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治霾,誰在努力誰等風吹?北大報告稱保定PM2.5降幅最大

2020-12-27 21世紀經濟報導

危昱萍 北京報導

近年來,霧霾恐怕是北方居民朋友圈經久不衰的話題。

而各級政府也越來越重視空氣汙染治理,多地出臺規定,空氣品質不好就罰款。

據E20環境平臺統計,全國至少有天津、河北、山東、山西、湖北、河南、安徽、四川、貴州等地頒布了空氣品質獎懲辦法。

以山西為例,PM2.5濃度比考核基數高的,每微克罰10萬元起步。今年2月,山西11市均被扣罰,總金額達8878萬元。

不過,獎懲依據是空氣品質監測數據,這個數據是否能完全體現各地政府的治霾努力?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曾表示,同樣的汙染排放,不同年份氣象條件有的可能拉高10%,有的可能拉低10%,個別城市可能還會達到15%。

4月10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統計科學中心講席教授陳松蹊向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基於直接觀測的小時濃度平均的評估法,受氣象因素影響很大,不能完全反映各城市大氣汙染治理的人為努力程度。」

當天,陳松蹊及其團隊連續第六年發布《空氣品質評估報告》。該報告建議,使用去除氣象幹擾的空氣品質評估方法,從而使得「天幫忙」或「天幫倒忙」對各級政府部門大氣治理努力程度評估的影響降到最低。

這份報告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加上河北張家口、承德、秦皇島和山東的泰安、萊蕪,以及陝西延安等45個北方城市為研究對象。報告剔除氣象因素的影響,衡量大氣汙染物濃度的變化。

綜合六年來的數據,剔除氣象因素的影響後,大家最關注的PM2.5值在上述45個城市的平均累計降幅達到了19.5%。其中,共有26個城市五年/四年累計降幅超過20%。保定五年累計降幅最多,達41.8%。晉城、臨汾、呂梁、張家口和鹹陽5城市累計降幅為負。

京津冀「氧吧」PM2.5反彈

2018-2019年秋冬季,北方重點區域採取了更為靈活的管理策略,禁止採取「一刀切」式的停產、限產方式。

看似較為靈活的環境監管,引發了霧霾捲土重來的擔憂。

報告指出,這種管理策略沒有導致冬季PM2.5濃度的劇烈反彈,但PM10濃度有明顯的增加。

沿太行山脈的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和衡水河北五市,PM2.5濃度在北方都屬於高濃度區域,在2018年12月-2019年2月,PM2.5濃度增長了3.5%,而PM10增長了11.78%,突破了200微克/立方米。

北京、天津、唐山、滄州、廊坊這環渤海五城市PM2.5濃度和PM10濃度分別增長了7.09%、12.20%。

其中,京津冀的「氧吧」河北張家口、承德、秦皇島三市,2017年和2018年PM2.5和PM10濃度均出現增加。

「河北北部的這三個城市需要加強汙染防治的力度,尤其考慮到2020年冬奧會將在張家口和北京舉行。」陳松蹊說。

在PM2.5顯著下降的同時,一種藍天的「隱形殺手」漸漸現形,它就是臭氧。去年,全國唯一一種濃度沒下降的大氣汙染物就是臭氧。

陳松蹊表示,臭氧作為一個現代化城市通病,相對其他汙染物沒有得到那麼好的控制效果。近地面臭氧濃度超標,其危害程度不亞於PM2.5超標。

整體而言,過去5年,45個城市中多數臭氧濃度不降反升,其中一些城市升幅達到了50%以上。

對此,報告建議像管控PM2.5一樣,對京津冀乃至全國主要汙染區域設定臭氧改善的具體數值目標,避免部分地區面臨顆粒物和臭氧雙重汙染的局面。

環境規劃院區域空氣品質模擬與管控研究中心主任薛文博告訴記者,臭氧是氮氧化物、VOCs(揮發性有機物)光化學反應產物,臭氧的汙染物水平不僅取決於氮氧化物、VOCs排放量,同時取決於兩者的比例。在控制氮氧化物的同時,必須更大幅度削減VOCs,這樣更有利於降低臭氧濃度。

北方7省市汙染治理不平衡

中國空氣汙染呈現明顯的南北差異。

2018年169個重點城市中,空氣品質最差的20個城市全在北方,空氣品質最好的20個城市除河北張家口外全在南方。

報告數據則顯示,北方空氣汙染也呈現區域差異。

以PM2.5濃度為例,從區域分布上看,沿太行山脈的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和衡水河北五市,河南所有九市,陝西除延安和寶雞外的四市為高濃度區域。北京、天津及自唐山以南的河北城市和山東九市,陝西延安為中濃度區域。河北北部張家口、承德、秦皇島三市為低濃度區域。

「京津冀魯區域22市近六年PM2.5濃度已具有明顯的下降趨勢;晉豫陝地區23市PM2.5濃度一致性的下降趨勢仍有待建立。」陳松蹊說。

從四大汙染因素之一的能源結構來看,7省市之間也出現差異。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認為,在能源消費結構方面,北京、天津、山東屬於煤油氣綜合型,山西、河南、河北屬於煤炭依賴型。

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2018年,全國煤炭消耗量下降了5.6%,京津冀三省市從3.9億噸下降到3億噸,減少了24%。而山西、山東、河南、陝西四省反而上升了0.4%。與上年對比,這四省加上河北2018年共消耗煤炭13.9億噸,比2017年增加1.56%。

「藍天保衛戰」對7省市都提出了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的要求。對此,陳松蹊建議,將7省市的煤耗量作為衡量基礎排放的指標,納入大氣汙染防治的重點監測內容。

對過去幾年煤炭消費的行業數據分析後,陳松蹊建議,7省市的減煤重點應該是山西省的冶金和建材行業,山東和陝西省的除電力、冶金、建材、化工外的其它類別,包含民用散煤消費。

(編輯:李博)

相關焦點

  • 北京2016年PM2.5濃度下降9.9% 完成2017年治霾目標艱巨
    本報記者 王爾德 北京報導  1月3日,北京市環保局通報2016年空氣品質狀況。  根據通報,2016年北京全市PM2.5年平均濃度下降9.9%,這是近三年來之最大降幅,前兩年的降幅分別為4%和6.2%。
  • 京津冀PM2.5汙染明顯改善 累積降幅達到51.9%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賈楠)近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北京大學統計科學中心聯合發布報告顯示,經過近六年的治理,京津冀PM2.5和PM10汙染已經有了明顯改善,京津冀平原地區PM2.5累積降幅達到51.9%。
  • 防pm2.5口罩熱銷,防霾口罩你選對了麼?
    這為很多商家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商機,市面上一種叫「防霧霾」的口罩非常流行,甚至出現了脫銷現象,商家出售時自稱可防pm2.5。到底這種防霧霾口罩靠譜不靠譜,記者對此做了相關調查。最近一段時間,據工商部門調查,某品牌口罩所用的「一罩絕塵」、「雙微濾」、「安心百分百」等宣傳用語都是其公司正在申請的註冊商標,目前尚未審批通過。
  • 保定市長述治霾甘苦:我們不該是全國倒數第一
    如今2015年已過半,馬譽峰憶起去年治霾舉措,依然心有遺憾。  而2015年,保定市的治霾力度,可謂空前。2015年4月20日,保定市召開了從市級到村級領導幹部的廣播電視大會,進行治霾總動員。大氣汙染防治被表述為「保定市當前最重要的中心工作」。「你不敢管,就是失職;你管不了,就是無能。工作不落實,推動不力,就是為官不為,就要受到嚴厲問責。」馬譽峰在會上這樣說。
  • PM2.5口罩有用嗎 PM2.5防護口罩標準
    種類pm2.5口罩最初的設計目的是儘量減少人們吸入微塵及病菌的可能,但是隨著pm2.5口罩發展越來越快,口罩的種類也逐步增加,口罩類型也是越來越多。(此類口罩無防霾效果)N95口罩,此類口罩主要是一次性口罩,對PM2.5防護效果達到95%以上。醫用普通口罩,雖然避免感染功效不如N95,但是可以避免病人將病毒傳染給他人。
  • 揭秘「九頭鷹」納米PM2.5口罩:防霾效果很差
    標稱「PM2.5-病菌汙染物過濾效率大於99%」的九頭鷹納米PM2.5口罩,到底防霾效果如何,市面上五花八門的防霾口罩哪種效果更好?3月13日,新京報記者選擇市面上有代表性的幾種口罩,邀請美國TSI集團中國公司技術人員進行實驗,結果發現,包括九頭鷹納米PM2.5口罩在內的多款被檢口罩過濾效果均低於45%。
  • 淘寶售千元紗窗稱阻斷PM2.5達76% 廠家稱從未做PM2.5檢測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暗訪組)  初冬霧霾頻發,防霾窗紗也隨之在網上熱銷。記者調查發現,網上熱銷的一款名為polltec(波蒂歌)的防霾防塵紗窗,價格在千元左右,號稱能夠有效阻斷PM2.5達到76%。但線下卻連銷售門店都沒有,只是在麵包車上售賣。該店家聲稱窗紗來自德國進口,但記者與德國生產廠家進行核實。
  • 藍天豚硅藻泥時間出品-硅藻生活用品 PM2.5防霾口罩
    時間出品-硅藻生活用品 PM2.5防霾口罩一、產品介紹藍天豚PM2.5防霾口罩取材自天然的硅藻土原材料,採用高效KN95靜電濾材,過濾效果提升30%;貼心立體設計,大大增加了口罩的空間,在兼顧防護性能的同時,佩戴效果更加舒適;冷流式呼氣閥設計和8面出風系統
  • 北京市2017年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PM2.5年均濃度能否持續下降?
    治散煤 調整高汙染企業 淘汰老舊機動車上個月,國家「大氣十條」第一階段和北京市2013年至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也告一段落。北京市經過五年的大氣汙染治理,到2017年底PM2.5年均濃度降至58微克/立方米,完成了任務目標。這與2013年的90微克/立方米相比,降幅達到35.6%。
  • 詳解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
    導讀可能很多朋友看到pm2.5有一些陌生,其實它是空氣中的一種顆粒物,可以進入人體肺部,對人們的身體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現在國內處於亞健康的人佔了很大一部分,了解一些關於pm2.5的信息還是很有好處的,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什麼是PM2.5,PM2.5的標準是什麼?
  • 德國治霾經驗:不調能源結構照樣可以治霾
    之前我萬萬沒想到,儘管這個汙染源的煤耗只有全省煤耗的1/10左右,卻居然是河北最大的大氣環境汙染源,而且汙染物排放量巨大:一次煙氣顆粒物排放量達到幾十萬噸/年,二氧化硫接近100萬噸/年。為何如此?我將在《河北治霾隨記》的下一篇「散煤燃燒如何成為霧霾元兇」中,娓娓道來。
  • 北京治霾的天、地、人
    原標題:北京治霾的天、地、人 【媒體上治霾議論很是熱烈。不過,從氣象學角度,我覺得其中不少議論是誤區,至少不全面。】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北京和附近地區霧霾漸趨嚴重。「霧霾」一詞在2012年和2013年兩度成為年度十大熱詞之首。
  • 只靠治霾,空氣品質很難大幅改善
    如果只依靠治霾,想實現空氣品質大幅改善、PM2.5濃度大幅下降是非常困難的,必須將治霾和減碳結合起來,實現二氧化碳和大氣汙染物的協同減排。賀克斌分析道,「研究結果顯示,2030年前後,我國絕大多數城市PM2.5濃度將達到35微克/立方米;2050年左右有可能達到15微克/立方米,即世界衛生組織空氣品質過渡期第三階段目標。」  我國「十三五」以來空氣品質總體改善明顯。
  • 專家稱北京一淨霾塔每小時吸霾不足一勺鹽重:不如找布蓋工地
    自10月18日中午開始,北京市顆粒物濃度出現持續上升,截至19日12時,重度汙染已持續19小時,其中6個監測站點達到嚴重汙染級別,且呈加重趨勢。19日,北京市氣象臺再次發布霾黃色預警信號,這是進入10月以來,華北地區遭遇的第三輪重度汙染,也是北京氣象局第五次發布重汙染黃色預警。
  • 通州PM2.5濃度降幅全市第一
    原標題:通州PM2.5濃度降幅全市第一   本報訊(記者 駱倩雯)截至10月底,通州區細顆粒物(PM2.5)累計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8%,下降幅度全市排名第一。   今年前10月,通州區今年的空氣質量可圈可點。
  • PM2.5是什麼意思?
    2013年3月1日最新消息:PM2.5中文名確定為「細顆粒物」 近期將正式發布   一、PM2.5是什麼?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雖然PM2.5隻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品質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2012年2月,國務院同意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增加了PM2.5監測指標。
  • 綠盾PM2.5口罩成防霾神器:可過濾99%PM2.5顆粒
    綠盾PM2.5口罩成防霾神器:可過濾99%PM2.5顆粒    日前,201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場在農業展覽館開幕,本屆科技周以「科學生活·創新圓夢」為主題,活動時間將持續至5月24日。
  • 霧霾「元兇」PM2.5的組成和來源是什麼?源解析結果正式出爐!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霧霾天氣的「元兇」是細顆粒物(PM2.5),大氣中的PM2.5組成和來源是什麼?針對這兩個公眾最關心的問題,浙江省金華市環保局組織實施了市區大氣環境中PM2.5源解析的研究工作。近日,源解析結果正式出爐,下一步,金華市將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從全面綜合治理向更加科學精準治霾轉變。
  • 中國氣象局修訂標準 PM2.5成霾預警分級指標
    中央氣象臺繼28日第一次單獨發布霾預警後,29日繼續發布霾預警並升級為黃色。  記者29日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反映空氣品質的PM2.5濃度與大氣能見度、相對溼度等氣象要素,首次並列為霾預警分級的重要指標。
  • 應對霧霾天 市場搶購PM2.5檢測儀漢王霾表N1
    從淘寶、京東等多家電商銷售數字來看,PM2.5檢測儀已經進入熱銷期。其中漢王藍天推出的漢王霾表M1和N1成為最為熱銷的產品。漢王藍天霾表N1,是融入了「PM2.5檢測儀+甲醛檢測儀+溫溼度檢測儀+手機APP應用」於一體的微環境PM2.5與甲醛濃度檢測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