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為百家號:舌尖上的安全獨家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任何商業不得轉載】
西方人的牛排,看起來十分高大上,傳入我們中國以後,以牛排為主的西餐廳更是經常人滿為患。帶有西方裝修色彩的餐廳,噴香的牛排,用刀叉吃飯等等方面,都讓人和平時吃飯不一樣的感覺。而牛排的選擇,同樣也是一門講究的課程,菲力還是T骨?番茄醬還是黑胡椒醬?5分熟還是7分熟?這些都是牛排的門道。
但令人很奇怪的一個問題就是,西方也有吃全熟牛排的人,為什麼當牛排傳入我們中國之後,人們一直宣傳的理念就是牛排吃越生越好呢?甚至還有不少人認為,想要吃到牛排的最好品質,就要吃3分熟的牛排,牛肉裡還是紅色的,只有外表稍微烤熟了而已。
實際上,西方人吃的牛排,在一開始也是全熟的。熱愛牛排的歐美人並非如同現在這樣喜歡吃鮮嫩的牛肉,在牛排剛被大眾接受的時候,確實都是將牛排烤得熟透才吃的。但是當廚房專用的溫度計被發明出來以後,歐美人將溫度計用在製作牛排上,他們發現不同溫度和不同時間烤出來的牛肉有更柔軟的質感,而牛肉裡紅色的部分是肌紅蛋白,鮮嫩的味道都是從肌紅蛋白上出來的。於是歐美人開始轉向吃生一點的牛排。
在牛排的點餐方式中,有一種奇數的點餐方法,就是3分熟、5分熟、7分熟和全熟的程度,一般歐美人最喜歡3分熟和5分熟,而中國人更喜歡吃7分熟的牛肉,這是因為中國人自古以來的飲食中有「不吃生食」的習慣,所以中國人更喜歡熟一點的牛排。其實無論是哪裡人,都有一部分喜歡吃全熟牛排的食客存在,在美國,吃全熟牛排更為主流,因為這是檢驗一家餐廳的廚師和牛排質量的最好方法。
在美國的高檔牛排館裡,如果你是選擇點一份全熟牛排,那麼你是一個很會吃的食客,因為全熟牛排的肉質會變硬,一不小心就會做得不好吃,所以很考驗廚師的技術,一般高檔牛排館是很欣賞這樣的食客的。而在我們中國,人們對牛排一知半解,就會認為點全熟牛排會被廚師罵,是很老土的行為,其實這也是知識不夠的表現。
吃牛排的正確方法,應該是你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想吃生一點的就點5分熟的牛排,想吃有嚼勁的就點全熟牛排,任何人都不應該嘲笑或是嘲諷,就算是用筷子夾牛排來吃,也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只要自己吃得開心,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