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PM2.5汙染明顯改善 累積降幅達到51.9%

2020-12-13 河北新聞網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賈楠)近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北京大學統計科學中心聯合發布報告顯示,經過近六年的治理,京津冀PM2.5和PM10汙染已經有了明顯改善,京津冀平原地區PM2.5累積降幅達到51.9%。

藍天白雲下石家莊市市民在省博物院廣場遊玩。(資料片)河北日報記者 田瑞夫攝

該報告主要分析的空氣品質常規汙染物為PM2.5、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臭氧。報告所使用的汙染物數據來自五省二市(即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五省及北京、天津二市)全部「2+66」城市354個監測站點,剔除了氣象因素對數據形成的幹擾。

報告稱,2019年,PM2.5濃度在扣除氣象和疫情影響後下降顯著,京津冀位於華北平原的「2+8」市(北京、天津、邯鄲、滄州、唐山、邢臺、衡水、石家莊、保定、廊坊)下降了20.2%,這一下降幅度超過了2015年的15.5%的降幅。PM2.5的下降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大幅下降所致。

報告顯示,區域性二氧化硫的顯著下降是京津冀及周邊晉魯豫陝地區過去六年大氣汙染治理的最大亮點,也是區域範圍顆粒物濃度顯著下降的主要動力。京津冀、河南、山東、山西、陝西過去六年分別降低72.8%、74.2%、74.9%、67.1%、60.9%。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北大報告稱保定PM2.5降幅最大
    這份報告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加上河北張家口、承德、秦皇島和山東的泰安、萊蕪,以及陝西延安等45個北方城市為研究對象。報告剔除氣象因素的影響,衡量大氣汙染物濃度的變化。綜合六年來的數據,剔除氣象因素的影響後,大家最關注的PM2.5值在上述45個城市的平均累計降幅達到了19.5%。
  • 京津冀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去年PM2.5年均濃度較四年前下降36%
    會上,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二級巡視員、總工程師劉賢姝介紹,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從2015年的8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2020年1-10月北京市PM2.5累計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在區域「2 26」城市中濃度持續保持最優。
  • 京津冀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PM2.5年均濃度去年比2015年降36%
    中新網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 杜燕)「十三五」期間,京津冀三地空氣品質實現大幅明顯改善,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2019年與2015年相比下降36%,區域共享空氣品質改善成果。推進完善區域協作機制劉賢姝稱,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生態環境保護是三大率先突破的重點領域之一。「十三五」期間,北京市積極推動三地在協作機制、統一立法、統一標準、聯合執法等多方面深入合作、不斷突破,協同治理成效明顯,京津冀三地空氣品質實現大幅明顯改善。
  • 從京津冀PM2.5空氣汙染治理看「指標治理」的困境
    pm2.5空氣汙染治理為例》原載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從PM2.5進入最高決策議程的過程來看,可以發現,這一過程在2012年末到2013年初經歷了一個明顯的轉折。在2012年之前,雖然空氣汙染日益嚴峻,但直到2012年10月國務院出臺《區域大氣汙染防治十二五規劃》,政府對於空氣汙染治理的態度仍然較為保守。轉折點出現在2013年初,新一屆政府對於空氣汙染治理的態度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出現了空氣汙染治理是一種基本公共物品的提法。
  • 北京市2017年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PM2.5年均濃度能否持續下降?
    治散煤 調整高汙染企業 淘汰老舊機動車上個月,國家「大氣十條」第一階段和北京市2013年至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也告一段落。北京市經過五年的大氣汙染治理,到2017年底PM2.5年均濃度降至58微克/立方米,完成了任務目標。這與2013年的90微克/立方米相比,降幅達到35.6%。
  • 京津冀協同解決大氣汙染 預計2020年PM2.5濃度下降40%
    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在其微博上發布的信息顯示,當日10時北京城六區的PM2.5濃度為347微克/立方米,空氣汙染較重。(新華社記者 李文 攝)中國日報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 藍瀾)根據12月30日發布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到2020年,京津冀地區PM2.5濃度要比2013年下降40%左右,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
  • 京津冀今起將迎3天重汙染元宵節煙花推升PM2.5濃度
    2月13日京津冀及周邊區域PM2.5濃度預報圖。 新京報訊 (記者鄧琦)受大氣擴散條件持續不利影響,13日至15日,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將迎來一次重汙染過程,其中14日至15日影響範圍最大。據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預報,預計14日為中度至重度汙染,15日為重度汙染。
  • 「2+26」城市PM2.5冬季排名:邯鄲邢臺安陽濃度最高
    、晉城市,山東省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市,河南省鄭州、開封、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市人民政府:為落實《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有關要求,根據國控點監測數據(已扣除沙塵影響),我部對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以下簡稱「2+26」城市)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的細顆粒物
  • 最新研究:中國大氣顆粒物汙染改善明顯,但臭氧汙染加劇
    中新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近年來中國大氣汙染得到明顯改善,但2017年中國74重點城市中仍有64%的城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未達到中國現行標準。截至2019年,中國337個城市環境空氣品質超標城市比例降至57.3%。與此同時,臭氧汙染在全國範圍內開始顯現。
  • 農村導致了我國的pm2.5汙染?——假
    簡單的說:文章的結論:農村的做飯和取暖方式會導致室內的空氣汙染尤其是pm2.5很高,所以影響健康——正確。網友的推論:農村對中國大氣的pm2.5貢獻大——自己編的或者臆想的結論,錯誤。順道,作者還做了一下各種室內汙染排放對總pm2.5的貢獻,如下圖所示:可能這一點會讓人覺得農村室內汙染對當地pm2.5的貢獻更大。但這純屬誤讀。
  • 詳解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
    我們先來簡單的了解一下pm2.5是什麼意思。PM其實是顆粒物的意思,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的簡稱,2.5表示的是每立方米空氣中這種顆粒的含量。一般這種顆粒的數值太高的話,就代表空氣汙染越嚴重,pm產生的主要來源就是日常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在燃燒過程中排放的殘留物,PM2.5則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機動車尾氣、燃煤)、揮發性有機物等。
  • PM2.5連片重度汙染持續!超40城啟動應急響應,專家:10日下午將逐步...
    12月9日下午,經濟觀察網記者從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獲悉,預計10日京津冀重點區域整體不利氣象條件還將維持,受西風和高溼共同影響,河北省沿山地區可能出現「5級重度汙染」。此次首要汙染物均為PM2.5。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自發說,「預計10日中午前後,受弱冷空氣影響,區域地面轉為冷高壓控制,偏北風,擴散條件有所改善,汙染自北向南逐步緩解。預計11日區域汙染過程結束。北京市自10日上午擴散條件開始改善,預計中午前後空氣品質逐步好轉。」
  • PM2.5不降反增?空氣品質到底怎麼了 數據來說明
    《大氣中國2019報告:中國大氣汙染防治進程》中有數據顯示,從城市PM2.5 年均濃度來看,169 個重點城市中共149個城市同比下降,下降比例為0.8%-32.8%。京津冀及周邊年均濃度降幅大,由68μg/m3 降至60μg/m3,降幅11.8%。
  • 中國首發6年空氣品質改善報告:北京PM2.5濃度大幅下降
    2018年,全國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71微克,比2013年下降27%;北京市PM2.5濃度從2013年的每立方米89.5微克下降到51微克,降幅達43%。《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確定的各項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全面實現,公眾的藍天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增強。
  • PM2.5國家標準(2012)
    2013年3月1日最新消息:PM2.5中文名確定為「細顆粒物」 近期將正式發布   世界衛生組織pm2.5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PM2.5小於10是安全值,而中國的這些地區全部高於50接近80,世衛組織為各國提出了非常嚴格的
  • 6月11日上午北京PM2.5短時汙染,下午轉好
    來源標題:今日上午北京PM2.5短時汙染,下午轉好 北京環保監測中心6月11日消息,6月11日上午北京PM2.5汙染短時加重,預計午後空氣品質改善,今日空氣品質為良至輕度汙染水平。
  • 明年起在京津冀區域推廣乙醇汽油 可有效降低PM2.5濃度
    原標題:明年起能加乙醇汽油 在京津冀區域推廣 可有效降低PM2.5濃度   昨日,「第九屆中國工業生物技術發展高峰論壇暨第二屆中國生物工業投資大會」在津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創新驅動綠色發展」。記者從大會上獲悉,從明年開始,京津冀區域市民可以在加油站加到乙醇汽油。
  • 環保部:去年PM2.5和PM10實現「雙降」
    PM2.5濃度為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PM10濃度為11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2%。 其中,北京市去年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2.1%,同比上升6.9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5%;PM10濃度為8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6%。
  • 通州PM2.5濃度降幅全市第一
    原標題:通州PM2.5濃度降幅全市第一   本報訊(記者 駱倩雯)截至10月底,通州區細顆粒物(PM2.5)累計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8%,下降幅度全市排名第一。   今年前10月,通州區今年的空氣質量可圈可點。
  • 聊城PM2.5和PM10濃度上升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京津冀地區,進入秋季之後霧霾頻發,但毗鄰京津冀的山東省聊城市也一度出現重汙染天氣,汙染程度甚至超過了京津冀中的重汙染城市。早在2016年,聊城市曾擊敗河北和河南的多個城市,空氣品質位居全國城市排名中倒數第一。空氣品質出現反彈面對惡劣的大氣環境,2018年聊城市出重拳、下猛藥,空氣品質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