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擬立法反對"喪偶式"育兒:拒絕輔導孩子或被記入徵信,網友吵翻了

2021-02-13 人民網江蘇頻道

南京一位媽媽陪兒子寫作業被氣到腦梗住院,蘇州一位家長為了不陪孩子寫作業已在朋友圈公開「送娃」……「陪娃寫作業」讓家長們吐槽不斷,也真實反映了家長對家庭教育的焦慮。

11月19日,《江蘇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在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被提交審議。《條例(草案)》明確,不能一味地苛求家長責任、擴大家長義務,家長們輔導孩子,學校、政府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11月19日,在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江蘇省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主任委員莫宗通在對《條例(草案)》的說明中提到,制定本條例其實是回應全社會加快家庭教育立法願望的實際行動。

莫宗通在說明中說,根據省婦聯與有關部門開展的家庭教育現狀問卷調查顯示,近50%的家長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約八成家長缺乏相關知識和經驗借鑑,迫切需要家庭教育服務。但現有家庭教育服務資源匱乏,服務機構缺乏必要的準入機制和專業規範,服務市場混亂,專業素質不高。同時,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困境兒童、不良行為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等問題,需要跳出家庭框架,通過政府、社會和家庭合力解決。

亮點1:在外打工不能當「甩手掌柜」,語音、視頻要經常溝通

家長養育孩子簡直操碎了心。那麼,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到底應該承擔哪些責任?記者看到,《條例(草案)》中明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針對未成年人不同年齡段的特點,適時開展理想信念、愛國主義、社會責任、生命安全、身心健康、行為規範、禮儀修養、生活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引導未成年人養成優良品德、健全人格、勞動精神和良好行為習慣。

《條例(草案)》明確,父母應當與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確因外出務工等無法與其共同生活的,應當委託有能力的監護人。對於留守兒童,家長們也不能覺得委託人了就不管了,還是經常了解下孩子的生活、學習和身心發展狀況。千萬別偷懶,現在網絡很發達,可以通過書信、語音、視頻等方式與未成年子女保持日常溝通聯繫,定期與未成年子女團聚。

亮點2:反對「喪偶式」育兒,父母應共同履行家庭教育義務

很多媽媽經常吐槽「喪偶式」,覺得爸爸分擔不夠,照顧孩子太少。《條例(草案)》明確,父母雙方應當共同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義務,不得以離異或者其他理由拒絕履行。一方開展家庭教育,另一方應當予以配合。

記者看到,《條例(草案)》還規定了一些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在家庭教育中不得出現的行為,比如放任孩子輟學,用侮辱、虐待、實施家庭暴力等方式開展教育,放任孩子吸引、曠課、沉迷網絡、校園霸凌等等情況。

如果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家庭教育的義務,或者暴力、侮辱、虐待等方式實施交通教育等情況的,未成年子女或者被監護未成年人可以向學校、民政部門、公安機關、婦聯等單位和組織求助,相關單位和組織應當及時處理。

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誰來輔導家長呢?政府不能做旁觀者。記者看到,《條例(草案)》中明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依託城鄉社區教育機構、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未成年人成長指導中心、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校外教育輔導站等,建立家庭教育服務站點,提供家庭教育服務。

政府要幫助家長們,辦法有很多!比如,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支持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開展家庭教育;同時,還規定政府應當建立家庭教育信息化共享服務平臺,依託網上家長學校等向家庭免費提供針對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指導課程和資料,普及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記者還看到,《條例(草案)》還提到,鼓勵研發家長易於接受、便於互動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新媒體產品。

亮點4:孩子犯錯學校可叫家長,不苛求家長責任和義務

很多家長也吐槽,學校把很多教育的問題都推給了家長,那麼學校幹什麼呢?在家庭教育中,學校也要有所作為,比如,針對未成年人不同年齡段特點定期對學生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開展家庭教育培訓、諮詢和輔導。

孩子在學校犯了錯,那就要叫家長了。《條例(草案)》規定,學校發現未成年人有違紀、違法或者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的,應當及時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並提供家庭教育個性化輔導。未成年人有嚴重不良行為,採取個性化輔導仍不能糾正的,學校與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申請送專門學校矯治。

莫宗通在說明中提到,《條例(草案)》並沒有一味地苛求家長責任、擴大家長義務,而是從底線出發,通過正負面清單並舉,明確對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要求,力求做到依法、合情。

《條例(草案)》提到,在婚姻登記、生育、幼兒園和中小學入學幾個節點,對強化家庭教育指導作了明確要求。同時點面結合,按照未成年人成長規律,針對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特點,對日常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階段、高中教育階段的家庭教育指導進行了系統規範。

比如婚姻登記機構應當對辦理結婚、離婚登記的申請人進行針對性的家庭教育宣傳和指導。同時,鼓勵醫療衛生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建立孕婦學校、新生兒父母學校等,開展公益性早期家庭教育服務。

亮點6:家長被要求家庭教育輔導,家長無正當理由拒絕的將被記入徵信

有的家長為了陪娃寫作業急得住院,也有的家長對孩子不夠關心。《條例(草案)》明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家庭教育義務,或者採用侮辱、虐待、家庭暴力等方式開展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其所在單位、未成年人就讀學校、鄉鎮(街道)以及村(居)民委員會等相關單位和組織應當予以勸誡、批評教育。公安機關接到報案後應當及時依法處理,並可以責令其接受家庭教育輔導。

未成年人有嚴重不良行為被公安機關處罰,或者出現犯罪等情況,相關部門可會同教育行政部門和婦女聯合會,組織或者委託家庭教育服務機構對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開展家庭教育輔導。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被有關機關責令接受家庭教育輔導無正當理由拒不參加的,作出決定的機關可以依法對其進行訓誡,並可記入其個人信用信息。

對於《條例(草案)》,網友們吵翻了。

完全贊成江蘇以立法的方式,約束引導家庭教育中單方面(通常是母親)畸形獨擔教育責任現象越來越突出的問題。

@我愛小白鼠J:江蘇省走在全國的前列。

@不經風雨如何見彩虹:給江蘇點讚,這才是走向文明的表現。

A:

完全贊成江蘇以立法的方式,約束引導家庭教育中單方面(通常是母親)畸形獨擔教育責任現象越來越突出的問題。

其實呢,無論是人大作為立法機關,還是司法與法律界作為家庭育兒類案件的參與方,當然包括我們律師都心知肚明,這種立法的家庭倫理引導指向性意義大於司法實操意義。進入懲戒階段,無非是經濟上力度加大,這還算好的,有的根本無法執行。

從我的辦案經歷來大致統計,母親作為子女生活和教育的主要承擔方佔了絕大多數(也有少量是父親在承擔這個責任)。父親的角色缺位,孩子的成長基本無例外是不健康的,尤其在心理上。

要說家庭承擔的分工不同,這我承認,社會有其責任。但最終一個家庭中出現一個明顯短板,實在是家庭成員各方的悲哀。

但是也有網友表示質疑,認為《條例(草案)》把教育壓力都壓在了家長的身上:

@一隻愛鬧的獅子頭:先保障家長權益,再談家長「義務」。就目前而言,多少負擔都落到了家長身上,像我們小時候都是老師教,自己學,家長都不要那麼累。

@勿念勿想勿殘忍98247:我覺得不應該單方面立法,家長的確應該輔導教育陪伴孩子,但是對老師也應該有所要求,不然老師做什麼?只是上課嗎?師者,傳道受業解惑。家長重要,老師也同樣,現在很多老師讓家長教,家長批改作業,這真的有盡到責任嗎?

也有網友表示,立法反對喪偶式育兒,關鍵是如何解決「不探視」的問題。

B:

立法反對喪偶式育兒,關鍵是如何解決「不探視」的問題。

江蘇此次立法,是對婚姻法及相關法律法規關於未成年子女撫養及家庭教育規定的補充和完善。這些規定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很好的,也很有必要。

針對離異家庭及一方不願意撫養教育未成年孩子的夫妻,解決「要探視」的問題簡單,規定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配合探視就行了。但是,對於那些不願意撫養教育孩子的,也即喪偶式育兒,如何發揮強制性?把人綁過去強行讓他看望、教育孩子嗎?

顯然不現實。現行法律還不能通過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迫使一個人履行撫養義務。

所以,立法反對喪偶式育兒,關鍵還在於如何解決「不願意」的問題。比較實際的還是觸動利益,比如罰款、納入失信名單進行聯合懲戒等。

又或許有一天,法律能夠規定,不撫養教育孩子的,就抓起來判刑,那樣或許更有威懾一些。

正所謂,留得住人留不住心,真是難題啊。

對此你怎麼看呢?

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們~~

來源:共青團中央

近期熱點:

10月江蘇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30起,處理376人

31省份機構改革方案全部出爐,江蘇這一點最為搶眼!

長按指紋識別圖中二維碼

關注【人民網江蘇頻道】

網羅江蘇大小事

相關焦點

  • 隱形爸爸、單親式育兒、詐屍式育兒、爸爸去哪裡——爸爸的錯?
    家人對於孩子的重要性從"隱形爸爸"到"喪偶式育兒",家人陪伴孩子一直都是親子教育中很受矚目的話題。 曾經有一個媽媽陪著上高中的兒子去醫院看病,訴說孩子生病後,基本上都是自己照顧。還有很多對爸爸的其他指控,但所有的指控,背後都有一個共同點:爸爸去哪兒了?這或許就是很多家庭育兒的真實情況:媽媽們全身心陪伴孩子,付出很多時段和精力。
  • 已有地方立法,今後不輔導孩子作業或被追究法律……
    就能讓增城家長們抓狂一晚與此同時,「輔導孩子作業 眾多增城媽媽們齊聲訴苦, 聲討孩子爸們喪偶式育兒!《條例(草案)》明確:在外打工不能當"甩手掌柜",反對"喪偶式"育兒。結婚離婚時,要解決好教育問題,家長輔導孩子,學校政府都要擔責任。
  • 親身經歷,分享我是怎麼從"躺贏式家長"到「模範家長」的
    「躺贏式家長」則指當下85後/90後父母,受社會時代、個人成長經歷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在育兒方面並不過分追求結果,也不喜歡拿孩子攀比。在培育下一代這個副本的過程中,他們全程以佛系態度帶娃,同時善於利用外部工具(如小度智能屏、早教機、掃地機器人等)「偷懶」,然而往往最後都能輕鬆通關,且收穫超預期效果。
  • 改變「喪偶式育兒」,不妨從育兒假開始
    參與立法的江蘇省婦聯負責人坦承,共同育兒假的目的是為了倡導男性參與家務勞動,共同養育子女。這一句話乍一看沒什麼問題,往深處一想又覺得哪裡不對,男性本來不就應該參與家務勞動、共同養育子女嗎?是啊,本來應該,可現實卻是,大部分家庭都是「喪偶式育兒」。
  • 拒絕喪偶式育兒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近兩年,喪偶式育兒成了熱門話題,直接指出了當下社會許多家庭存在的一個共同現象--孩子教育過程中「父親的缺席」。家庭教育中爸爸的參與至關重要,會影響孩子成長過程中性格的養成,以及對未來家庭關係的觀念。請爸爸們行動起來,不要讓孩子遇到事情只會喊「媽」了!
  • 「喪偶式育兒」的未來是「喪子式養老」,二胎生活是希望還是絕望
    導語:「喪偶式育兒」是伴隨著「喪偶式婚姻」而來的,將來可能發展成「喪子式養老」!是指在育兒過程中,夫妻雙方有一方缺席。其中男性是重災區。爸爸有三寶:叫不醒、喊不動、做不好。但是迎面而來比這生產更加疼痛的是「喪偶式的育兒」這種痛是持續的,長久的。女人一旦當了媽,就好像一個無法辭職的工作,要一直幹下去!老公除了下班回來抱抱寶寶,哄哄寶寶玩,餵奶,換尿不溼,洗澡等都是我的工作。 生完在醫院的第二天夜裡,聽到隔壁剛生完進來的大姐傳來哭泣聲,伴隨著她家寶寶嗷嗷的哭聲,控制不住釋放的感覺。她家寶寶嗷嗷的斷斷續續哭了一晚上,就是12分貝那種聲音,說實話我都很崩潰。
  • 孩子對爸爸有疏離感?拒絕「喪偶式育兒」,3招破開親子教育困局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與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應該保持親密的關係,但是很多家長沒有做到。大部分孩子都只親近一個家屬,並且有絕大部分孩子對爸爸有疏離感,其實這是一種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喪偶式」教育。
  • 中青報:產假由夫妻共享 減少「喪偶式育兒」
    原標題:產假由夫妻共享 減少「喪偶式育兒」   近日,上海市婦聯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2019年擬向上海兩會提交的10份議題。議題圍繞幼兒託育、婦幼健康、生育配套制度創設、家庭養老等問題展開。其中,一條關於產假由夫妻雙方共享的建議令人耳目一新。
  • 妻子每天為家奔波,丈夫天天網咖飯店,「喪偶式育兒」何去何從?
    這不就是典型的「喪偶式育兒」家庭? 人們總是喜歡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但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但凡丈夫能伸個手,幫個忙,妻子也不至於剛強到把所有問題都一人抗下。 這次曝光的26歲寶媽,又是多少人寶媽的真實生活的寫照,我們不得而知。
  • 喪偶式育兒簡直太太太太太太爽了
    一說喪偶式育兒,眾人腦海裡立馬浮現出一張苦大仇深的媽媽臉,和一個關我屁事的爸爸臉。仿佛喪偶,限定了只能是「喪夫」。這些天,我體驗了一把喪偶式育兒,重點是這次換我裝死。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中國的爸爸們情願背著「喪偶」的罵名,也要將這種生活方式進行到底,因為那感覺簡直是太太太太太爽了。
  • 機智的父母,在孕期,就開始預防「喪偶式」育兒
    但在另一件事情上,則幾乎是絕對:自己育後會否遭遇「喪偶式育兒」。這,就是「喪偶式育兒」的前奏--在孕期時,丈夫對待妻子、腹中孩子的態度,所投射出來的,就是夫妻間的相處模式。回想一番,現正經歷著「喪偶式育兒」的我們,其實生活早就給了我們提示:產檢的時候,總是可以各種原因拒絕陪伴
  • 「我的老公是個隱形人」——那些喪偶式育兒的媽媽們
    什麼叫做「喪偶式育兒?」喪偶式育兒指的是長期在家庭分工中不存在的一方,在中國普遍是爸爸們。爸爸們或多或少忙於工作而長期的不在家導致家庭角色中只有媽媽的存在,活生生新娘熬成了老娘。很多的媽媽,都對自己的丈夫有很多的怨言,埋怨他們不幫助她看孩子。為什麼會有喪偶式育兒的情況出現?社會快節奏,生存壓力太大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快,重複繁雜的工作被替代。現在社會競爭更加激烈,特別是25歲左右的年輕父母,本來就處於事業的上升期然後自己又生了寶寶。
  • 「喪偶式」育兒,怎麼能帶出聰明孩子?
    一聽「喪偶式」育兒,絕大部分人都會覺得一定是在家庭環境中男性缺失的結構。但是,不褒不批,「喪偶式」的家庭,爸爸角色的缺失和媽媽角色的缺失都是存在的。只不過,爸爸角色的缺失相對比較普遍。我們不是要批判哪一方,重要的是,如果已經處在「喪偶式」的環境中,如何能培養好孩子。
  • 「喪偶式育兒」,僅僅是爸爸們的錯嗎?
    要想避免「喪偶式育兒」,一、永遠不放棄爸爸,二、要發揮爸爸在育兒工作中的獨特性。●什麼都不管的爸爸,經常被吐槽「光知道工作掙錢,從來不關心家裡」;●幫忙做點小事的爸爸,通常被抱怨「你怎麼這麼點小事都做不好」;●偶爾想表達自己看法的爸爸,接受的差不多都是指責:「你知道些什麼,孩子都是我在管……」從隱藏式爸爸到喪偶式爸爸再到詐屍式爸爸,爸爸們好像是一屆不如一屆......
  • 讓男人背鍋的」喪偶式育兒」
    現在很流行喪偶式育兒說法,一提起這個說法,固有的思想就是這個喪偶一定值得是育兒中爸爸的缺位,而不是媽媽的缺位。自從有了娃以後,重新思考了下這個詞,發現這個詞實際是讓男人背鍋了。2、市面上大部分的文章幾乎都是關於孩子缺少母愛會怎樣,媽媽應該如何帶娃,媽媽如何度過產前產中產後的種種,包括之前刷屏朋友圈的恆河猴實驗也是圍繞母愛。但唯獨沒有告知準爸爸育兒中父親的缺位會產生什麼問題,應該如何做。
  • 華玉振:與"擺地攤"感同身受
    當共和國總理在莊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宣布城市管理要為"擺地攤"寬容時,我的眼睛溼了。三十四年前剛畢業的那年夏天,在家鄉小集鎮的稅務所,因拒絕"出外勤"向"地攤"收稅的風波又勾起我的回憶。所長安排我"出外勤"上街。所謂"出外勤",就是上街丶入村丶進廠,挨家挨戶收稅。我從小厭煩稅務官。據父母講太祖父、祖父都曾經因為挑擔擺攤賣杏、賣黃花菜而被稅務官盤剝過。
  • 最不靠譜的離婚原因:喪偶式輔導孩子作業
    最不靠譜的離婚原因:喪偶式輔導孩子作業現在常見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而導致夫妻雙方多年感情破裂,有的常年冷戰,有的則一氣之下離婚。那麼,因為孩子作業問題就離婚,事情就解決了嗎?自己就能徹底解脫,就能重新追求幸福嗎?
  • 李萱:當我們在說「喪偶式育兒」時
    今年初,李萱在一席做了場名為「爸爸有啥用」的演講,通過現有的全國和地方調查數據數據,以及自己的研究,她在現場討論了父親與母親在育兒上的不對等付出、所謂「喪偶式育兒」背後的部分觀念,以及對父親角色理解的若干誤區。演講內容在一席公眾號推出後,不到24小時,閱讀量就突破10萬,留言區的討論很熱烈,以媽媽們的吐槽為主。
  • 老公對孩子不聞不問,喪偶式育兒是啥體驗?過來人的講述很戳心
    老公對孩子不聞不問,喪偶式育兒是啥體驗?過來人的講述很戳心在前段時間,「喪偶式婚姻」是非常流行的一個詞彙,也是目前很多夫妻所面的狀態,陳女士與丈夫就是其中之一。拒絕「喪偶式教育」,讓父親更多的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吧陪伴育兒首先在孩子幼年童年的時候,父親主要應該多陪伴孩子,給予孩子安全感
  • 我是怎樣從「喪偶式育兒」的泥潭中爬出來的
    而「喪偶式育兒」,即使是滿腹牢騷的女人們,真要把它面對面甩給自家老公,恐怕至少也還要在心裡掂量一番吧?你想,他再怎麼「油瓶子倒了都不扶」,好歹還是個「掌柜」呢。地位尚存。喪偶?直接變成不存在了啊!我估計,以「喪偶式育兒」觀點控訴男人們的文章,肯定引起過很多媽媽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