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決定孩子未來80%的人,怎麼敢缺席?

2020-12-19 奶爸萬事屋

之前在知乎上收到一條,來自新手爸爸的求助,說是孩子快滿月了,但是自己的心態崩了。這個新手爸爸說自己一點都不喜歡孩子,更不知道怎麼跟這個小東西相處,也許是孩子也能感應到爸爸對自己的不喜歡,他一抱就哭,越哄哭得越起勁。所以,孩子從出生到滿月的這段時間,對他簡直就是非常痛苦的折磨,現在別說抱他哄他,只要是孩子離的稍微近了一點,他都恨不得拔腿就跑...

而且時刻都在想著,要是沒有這個孩子就好了。

就像之前奶爸身邊的一個男性朋友,在自己太太生完孩子3~4個月的時候,跟太太說,要把孩子送人一樣。

年齡上漲的好處之一就是,對生活的感悟會越來越精準:以前覺得生活是走一步算一步,而現在,更多時候用走一步卻還在想著怎麼往後退幾步來形容更恰當。

不是所有男人在知道自己要當爸爸時的心情都是高興得要起飛的;也不是所有男人都能坦然面對自己作為爸爸的新身份;更不是所有爸爸都知道怎麼跟自己的孩子好好相處。

記得,《生活大爆炸》裡面有一段,霍華德在得知自己即將要有兒子時,他非常的焦慮,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該怎麼養育好一個男孩兒,不知道怎麼跟男孩子相處,也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是能教給兒子的。在自己這群高智商朋友裡面,他就顯得很是平平無奇了點,智商墊底,長相一般,運動細胞為0,更沒什麼能拿出手的興趣愛好。唯一突出的可能只是自己會用爆冷的手法去撩妹,而其他朋友不會而已。

所以,思來想去,他覺得自己完蛋了,根本不可能做好一個兒子的爸爸。

直到暖心的謝耳朵,說他,好歹你上過天,說不定可以教你兒子發射火箭。

霍華德一想,也對,這群朋友裡面,只有自己上過天。於是,兩個人就開車一起去到郊外,發射火箭。

結果火箭發射不成,還原地爆炸了。於是,霍華德很氣餒的咆哮著說,唯一一件能和兒子一起做的事情,都做不好,自己哪裡懂的養育一個男孩兒呢?

結果,根本不懂幽默、諷刺是何物的謝耳朵一如既往地補了一刀說,難道你懂該怎麼養育女孩兒嗎?

對啊,不管是養育的對象是男孩還是女孩兒,對爸爸來說,都很難。初為人父,有很多的焦慮,還有很多預知不到的壓力。

尤其是,看到那些令人頭疼的熊孩子時,就更加望而卻步。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記得,之前鄰居家的孩子就是非常令人頭疼的問題少年。

揮霍無度,脾氣還異常火爆,跟父親一言不合就要拳頭相向,大打出手,把自己的爸爸打得鮮血直流的那個狠勁兒,仿佛眼前的人不是對他有生養之恩的父親,而是不共戴天的仇敵,參考變形記裡面的梁佳銘打起父親來的樣子,簡直就是一模一樣。

那天,這孩子的爸爸擦著嘴角的鮮血,苦笑地說,怎麼也想不到,曾經那麼小那麼可愛的孩子,如今長大倒成了一個會咬父母的怪物。

其實,哪有什麼想不到,追根溯源就可以發現,怪物的成長路線是那麼的合情合理。

這孩子的父親一直忙於生意,在養育孩子上面長期缺席;而且,他們家還是典型的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庭,孩子不聽話就得打。爺爺打兒子,兒子打孩子,似乎是他們家不成文的從祖上流傳下來的規矩。

總而言之,就是父親沒有參與過孩子的童年,還詐屍性的管理孩子。不陪伴甚至不了解自己的孩子,還妄想通過暴力手段讓他對你的命令唯命是從。

而且非常直觀看到的是,爸爸跟自己孩子相處模式,就是用金錢打發需求,用暴力解決問題,習慣性的缺席該有的陪伴,習慣性的理所當然的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情...

自己不會養育孩子,又有什麼資格怪他怎麼長成了一個怪物呢。

不是有一句話說,父母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嗎,其實,還有一句話就是,父親決定了孩子未來80%的樣子

人們普遍認為,父母雙方在家庭教育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並且彼此是不可被相互替代的。只有母愛和父愛的完美結合,才能形成孩子完整健康的人格。

但是,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一個人所能取得的成就,20%取決於後天的努力,而其餘80%取決於父親的教導。

同樣一句肯定的話,如果由父親說出,它對孩子的影響力將會達到母親的50倍。

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是他能否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父親則是塑造孩子對生命的認知,關係到孩子人格的形成。

對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無論他是男孩,還是女孩,父親的影響都遠超過母親。

父親給予男孩的是道德約束的力量,為他指引方向,並成為他最好的榜樣。女孩除了感受到父親的力量和胸懷之外,還可以從父親身上獲得理想的異性形象,學會如何與異性相處。

引用香港著名作家梁鳳儀的一段話:「恐懼時,父愛是一塊踏腳的石;黑暗時,父愛是一盞照明的燈;枯竭時,父愛是一灣生命之水;努力時,父愛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時,父愛又是鼓勵與警鐘。」

總之,父親對於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作用重大,無可取代,所以,身為人父,你怎麼敢缺席?

教科書級別的父親教育

1. 把自己的孩子當朋友

你會動不動就打罵自己的朋友嗎?答案是不會。

那為什麼對待自己的孩子,有的父親卻總是忍不住要打就打,想罵就罵呢?

因為傳統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我們,從心底裡就不認為孩子跟我們是平等的,所以,溝通交流起來,就很容易流於命令、指導、威脅,甚至吼叫,打罵。

然而無數的現實告訴我們,這樣的溝通方式,不僅無效還有非常多的弊端,極易引起孩子的反感,造成他們的逆反心理。

孩子需要的是認可,不是命令、指導、威脅、打罵。

狄更斯說,「父親,應該是一個氣度寬大的朋友」,對孩子來說好的教育,不是嚴厲管教,而是像朋友一樣的有效溝通。

而有效溝通的關鍵是,讓孩子明白具體錯在哪兒,哪裡做的對!而不是簡單粗暴的說你錯了,你很棒;更不是一言不合就吼罵一通,胖揍一頓。

一個好的父親一定是孩子的朋友,而不是孩子必須服從的領導

2. 保護孩子的自尊

很多家長喜歡責罵孩子,尤其是當眾毫無底線的責罵孩子。

記得電影《銀河補習班》裡面就是這樣,電影裡孩子成績不好,長期墊底。所有人包括孩子的媽媽都把這歸功於「這個孩子太笨了」。

教導主任會當眾說這個孩子就是個煤球,缺根筋,沒得救,孩子媽媽也在教導主任面前當著孩子的面說,這孩子本來就笨,讓老師教不動就打,狠狠打。

殊不知,這樣除了狠狠的傷害著孩子的自尊,讓他充滿了羞恥感,越變越差之外,沒有任何好處。

果然,長期處於羞恥狀態的孩子,終於差到了需要被學校勸退的地步。

只有孩子的爸爸,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聰明的,在老師譏諷他兒子,侮辱兒子的時候,他沒有跟老師一起罵自己孩子,而是站在孩子這一邊,向老師據理力爭。並且,在教導主任嫌他孩子太笨執意勸退他的時候,跟老師打了一個賭,他相信他的兒子可以憑著自己的努力在半年之內就考年級前十,他的兒子一定會是這個學校裡面最出色的孩子。

他還告訴孩子,只要你一直想,一直想...就一定能做成一件事。

父親對孩子的極大信任給了孩子重新撿起學習的動力。

就像,當幸福來敲門裡面的父親,維護孩子夢想的那段臺詞一樣:不要讓別人來決定你的夢想能不能實現,甚至是你的父親也不能。

記住,一個低自尊感的孩子,絕對不會按照你所希望的那樣優秀

3. 重視言傳身教的力量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但多數父母卻只會說一套做一套。

嘴上說著要讓孩子學會自律,學會學習,培養好習慣等等,但是自己卻只會躺在沙發上刷著手機,窩在書房裡打遊戲...

言傳身教比1000個道理都強

「爸爸,我像你一樣,永遠也不會認輸!」

電影中有這樣一幕:孩子躺在床上,看到爸爸在工作,問:「那我也可以不睡覺嗎?」

爸爸知道兒子的小心思,他沒有拒絕,也沒有命令和說教,而是說了一句:「你自己的事情,永遠不用問我。」

就接著工作了,孩子獲得了意料之外的自由,但看看爸爸,也拿起教材認真翻看起來。

要想孩子不認輸,就得比孩子活得更認真,更加不輕易認輸。

這就是言傳身教的力量,看似無形,卻比說教更有力。

電影裡的父親用身體力行的方式影響了孩子的一舉一動,比起說教更加有效。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三觀的建立,都直接來源於父母。模仿是人類行為的基本來源。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照單全收。

沒有孩子是天生的優秀,都是經過父母無形中的薰陶,孩子情不自禁地去模仿父母,從而逐步變得優秀。

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就像鏡子一樣,投射的分毫不差。

要想孩子優秀,父母就得優秀,而決定孩子未來80%的爸爸就得更加優秀了!

相關焦點

  • 父親是決定孩子未來80%的人,怎麼敢缺席?
    而且時刻都在想著,要是沒有這個孩子就好了。就像之前奶爸身邊的一個男性朋友,在自己太太生完孩子3~4個月的時候,跟太太說,要把孩子送人一樣。年齡上漲的好處之一就是,對生活的感悟會越來越精準:以前覺得生活是走一步算一步,而現在,更多時候用走一步卻還在想著怎麼往後退幾步來形容更恰當。
  • 在孩子教育中缺席的父親們,你們可知道對孩子的成長有多大影響
    隨著教育的發展,問題越來越多,有一個嚴重現象就是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的缺席。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缺失,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不良影響,不自信,膽怯不勇敢,沒有責任感和擔當,男孩子女性化,女孩子中性化等問題都與父親缺席孩子教育有關係。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親能陪在自己身邊,但是,大部分父親在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總是缺席。
  • 好爸爸不缺席孩子的教育和成長
    有專家說過,一個孩子能否取得成就,80%取決於父親的教導。可見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未來。父親給小孩的愛,是一種方向性引領和理性作為,給孩子勇敢和堅強,偉大的父親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奠基人。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父親責任重大。爸爸們,是不是感到很自豪?會不會感到有壓力?
  • 父親的大格局,母親的好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
    父親的格局,母親的情緒,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也決定了孩子的未來。1父親的格局,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我們常說,格局決定人生。一個人的格局大小,不僅決定了今後站得多高,走得多遠,更影響著他的下一代。有心理學家就指出:「孩子在12歲之前,往往會把父親當成自己的偶像。」所以,一個父親格局的大小與否,決定了子女一生的高度。梁啓超,膝下有子女九人,悉數成材,堪稱史上「最牛老爸」。
  • 缺席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
    不過,從孩子的心理健康角度出發,在心理諮詢室裡見過那麼多不開心的孩子,很多近乎是悲劇的家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最好的家庭教育從來不是家裡買了怎樣的學區房,孩子讀了多少書,有多少愛好,而是父母雙方共同創造有愛的氛圍,爸爸不缺席,媽媽不焦慮,讓孩子在愛裡成長。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
  • 父親的格局 決定了子女未來的高度
    父親的格局決定了子女未來的高度站在20樓往下看,看到的都是美景;可見,人若沒有高度,看到的都是問題;人若沒有格局,看到的都是雞毛蒜皮。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一個人能站多高,看多遠。而一個父親的格局,則決定這個家能興幾代、旺幾年。
  • 父親決定孩子飛多高,母親決定孩子飛多遠
    在家庭教育中,父親是孩子的榜樣,父親的格局往往決定著孩子未來能抵達的高度。在父愛中長大的孩子,有很強的安全感,自信陽光,敢於嘗試,敢於突破,往往有著更高的上限。一個好的父親,一定要在格局和立志上為孩子做好榜樣,這在未來將會決定孩子所能抵達的上限。
  • 父親決定孩子飛多高,母親決定孩子飛多遠
    在家庭教育中,父親是孩子的榜樣,父親的格局往往決定著孩子未來能抵達的高度。在父愛中長大的孩子,有很強的安全感,自信陽光,敢於嘗試,敢於突破,往往有著更高的上限。有心理學家指出,在孩子12歲之前,往往會把父親當成自己的偶像。孩子對父親往往有一種強烈的崇拜之情,把父親當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徵。
  • 什麼是好的家庭教育:父親不缺席,母親有溫度
    好的家庭教育,是父親不缺席,母親有溫度。全國政協委員朱永新一直以來關注家庭教育話題。自信,焦慮,孤獨等心理問題的困擾「家庭教育,父親不能缺席都說父愛如山,父愛是力量,堅強的象徵,在無形之中給孩子最好的榜樣。
  • 父親決定孩子飛多高,而母親決定孩子飛多遠
    父親決定孩子飛多高,而母親決定孩子飛多遠父親決定孩子飛多高,而母親決定孩子飛多遠 偉大的愛國主義戰士,「國母」宋慶齡曾經說過:「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鍊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 父親決定了孩子飛多高,母親決定了孩子飛多遠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與母親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個都會使孩子的成長失衡。父親能帶領孩子拓展視野、提升格局,決定孩子飛多高;母親能讓孩子擁有道德品質,決定孩子能飛多遠。父親起著榜樣作用對於孩子而言,父親往往起著榜樣的作用。有心理學家發現,孩子在12歲以前都會把父親當作自己的崇拜對象,會把父親看作力量與智慧的象徵。
  • 北大教授:80%優秀的孩子靠「拼爹」,優秀孩子背後都有好父親
    直到一天他看到北大教授的演講,才明白:要想孩子優秀,父親應該做好榜樣,不能嚴於律人寬以待己,只拼金錢和權勢教育不好孩子,這幾種當爹方式簡直太不負責任!1:缺席孩子成長中國社會存在「喪偶式婚姻」說法,指的是家庭教育過程中父親直接選擇做「甩手掌柜」,自以為賺錢養家就盡到了一切責任,實則把負擔壓在妻子一人身上,還給孩子的成長留下永遠的缺憾。
  • 父親缺席的家庭教育,影響兒子、女兒一生的事業,乃至家庭幸福
    孩子的衣服怎麼穿,爸爸不知道,孩子在哪個班,爸爸也不知道……最近看到一句詩歌,出自美國詩人Nancy Smith之手,「只要有一個女人,覺得自己為兒女所累;定有一個男人,沒有享受為人之父的全部滋味。」心理學上講,父母親在孩子年幼時的陪伴對孩子未來的工作、情感、生活會有很深遠的影響,父親的缺席,對兒子的事業、女兒的情感影響更大。父親缺席的孩子,會有哪些表現特徵?
  • 父親決定孩子飛多高,而母親決定孩子飛多遠
    在家庭教育中,父親是孩子的榜樣,父親的格局往往決定著孩子未來能抵達的高度;在父愛中長大的孩子,有很強的安全感,自信陽光,敢於嘗試,敢於突破,往往有著更高的上限。父親的格局決定孩子能飛多高有心理學家指出,在孩子12歲之前,往往會把父親當成自己的偶像。孩子對父親往往有一種強烈的崇拜之情,把父親當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徵。
  • 父親缺席孩子的成長,掌握聊天技術,才能更好融入環境中
    「如果真的可以更換一個喜歡的爸爸,想必很多人還是很樂意的吧。」……這樣的評論一出,讓人不禁感嘆:原來現實社會當中,真的有很多人對父親感到不滿意。父親是教育孩子通往世界之路的人。美國專家在《父親在兒童節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當中明確的指出成功父親的7個功能:①和孩子的母親培養積極的關係②花時間陪伴孩子③養育孩子④適當的規訓孩子⑤也讓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⑥保護和供養⑦成為一個孩子的模範很多父親都曾聽聞這種「成功父親」的要求,但是因為種種原因,父親還是缺席了孩子的成長
  • 婚內失戀的夫妻關係:「缺席的父親」&「討愛的母親」?
    最重要的兩個角色「父母」,很常見的模式卻是「缺席的父親」 & 「討愛的母親」,這是代代相傳的無意識模仿。身為孩子的你,有沒有以下經驗或感受?爸爸很少記得你幾歲?你念高中的時候,爸爸以為你還是初中生?
  • 李娜吐槽老公玩手機不帶孩子,一個時常缺席的父親,傷害有多大?
    母親賦予孩子生命,那麼帶孩子陪伴孩子的責任也應歸屬於媽媽?多少母親無奈於一個時常缺席的父親,可那些父親卻不知其中的傷害到底有多大!眾多網友感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父親。類似的父親普遍存在,但你們知道一個時常缺席的父親,對家庭和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嗎?
  • 《隱秘的角落》:控制欲強的母親和缺席的父親,哪個更災難?
    》一書中說道:「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朱朝陽的父母在他小時候就離婚了,父親很快就另組家庭,而母親則為了他一直沒有再婚。 他的童年有一個控制欲極強的母親,和一個永遠缺席的父親。
  • 母親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父親的愛決定母親的情緒
    範叔母親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 認真去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會發現,有個詞怎麼都繞不開——情緒穩定。 一個合格的母親,可以不用樣樣優秀,可以偶爾懶惰,可以偶爾膽怯,但至少得做到別把垃圾情緒傳染給孩子.只有情緒穩定的母親,才會讓兒女體會到究竟何為「愛」和「被愛」。
  • 孩子未來的高度和深度,80%取決於和父親的關係,和貧富無關
    不怒而威、沉默寡言,是傳統中國父親的寫照。作為家裡的頂梁柱,為了讓家人過上高質量的生活,父親們經常是早出晚歸,忙於工作,和孩子相處時間甚少。對孩子來說,能和父親玩耍的機會都少得可憐。而且現在的很多家庭,正在經歷「喪偶式」婚姻,爸爸的角色嚴重缺失,而在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的有無,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