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心理丨這樣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最有效

2020-10-12 新晨國際教育集團

想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心裡到底想什麼?


難 難 難 難 難!




一提到青春期的孩子,部分家長可能會感到很頭疼,不少父母都有一個同感:孩子到了青春期,跟他們的溝通變得越來越少。為什麼孩子會開始不願意跟自己分享心裡話,家長怎樣做,才能找到與孩子的共同話題呢?


很多家長都覺得不是自己不想交流,而是孩子變得心不在焉,聊天總是用三言兩語搪塞,每天的親子對話往往剛剛開了頭兒就止步不前。


其實,孩子最開心的是感到自己被關注、被愛,並且是以他可以接受的方式。親子之間雙向的、以相互尊重為前提的溝通,是打開孩子心扉的捷徑,讓他們有話願意對父母講。



「話語體系」不同,雙方各唱各的「曲兒」


父母與青春期的孩子交流不暢,是很多家庭的常態。在目前以應試教育為主的大環境下,大部分父母最關注孩子的健康與學習,平時與之談論最多的也莫過於此。


但是實際上,孩子結束了一天的課程回到家裡面,心裏面最想的是放鬆,男孩感興趣的或者是各種好玩的電子遊戲,或者是籃球、足球等體育明星;女孩則可能埋頭於電視劇或者小說裡面,津津樂道於他們劇內劇外的故事。


因此就算是和孩子一起宅家看電視劇,也可能是孩子喜歡《慶餘年》,而父母卻熱衷於《亮劍》,雙方各唱各的「曲兒」,聊也聊不到一起去。


家長與孩子關注的內容不一樣、感興趣的事不同和談論的話題往往不一樣,甚至孩子所說的家長根本就聽不懂、答不上來,反之亦然,雙方的思路不在同一個「頻道」上。


對話的內容不在同一個「話語體系」中,就如同雞同鴨講、對牛彈琴,久而久之,自然就失去了對話的契機。如果長期是這樣的狀態,孩子對家庭的「話語體系」將會越來越厭倦,最終變成「無話可說」的境地。


網絡上流行一種說法:「不是我冷,是我媽覺得我冷。」



它呈現出的恰恰是部分家庭真實的生活狀態。


若是家長堅持自己的慣性思維,仍然不靜下心來好好聽聽孩子的想法,不考慮孩子內心的感受,而是凡事以一副「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我要我覺得,不要你覺得」的霸道總裁態度與孩子溝通,他們就很難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理解與認同孩子;孩子也會因此反感父母的話,不理不睬。


親子之間雙向的、以相互尊重為前提的溝通,是打開孩子心扉的捷徑,讓他們有話願意對父母講。


否則,若是家長總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其結果只可能會是孩子一次次放棄甚至抗拒與父母的交流。


共同話題從哪兒來


學生的學習壓力都比較大,即便是一些學霸,回到家可能也不大願意說學習,甚至牴觸爸媽跟他們說功課、說考試,問分數、問排名等更是唯恐躲之不及。


但若是父母換一個思路換一種方式關心孩子,讓他們感受到您不只是在關心他的成績,而是在真實的關心他這個人,他們自然也會換一副面孔來面對您。



站在孩子的角度


在和孩子溝通時,無論聊什麼話題,父母都應該儘量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與做事情。


大部分家長擔心孩子玩遊戲上癮,所以通常會嚴格控制和限制上網時間,不少家長甚至談遊戲色變,硬性打壓之下,家庭氣氛很快就會陷入僵局。


但是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電遊也成為了青少年之間交流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樣是孩子融入群體的一個「指標」——若是他對流行在青少年中的熱門遊戲表示一無所知,與同學、與同齡人對話的內容就會缺失一部分,他很可能就會因此被邊緣化。


實際上,遊戲也可以鍛鍊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和反應能力,只要不是過度沉迷,而是適度娛樂,也可以適當允許。

在親子關係中,父母也需要轉變觀念,了解新媒體、關注新事物,與時俱進,學習一些流行的網絡語言,跟上孩子的表達節奏;同時,換位思考,以同理心感悟孩子的心理需求、回應孩子的言談話語。


當孩子在訴說他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的不愉快時,家長要先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一下他的傷心、鬱悶、生氣或憤怒的情緒,學會傾聽、認可他的感受,安慰他,並且和孩子一起分析如何解決這件事情。


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理解和被尊重的,和父母溝通可以給自己減壓或者是對自己有幫助的。


總而言之,父母的這番表達,需要表明他們的思路與孩子的在同一個頻道上,而不是兩股道上跑的車,孩子才會有交流的欲望。


接納孩子的興趣


喜歡喜歡籃球、足球、滑雪或拼樂高玩具的孩子,若是有了爸爸這個「隊友」,他肯定不會拒絕;愛聽音樂、唱歌、刷偶像劇的孩子,看到爸爸媽媽也會跟自己一起聽碟、聽歌、追劇,想必也會樂於分享自己的感受。


家長可以細心觀察孩子課業之餘喜歡做什麼,學會接納並尊重孩子的愛好,抽時間體驗一把他感興趣的這些事,即便是自己不擅長的,比如玩一次孩子喜歡的遊戲,嘗試了解這些遊戲為什麼會那麼吸引孩子。


父母與青春期的孩子能夠愉快對話,離不開他們感興趣的內容。


聊天時可以試著讓孩子主導話題,大人則跟著孩子的興奮點走,即便是聊到大人不感興趣的話題,也不給孩子潑冷水,避免說除了「總是說這些無聊的內容,你就不能關心點有用的?」「這有什麼好說的?」一類煞風景的話。


您會發現,避開了學習內容,順著孩子的心意,你們之間的交流就變得自然而然,可說的、能聊的實際上並不少。


保持充電的熱情


如今許多孩子都喜歡計算機、網際網路、大數據等信息化知識與技術方面的內容,有的孩子從著迷於電子遊戲,進而對電子遊戲設計產生興趣,也有的孩子對樂高生化戰士玩具、對遊戲主播的生存方式、對電子競技為什麼會有職業選手等等諳熟於心。


若是孩子對此津津樂道,而家長在這方面的知識跟技能相對匱乏,家長就需要及時「補課」了,適時拜孩子為師,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這個時候,家長放下身段請教,孩子的成就感倍增,他們一定願意發揮己之所長,彌補您的短板,濃鬱的家庭學習氛圍之下,何愁沒有共同語言?




除了孩子的興趣愛好之外,與孩子共讀一本書、共看一部電影電視劇,也是拉近家長跟孩子關係、增加對話內容的一條捷徑。可以跟孩子聊聊其中的情節、各自喜歡的角色,講講其中的小段子,說說自己的感受。


家長也可以把自己讀的好書推薦給孩子,孩子有興趣,讀後一起分享閱讀心得,反之,父母也不強求。


共同欣賞一部作品的時候,雙方能比較容易地產生共鳴,找到共同的話題,打通與孩子交流的通道,各抒己見、求同存異。


青春期孩子有時侯​獲得的信息比我們快、比我們多,想法也更豐富,他們並不缺少談資。




比聊什麼更重要的問題是怎麼聊,若是家長抱著平和積極的心態,多肯定、認可孩子,激發其表達的欲望,了解他們的想法,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家長一定會走出親子之間「無語」的尷尬境地。


跟青春期的孩子對話的方法您掌握了嗎?跟著小新學心理知識,快樂溝通無煩惱!

相關焦點

  • 《青春期成長教練》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矛盾
    因為他們內在心理充斥著矛盾和衝突。上一篇文章,我們從家長的視角,剖析青春期孩子的5大反常現象,接下來我們從孩子的角度來看,解析青春期的孩子到底有多麼的不容易。他們的心理狀態是多麼的矛盾!孩子的這些矛盾的狀態表現在哪些方面?
  • 青春期的孩子不願與父母溝通,如何有效解決這類問題?
    也不和父母溝通,總是一個人待在房間……每個人都會經歷青春期,也經常聽到父母們抱怨這個時候的孩子最不聽話,管也管不得,罵也罵不得,對孩子的成長變化不知所措。漸漸的孩子也開始疏遠父母,將自己的內心越來越多的隱藏起來。
  • 走進你心裡——家長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溝通
    走進你心裡——家長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溝通梁麗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一下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有效的溝通這個話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4.我覺得你表現的還不錯青春期又稱青春發育期、危機期或困難期,是指10、11歲至15、16歲的孩子。這個時期的孩子獨立意識增強,自我意識提升,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認可、肯定,所以家長如果不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容易和孩子發生矛盾,不易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無法對孩子正確的教育和引領。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下面我們探討一下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
  •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有效溝通
    處於青春期的學生多認為父母無法理解自己,和父母無法溝通。同時,很多青春期學生的家長也苦於無法與自己的孩子有效溝通。據了解,青春期的學生在著裝、教育方式、業餘愛好、手機使用、課外讀物和隱私等多方面都和父母存在分歧。本該是家庭教育重要基礎的溝通,如今卻成為了問題。
  • 青春期「叛逆」 親子有效溝通123
    青春期「叛逆」 親子有效溝通123 2018-10-19 17:12「叛逆」 親子有效溝通123  「少跟那個女同學來往!」
  • 順應心理輕鬆度過青春期丨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還是需要小心維護的
    《順應心理,輕鬆度過青春期》就是一本很實用的、能夠緩解家長面對青春期孩子焦慮心理的實用書籍。不能跟孩子硬碰硬,不考慮事情產生的後果可能是什麼樣,甚至還體罰和責罵孩子,這都是絕對不可取的手段。我記得我家兒子上初中因為和同學發生了衝突,不願意去上學,我就索性給他請了長假。沒關係,我可以等待,孩子的成長變數實在太大了。說實話,就連我們自己,也會有情緒上的低潮期,不願意去單位上班的時候吧?你怎麼能要求一個孩子沒有一點情緒變化地接受每天上學和討厭的人相處呢?
  • 如何跟孩子有效溝通交流
    我周圍不少同事朋友,都跟我抱怨過類似孩子不說話不交流,怎麼問都問不出來到底今天幹嘛了,以及青春期的孩子不好管難纏之類的問題。我覺得出現這類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家長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有限溝通交流,特別是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孩子從幼兒園回來,大多數家長都特別想知道孩子今天過的如何,肯定會問問情況。簡單的來句:「今天過的怎麼樣?」
  • 仟葉: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你掌握這些「秘籍」了嗎?
    青春期,是一個荷爾蒙爆棚卻無法得到適當宣洩的年紀,因此,不羈和叛逆成了青春期的代名詞。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越長越大,跟家人說話卻越來越少。孩子表面上看起來挺聽話的,但其實他內心裡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不跟家長說。作為家長,究竟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青春期的教育如何進行?
  •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溝通——知識星球告訴你
    所以不是壓制兒童不讓他成長,而是家長自己要成長,把自己高度拔高,那兒童就會跟家長一起升高,這樣才可以達到效果。對於怎麼去拔高,實際上不同年齡家長有不同的角色。這些建議一定要看,建議老師轉給家長!作為家長,我們究竟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 與青春期孩子溝通的關鍵,只有兩個字
    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關注的重點依然是孩子的成績,很難把孩子當作一個有血有肉有靈魂的獨立的個體來看待,而對於青春萌動期的孩子來說,「我是誰」比「我考了多少分」可能更重要。經常聽青春期孩子的家長說,孩子不願說話,叛逆,難以溝通,不知道哪句話就讓孩子炸了毛。親子關係不和諧,溝通不順暢,家長和孩子的日子都艱難。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怎麼辦?分享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建議收藏!
    這裡是母嬰親子講堂,每日為大家分享母嬰汽車相關資訊,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內容有: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怎麼辦?分享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建議收藏! 一提到「青春期」三個字,很多人自然就會和「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等詞語關聯起來。
  • 孩子叛逆怎麼辦?特級教師梅潔教你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有效溝通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有效溝通?在上海市心理特級教師、盧灣高級中學副校長梅潔看來,好的關係勝過好的教育,好的傾聽勝過好的說教,家長需要讀懂青春期孩子的心靈需要。 「2019特級教師開課啦」系列公益講座,由上海市教委、解放日報、上海圖書館主辦,上海市特級教師特級校長聯誼會和上海教育新聞宣傳中心承辦。
  • 孩子青春期叛逆是什麼原因?怎麼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導讀:孩子青春期叛逆是什麼原因?怎麼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青春期叛逆是什麼原因?怎麼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青春期孩子最需要的家庭教育是這樣的
    ,引發牴觸情緒並有礙溝通交流。 因此,針對逆反心理,消除其戒心,及時有效地做好教育工作,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 一是建立相互友好的關係。家長應儘量與孩子溝通,通過學習、遊戲和各種活動建立彼此的信任關係,讓他覺得家長是他的知心朋友。二是對事不對人。……稍有偏差,長期努力建立的信任就會受損,讓孩子覺得受到了公平的對待,受到尊重。三是不翻舊帳。
  • 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這10條溝通技巧送給家長
    可偏偏這麼重要的一個部位,卻是我們整個人體發展最慢的一個部分。 所以,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大腦,其實和我們成人的大腦是不一樣的。因為前額葉沒有長好,因此孩子做事時很容易不專注、缺乏自我控制、情緒化,這都是受生理發展局限影響的。 我們父母能認識到這一點,就明白了孩子的叛逆心理,並不是和父母故意作對,而是青春期孩子一個正常的心理特徵。
  • 「家家講堂」微課堂第7期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及應對(相處)對策
    「家家講堂」微課堂第7期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及應對(相處)對策 2020-10-17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濟南大千教育:如何有效與青春期孩子溝通?
    在很多家庭中,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把真正的感覺告訴父母,不管是自我中心的想法,或者是過去的經驗,他們認為跟父母說是沒有用的和不安全的,而且通常只會換來忽視、嘲笑或指責等負面結果,這種情形發展下去使父母失去了許多原本可以幫助子女成長的機會。
  • 從命理學跟父母談孩子青春期心理輔導重要性
    遇到困難、壓力難以釋懷、糾結,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自責。其中最大的弱點是,固執己見、不善於跟人溝通,遇到問題纏繞在心,容易走極端。這些都是傷官的特性。3、年柱庚辰,是壬水的印,庚金可以化官生印,印來生壬水。但是壬水處在弱不受生狀態。所以庚金生壬水,只是一種像。
  • 三寬家長學校第八課:怎樣和青春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第八課怎樣和青春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通過語言,人們交流的其實是一種感受,青春期孩子心理特點接近成人,主要表現在:渴望被理解渴望被尊重渴望被認同渴望被需要渴望有價值感而家長的不當溝通,卻帶給孩子各種遭遇:被批評被訓斥
  • 面對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家長要學會這樣做,跟孩子建立有效的溝通
    很多父母都會說自己做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把高帽子全部扣在了孩子身上,更多的壓力也背負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夠理解自己對家庭付出的辛苦,從而能讓孩子更加聽從自己的分配。其實,當父母能夠放下自己權威者的架子時,孩子還是很願意和父母交流的,畢竟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孩子最依賴的人。