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像「對牛彈琴」?當雙方處於同一戰線時,才可以正常對話

2020-12-16 萌聲談教育

這個世上最奇妙的關係應當屬「親子關係」,即使最親密的人,也是最陌生的人,有時會因為父母的一句話,最後鬧成離家出走。

為什麼,父母和孩子之間溝通會這麼費勁呢?難道一家人就不能好好相處嗎?

01親子溝通猶如「對牛彈琴」,問題出在父母

親子矛盾的關係,在70、80後的一代中最為常見,當時的年代經濟情況不好,父母需要為兒女去奔波,而且在教育方式上也有些欠缺,導致親子關係非常的冷淡,甚至父母都不知道孩子想什麼,他們喜歡什麼。

很像之前電影《孔雀》中的情節一樣,兒子身患重病,父母特別偏心,每次有好吃的都逼迫弟弟和梅梅分給哥哥一般,最後導致哥哥有吃不完的零食,甚至還會把多餘的分給門口的大鵝,而弟弟妹妹卻經常因為沒有吃的而不開心。

女兒的夢想是當傘兵,可是父母卻不理解她,認為傘兵是不務正業,女孩就應該老老實實的去賺錢,最後父母給她找了一個刷瓶子的工作,導致女兒一生都活在悔恨中。

而正處於青春期的弟弟,在給哥哥送傘的時候,害怕被其他同學嘲笑,於是他相出一個謊言,把哥哥引到女廁所門口,最後被別人以為是流氓抓住,最後還到了毆打哥哥的陣營中,背後的原因是弟弟怕別人知道這個傻子是他哥哥。

當所有的謊言都被揭穿中,弟弟被班級裡的同學嫌棄,導致最後離家出走,變成了一個「廢人」。

當大家以為這只是一個電影時,但事實上,這個電影所講述的事情,就是當時大部分家庭的寫照。

父母認為是為孩子好,但是孩子卻無法接受這種「好」,最後親子間的溝通演變成「對牛彈琴」,孩子認為父母不尊重自己,家長認為孩子不聽話,最後矛盾越來越大。

在這個過程裡,父母、孩子雙方都覺得自己不夠被理解,感覺委屈、冤枉,導致親子關係越來越惡劣,這背後的原因是父母和孩子根本處於同一戰線,雙方各有各的想法,但是彼此卻又不知道。

02當雙方處於同一戰線時,才可以正常溝通

有心理學家表示:想讓雙方達成有效的溝通,需要在同一個戰線中,只有這樣的溝通彼此才能夠聽進去。

當父母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時,去觀察孩子的行為時,用心去感受孩子的需求時,才能真正地觀察到孩子的情緒變化,才能說出讓孩子聽進去的提議。

可是,大多數的父母卻採用簡單粗暴的辦法,比如嘮叨、責罵、批評、甚至是打罵。

父母們可以好好地想一想,如果你要是孩子,你們也肯定不希望父母這麼對自己吧?

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但是大多數的父母卻做不到,因為父母認為,他們有屬於自己的威嚴,生活的閱歷經歷都遠遠高於孩子,孩子就應該聽從自己的想法。

這就是父母最為嚴重的問題「缺乏同理心」,不會「換位思考」,父母始終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但卻不知道孩子內心到底在想什麼,有什麼需求或者想法。

在《奇葩說》中,曾經有一個話題讓我記到現在:假如你有一個定製按鈕,那麼你最想給孩子定製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呢?

傅首爾針對這個話題說出了自己的經歷,她花高價錢給孩子買了一雙鞋,可是當孩子看到後卻十分的嫌棄。

很簡單,孩子想要的可能並不是昂貴的物品,他們只想要自己喜歡的物品。

這就是父母和孩子溝通所存在的問題,父母所想,並不帶是孩子所要,因此,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並不應該是「我為你好」應該變成「你覺得好嗎?」

只有父母和孩子在同一想法時,明確目標,才能了解孩子所想。

03「同一戰線」是什麼意思?

喬哈裡視窗理論,它將人際溝通的方式比作成一個窗戶,然後將它分為4個區域:開放區、隱秘區、盲目區和未知區。

簡單點說,就是父母跟孩子溝通時,沒有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想法。

當父母對孩子說教時,這就是父母的隱秘區,因為孩子並不知道父母具體的想法,反觀在孩子聽到的全是父母的嘮叨。

而只有當父母和孩子都明白彼此的想法時,才會讓親子溝通變成「對牛彈琴」。

04暖心貼士

孩子的內心都是十分敏感的,有時可能因為父母的一句話,傷害到孩子。只有父母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時,才會得到孩子真實的回應。

相關焦點

  • 親子間溝通就像「雞同鴨講」?同頻共振、區域明確,才能雙向互動
    大部分人在陌生人面前,往往能表現得極盡體貼禮貌,但唯獨對最親近的人卻不知該從何溝通起。就像我有一個銷售朋友,說自己在外多難的客戶都能想辦法搞定,但一回家就不知道該怎麼跟父母說話。01親子間溝通就像「雞同鴨講」,在於父母沒有同理心這樣的現象,在70、80後中尤其常見。
  • 親子溝通從何時開始才是最佳節點?
    越來越多的父母注意親子溝通的方法,更有甚者還會看很多書籍甚至學習課程,來達到良好的親子溝通的目的。其實我們自己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只是沒有及時發現,再到後來沒有使用正確的方式,才會導致親子溝通有障礙,那麼什麼時候才是親子溝通最佳時間節點呢?
  • 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對話?
    親子之間雙向的、以相互尊重為前提的溝通,是打開孩子心扉的捷徑,讓他們有話願意對父母講。很多父母都有一個同感:孩子到了青春期,自己跟他們的溝通變得越來越少,不是自己不想交流,而是孩子變得心不在焉、用三言兩語搪塞,每天的親子對話剛剛開了頭兒就卡殼。不少家長困惑,孩子什麼都不跟自己說,想知道他們心裡到底想什麼,難!孩子為什麼會疏遠父母?家長怎樣做,才能與孩子找到共同的話題?
  • 成長心理丨這樣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最有效
    很多家長都覺得不是自己不想交流,而是孩子變得心不在焉,聊天總是用三言兩語搪塞,每天的親子對話往往剛剛開了頭兒就止步不前。其實,孩子最開心的是感到自己被關注、被愛,並且是以他可以接受的方式。親子之間雙向的、以相互尊重為前提的溝通,是打開孩子心扉的捷徑,讓他們有話願意對父母講。
  • 親子溝通易陷入吵架僵局?巧用「拉波波特法則」,建立良性溝通
    2、家長不重視孩子的感受許多父母習慣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和進行教育,卻忘記了受教育的主體是孩子,從而並不注意孩子在接受教育時孩子又會怎樣的心理。當父母們不理會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想法和心情也並沒有被父母看見,當在溝通時,有人擁有不愉快的情緒,那這個對話自然也很難進行下去。
  • 父母與孩子建立好因果關係,親子溝通就會少些誤解,多些同頻共振
    很多孩子與父母溝通時會發生爭執,當爭執發生時,最佳的處理方法應該是雙方把自己觀念、想法直接說出來,共同尋找平衡點。同時孩子和家長都有抱著寬容的心態,接納對方的看法。但是沒建立好因果關係的孩子只會覺得父母所說的話不如自己的意,所以就大哭大鬧發洩情緒,這導致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親子雙方卻耗費了所有精力。◇溝通中存在誤解。倘若孩子的因果關係建立錯誤,那麼他們即便和父母面臨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的看法,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不在同一個頻道」。
  • 心理課堂 | 對話溝通方式
    當然也有的家長說,那我的小孩子就會一直玩手機,才不會理會你這種溝通呢。家庭溝通模式起源於最初家庭系統的形成,家庭成員之間的人際互動。一旦形成習慣了,現在改起來是有些難,但是如果我們家庭中的成員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共同努力修改才能達到對話式溝通的模式。
  • 五個妙招 助力於良好的親子溝通
    在孩子還沒出生時,就已經開始了與媽媽之間的溝通了,在媽媽的肚子裡不斷通過肢體活動向她傳遞著這樣那樣的信息,這時的溝通完全是一種隨意性。之後,當孩子出生時,親子之間漫長的溝通過程就開始了。  每一位父母都想有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但是孩子的健康成長並不僅僅需要物質上的滿足,他們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呵護與關愛,以及心靈的溝通。當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他們會用自己的眼光凝視父母,用表情來告訴父母自己的心情,他們喜歡父母的撫摩,喜歡父母與自己對話。
  • 溝通是親子間的橋梁,有效溝通,家長要學會「長頸鹿語言」
    溝通是搭建在心與心之間的橋梁,橋梁寬不寬、穩不穩其實都關乎教育質量和父母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是否積極。親子關係惡化很多時候都是由不正確溝通引起的,對此家長有必要學會「長頸鹿語言」。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倡親子溝通要在「非暴力」環境下進行,不光是行為暴力,言語暴力也要極力避免,沒有責令、批評和暴怒,用「蹲下來」的方式和孩子開展溝通對話。「這麼蠢,難怪倒數第一!」的話是萬不能說的,這樣的暴力只會徒增親子間的隔閡,對教育提升的實際幫助不大。
  • 夫妻雙方育兒理念不一致?爭吵、冷戰不可取,溝通、學習才是正道
    但從維護和諧的親子關係方面來說,她老公更懂得孩子。所以,這世上本就沒有完美的育兒方法。夫妻雙方為此發生爭執,也是正常的,關鍵是,有了爭執以後,夫妻雙方該如何解決。這才是重點。在一個家庭中,必然是先有親密的夫妻關係,才能有和諧的親子關係。所謂的「夫妻關係要大於親子關係」說的就是這樣。所以,穩定融洽的夫妻關係,是一個家庭的基礎。夫妻恩愛,不僅有益於家庭和諧,也能給孩子安全感,讓孩子獲得身心健康。
  • 親子間溝通很重要,雙方要避開語言暴力的危害,愛是取暖不是放箭
    眾多的數據顯示: 維繫一種親情關係最直接的方式不是血緣,而是語言和溝通,好的溝通好的語言可以讓家人離的很近;壞的溝通和語言可以傷人於無形之中。親子間溝通很重要,雙方要避開語言暴力的危害,愛是取暖不是放箭‍親情在醫學生理上來說是世界上最近的關係,但是不是唯一的不可改的關係。
  • 親子溝通對孩子的影響這麼大
    學生語言積累面臨的問題學生語言積累的閱讀面窄只進行簡單的摘抄,積累處於消極狀態,而且學生對內容機械地背誦,積累流於形式,還有淡化運用,積累浮於日常實踐的現象。相當一部分同學在積累語言時存在死記硬背、囫圇吞棗等不良現象,語言積累流於形式,厚積而不得發,導致語言積累的高耗低效。
  • ...的技巧和方法:親子溝通的有效方法之尊重,壹心哥親子溝通心得體會
    所以,親子溝通需要講究一定的技巧與方法的,否則就沒有效果,所以對於這一代人的教育,絕不能再用老方法。 壹心大哥希望通過親子溝通心得體會分享,讓你能快速掌握親子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可以與孩子的關係更密切,今天分享主題的是第三個技巧和方法:親子溝通的有效方法之尊重。
  • 臺商:講兩岸是對牛彈琴 洪秀柱:國民黨扮溝通橋梁
    臺企聯常務副會長葉春榮說,現在講兩岸是對牛彈琴,臺商對國民黨很失望,國民黨也對不起洪秀柱,去年「換柱」後,他佩服洪秀柱願意跳火坑擔任黨主席。葉春榮表示,哪次選舉民進黨會贏,不是因為國民黨「狗咬狗」才當選,雖然蔡英文做得不好,但如果明天選舉,國民黨有人嗎?他覺得國民黨沒有希望。
  • 父母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對話?你要學會這幾種方法
    很多父母都有一個同感:孩子到了青春期,自己跟他們的溝通變得越來越少,不是自己不想交流,而是孩子變得心不在焉、用三言兩語搪塞,每天的親子對話剛剛開了頭兒就卡殼。不少家長困惑,孩子什麼都不跟自己說,想知道他們心裡到底想什麼,難!孩子為什麼會疏遠父母?家長怎樣做,才能與孩子找到共同的話題?
  • 有個對牛彈琴的孩子是什麼感覺?寶媽:就跟對空氣說話一樣
    但是父母之愛往往是愛之深、責之切,為了讓女兒未來的人生不會拘泥於家庭主婦這樣的生活,慄娜從小就培養女兒自強的獨立性格,但正因為管得太嚴才有了疏遠的親子關係,和孩子之間的對話也往往都是發火才能有一丁點回應,往往喊話對應就是猶如跟空氣說話一樣。有一個對牛彈琴的孩子是什麼感覺?
  • 《好父母的說話之道》:學會溝通,讓孩子理解溝通內容
    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雙方年齡差距較大,並且思維不同。所以很容易出現對牛彈琴了,甚至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長此以往,父母和孩子根本不能好好溝通,因此很容易引發嚴重的親子問題。1.說話不僅在內容,而且還有語調和表情。我們都知道,聽一個人說話,除了內容溝通以外,還有眼神交流以及肢體動作,甚至是。語調語氣等。
  • 親子溝通的5個正確姿勢
    親子溝通是家長們一直很關心的話題,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有益的親子關係是每個家長都想達成的目標。今天來聊聊親子溝通的5個正確姿勢。尋找孩子喜歡的方法每個孩子的性格和興趣都不相同,因此即使學習的主題相同,也應該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 親子溝通的關鍵是什麼?
    早課堂961 || 親子溝通的關鍵是什麼?博瑞智家長微課堂 昨天-01-處理親子關係,和處理夫妻關係,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處理朋友關係,同事關係,實際上要難很多。以夫妻關係為例,一旦到了左手摸右手的階段,那麼,會出現一種情況。你說上句的時候,我就知道你下句話會說什麼,連吵架都是程式化的。親子關係也是如此。
  • 夫妻聊天實錄:整個對話雞同鴨講,想不離婚都難,讓人看著干著急
    她並不是在對你使用一種分手的方法想讓你去改變,而是已經出現了真性分手時的一個重要的徵兆——厭惡情緒。 注意!當對方對你本身就很厭惡了的時候,這就是一個真性分手。 而真性分手挽回三部曲: 第一步,就是斷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