個紅頂商人,可以起到相互促進的目的,實現良性循環。從現實中看,這種情況不少,也確實為一些人所推崇,但是,如果缺失德性,既使有了位也未必不是禍事。所以,物質豐富以後,通過幫助別人,甚至是簡單的贈與而獲得快樂;或者通過提高自身修養,為更多人付出而獲得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作者系中國科普研究所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易經:厚德載物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為什麼有些人發財了就出事?
    願意就四個字:德不配位……我們常說:財富,地位,智慧,早先的人們把他用一個統稱的詞:物。也就是說要有良好的品德才能引來福報。清華大學的校訓就有一詞叫:厚德載物。《易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我們所有的財富、智慧,我們的一切,老祖宗用一個字來代表叫物。  這就是清華大學的校訓—「厚德載物」。  厚,深厚的意思;  德,按照自然規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  載就是承載;  物,就是我們說的福報。  相反是那句話叫德不配位。  位就是我們的待遇,就是我們的德行不配我們的福報。
  • 易經:「厚德載物,德不配位,必有殃失」,值得深思的為人處世之道
    易經:"厚德載物,福祿在上;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值得深思的為人處世之道「厚德載物,福祿在上;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易經》裡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一個人只有順應事物發展規律工作學習生活才能承載萬物,獲得富貴福祿,若是德行不配我們的福報,則災殃就來了
  • 老祖宗講「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處世錦囊,都聽過懂的人卻不多
    清華大學校訓,也以這句話為思想核心,總結出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八個字。就是想要培養擁有「厚德」的學子,將來可以回報社會和家庭。第一、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古人對有厚德的君子非常推崇,而對寡義和沒有德行之人特別痛恨。
  • 什麼叫德不配位?何為厚德載物?身邊事物現象是最好的解釋
    《周易》寫道:「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當厚德載物。」何為厚德載物?我們先讀一讀下面這個故事:一位父親帶著15歲的兒子受邀參會。一路上,兒神色焦慮忐忑。父親察覺後問其原因。兒子回答道:爸爸,只是有點不安。」
  • 古人講「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是否有道理?生活中不妨謹記
    很多大學的校訓都寫著「厚德載物」,「厚」是指深刻厚重的意思,也有凝重、博大之意;「德」這是指一個人的道德品行,包括如何去生活、為人處事和去面對不同的人和事;「載」也就是繼承和發展的意思,也指對某一種思想的傳承;「厚德載物」中的「物」就是我們所說的物質生活,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福報。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經典)
    文/肥豬滿圈 有一句話很流行,我也常說,這句話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這句話出自《周易》,原文是: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這是《易經》上的一句話,道理非常之深刻,同時這基本也是人的一生絕對不能犯的3個錯誤。這3個錯誤,犯了哪一個,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到底指什麼?
    對於此問題的闡述、說法,中華典籍與民間諺語非常多,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有「厚德載物」、「以德服人」、「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幾乎所有的論點,都會把德行與命運好歹興衰聯繫在一起。《周易·繫辭下》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深刻)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德不配位
    德不配位電影、電視劇的播出,會帶動小說的發行,就像錢鍾書先生的小說《圍城》,是通過電視劇的播出,帶動小說的熱銷,其中很多經典雋永語言深深印在讀者腦海中。看過一本書寫到:戰國時期的思維模式與現在一樣。一個時期對歷史人物的塑造都各不相同,記得批林批孔的時代,法家韓非是正面形象,秦始皇是正面形象,六國貴族都是被鎮壓的反面形象,李斯是一個小丑形象,害死法家韓非,現在給之的結論為德不配位,似乎每次政治鬥爭都使用借古諷今的手段。現在看來,從局外人的角度看看歷史,每個歷史人物都有局限性,就像李斯,總諷刺呂不韋是商賈出身,眼界短淺,只知道自己撈權回本。
  • 「厚德載物」新解
    厚德載物,語出《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之一。新解如下:一、「德」為何物?當今最基本的「德」就是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2001年9月20日印發實施)。宋代理學家、思想家朱熹總結出來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世稱「朱子八德」,是儒學的精髓,是古時做人的基本道德。
  • 蔡英文連任後談話引爭議,被批德不配位,仁不配位,智不配位
    蔡英文連任後談話引爭議,被批"德不配位,仁不配位,智不配位蔡英文總統最近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中繼續鼓吹"臺獨"。眾所周知臺灣是中國追求統一最敏感的問題。在臺灣問題上,大陸堅持"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立場不動搖,而現在蔡英文卻錯誤估計了兩岸的形勢發展,加快了兩岸的對立和對抗如果兩岸關係繼續發生惡化的話,將有可能發生兩岸軍事衝突,那麼不排除大陸發生"武統"解決問題。這樣會使得兩岸仇恨更加加深。蔡英文認為即使大陸拿下臺灣,臺灣的這次選舉當中近9成支持了蔡英文,這些人的"臺獨"會讓大陸很難治理臺灣。
  • 一天一個成語·德不配位.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德不配位【成語釋義】德不配位的意思是指,一個人自身的德行,無法與他所處的社會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其中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為《易經》裝上了翅膀,注釋了《十翼》,其中孔子在《周易·繫辭下》有「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 厚德載物的真正涵義
    很多人的辦公室裡都掛著厚德載物四個字,其實大部分人並不了解其中的內涵,這四個字是一句警告或者是警示語,東方的智慧告訴我們,你所獲得的每一分錢,與你的品德你付出的汗水和能力,始終是保持平衡的。即使你不做天道也會替你去做,但有一種情形,特別要提示,如果你接的所謂的快錢,或者是暴富超過了你的品德,你的德行沒有提高,而且金錢還留下來了,這個時候損傷的就不是你的德,而是你的身,德不配位必有栽秧。 所以這個時候錢沒了,反而是件好事。只 有德行美好的人,才能真正駕馭財富,其他的都是過路財神。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好多人都只理解了一半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好多人都只理解了一半,這就是此文筆者要剝離的話題。許多人通常都只會這樣認為:如果是一個德行不好的人佔據了很高的位置,那麼就很容易會形成禍患。要知道:一個無德之人如果佔據了很高的位置,在這件事的對立面就必然會有一個有德之人佔據很低的位置。也就是說,不光是無德之人佔據了高位就叫是德不配位,如果是一個有德之人處於低位,這也可以說是德不配位。
  • 德不配位、仁不配位、智不配位!蔡英文吹起「求戰」號角!
    蔡英文在會中表示,在2020選舉中,她雖然得到817萬票的支持,但臺灣民眾投票有很多原因,有的當然是死忠的支持者,也有很多是對未來懷抱著期待的年輕人,當然也有只是因為不喜歡對手,選擇投票給我們 。時間回溯到11日晚間,在發表勝選感言時,蔡英文也曾拋出類似的論調。
  • 《易經》告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這些人之所以會遭遇不幸,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德不配位。我們不斷追尋的財富,地位還有智慧,在老祖宗的眼裡就是所謂的"物","物"也就是我們說的福報,一個人只有注重品德,才能夠引來福報,厚德方能承載萬物。人性都是善妒的,看到別人發財,仕途順利,家庭和美我們心裡難免會嫉妒,但是你有沒有換位思考一下,人家祖上是有多大的德行呢?
  • 無論身居何位,不可不知的一個詞:「德不配位」,請謹記下半句
    《周易·繫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詞的表面意思是人們自身的生活行為與規範如果和自己的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匹配,一定會有招災禍。最近生活中頻頻出現德不配位的新聞:渣男「八爪魚」有幸中招;李國慶夫婦,從情人到仇人,不顧隱私,對簿公堂……楊坤diss《驚雷》引熱議,《驚雷》涉嫌抄襲侵權(果然很「驚雷」);蔣凡因私人原因遭阿里降職,職級從M7(集團高級副總裁)降級到M6(集團副總裁)……數不勝數。我國自古講:德為先,能為上,行為善。
  • 印正居士講經精華選段-德不配位,必有餘殃。
    印正居士講經精華選段-德不配位,必有餘殃。 來源:慧利2020 原標題:印正居士講經精華選段-德不配位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請收起「小幹部」的「大官威」丨閃電漫評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這句話在告誡我們:一個人的道德修養要配得上自己所處的位置,否則,德行淺薄卻佔據高位,智慧有限卻謀劃大事,力量不足卻肩挑重擔,這樣必然會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災禍」。「德不配位」是孔子對執政者選賢任能的警告,也是當下任用幹部時,防止「大官威」的無才無德「小幹部」上位必須要警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