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應該遵循的三個原則

2020-09-05 時光刻錄儀

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看著孩子們一天天地長大,我對有關孩子教育問題的思考也越來越多。我的教育方法存在哪些問題?應該如何跟孩子溝通?如何才會不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小兒子三歲了,最近總是喜歡在獨自完成了一件事情後問我:「我是不是很厲害?」開始的時候我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他:「真厲害!」然後他會興高採烈好一會兒。可慢慢地,我意識到我這個回答似乎不怎麼妥當,但是究竟哪裡不妥當,我到底應該如何回答小兒子滿懷期待的問題才妥當,一直沒有答案。

大兒子開始進入叛逆期,「不」字成了他的口頭禪,有時候還會挑釁地看著我,「你能拿我怎麼樣?」以前在哪裡看過一篇文章,說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一段叛逆期,這個叛逆期來得越早越好。叛逆期來得越晚,代價越高。話雖這麼說,但我還是會經常被大兒子氣到。我該如何是好?

直到最近看了兩本書——《被討厭的勇氣》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我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今天總結歸納如下,時不時拿來讀讀,提醒自己,以後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務必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 不可以批評也不可以表揚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經常採用兩種方法:批評教育法和表揚教育法。在當代的教育理念中,批評教育法是個很有爭議的教育方法。一部分人認為對孩子的教育要從小從嚴抓起,所謂「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嚴師出高徒」都是這個意思,也代表了中國傳統的育兒觀。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種育兒方法的弊端。批評不利於小孩的身心靈健康,會讓孩子萎縮。於是這部分人理所當然地贊成表揚教育法。我也是這部分人中的一員。可是最近不斷地回答小兒子的問題「我是不是很厲害?」的過程中,我不由得重新思考這種表揚教育法的可行性。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給了我答案:阿德勒心理學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採取「不可以批評也不可以表揚」的立場。

為什麼呢?

我帶著好奇心往下讀。大意是這樣的,我複述如下:

表揚這種行為含有「有能力者對沒能力者所作的評價」這方面的特點,人越得到別人的表揚就越會形成「自己沒能力」的信念。用「你真了不起」「做得很好」或者「真能幹」之類的話表揚孩子的母親無意之中就營造了一種上下級關係——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人表揚他人的目的就在於「操縱比自己能力低的對方」,其中既沒有感謝也沒有尊敬。我們表揚或者批評他人只有「用糖還是用鞭子」的區別,其背後的目的都是操縱。

阿德勒心理學反對一切縱向關係,提倡把所有的人際關係都看作橫向關係,即雖不同但平等的關係。希望被別人表揚或者反過來想要去表揚別人,這是一種把一切人際關係都理解為縱向關係的證明。自卑感就是從縱向關係中產生的一種意識。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不要居高臨下地命令他如何做,而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用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阿德勒心理學把這種基於橫向關係的援助稱為鼓勵。比如,用「謝謝」來對幫助自己的夥伴表示感謝,或者用「我很高興」之類的話來傳達自己真實的喜悅,用「幫了大忙了」來表示感謝。總之,就是不要評價孩子。人在聽到感謝之詞的時候,就會知道自己能夠對別人有所貢獻,從而感覺自己有價值,獲得獨立應對問題的勇氣。

2、 無條件的愛

父母給與孩子的愛,不需要任何意義上的回報,他只是一個禮物,是所有孩子都應該得到的禮物,這個禮物就叫做無條件的愛。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這樣寫道:

無條件的愛可以給人安全感與自信心,鼓勵個人肯定自我,追求成長,由於不附帶任何條件,沒有任何牽絆,被愛者得以用自己的方式,檢驗人生種種美好的境界。不過,無條件的付出並不代表軟弱。我們依然有原則、有限度、有是非觀念,只是無損於愛心。有條件的愛,往往會引起被愛著的反抗心理,為證明自己的獨立,不惜為反對而反對。有條件的愛反映出愛人者不成熟的心理,表示其仍受制於對方。

毫無疑問,我是愛我的孩子的,可是很多時候,這種愛都是有條件的。比如我會希望他們努力學習、成績優異,希望他們管理好自己、讓我輕鬆些,也會希望他們禮貌、熱情。一旦他們沒有做到,我就會失望,甚至生氣。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耐心地聆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我的這些行為反映出我的心理很不成熟。從現在開始,我要努力學習、不斷成長,在生活中實踐,爭取早日做到給與孩子們無條件的愛。

史蒂芬·柯維說,在所有進步的社會中,愛都是代表動作,積極主動的人以實際行動來表現愛。就像母親忍受痛苦,把新生命帶至人世,愛是犧牲風險,不求回報。又好像父母愛護子女,無微不至,愛必須通過行動來實現,愛的感覺由此而生。我渴望成為這樣的父母,擁有這種愛的能力。

3、不要給孩子們「貼標籤」,與他們共處時要從全新的角度打量他們,幫助他們獨立和實現自我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裡講了這樣一個關於自我實現的故事:

在英國的一所學校裡,有一臺電腦意外地出現了程序錯誤,結果在登記學習成績時,把一個「優等生」班記錄成了「差生」班,把一個「差生」班記錄成了「優等生」班。這份報告是每年開學時決定教師對學生看法的首要參考。

當校方終於在五個月後發現這一錯誤時,決定不向任何人透露情況,並再次對這些孩子進行了測試。結果令人瞠目結舌:「優等生」的智商測試成績出現了明顯下降,因為別人都把他們當作頭腦愚笨、不合作、難以管教的學生——教師的想法變成了自我實現的預言。

不過,所謂的「差生」的成績卻有所提高,因為他們被當作聰明的學生對待,教師的熱情、希望、樂觀態度和興奮心情都反映出對這些學生的極高評價。

校方問這些教師,開學初的幾個星期情況如何,他們答道:「不知怎麼回事,我們的方法不奏效,所以只好改變。」既然電腦信息顯示這些孩子是聰明的,那麼如果進展順利,就一定是教學方法出現了問題,所以這些教師才會積極主動地改變方法,在自己的影響圈內做出努力。事實證明,表面上的學習障礙其實是教師的死板僵化造成的。

這個故事對我震動很大。它告訴我要從全新的角度打量我的孩子,學會發掘孩子的潛力,在孩子身上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而不是記憶力,肯定孩子的積極性和責任心,幫助他們改變行為模式,成為講原則、懂判斷、獨立自主、有價值的個體。

有人說,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而已。有的花,一開始就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當然,也有一些種子永遠也不會開花,因為他們是參天大樹。無論如何,不批評不表揚,不給他們「貼標籤」,只需無條件地愛著他們,看著他們慢慢長大,陪著他們沐浴陽光、經歷風雨。這樣就夠了。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應遵循的三個原則
    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看著孩子們一天天地長大,我對有關孩子教育問題的思考也越來越多。我的教育方法存在哪些問題?應該如何跟孩子溝通?如何才會不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小兒子三歲了,最近總是喜歡在獨自完成了一件事情後問我:「我是不是很厲害?」開始的時候我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他:「真厲害!」然後他會興高採烈好一會兒。
  • 幼兒啟蒙教育的質量評價,應該遵循什麼原則?怎樣判斷其質量?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開始重視幼兒的啟蒙教育,市面上也有眾多的書籍和文章,但是具體操作起來,家長們應該遵循什麼樣的原則呢?什麼樣的方法才是高質量的?這些問題是廣大家長所關心的,也是應該心中有數的。因為幼兒的啟蒙教育還是要靠家長來進行。等孩子上學以後,由學校的老師來進行的想法並不現實,因為孩子上學以後已經錯過了最好的啟蒙時間。而學齡前這段時間正是啟蒙教育的最佳時間。
  • 高端幼兒園設計應該遵循創意的基本原則
    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教育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幼兒園的設計標準也在不斷地提高,這就伴隨著幼兒園環境要有創意性,才能讓幼兒更好的發展,更好的學習。在進行高端幼兒園開展設計的過程中應該以教學意義為出發點,通過不斷的色彩場景內容轉換,為幼兒教育提供更有價值的教育保障。
  • 懲戒教育應遵循的五大基本原則
    我們要遵循「過罰對等」的原則,使「目的」與「手段」之間處於適度的比例。這需要我們在懲戒之前反覆權衡、掂量,找到最有效的辦法。這種對教育懲戒的度的把握實際上就是一門高超的藝術。  (3)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教育場合。
  • 父母課堂:在教育過程中,父母應遵循這6個原則
    其實,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中還是比較迷茫的,看了很多的育兒書,還是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比較好。今天這篇文章,我就跟大家分享,在教育的過程中,父母應遵循的六個原則,讓自己的教育有一個明確的方向。系統性原則教育孩子應該從整體、系統的角度,培養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因為,人是身體、智力、人格的統一,並且是整體發展的個體。所以,教育,不能只培養孩子優秀的成績,但社會能力缺乏、心理發展不健康全、精神生活空白。
  • 教育的新常態要摒棄浮躁、功利,遵循中庸、可能和適當三個原則
    教育的新常態要摒棄浮躁、功利,遵循中庸、可能和適當三個原則文/家奴一位校長關於教育的文章,讓我閱讀之後,一時很有同感,在校長的文章裡,他舉了很多的例子,但是,我覺得他的觀點行不通,有好多事情,並不是覺得好,就可以實行,反而會受到很大的阻力,比如教育,人人也許都覺得校長的方法好,但是在實行的時候
  • 如果正確的給孩子自由?美國家長遵循3個原則,很重要
    其實大家大可不必如此悲觀,人生可不只有財務自由,還有很多自由值得去爭取,比如如何給孩子成長的自由。那麼,家長究竟應該怎樣正確地給孩子自由呢?我總結了美國家長遵循的三個行為原則,各位爸媽不放參照一下吧。1.給孩子建立一定的規則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選擇,並不意味著父母撒手不管,放任孩子自由。
  • 養育女兒要遵循這「4個原則」,孩子長大後,更加優秀出色
    4個原則,孩子長大以後才能更加出色陸先生一直以來都希望將來能有一個乖巧可愛的女兒,自從妻子生下了女兒之後,陸先生對女兒的疼愛更是讓人哭笑不得。其中最能引起各位父母共鳴的便是李玫瑾教授的這一觀點,養育女兒要遵循這「4個原則」,孩子長大後更加優秀出色。陸先生在仔細閱讀之後也不由得十分認同,當即表示會慢慢轉變自己的育兒方式。
  • 零用錢管理中,家長應該遵循的原則
    給了孩子零用錢之後,家長朋友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則:
  • 春季給幼兒園孩子穿衣遵循三個原則,老師家長都省心
    特別是上幼兒園的孩子,因為家長不能時刻陪在身邊,往往會給他穿的厚厚的,生怕他凍著了。但幼兒園老師表示:孩子穿那麼多層,做遊戲的時候不僅不方便活動,一出汗還容易感冒,特別是在睡午覺的時候,你給他脫少了睡覺熱得慌,脫多了穿起來又麻煩….那家長怎樣給上幼兒園的孩子穿衣服呢?
  • 語言輸入遵循的七個小原則
    語言輸入是聽障兒童康復教育過程中最關鍵一環,語言輸入是否有效、是否恰當直接關係聽障兒童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所以聽障兒童康復教師甚至是家長在進行語言輸入時都必須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以保證語言輸入的有效性。這篇文章中,塗波老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為我們總結了七個原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語言輸入在聽障兒童語言習得或語言學習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 李玫瑾:孩子不合理要求,必須要遵循4個原則!有多少父母做到了
    李玫瑾:孩子不合理要求,必須要遵循4個原則!有多少父母做到了什麼是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呢?其實為人父母的都懂,就是一些不好的要求。比如說孩子要玩手機遊戲,這就是不合理的要求。說到這裡,對於孩子不合理要求,要遵循4個原則!是哪四個原則呢?
  • 管理類聯考預面材料撰寫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以復旦大學為例,最終面試的結果是由背景資料得分、個面得分、組面得分等三個層面綜合成績來決定的。所以同學們一定不能輕視背景資料的填寫,否則悔之晚矣!那麼背景材料的填寫包含哪些內容呢?應該遵循哪些原則呢? 背景材料包含的內容 顧名思義,所謂背景材料,就是一個人在某個階段之內的教育、工作、生活的一個總體的概括,所以背景材料是完全圍繞這個人的一切來展開的,學校的目的就是要全方位的了解這個人的教育背景、工作中的成績、道德品格等,來判斷學生是不是符合該項目的要求,是否具備完成該項目培養目標的潛力
  • 別盲目跟風,正確的放養式教育需要遵循這3個原則
    老師每次提出問題,男孩都積極回答,聲音嘹亮,像個小喇叭,甚至壓過老師的聲音。學習動物單詞的環節,老師會給每個小朋友發一隻動物玩偶,到了小男孩手裡的玩具可有點「慘」,撕扯、拉拽導致玩偶變形。聽課無聊了,他還站起來撞了小侄女。表姐當時好言相勸,卻遭到了孩子母親的反駁:孩子還小,動手動腦正是活潑的年紀。反而勸說表姐:孩子就應該釋放天性,不要太規矩,多沒活力。
  • 幼兒園設計中三個需要遵循的原則
    好的幼兒園環境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對孩子而言,好的幼兒園環境還能給他們帶去積極向上的影響,幼兒園由於主要使用者是幼兒,如何創造出適應幼兒身心發展特徵的幼兒園空間,大正幼兒園設計根據多年的經驗及學習,分享三個設計時需要注意的原則:1.安全性
  • 養育女孩,教育要遵循這4個原則,女兒未來陽光氣質好
    女孩所受的教育,直接影響了她後半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婚姻觀。如何教女孩獨立、學會正確待人、擁有被尊重的權利等是父母們最應該重視的。李玫瑾教授曾不止一次在講座上談到對女孩的教育,她說想要女孩未來更陽光、有氣質,父母在教育時要遵循這4個原則。
  • 放養不等同於放縱,給孩子自由的同時,要遵循三個原則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想要給孩子自由空間,所以採用放養方式。但不少父母誤把放養當成了放縱,因此就對孩子不管不顧,導致孩子變得任性妄為。>對於在放縱教育下長大的孩子,他們的內心只有自己,很難顧及他人的感受,也就無法建立良好的同理心。
  • 李玫瑾:有女兒的家庭要注意,教育時要遵循這4個原則,對孩子好
    而且,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家長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該怎麼教育孩子,該怎么正確的教育孩子,都是家長們最為關心的事情。李玫瑾:有女兒的家庭要注意,教育時要遵循這4個原則,對孩子好1、「原則感」原則感更像是一個底線,一個女孩必須要遵守的底線,也是父母保護孩子的一種方式。
  • 順利懷孕需要滿足6個條件,懷不上做檢查,應該遵循5個原則
    順利懷孕需要同時滿足6個條件,如果懷不上的話需要做檢查,應該遵循5個原則。同樣的時間備孕,或者是人家備孕玩的夫妻都懷上了,自己卻懷不上,真的是有點兒尷尬。越是懷不上就越焦慮,備孕媽媽應該,放鬆心態,懷孕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滿足6個條件。(1)健康強壯的精子。
  • 小滿要遵循三個養生原則
    那麼小滿節氣養生要注意哪些問題、遵循哪些基本的原則呢? 原則一:清熱利溼、生津止渴。 因人體在夏天津液消耗較多,所以夏天應注意清熱生津止渴,並且因這一時期暑溼並重,所以應在日常多注意清熱利溼、清暑化溼。中醫認為,長夏在五臟中歸於脾,也宜清補。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過溼對脾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