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社會發展至今,營銷對於企業的價值越來越大,營銷也早已不再是脫離於生產運營,僅圍繞產品如何更好的賣給消費者的獨立行為,而是貫穿於產品研發創新,生產,服務,銷售,推廣等多維度的綜合性行為。
在餐飲界,營銷的價值愈發凸顯,營銷的表現形式也日益多元化。如何在菜品策劃研發前期,賦予菜品營銷價值,讓菜品在面市以後更受消費者青睞?
如何將一個有創意的營銷策略付諸實踐,讓執行部門100%按照預設計劃執行到位,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反映一個現實:營銷行為本身也與產品,組織體系的關係越來越深。
那麼在餐飲行業,產品是什麼?
從狹義上,可以被理解為菜品。
從廣義上可以被理解為包括菜品服務文化等在內的一切內容。當然餐廳的核心產品一定是菜品,其他注入服務與文化,則可是被視為附加產品。
核心產品與附加產品共同作用,構成消費者的綜合體驗,那麼餐飲營銷與產品究竟有什麼關係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好產品,通常源於營銷。
好的產品創意,一定不是研發部門憑藉經驗,閉門造車想出來的。餐廳一定要打破思維定勢。
事實上那些被消費者認可,追捧,甚至被奉為爆品的創意,大多是從餐廳的營銷部門產生的。
或者是餐廳在市場營銷過程中,從消費者的反饋中得到的。
例如,有一個叫「酸囧」的酸菜魚餐飲品牌,這是一家以「老壇酸菜魚」作為核心招牌菜的餐廳。
在餐廳試營業的前一個月期間,餐廳做了「消費即送免費體驗卷」的活動,還展開了用戶滿意度的調查。
分別通過線上,線下的營銷方式,收集顧客對菜品的意見,其中問卷內容中,設置了這麼一道題「如果讓你為餐廳增加一道口味的酸菜魚,你最希望是什麼口味?」
結果從收集到的這100份問卷中分析得出,有超過20位用戶提到了「番茄口味酸菜魚」。
於是,酸囧餐廳決定研製一道 「番茄酸菜魚」,結果產品一經推出,便快速得到消費者認可,甚至當天銷量超過招牌老壇酸菜魚。
為此,公司特意將番茄酸菜魚命名為「酸囧番茄酸菜魚」,並列為推薦招牌菜。
可見餐廳在研發產品時,不僅要盯著產品本身,而且應當組織市場營銷部門人員一起參與前期的研發創意會,傾聽消費者對產品的真實反饋。
這無論是對現有產品的優化升級,還是對新品的創新,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西貝莜麵村在研製水盆羊肉這一道菜時,從產品溯源考察到產品測試,再到菜品正式上市,共經歷了13道流程。
走訪過全國20多個城市,調研了90家水盆羊肉店,共進行骨湯測試13次。煮肉測試45次,骨料油測試11次,香料測試18次,酒麴測試16次。
鹽度比測試20次,羊後腿測試12種,牛羊骨測試13次,中央廚房作業指導書修訂25次,門店作業指導書修訂48次。
培訓鑑定74場次,三大中央廚房測試25次,羊肉緩化測試34次,這漫長繁複的產品研發過程,體現了西貝莜麵極致的工匠精神,也處處可見營銷的影子。
第二,產品是1,營銷為0.
如果說產品是1,那營銷便是0。沒有產品力支撐的營銷行動,就如同沒有1字後面的0.營銷即使在出彩,也終究不過是沒有靈魂的「稻草人」,消費者或許短時間會被吸引,但轉眼也會離餐廳而去。
2018年,一家名為「泡麵小食堂」的餐廳開遍了大街小巷。日式小清新的空間設計,據說搜羅了世界各地口味泡麵的「泡麵牆」,讓「泡麵小食堂」一度成為「打卡聖地」。
然而,從火爆到大面積關門,「泡麵小食堂」僅用了半年時間,究其根本是產品「太貴」,和家裡下的泡麵沒什麼兩樣。。。「泡麵小食堂」的產品並未撐起營銷內容中的「儀式感」與「情懷」。
所以即便通過營銷讓用戶第一次選擇了餐廳,但若產品不過硬,也很難留住顧客,反而會讓客廳陷入接連不斷差評的惡性循環。
第三, 好產品是最好的營銷。
傑羅姆·麥卡西在營銷4P理論中, 闡述的第一個要素便是產品。
一款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通過器皿裝盤,創意呈現高顏值,再配以生動的故事與富有儀式感的上菜場景。
不僅能讓用戶記憶深刻,而且還能促使用戶拍照分享朋友圈,這無形中都是對餐廳的一些宣傳。如此,在高度認同產品的基礎上,自然能為餐廳迎來口碑與復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