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常浩朗讀音頻
中國人的文化觀裡,修身養性是首要之事。
人們也便把德行、操守,與生活的方方面面聯繫起來。
《周易》云:
「君子以厚德載物」,「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意思是說,君子依靠德行深厚,來承載萬物。
德行淺薄,卻身份地位高貴;智慧能力低下,卻偏偏心高志大;力量微弱,身上卻擔負著厚重的責任。
這都是德不配位的情況,隱藏著人生的起落,不能長久。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只有德才兼備,才能成為棟梁,遠離潛在危機,成就未來。
現實生活中,沒有人喜歡和無德行操守的人共事。
什麼層次的德行,就匹配什麼樣的人生。德行與人生不能同步而行,一定意外不斷。
東漢末年就有這樣一個故事。
外戚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握了天下的實權。
但是董卓非常的殘暴,德行缺失,不但穢亂宮廷,還屠殺平民。德不配位,很快天下人都對他反感透頂。
大臣王允就聯合將軍呂布,趁機把他殺了。
王允掌握了大權,人們本來對他抱著一份希望,卻沒想到此人同樣心胸狹小,不堪重任。
董卓殘暴,卻善待人才,對大文學家蔡邕極其恭敬。
董卓被殺,蔡邕想起自己因為董卓,結束歸隱,出仕做官,並且多次規勸他善待天下人,就忍不住嘆息了一聲。
沒想到這嘆息,引起了王允的不滿。他認為蔡邕是同情董卓,與天下為敵,執意要殺蔡邕以平民憤。
這個舉動令所有人震驚,大臣們說:
「當初漢武帝都不殺司馬遷,還讓他寫出了《史記》這樣的書來,蔡邕不過嘆息了一聲,不至於到死罪的地步吧?」
但王允不這樣認為,他不接受大臣們的建議,也不接受蔡邕的道歉,執意把他殺害了。
大臣們私下說:
「王公這個人,德不配位。有道德的人,懂得綱紀,懂得文學著術,是國家的典籍,廢棄了綱紀與典籍,一定不長久。」
果然不久以後,王允也和董卓一樣被殺。
人的德行是一切的根源,董卓、王允都沒有德行匹配,註定了失敗。
因為我們的財富、智慧、名望、地位,都需要德行來承載。
羅斯福說:「有學問而無品德,如一惡漢;有道德而無學問,如一鄙夫。」
德不配位,欲望、私心等人性的缺陷,就像缺少管理的流水,四處漫溢,人生自然堪憂了。
古人將樹立德行的境界分為四個層次:
品德為始,功德為中,陰德為上,道德為極致。
並且認為,「德才雙全為聖人,德才皆無為愚人,德高於才為君子,才高於德為小人。」
而那些能夠成就斐然,且流芳百世的人,無不是有品德、做功德、積陰德、守道德。
他們將德行、修為作為自己的手邊事,邊行邊修持,時刻不忘精進。
宋代的司馬光和王安石是政敵,一個是保守派,一個是變革派,水火不容。
王安石主持變法,成為宰相,司馬光被革職,退隱江湖。
皇上問王安石:「你認為司馬光是個什麼樣的人?」
王安石真誠地說:「司馬光是國之棟梁,人品、能力、文學造詣都極其高深。」
皇上很是讚嘆王安石的人品。
後來,王安石變法失敗,朝中就有一些人建議皇上治他罪。這個時候,皇上重新啟用了司馬光做宰相,於是向他徵詢意見。
司馬光聽了,力保王安石的性命。
他說:
「王安石嫉惡如仇、胸懷坦蕩、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風。陛下萬萬不可聽信讒言。」
皇上聽了,感慨著說:「你和王安石都是真正的君子啊!」
對於自己的對立面,很多人都是除之後快,落井下石更是平常事。
但是德才兼備的人,卻自省,自足,善意滿滿。
他們待人真誠,看得見他人的閃光點,讓品行照見他人的同時,也為自己照亮人生。
德才兼備,更要德財兼備。
小財靠勤,中財靠德,大財常常與性命掛鈎,德行與財富有長久密切相關。
宋代的胡宏說:
「有德而富貴者,乘富貴之勢而利物,無德而富貴者,乘富貴之勢而殘身。」
意思是說,有品德的人,會利用其富貴造福眾人;沒有美德而富貴的人,一定因其富貴糟蹋自己的性命。
有一句俗話說得好:「富不過三代」,能夠恆久擁有財富的人少之又少。
《紅樓夢》裡的「好了歌」亦說:「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
很大程度上,財富累積的同時,人的財商、能力、知識、常識、性格的修煉,如果無法跟上財富的腳步,也就無法掌控新財富,最後被財富所累。
晚清首富胡雪巖,是個很注重品德的人。
他曾經說:
「做大生意的眼光,一定要看大局,你的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
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國,就能做外國的生意。」
但是做生意與利益息息相關,常常會讓人迷失。
胡雪巖與左宗棠交好。
當時朝廷無錢打仗,左宗棠在前線需要軍餉銀和糧草,就讓胡雪巖代為向外國洋行貸款。胡雪巖是商人,自然從中賺取了一筆差價。
然而這筆錢卻被很多人詬病,說胡雪巖大發國難財。胡雪巖因此良心不安,夜不能寐,後來在母親的安慰下,不得不去寺廟找高僧開釋。
高僧認為,錢財如水,滯之不清,財大於德,就要提升德行補救。
胡雪巖受到啟發,就用這筆錢成立了「胡慶餘堂」,以母親的名義施捨他人,為看不起病的人醫治,德行廣播。
後來胡雪巖身敗名裂,家財散盡,想到「胡慶餘堂」是為大家開辦,懷著初心,請求當時的一位官員不要就此充公。
官員很感動,就自掏腰包,留下了胡慶餘堂,讓其一直繁榮到了今天。
賀拉斯說:
「財產可能為你服務,但也可能把你奴役。」
財如流水,德行慢一步,生活就偏一步。
讓德行跟上腳步,才能保證細水長流。
德行的高度,決定了人生的境界。
德行的寬度,決定了人生的結局。
好品德造就好人生,但修養品德卻是一輩子的事。
古人說:「德在於積,善在於行」。德需配位,方可得長久。
能夠走出開闊姿勢的人,無不是讓自己的品德與言行、事業相得益彰。
他們懂得做事先做人,時刻提醒自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懂得與人為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懂得多說好話,溫良恭敬,謙讓有禮,善始善終。
品德是我們的第一資本。
讓人負起了能負的責任,也讓人負起了不能負的責任。
因此,請你認真打好手中的「德」字牌,打出最大的格局,打出最精彩的一生。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