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傻搞不清,到底什麼是「既往症」?

2020-11-13 知守觀保

大家在研究保險時,經常會聽到或看到:「既往症」不保、「既往症」不賠的說法。

現實生活中,「既往症」也是理賠糾紛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是「既往症」?」

知守君經常被朋友問到這一點,所以今天通過一篇文章也詳細的討論一下這個問題,主要內容如下:

> 「既往症」在條款中的定義;

> 如何判斷是否屬於既往症?

> 投保之前發生的疾病都是既往症嗎?

1「既往症」在條款中的定義

「既往症」是商業保險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直接關係到保險產品,尤其是醫療險的核保與理賠。

那麼,既往症的定義究竟是什麼呢?

醫療險條款中,都有對既往症的釋義,這些釋義都大同小異,目前主流的合同文本的寫法是這樣的:

我們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被認定有「既往症」的條件有兩個:

被保險人身上有疾病或症狀且持續存在;

被保險人已知或應知。


對這兩個條件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呢?

2如何判斷是否屬於既往症?

(一)怎麼判斷被保險人對疾病和症狀已知呢?

這個就是根據醫生的明確診斷,也就是以書面的病歷資料、診斷報告、住院記錄、體檢報告等資料為依據。

如果有這些資料,就認為被保險人對自己的疾病和症狀已知了。

而經過醫生的明確診斷呢,又會兩種情況:

1、被保險人長期治療未間斷。

這個指的就是一些需要終身不斷治療的疾病,終身服藥隨訪。

也就是說,被保險人一直是一個病人的狀態。

2、被保險人間斷治療。

也就會病情時好時壞,在表面上被保險人並非是一直是一個病人的狀態,有可能看起來平時健康狀況還不錯。

但是,自己所患疾病其實是沒有治好的,還是會復發,比如說哮喘。

(二)什麼是被保險人對疾病和症狀應知

條款中的定義是:「未經醫生診斷和治療,但症狀或體徵明顯且持續存在,以普通人醫學常識應當知曉」。

有的朋友看到這條,就會覺得保險公司真是「用心險惡」,這個條款明顯就是含糊不清,用來挖坑的。

什麼叫症狀明顯且持續存在?什麼叫普通人?什麼又叫應當知曉?

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複雜,這裡指的都是一些非常明顯的症狀。

是指通過體外所見的現象,就能直觀判斷的情況。

包括通過觀察體表就能看見的,還有咳血、便血這樣可以再體外觀察到的症狀。

比如:皮膚病,這種從體表就能非常明顯的看得出來;

還有像肢體缺失這種,不用醫生診斷,自己就應該知道是異常的。

那是不是只要不是體外能知道症狀就安全了?是不是其他症狀都不算是這一條了?

從理論上,不能這麼說,但在實務操作中,確實很難判定被保險人應知。

有些不正常的狀況,儘管已經長期存在,但是如果比較隱匿,自己不說就沒有人知道,也沒有在醫療記錄中有任何記載。

那麼,是無法通過被保險人應知這一條來認定為既往症的。

因此,是否屬於既往症,可以按照下圖來理解:

3投保之前發生的疾病都是既往症嗎?

是不是只要被保險人出現過疾病、症狀,就都是既往症呢?

答案很明確:不是。

投保前已經治癒的,以及可以治癒的疾病,都不屬於既往症。

比如:感冒。我們一年可能感冒有兩三次,但每一次都是一次新的感冒,這種可以治癒的疾病,不屬於既往症。

還比如骨折,如果投保前已經治癒,就不屬於既往症。

還有一些急性的炎症,這些都不是既往症。

因為這些疾病都屬於可以「治癒」的疾病,症狀不會「持續存在」。

而那些在投保之前已經存在的,不可以完全治癒的疾病。

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因為無法「治癒」所以會「持續存在」,那麼就屬於既往症。

可以看出,既往症的認定和疾病的危害程度沒有什麼關係,只和是否可以「治癒」有關

比如痔瘡、慢性皮膚病等這些比較輕的疾病,雖然不會危害到生命健康,但是如果在投保前就已經存在,也屬於既往症。

而像甲流這種,即使曾經因此住院,甚至進過ICU,痊癒後也不算是既往症。

而且,被保險人應該知道的既往症,也與是否可以治癒掛鈎。

就拿咳血、便血來說,如果最終沒有對應上任何不可以治癒的疾病,比如是由於急性炎症引起的,那仍然跟既往症無關。

所以,認定是否屬於既往症,首先要看曾患有的疾病能否治癒;在不能治癒的基礎上,再來判斷被保險人是否已知、是否應知。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你帶來幫助,也歡迎分享給有需要的親朋好友。

關注微信公眾號「知守觀保」(ID:ZSGBGZ),獲取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還在傻傻分不清嗎?
    由於「種種原因」,大家寫護理文書時常常會分不清專用名詞的寫法,譬如「肌肉注射」還是「肌內注射」? 「肌肉注射」是以前醫護工作人員的口語叫法,由於該詞使用時間太長了,目前部分臨床人員仍在使用。 「寶寶真的亂了,這到底是肌肉注射還是肌內注射啊?」 其實早在 1999 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藥學名詞」,規範名詞為「肌內注射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該名詞編號為 09.042。 「肌肉注射」是不規範說法,肌內注射才是規範用語。
  • 盤點那些傻傻分不清性別的動漫人物
    估計大概每隔一陣子就會推出這樣的排行榜吧(笑),總之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傻傻分不清性別的動漫人物」,在動漫的世界裡其實有不少模糊性別的人設,不管是男是女像這樣不好說的設定其實還挺有魅力的,大家討論之餘反而能增加角色的人氣,那麼這次網友又選出了哪些角色呢,底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黃豆醬和豆瓣醬傻傻分不清,它們有什麼差別?很多人一直沒搞明白
    黃豆醬和豆瓣醬傻傻分不清,它們有什麼差別?很多人一直沒搞明白說起醬,種類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傳統的醬料加上一直創新的醬料,口味多變,適合各類人挑剔的嘴巴。家裡比較常見的醬料就是黃豆醬和豆瓣醬,但一開始我都分不清黃豆醬和豆瓣醬的區別,因為對很多不懂下廚的人來說,這兩種醬料聽起來很相似,所以一直搞不清楚哪個是哪個。黃豆醬和豆瓣醬傻傻分不清,那麼它們到底有什麼差別?很多人一直沒搞明白,其實只要料酒它們的製作方法和製作原理,就能知道它們的差別了。
  • 別再搞不清楚了!「は」和「が」用法大解析
    你還在「は」、「が」傻傻分不清嗎?其實「は」和「が」的用法主要遵循四大法則,今天學習菌就帶童鞋們來解析一下這四項法則。重點為詢問「什麼時候」どれが美味しいですか。重點為詢問「哪一樣」我們剛才說過,句子的重點,會位在「は」的後面,或是「が」的前面,因此,疑問句中的重點「疑問詞」,就會位於「は」的後面,或是「が」的前面。基本用法:疑問詞+がは+疑問詞例:私の傘はどれですか?
  • 傻傻分不清
    相信每位小可愛在初學日語時總會有一些傻傻分不清的日語語法和單詞,今天我們就來辨析其中一個——「まだ」と「また」。
  • 90% 的人都傻傻分不清
    90% 的人都傻傻分不清 2020-07-13 1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Grammar 進階| even though、even if 傻傻分不清
    -- Muhammad Ali, Boxer"服務他人是你住地球應該付出的租金"——穆罕默德‧阿里 (拳擊手)直入正題,今天要說的就是很多人不會在意(傻傻分不清)的 even though 和 even if 的區別:筆者在上大學以前
  • 「老師,我的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啊?急!在線等!」
    看看下面這位家長的擔憂:孩子5歲了,幼兒園老師反映上課注意力很不集中,愛亂跑,小動作特別多。假期在家,用ipad上英語課,屁股就沒在椅子上待超過10分鐘,特別好動。我家孩子是不是「多動症」,急,在線等。小孩多動就是「多動症」嗎?為什麼很多孩子都有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問題?有沒有辦法解決呢?科普時間到!
  • 當孤獨症兒童「開始上學」會改變什麼?
    每個孤獨症兒童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有一天能進入普校,可是「上學」這件事兒究竟能改變孩子什麼誰也說不清楚……,這比剛入學前好很多了」;「孩子語言能力提升了,能夠主動跟人說話了」;「能更好的控制情緒了,孩子感情「柔軟」了」……
  • 為什麼你總是分不清「可數」或「不可數」?
    寫的時候就猶豫「失蹤寶藏」應該是 lost treasure 還是 lost treasures。說白了,就是不確定 treasure 到底是可數還是不可數。對於那些我們非常確定是可數(apple、person)或不可數(water、flour)的詞,其實這種困擾並不存在。只有在面對那些模稜兩可的詞,心裡會有一個大大的問號。
  • 傻傻分不清的義大利大學!你到底分清了麼?
    那麼~國內都有哪些傻傻分不清的大學呢?義大利又有哪些容易讓同學們和家長都傻傻分不清的大學呢?米亞說了!NO哥!今天來科普!但是他們之間還是有一定的聯繫的具體是什麼呢?米蘭比可卡大學創建於1998年6月10日。它的開創是由於擁有悠久歷史的米蘭大學變得過度擁擠,於是經歷調整,米蘭比可卡大學得已獨立。
  • 傻傻分不清:長得像易搞錯的日語單詞&詞組
    比如「おざなり」和「なおざり」;「けりをつける」和「けじめをつける」等等,來看看日本人選出的20組「傻傻分不清」的日語單詞、詞組吧。「すべて」と「すべからく」すべて:全部すべからく:必須「耐震」と「免震」耐震(たいしん):抗震免震(めんしん):減震「未明」と「明け方」未明(みめい):凌晨明け方(あけがた)
  • 辛苦的「科研打工人」,到底有多倔強?
    前段時間網際網路上有這樣一個小變化:人們互相問早,不再簡單說個「早安」,而是氣勢磅礴地敲出一句「早安,打工人」。對於我們博士、科研工作者而言,「科研打工人」一次次衝上熱搜。「科研打工人」不幹活就沒有飯吃的時代,已經來臨別問我在做什麼,不是在做科研就在去做科研的路上,這世上沒有什麼東西能阻止我去做科研,因為科研使我「快樂」!
  • 日本人口中的「くそ」,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看到「くそ」,不少小夥伴的第一感覺就是罵人吧?少年,你太小看這個單詞了!它的意思可不只有罵人哦~今天就一起來看看日本人口中的「くそ」到底有幾個意思吧!なにくそ活見鬼2開玩笑、惡搞後面接「すぎる」時,有「這個玩笑過分了、搞過頭了」的意思。この映像はくそすぎる。這部影片太惡搞了吧。
  • 什麼是學歷?什麼是學位?不再傻傻分不清!
    什麼是學歷?什麼是學位?不再傻傻分不清!學位英語考試學歷是指人們接受科學文化教育的學習經歷,也就是學習的經歷。主要有小學、初中、高中、專科、本科、研究生等形式。什麼是學歷?什麼是學位?不再傻傻分不清!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證書學位是被授予者受教育的程度和學術水平達到規定標準的學術稱號,強調的是獲得者的學術水平。
  • 分不清外國人就說自己是臉盲症?你可能誤解了真正的臉盲症!
    看電影的時候會不會分不清外國演員? 我有,而且超級嚴重,尤其在電影院看歐美電影的時候,運氣好的話,看三分之一就能分辨出男女主角,運氣不好的話,看完片子都不知道講的是什麼?電腦上還好點,因為可以來回拖進度條比較臉部特徵判斷是不是同一個人,但這樣看就是有點費手。
  • 看不見摸不著,葡萄酒的「結構」到底是什麼?
    微信公眾號:酒百科(baikejiu)如果投票選最抽象的葡萄酒術語,「結構」應該會得票相當多,雖然我們總是會用這款酒結構如何如何、缺乏結構、結構強勁之類的表達,但是結構到底是什麼呢?對於一款葡萄酒來說,風味並不是最重要的,完美葡萄酒真正的關鍵在於它的「結構」。一款酒並不會因為具有某些香氣就晉升為「好酒」了,也不會說因為香氣種類不多就被打成差酒,然而缺乏結構或結構失衡卻常常是葡萄酒的致命缺點。
  • 被吹爆的「長期主義」到底是什麼原理?
    「長期主義」這個詞,已經成了企業PR稿、論壇主題、CEO演講的標配熱詞。但如果你認真地問一個人:什麼才是長期主義?如何做事才算是長期主義?大部分人只會哈哈一笑。今天,我想幫大家消化這個商業熱詞——「長期主義」01 我們說的根本不是一種「長期主義」大部分人理解的長期主義=堅持堅持不懈地把客戶放在第一位,不賺快錢;堅持不懈地做品牌,不搞流量;堅持不懈地努力,不搞投機……如果這些就是「長期主義」的定義,那麼長期主義者就是我們身邊那個一輩子沒發財
  • 對男人來說,到底什麼是「喜歡」,什麼是「愛」?
    但……「喜歡」與「愛」呢?兩者的界限更是許多人無法得知的。往往就因為這樣子的不明不白,而追逐幻影直到迷失,接著再引發憤怒引發悲傷。所以今天讓我來告訴各位,對於男人來說什麼是喜歡?什麼是愛?那麼我們現在就用科學的角度來看看,什麼是喜歡,什麼是愛。這些情緒主要由哪幾種物質組成?第一種稱為苯乙胺不管是怎樣形式的「愛情」,只要讓頭腦中產生足夠多的苯乙胺(PEA),那麼愛情可能就產生了。
  • 「我懂了」到底是「I get it」還是「I got it」??傻傻分不清……
    逐字翻譯英文,有時跟英文正確意思相差甚遠還比如「給你」不是give you而是我們很熟悉的Here you are那麼,有關於get it和got it,「我懂了」的用法,在不同語境中表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到底正確說法是哪一個呢?答案就在這篇文章裡,大家一起漲姿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